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孟聪 《满族研究》2005,(2):122-124
满族的摇车具有与其他民族不同特点,形成于原始渔猎经济时期,在满族定居进行农业生产以后,成为每一个家庭必不可少的日常育儿工具。随之,产生了大量以摇车为题材的满族民谣。本采集数首以飨读。  相似文献   

2.
满族世居白山黑水之间。其地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禽兽麇集,鱼蚌游衍。数千年来,渔猎一直是这一古老民族的重要经济生活。早在先秦时期,满族先世肃慎,即以“楛矢石砮”精于射猎而闻名于中原王朝;汉、晋时期的挹娄,南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时期的靺鞨,承其先世之俗,“人皆善射,以射猎为业”,而金代女真,尤“善骑射,喜耕种,好渔猎”,以射猎为国俗;清代满州,虽渐以农耕为业,但仍然保持尚骑射、好渔猎之风。其渔猎之法,世代传习,因时制宜,形成了颇具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的渔猎风俗。一,狩猎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术界对满族有不同的定位,其中一种是把满族和蒙古族等北方民族统称为游牧民族,只是有过一段采集、渔猎时期.这种定位是不准确的.本文旨在澄清对满族不正确的认识,同时,充分肯定满族对治国定邦和文化创新上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满族衣食住风俗述略范彬满族传统风俗,一方面延续了其先世女真习俗,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与汉、蒙古、朝鲜等民族杂居相处,兼收并蓄了其它民族的习俗,从而形成了满族独特的风俗习惯。近现代以来变化较大,但有的方面仍保存一些传统的民族风俗。本文仅就满族服饰、饮食、居...  相似文献   

5.
清代宫廷衣饰皮毛习俗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宫廷服饰中皮毛的作用,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因为满族是我国历史悠久的狩猎民族,皮毛的使用贯穿于生活诸方面。本从满族衣皮的历史渊源、宫廷衣皮等级标志、宫廷衣皮形式的阐述,反映了满族由一个尚带有较原始衣皮习俗发展为封建典制的宫廷衣皮服饰,它既保留了古老民族的原始风貌,又体现了多民族化的融合,是满族由落后走向进步的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6.
谈谈满族     
满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也是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民族。她早已以灿烂的文化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而闻名于世。 满族的先世很早就生息繁衍在我国的白山黑水之间,是东北地区最早见于历史文献的少数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肃慎人几经发展演变,至辽、宋、元、明形成为女真人。明代的女真,从努尔哈赤兴兵统一女真各部开始,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兴盛时期,这个兴盛时期的到来,注定了一个新的民族——满族的必然诞生。  相似文献   

7.
广袤的黑龙江地区是满族世代居住地之一。满族的源流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肃慎及后来的挹娄、勿吉、韩和女真。满族具有精骑射、善歌舞的传统。远古时代就形成的骑射渔猎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给满族民歌打下了深刻的格印。《松漠记闻》一书中曾提到:“满族有宴会,全家男女必更迭起舞,大率举一袖手颤,反一袖子背,盘旋作势,曰莽式,中一人歌,众皆以空齐二字和之,谓之曰‘空齐”’。这种“莽式舞”、“空齐歌”,往往都是表现骑射渔猎生活的。清朝时,统治者实行征兵制,他们从军戍边,长年不归,留在家中的妻子老小生活艰辛,思念亲…  相似文献   

8.
王丽 《满族研究》2007,(2):36-43
满族是以女真为主体经过几个历史时期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在满族形成过程中,女真礼仪文化不断发展并传承,其中宾礼中的座次礼仪一直延续到努尔哈赤早期。后金时期满族宾礼中的座次礼节在吸收中原汉文化和蒙古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满族礼仪文化。  相似文献   

9.
历史上的满族是一个以渔猎经济为主,以农业、采集为辅的民族.在入关之前,满族及其先人长期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形成了喜吃猪肉、粘食、甜食与酸菜的饮食习惯;在婚姻和育儿方面具有骑射民族的特点.自入关后,与汉族杂居相处,其生活习俗对北京地区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女真原始神话形象的古老文化蕴意黄任远满族著名故事家马亚川整理有1200多则民间故事,其中有百余则女真原始神话。这些古老神话讲述了萨满女神和九天女降妖除怪,寻找留子(指青年男子)与群女定居,繁衍女真后代的英雄业绩;反映了满族先人女真人的原始信仰和古老婚...  相似文献   

11.
赫哲族是我国人数最少的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流域,他们以鱼兽肉为生,因此赫哲人早年穿的服装,主要原料是鱼兽皮。赫哲人因居住地区不同,穿戴亦有差异。居住在松花江中游和乌苏里江流域的赫哲人,主要用狍、鹿皮做衣服;用鱼皮做衣服的少。用兽皮做衣服,坚固耐穿,又挡风御寒。居住在黑龙江下游和松花江下游的赫哲人,多用鱼皮做衣服,用兽皮做衣服的少。此外,还用鱼兽皮做御寒的鞋、手闷子,用狐、貉皮做帽子。他们“男以桦皮为帽,冬则貉帽狐裘,衣服多用鱼皮,而沿以色布,边缀铜铃。”  相似文献   

