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县志编纂出版之后,县志办公室何去何从?当然,按照上级要求摊不散,班不乱,以迎接下一届修志任务。尽管说这一届修志工作的结束,就是下一届修志工作的开始;尽管志书出版后,有发行好,利用好的工作;尽管需要总结回顾,进行理论研究;尽管有的地方着手专业志、部门志、重点乡镇村志的编写等等,但作为县志工作延续的县级年鉴编辑工作的普遍开展尚未引起广泛重视。我以为,完成县志的县,应很快着手编辑自县志下限之年起的县级年鉴,以此为“主业”,通过它积累资料,为下届修志服务。完成“主业”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搞多种“副业”更…  相似文献   

2.
<正>随着全国第二轮修志的深入,地方综合性年鉴的编纂已成为修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巴彦县自1998年开始,本着志鉴同修的理念,把《巴彦年鉴》编纂工作摆上重要位置,至2012年连续出版15部《巴彦年鉴》,对搜集充实县志资料,提高县志编纂质量,积累地情信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总结多年编纂的实践,要提高年鉴的编纂质量,在诸多  相似文献   

3.
南宁市本届地方志编修工作自1981年开始,至1999年9月,已完成了第一部新编《南宁市志》的编纂出版工作。并编审出版了2部县志,《邕宁县志》1995年12月出版发行,《武鸣县志》1998年3月出版发行;还有1部城区志、20部部门志和5部《南宁年鉴》。《南宁市志》在2000年初参加自治区1996-1999年地方志优秀成果评比,获得一等奖。《南宁年鉴》1999年获第二届中国地方年鉴奖一等奖。下面我就南宁市本届修志工作情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史志》坚持为黑龙江省修志工作服务的宗旨,以工作研究与经验交流、方志理论与编纂研究、年鉴理论与编纂研究、地方史研究和地方史料介绍为主要内容,辟有文献辑要、领导讲话、方志论坛、新志编纂、续志研究、年鉴编纂、志书评论、志稿选萃、工作研究、经验交流、修志热心人、史海钩沉、地方史编研、他山石、观点荟萃、史志动态、争鸣园地、当代龙江、北国揽胜、志苑诗文、志人心声等几十个栏目.1998年,将加强对本届修志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和对续志工作的研究与指导.热忱欢迎赐稿,欢迎订阅.  相似文献   

5.
第二轮修志工作开展以来,方志界出现“方志年鉴化”、“年鉴方志化”和“志鉴一体化”的修志观念。其原因是由于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的性质、特征未加区别;或在志鉴编纂中存在不正确的编纂态度和方法,也是对《地方志工作条例》精神实质的误解。地方综合年鉴为地方志书提供资料是有限度的和有选择的,并且绝不是唯一的,更不存在相互替代的关系。第二轮修志中一些有识之士为提高志书质量和克服“方志年鉴化”进行了有益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二轮修志已经启动,各地都在制定计划、拟定方案、规划篇目。而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绝大多数是由地方志工作机构承担的。因此,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不仅对编鉴,而且对修志都至关重要。从本轮修志的条件来说,不仅有良好的基础(上一轮修志积累了许多经验),而且还有许多先进的设备和高科技的手段。同时,连年编纂出版的地方综合年鉴,也为二轮修志提供  相似文献   

7.
1997年5月中指组制定的《关于地方志编纂工作的规定》,把“编纂出版地方年鉴”作为各级修志机构的主要任务之一。鉴和志有何差别和内在联系?本文就此谈几点不成熟的意见。 一、志鉴的差异性 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有许多共性,在方志界已形成共识。如资料的地域性,功能的一致性,志书篇章设置与地方年鉴部类(或  相似文献   

8.
当前第一届新编社会主义新方志工作基本完成后,除了各级修志部门抓好地方性综合年鉴的编纂工作外,应提高对编写企业年鉴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组织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也来抓好年鉴的编纂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辑出版地方综合年鉴是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1996年,花都区完成了第一轮修志工作之后,在全国地方志工作蓬勃发展的形势推动下.启动了年鉴编纂工作,1997年底创刊了《花都年鉴》。此后一年一鉴,持续至今。  相似文献   

10.
编写地方综合年鉴,由于在编纂体例、结构、内容及编纂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与志书不同的特点,因此,编写年鉴必然有它自己的规律。如何编纂综合年鉴,是一个摆上议事日程的新课题。笔长期从事志鉴编写工作,对编纂综合年鉴的工作启动,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修志同仁。  相似文献   

11.
试论省志总述的立意与撰写山东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周春艳本届修志历时十余年,各地各级志书的资料搜集工作基本完毕,总述的撰写已被提到议事日程。志书写“述”,虽非本届修志的创举,但旧志未能刻意倡导。直至本届修志,才以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提出尊...  相似文献   

