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成都迎曦下街古城墙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成都城的城址和城市的基本格局2000多年来基本没有迁徙。成都的古城墙正是成都城市建设发展的宝贵实物见证。迎曦下街古城墙为成都城东城墙的一部分。现存长约200余米,残高约4米,通过对此段古城墙的考古发掘,证实了成都宋代、明代、清代城墙都是在原唐代城墙的旧址上增加夯筑而成,它们有非常清楚地叠压关系,而且随着时代的变迁,城墙越筑越宽,规模越来越大。对迎曦下街古城墙的重点保护,既是保留了城市发展的宝贵遗址,又为成都市增添了一个新的物旅游景点,对丰富成都的历史化内涵,加强精神明建筑,发展旅游事业都将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慕雪婷 《风景名胜》2021,(7):0223-0223,0225
成都是一个时尚的城市,是一个传统和现代相互融合的城市。提到成都,人们就会想到成都的悠闲、安逸和悠久的历史。成都的人和成都本身一样,给人一种随和、悠闲的感觉。他们喜欢打麻将、去茶馆喝茶,休闲活动多种多样。太古里作为成都高端的商圈,代表了成都的未来,也包含了成都的过去。是成都的代表商圈,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成都人的生活意向。  相似文献   

3.
成都自古为多桥城市,历代能工巧匠修筑了各具特色、展现城市风貌的桥梁。这些桥梁不仅是跨越河谷、连续交通的重要工具,在城市政治经济、历史地理、科学技术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且反映了蜀人崇尚公益的纯朴民俗,并在形态和工艺等方面饱含着成都悠久的蜀化和民族特色。认真分析、深入研究古桥梁在成都城市特色中的独特作用,继承民族遗产,发扬成都传统“桥化”,对于塑造特色鲜明、富有个性的新成都,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北京、深圳、成都、重庆,与全国各地读者零距离,一起感知西藏的灵魂与心跳西藏人文地理·i西藏城市阅读空间为热爱西藏,热爱藏文化的人们提供一个理想的国度,在这里,通过藏文化主题讲座、影像、分享、活动……去探索更加纯净的天地与内心世界。西藏人文地理·i西藏城市阅读空间将陆续落地更多城市,开拓更广阔的文化传播链接,为同城同好提供线上线下的精彩活动,敬请关注。  相似文献   

5.
2003年12月3日,来华访问的德国总理施罗德抵成都,公布德国将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他说,这意义重大,“从一开始,我就感受到了成都这座城市的极大活力”。 此前,1985年10月,美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正式开馆。2003年7月1日,四川省外办领事处发布消息称,韩国将在成都设立总领事馆……成都这座古城,在“西部大开  相似文献   

6.
徐鹏 《民国档案》2017,(3):70-78
随着近代城市自治的发展,成都市从"城乡合一"的体制中剥离出来,通过"切块设市",成为独立"法人",旧有的县则仅保留对城市周边地区的管理。民国时期,随着各项公共工程的修建与城市规模的扩大,成都城市的发展日益需要突破旧城垣,扩大辖区。在此背景下,成都市、成都县、华阳县在辖区方面发生了长达十余年的划界纠纷。在省政府的干预下,直到1945年,成、华二县各向成都市划拨大量土地,三方的划界纠纷才暂时告一段落。成都市因"切块设市"成为城市型政区,随着划界的完成,成都市获得"大郊区",最终解决了"城乡分治"所留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7.
2002年6月23日至26日,由中国古都学会、成都古都学会联合主办的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古都学会2002的学术年会在成都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尤其是北京、西安、洛阳、南京、杭州、开封、广州、成都等古都城市,长期从事历史学、考古学、城市学及古都学研究的专家学120余人参加了会议。在为期4天的会议之中,与会代表主要围绕“长江上游城市明起源研究”、“长江上游历史时期成都等城市研究”、“城市明多元起源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8.
成都城市品牌与“三国圣地”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成都市研究城市经营品牌时,应区分地方性品牌和全国性品牌。“三国圣地”为全国性、世界性品牌。成都作为三国“正统”的蜀汉的都城,在三国文化内涵方面,不仅是成都历史上最耀眼的闪光点,也是全国所有城市和地区中最为厚重的城市,早就被海内外视为“三国圣地”,建议用“三国圣地”这个品牌包装成都。它对提升城市形象、市民素质、城市管理、经济管理、商业竞争的能力等方面皆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何洋 《旅游纵览》2013,(9):290-291
随着世界经济社会文化的高速发展,城市公共空间中出现了许多独特的设计作品,而山于地铁本身的优势,使其和城市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地铁给我们带来了城市生活的快捷、安全、舒适等优点之外,还给"地下城市"文化和精神内涵带来了多彩的内容。地铁景观成为一个城市景观的缩影,是城市景观建设的拓展和延仲,逐渐提高了城市的层次和品位。通过对世界各地地铁空间景观特色的分析,和对成都地铁景观的特色与不足的调查研究,得到关于成都地铁景观完善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中共十七大发出“弘扬中华文化.打造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号召。2007年6月11日,《城市文化北京宣言》化建设的倡议。神家园的建设.提出对城市进行文城市文化、市民精更多体现在公园的建设中。成都自解放以来,60年公园建设成绩斐然,对城市文化建设的贡献巨大。附表如下:  相似文献   

