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末清初,中国有很多文人如徐光启、熊明遇等与西方来华传教士交往密切,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游艺在清初的时候师承熊明遇,从恩师那里了解了很多西方先进科学,并在此基础上与中国传统学说相结合,形成了很多新观点。《天经或问》是其较著名著名的代表作,书中涉及到一系列气象学知识,被誉为中国气象学启蒙之作,该书在国内外都有较为广泛的影响。此外,游艺在其师的基础上绘制了天气现象图,促进了当时人们对气象的新认识。游艺对我国古代气象事业的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我们在进行气象科技史研究时应对其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气象学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气象学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中国素以农业生产为主,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气象科学逐步随着粗放性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需要由萌生而发展。我国劳动人民也因此积累了丰富的气象学方面的知识,并对这些实践经验不断加以总结、完善和提高。 在早期人类的气象观测中,对风的认识和观测一直占据着气象学的主要地位。用于测定风向乃至风速的风信仪器应运而生,并  相似文献   

3.
关亚新 《史学集刊》2017,(1):105-111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依据清代朝鲜贡使《燕行录》中有关辽西地区沙尘天气的记载并结合现代气象学知识,初步得知清代辽西地区共发生沙尘天气94次,在对其进行梳理后,既发现这里沙尘天气具有季节上集中性、地带上多发性和周期上变化性的特点,又找寻到冬春季的多风与干旱、疏松细软的土质和柳条边外的风沙是导致这里沙尘天气出现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丁玉平 《黑龙江史志》2013,(21):166-167
《田家五行》是由元末明初人娄元礼编撰的一部关于我国古代太湖流域的劳动人民看天识天气的著作,书中大多以农谚的形式表达,内容丰富,很多内容用现代气象学知识来验证仍然是正确的,反映了我国古代气象科学的辉煌成就。  相似文献   

6.
樊杰 《神州》2014,(9):167-168
21世纪的今天,随着科技文明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首要话题。作者从西方三大环境政治理论出发,论析理论,探究价值,并通过分析学者们的不同观点,在各自理论认真比较的基础上,揭示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殖民农业史提供了考察澳大利亚史学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可靠视点。澳大利亚历史书写的演变受制于社会发展和学术风向。殖民地时期以来,殖民农业史先后被纳入帝国边疆论、民族主义叙事、殖民批判和人地互动四种主要的研究框架中。在既定框架下,农业开拓议题最初被嵌套进"征服自然"说,又在澳大利亚民族国家建构时期被纳入"利用自然"的民族主义进步书写。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和文化危机,殖民农业史成为澳大利亚历史学界反思殖民进程引发的生态破坏,恢复和重塑少数族裔生态地位的重要步骤。近来它又成为澳大利亚史学超越进步主义与殖民批判语境,反思历史时期人地关系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8.
王鹏飞先生(1920-2011)是我国著名大气物理学家、气象史学家、气象教育家、气气象史志研究学家。他在气象辞书编纂及名词研究与气象科普工作等方面都卓有成就,成为国唯一认真对气象学名词探讨,并能从理论及实用给方面加以细微考虑及发表大量论文的气象专家。本文运用资料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对王鹏飞先生所发表的文章和气象史学建设工作进行尝试性的分析研究,得到了他对于气象史的研究充满着去伪存真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思想,以及他带着对前人探究的一些疑问去重新考证的钻研精神都值得让后人学习。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而旅游业也已经成为地方区域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如何正确进行旅游规划,构建旅游规划文化生态理论体系,对于正确引导我国旅游业的朝向中国特色旅游发展之路,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旅游规划理论研究的基本内涵,分析了绿玉规划系统的文化生态,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文化生态基础上的旅游规划系统重构,并且结合旅游规划的文化生态理论研究给出了一些讨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王充的《论衡》是一部包含了丰富自然科学知识的哲学著作,内容涉及宇宙、天文、历法、地学、生物、医药、物理等多个方面。王充的许多思想是与董仲舒针锋相对的,其在著作中就多次运用气象灾害和异常天象等自然现象作为论据来驳斥儒家的"天人感应"思想。因此,王充不仅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具有科学的认识,还对热力学、光学等气象学等知识有其自己的见解,在当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也为后世的气象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科学的研究方法,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从殖民初期到19世纪中叶的"征服自然"阶段,殖民者探索澳大利亚气候特征的过程中形成了影响深刻的"干旱说"。灌溉被视为殖民进程中的关键事业,是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通过工程技术改造社会实现更高文明的典范,由此便滋生了灌溉进步论,并在澳大利亚建国后被继承与发展。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生态退化的现实与科学研究的推进改变了澳大利亚人的环境观,打破了灌溉的进步叙事,使其呈现出多样面貌。澳大利亚社会经济中重大议题的变化是导致灌溉叙事演变的深层次原因,当地的种族文化亦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灌溉叙事呈现的对立是漫长的历史时期不断演进的结果,表达了澳大利亚人环境认知中的矛盾与利益纷争,体现了学理讨论与实践层面的落差。  相似文献   