12.
满族是祖国民族大家庭中的一个成员,它原为女真人后裔。女真在明代史籍和清初文献中作朱先或诸申。清太宗皇太极于天聪九年(1635),废除女真、诸申等旧称,正式定族名为满洲。辛亥革命后,满洲才改称满族。 满族入关前,长期生活在东北地区,习惯上喜欢食用羊肉及各种野味,并不讲究烹调,菜肴也比较简单。满族进关后,随着清王朝统治的日益巩固,经济状况的日趋好转,在饮食上也逐步考究起来。与此同时,他们还从汉族传统烹饪技艺中不断吸取经验,使其饮食水平不断提高,更具特色。后来,又经康熙、雍正两朝的恢复和发展,直至乾隆时期,清王朝已达到强盛的顶点,社会经济出现一片繁荣景象。以清官御膳为代表的满汉肴馔,则是海陆杂陈,  相似文献   

13.
满族试论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满族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轨迹,研究和探讨这一轨迹有助于对现代满族的认识。 论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是统一战争的产物,是领袖人物与统治集团意识的具体表现。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且又彼此攻伐不已。“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相互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女真各部的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遂以其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在有明兵参加的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与古勒城主阿台的战争中被杀为  相似文献   

14.
赵书 《北京文史》2001,(1):23-25
满族是我国56个民族中的一个古老民族,也是在北京历史悠久、有谱系可查的世居民族之一。满族人在先秦时期称肃慎、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靺鞨,辽、宋、元、明时称女真。无论是叫肃慎也好,叫女真也好,  相似文献   

15.
满族是17世纪初开始形成的一个民族,满族文化是与满族相伴而生的一种民族文化。满族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既继承了女真文化,又吸收了其他民族特别是汉族的文化。因此,满族文化具有女真文化和其他民族文化的多种成份和因素。不过;满族文化并不是多种民族文化的简单组合,而是以女真文化为基础的多种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它既区别于女真文化,又不同于其他民族文化,是一种经历了复杂发展过程的新文化。它的形成发展,促进了满族的不断进步,也为中国民族文化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提供了实际的例证。这种例证对研究中国民族文化间…  相似文献   

16.
满族的文化类型及其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历史表明,满族先世久居“白山黑水”山区,长期过着狩猎、采集和捕鱼的生活,这对他们的衣食住行和心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说,满族先世是属于森林狩猎民族的经济文化类型。他们依靠天然的自然物作为衣食之源,崇拜自然界,笃信萨满教。然而,由于迁徒而改变了生态环境,从渔猎为生发展到农业生产,由单一的信奉萨满教演进多种信仰。对此,我们从世居东北的满族中看到了遗迹。宁古塔的满族在“耕作之余,尤好射猎”,他们所获猎物,“必饷亲友”,这是原始分配的遗留现象。  相似文献   

17.
<正> 满族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比较古老的民族。满族是"满洲族"的简称,满族的祖先早在四千年前就聚居在长白山上。据《山海经》记载,"东北海之外……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肃慎人即为满族先民。在满族的众多文化之中,最渊远流长、最具特色的就要数满族的宗教——萨满教了。满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有自己的信仰,就像其他民族崇拜"图腾"一样,满族人信奉萨满教。萨满教为我国的原始宗教之一,所反映的是原始初民时期的认识规律,是与人类社会前进相同步的。它主要分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和跳神仪式等。  相似文献   

18.
满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它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过重大的贡献。在沈阳的历史发展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沈阳满族的历史 满族的先世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间。可上溯到先秦古籍中的肃慎、汉和三国时代的挹娄、南北朝时期的勿吉、隋唐两代靺鞨、辽宋元明时期的女真。他们都是满族的先人。 16世纪中叶以后,建州、海西女真各部之间互相残杀,频繁争战。建州左卫的首领努尔哈赤此肘崛起,完成了女真各部的统一,于1616年在赫图阿拉(今新宾县老城)建立了“大金”(史称后金)。于1621年迁都东京城(今辽阳市郊)。又于1625年迁都沈阳城,成为第一个在沈阳城称孤道寡的统治者,沈阳城一跃为帝王之都。  相似文献   

19.
吕萍 《满族研究》2012,(2):84-89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千百年来,满族及其先人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吉林省是满族的故乡,长白山更是满族的发祥地。在吉林省满族文化中,传统绣品是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是枕头顶,还是烟荷包等,都反映了满族的日常生活和风土人情。满族人的渔猎生活、宗教信仰、尚白等民俗文化,在传统绣品中都得到了较为充分的展示。  相似文献   

20.
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肃慎的后代中,与汉族发生密切关系者当推粟末靺鞨、女真、满族,尤以满族与汉族的关系最繁多而长久。自明初以来女真诸部频频迁徙,明政府设立大量卫所以行控制,对女真上层人物封官授职,并开马市贸易。这促进了女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女真人来往汉区贸易,同时接受汉文化影响。贸易促使双方经济发展。先进的汉文化进入女真地区,不能不影响语言,女真语中的大量汉语借词即来源于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随即进入辽沈。其后不久,满族入关,清成为全国的中央政权。这时大量满族人迁入关内,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到此时发展至最高峰。应该说,汉语影响满语在先,满语影响汉语于后;这无可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