11.
秦汉以来,成都平原持续不断的水利建设和“二江环抱”的生态环境的形成,是成都城市永不衰竭的奥秘所在。生态城市的形成,为成都经济、社会、化发展带来了无限生机,使她成为世界上生命力最长的城市。发扬光大这份历史遗产,是成都未来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一、成都历史文化名城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成都是我国最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地处四川盆地中心,有都江堰水利灌溉之利.民康物阜.得天独厚,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一个著名大都会.是西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悠久久文历史孕育下,成都城市积蓄了各个历史时期丰厚的建筑文化,城市规划格局日臻完善,城市景观面貌日益丰满,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越发明显。历史的积淀使成都形成了自己的城市风貌特色,她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城市格局、精湛的建筑造型、众多的文物古迹、秀美的园林绿化、峡施的田园风光而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13.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1900~1950)》,是王笛先生继《街头文化:成都的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之后的另一部力作。该文既对中国近代城市史进行了深度剖析,也对大众文化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探索,深刻地反映出在20世纪中前叶"天府之国"—成都的茶馆文化和城市社会生活的互动关系,乃是一部现代版和文字版的《清明上河图》。  相似文献   

14.
高杨 《满族研究》2023,(2):75-79
清代在重要城市和军事要塞兴筑满城,是出于军事和政治目的,也为旗人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客观上造成了满汉间的隔阂。康熙五十七年(1718),成都满城修筑。清末,旗人在经济、法律上失去特权,逐渐平民化、贫困化,至这一时期,满城则阻碍了旗人谋得生计。1913年,成都满城开始拆除,折射出成都城市的近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15.
一部功底深厚、富有新意的的城市史刘方键喜获张学君、张莉红新作《成都城市史》,读毕全书,获益匪浅。城市史是城市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的城市是历史城市的发展。研究成都城市史,从中寻求城市兴衰治乱的规律,从历史进程中收取有益的经验,弘扬光大历文化优良传统...  相似文献   

16.
黎松峭 《文史春秋》2013,(9):F0002-F0002
黎松峭,1965年9月生于广西横县。武汉大学毕业。历任广西美术出版社副社长;广西出版杂志社社长、总编辑、书记。女性天地杂志社社长、总编辑、党支部书记;现任广西中华道德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2004年被《收藏界》杂志评为“中国收藏界十大书法家”。  相似文献   

17.
成都是我国著名历史文化古城之一。至迟从秦汉开始,二千多年来,成都一直是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历史上,成都还先后成为古蜀国、公孙述“成家”、刘备“蜀汉”、南北朝李氏“成汉”、五代十国“前蜀”、“后蜀”等割据王国的都城。与我国其它古城相比,成都城有两点值得注意:一,早期成都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南方古代早期城市的基本特征,在许多重要方面,有别于过去学界讨论较多的北方城市,丰富了对我国早期城市的认识。二,成都城从建城到现在,一直没发生过较大的城址迁徒,三千多年来,城址代代相承,以至于今。  相似文献   

18.
《中华遗产》2007,(12):151-151
前不久,由《望东方周刊》发起、中国市长协会等机构参与的"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评比出炉,杭州名列第一,沈阳、宁波、青岛、成都等城市以各自的魅力诠释了幸福。此次幸福感评比内容涵盖城市各方面,包括生活节奏、人情味、生活便利程度、自然环境、安全感等等。  相似文献   

19.
成都作为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级历史化名城,地上地下有着极为丰富的物遗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成都的城市考古工作涉及内容也越来越广泛,从过去的居住遗址、作坊遗址、墓葬等扩大到城墙遗址、冶炼遗址和酿酒遗址等等,拓宽了考古学科研究的范围。其时代也从过去的汉代、唐代延伸到商周,甚至到史前时代。一些过去不被人们知晓的地下遗存,通过考古发掘和研究展现在世人面前,极大地丰富了成都这座历史化名城的内涵。如何将成都城市考古成果与名城保护有机结合起来,正是我们今天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20.
我们,来自西安、郑州、杭州、成都、洛阳、无锡、扬州、荆州、安阳、朝阳、开封等城市的代表,应国家文物局、陕西省人民政府的邀请,参加了2008年10月21在西安举办的“大遗址保护高峰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