12.
"共同体"理论是20世纪30年代以来日本对华认识观念中最核心的理论之一。在战前由"共同体"理论演化出来的"中国社会停滞论",成为支持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重要借口之一。战后日本的中国研究就是在否定"中国社会停滞论"的基础上重新出发的。从20世纪60年代起,日本的"共同体"理论发生重大变化,对其价值判断也由否定转变为肯定,并引申出"乡绅论"和地域研究方法。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从根本上否定了"中国社会停滞论"。但是,在日本近代以来所形成的错误观念依然残存,应该继续清理。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的祖先在社会经济、政治、军事诸领域创造了纷繁相异的学术思想。先秦时期的军事思想和理论,长期以来指导着中国古代的军事作战,至今仍然可以为现代化战争提供借鉴。笔者仅就先秦时期气象学知识和心理学知识在战争中的应用予以略述,同时讨论先秦战争中的一些特殊战法。  相似文献   

14.
海登·怀特的历史叙述主义和F. R.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论是当今西方史学理论与历史哲学领域并列的两大范式。有趣的是,海登·怀特的另一大史学创见——影像史学并未在其自身学说中获得最充分的理论价值,反而在安克斯密特的历史表现论视域下成为绝佳史学叙述载体。在历史表现论视域下,影像史学在知识传播和美学表现两方面都具备一种特殊的"实验性",即基于不确定条件的探索性。因此可以成为历史教育完成知识传播与文化渗透双重目标的重要手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相应的,也应具有较专门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5.
《攀登》2019,(6)
习近平新时代生态经济体系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绿色发展的重要理论指导和实践指南。论文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生态经济思想方法,尝试解析习近平新时代生态经济体系的理论内涵和理论逻辑,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生态经济体系建设的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16.
气象与生活密切相关,气象灾害和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生活的一个热点话题。目前气象科学的教学主要是以专业知识进行教学,在应用以及参与度上存在着不足,开展气象科学通识教育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开展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拓展人文视野,增进入文关怀。在中国古代流传着众多神话传说,从夸父逐日到后羿射日再到大禹治水等等,探寻其中的气候情况,不难发现其中蕴藏着的气象知识。从熟悉的古代神话和历史故事入手,以此渗透大气科学知识,以探究视角来分析探讨历史记载和气象原理,进行参与式的气象科学通识教育,并且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人文发展。  相似文献   

17.
沈括是北宋著名的科学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所著的《梦溪笔谈》收录了其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被西方学者称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本文旨在研究《梦溪笔谈》中沈括对气象做出的贡献,包括他对各种天气现象的记载与记述、对天气变化的预测以及对气候变迁的认识。此外,本文在对《梦溪笔谈》中气象内容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沈括道家思想的气象观。  相似文献   

18.
自清末至北洋政府时期,联邦论作为一种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的分权理论,在近代中国政治生活中时隐时现,并最终引发"联省自治"运动。但由于联邦论作为一种外来思想,难以在中国政治文化中找到移植的土壤进而完成国家统一的政治整合使命,从而使联邦论的正当性逐步消蚀。而联邦论与反联邦论之间的论争最后演化为宪政民主与民族国家两种话语之争,它扭转了中国政治发展的模式,并最终使联邦主义成为中国历史上被放弃的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9.
张俊芳 《人文地理》1988,3(1):37-39
本文分析了以电子工业为核心的高技术区位结构的变化;介绍和评价了美国高技术工业区位的理论:温床假说-区位因子理论-生产周期论;进而又探讨了美国高技术工业地域发展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在借鉴欧美国家的基础上,我国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档案鉴定理论:相对价值标准论、价值鉴定论、本位原则理论和档案双元价值论。这些理论对档案的鉴定实践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性作用,但也具有局限性。本文通过分析我国档案鉴定理论,找出它们的不足,并提出解决方案,使我国档案鉴定理论朝更科学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