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秦汉家族法是用来调整家族内各成员间关系的法律规范,其内容包括刑法、民法等,作为法学的分支,家族法既是国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法的重要补充形式,是国家对社会控制的重要手段之一。家族法为国法所承认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国法与家族法共同调整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秩序,这是中国法律体系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非遗法")颁布实施以后,我国已就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相关问题进行地方法制实践。这些地方立法不仅保留了"非遗法"相关规定之精华,同时亦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这些地方法制的做法不仅具有正当性,还具有诸多亮点和启示。为缓解非遗领域不同位阶法律适用冲突以及平衡、协调非遗传承人权利与义务之间关系,"非遗法"应就非遗传承人权利保障机制等问题进行规定,以最终实现非遗法律体系形式功能与实质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在1992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提出,到本世纪末,要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民族法规体系的监督机制。那么,什么是民族法规体系呢?它是指由不同类别,不同层次构成的,结构合理有序,既有一定分工,又互相协调统一,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有机整体。"一个完整的民族法体系的建立,是这个国家具有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社会的法制健全、民族关系成熟、美好的重要标志"①一我国社会主义民族法规体系的建立建国以来,我国的民族立法工作走过的是二条曲折发展的道路。1949年9月…  相似文献   

4.
目前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均建立了不动产登记的法律制度,由于我国对不动产登记制定尚未进行深入的研究,致使国内立法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制度缺陷,时至今日,除《物权法》的规定外,我国的不动产登记制度主要散见于《土地管理法》、《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森林法》、《草原法》等法律中,专门的不动产登记规则,主要有《土地登记规则》和《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法》等部门规章,我国当前的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如登记机关分散、登记效力偏低、登记法律依据不健全等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可以先行通过修改《土地管理法》,推行土地优先登记来完善我国不动产产籍资料,并辅以协调当前各登记部门构建统一的"不动产产权产籍管理信息系统"来完成过渡期间的不动产物权公示问题,时机成熟时,制定《不动产登记法》,最终完成我国登记制度和登记体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5.
侯继虎 《沧桑》2012,(2):24-26
复仇在古代社会及原始社会中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如何协调基于伦理关系而形成的"孝礼"和以国家统治为基础的"国法"之间的冲突,妥善协调好二者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难以回避的问题。唐代立法者基于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儒家思想,结合在当时社会业已形成的法律观念,就司法实践中的复仇问题及立法中的亲情与法律的冲突问题,引礼入律,为法律确立了一条解决礼与法、情与法冲突的模式。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传统行政法理论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法作为一门部门法,其所涉及的范围可谓极广,不只是其范围调整的行政法律关系极为复杂,其法条法规的数量也相当大。行政法作为法律的一部,就必然要不断地协调好权力与权利之间的关系;而基于国家所涉足的社会关系的数量之庞大,因此行政法就定然是在大量的权力与权利碰撞中不断摸索前进,最终获得一种根源于社会标准的动态契合点。在这点上,行政法恰巧地维护了法律理念所追求的正义与秩序的稳定共存,行政法自身也就在此动态意义上获得了不断地进步。中国传统的行政法理论欠缺对权力与权利关系的认识,在新的时期需要调整,按照现代法治精神重构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本鑫 《旅游科学》2010,24(5):17-24
建立自然保护地是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重要举措。法制建设是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的重要基础与有力保障。自然保护地建设过程中发生的种种矛盾,归根到底是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冲突,为此政府必须提供平衡各方利益的制度保障。中国现有的类型化部门立法与其他法律规范相结合的自然保护地立法模式存在立法层级低、法制协调性不足、立法体系封闭、保护对象不明确等缺陷。考虑到自然的整体性和调整利益冲突的有效性,我们应该选择综合性框架立法作为中国自然保护地立法的理想模式。  相似文献   