12.
经济部类和社会部类是志书的重要内容,也是志书编纂尤其是第二轮修志遇到问题和困难最多的部类,对这两个部类的编纂组织模式进行调整是必然的。首轮修志已经将一些基本理论和编纂记述问题厘清,二轮修志适逢改革开放时期,社会变化很大,主要体现在编纂背景、编纂体制、机构职能、编纂人员素质、志书编纂准备等几个方面。并由此给二轮修志带来一些未曾预料到的困难,主要表现在地情认知的准确度、资料来源渠道狭窄、地情视角局部化年度化、工作失误和社会现象的记述等方面。针对这些问题,许多地方已经陆续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具体内容如下:1.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志书编纂组织模式;2.建立志书内容基本要素规范;3.建立方志资料搜集制度;4.建立规范的培训制度;5.适度调整综合年鉴的形式与内容,在兼顾年鉴特点的同时,注意利用年鉴这一载体为修志积累资料。  相似文献   

13.
《地方志工作条例》出台以后,志书编纂和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业已成为各级修志机构两项主要工作。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已成为地方志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地方志和地方综合年鉴是两种性质不同、功能各异、各具特点的地情文献,不存在以此代彼或以彼代此的问题,它们发展的趋向只能是并行互补,各有侧重,不可偏废,而志书年鉴化或者年鉴志书化均不是吸收两者优势实现互补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正>地方综合年鉴在系统性连续性上存在的不足随着二轮修志工作的深入,年鉴的编纂与利用更加受到重视。但综观现在出版的许多地方综合年鉴,普遍存在"资料不系统、不连续"的缺憾。年鉴上刊载的时断时续、若隐若现的资料,令我们在编修地方志时爱不得、舍不得,这一点,在我们编修《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志》过程中感受特别深刻。笔者于2013年6月起参与首部《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志》编纂工作。该区成立于1992年,至2012年共  相似文献   

15.
年鉴和志书是我国记录地方历史的不同形式,因编写方式、内容侧重、体例设置、功能目的、出版周期的差异而各有不同。逐年编纂的年鉴为修志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提高了人们对修志存史重要性的认识:年鉴每年积累的资料,为志书的编修奠定了基础;编修年鉴的人才队伍,为修志提供了人才保证;有些地方因每年编写年鉴而设立的专门机构。也为修志提供了组织保障。虽然如此,在实践中却不应该完全依靠年鉴来编修志书。本文以广播电视系统为例,就年鉴对志书编修的作用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16.
《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要求,每一轮地方志书编修工作完成后,负责地方志工作的机构在编纂地方综合年鉴、搜集资料以及向社会提供咨询服务的同时,启动新一轮地方志书的续修工作。目前,我们第二轮修志规划任务已全面完成,即将启动第三轮修志,因此,要未雨绸缪,认真总结第一、二轮地方志书编修的经验和不足,探讨高质量组织开展第三轮修志的路径,夯实方志编修根基。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各类地情资料书编纂出版呈蓬勃发展之势,在各级党政部门领导的单栏重视下,地方综合年鉴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省、地(市)、县三级综合年鉴编纂陆续启动,且编纂面越来越广,出版数量越来越多,成为第一届社会主义新方志之后的又一大地情资料书籍。一批批地方综合年鉴的编纂出版,为地方“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是可喜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兴起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编修工作。进入90年代,有些地方志机构完成首轮修志任务后,启动了地方综合年鉴(简称年鉴)编纂工作。2000年,全国又兴起第二轮修志工作。在第二轮志书编纂实践中遇到许多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年鉴化倾向,已严重影响志书质量,引起方志界的关注。第二轮志书编纂为何出现年鉴化倾向,其表现有哪些方面,如何避免?笔者就这些问题谈点看法,以供方志同仁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9.
本届修志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新编志书之多,质量之高在山西历史上是空前的,本届所纂三级志书及各种地情书的总数达1000余种,超过山西省历代编纂志书的总和。在全面完成第一届新编三级志书和即将开启新一届修志工作之际,翻展20多年的修志成果,深感志书的质量与修志队伍的素质关系之密切。为了使续修工作能够更好地开展,编出更好的续志,更好地服务于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应当继续重视修志队伍素质的提高。 一、提高修志队伍的素质,是保证志书质量的关键 我国修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但本届修志是在我国断修数十年(有的地方上百年)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20.
随着一届修志任务的完成,各地方志机构绝大部分将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了地方年鉴的编辑出版上,无疑,这是稳定地方志工作机构、为续修志书积累资料的有益之举,也是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要求,满足社会现实需要的必然选择。但随着地方年鉴的逐年出版问世,年鉴的发行遇到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