8.
《攀登》2019,(6)
全面依法治国,关键是党的领导。党的十九大提出,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实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依法执政是党对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化认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也是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协调发展的逻辑节点。当前,增强依法执政本领,实现党内法规与国家法律的协调发展,就要完善党领导立法的体制机制,抓住党保证执法的关键因素,健全党支持司法的配套制度,培育党带头守法的政治生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伟大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9.
地方志立法是落实依法治志的具体表现。推动地方志立法,需要找准地方志事业在党和国家事业大局中的位置,明确立法性质、拟调整的法律关系,找准需要解决的现实和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系统的制度设计方案。地方志立法应以问题为导向,从理论、实践和需求方面加强研究,提高立法的科学性、针对性、前瞻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特色文物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该体系是在不断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文物保护与管理的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历经只见文物法规、而无文物法律的初创阶段;法律、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各等级法律规范齐备的发展阶段;各类法律规范迅速出台、调整范围广、立法质量进一步提高的形成阶段.该体系是在中国文物保护实践中不断成长起来的,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并将与时俱进,日臻完善.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方志》2009,(3):22-22
我国的法律属大陆法系,即条文法系。在立法上实行的是统一的多层次立法体系。 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最高位阶的法律形式。它的制定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相似文献   

12.
周小臣  孙敏  王莉霞 《人文地理》2013,28(4):144-147
研究法的价值取向有助于不断完善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发挥、释放法的实践理性功能。我国《旅游法》按照市场经济和法治政府的要求,整合了旅游产业各要素和旅游活动全链条,构建了涵盖促进法、行政法和民事法三方面不同性质的法律规范。本文在梳理国内外旅游法价值取向研究的基础上,对日本旅游立法情况进行分析,并从比较视角对中日旅游法的价值取向进行探究,以期结合国外旅游立法成功的经验,探索我国《旅游法》实施中国际旅游规则、国外旅游立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法制建设的有机结合。最后基于一定的时代背景和语境提出中国旅游法的价值取向主要表现在秩序建立,权利维护,促进发展等方面。  相似文献   

13.
江平 《炎黄春秋》2014,(12):6-8
四中全会《决定》有很多亮点,我就不细说了。三中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时间表、进程等,跟四中全会的依法治国怎么协调起来?我们都知道,法律和改革是矛盾的:法律需要稳定,而改革每天都在前进。怎么解决改革和法治的关系,30多年来都在探索。改革的前一阶段主要表现为改革是先改革、后立法,现在和以前不一样,  相似文献   

14.
李桂娥 《攀登》2005,24(1):93-95
本通过对股东知情权的历史追溯,提出股东知情权是一个权利体系的论点。在对我国公司法、证券法的相关法律规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借鉴其他市场经济较发达国家的立法原则以及完善我国股东知情权法律规则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5.
"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这是改革开放40年积累的宝贵经验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改革开放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把握正确方向,明确改革开放的奋斗目标;不断开拓创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凝聚改革力量,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6.
柯楠 《沧桑》2009,(5):95-96
健康权是农民的一项基本人权,应得到国家法律的尊重和保障。本文通过从法学的视角对健康权的含义进行剖析和现有法律规定进行考察,得出我国目前的农民健康权益保障基本上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立法层次低,缺乏法律和规章制度的保证的结论;通过对农民健康权益保障实现标准的探讨,提出了应当尽快制定全国统一的《农民健康权益保障法》,并对制定该法要着重解决的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郭野 《神州》2013,(10):51
公司法对于经济进步和社会和谐有着直接且重要的制约和影响,需要引起法律行业的高度重视。本文立足于新公司法在我国实施的实际,在分析WTO规则的基础上,提出了新公司法的主旨,并研讨了新公司法在WTO背景下存在的时代局限性,在此基础上确定了突破新公司法时代局限的机制性创新方向,希望以实践和建议的方式推进新公司法进一步丰满和完善,使新公司法更加适应WTO框架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8.
法的稳定性是相对的,是法的基本属性之一,形成这一特性有其特定原因。法的相对稳定性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立法、执法、司法和法学研究独立的重要的理论依据。因此保持法的相对稳定性极为必要,要给法的稳定以制度上的保障,建立健全法律效力等级体系,确保宪法的稳定性和权威性,提高法律的适应性,从而保持法的相对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探讨经济规划与法思维关系,以及运用法律人思维和法律手段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运用经济规划的作用来改进法律对社会经济关系的调整,使经济规划与法律思维有机统一,共同促进社会的繁荣与稳定是本文的主旨要义。  相似文献   

20.
措科 《攀登》2011,30(5):119-12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坚持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根本保证,坚持以人为本、立法为民为根本目的,坚持社会主义法制统一为内在要求,这是我们党长期实践和探索的结果,对于我国在新的起点上加强和改进立法工作、切实保障法律的实施、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笔者着重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这三条核心内容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