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古代朝鲜半岛居住着许多部落群体,北部称朝鲜族,汉江以南称韩族。朝鲜族社会发展较快,公元前已进入阶级社会。韩族各部落集团发展缓慢,公元后开始建立自己的国家。韩族分马韩、辰韩和弁韩三大分支。据《后汉书》所云的韩族共七十八“国”(部落)。公元前1世纪,韩族诸部落逐渐向阶级社会过渡,并形成两个较大的部落联盟,半岛西南部联合为马韩部落联盟,东南部辰韩和弁韩发展为辰韩部落联盟。马韩部落联盟共有54个部落,“其总王称以辰王”。百济部落属马韩部落联盟成  相似文献   

2.
中华书局点校本《元史》卷八六《百官志二》“肃政廉访司”条记载:“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至元)十三年,以省并衙门,罢按察司。十四年复置,增立八道:曰江北淮东道,曰淮西江北道,曰山南江北道,曰浙东海右道,曰江南浙西道,曰江东建康道,曰江西湖东道,曰岭北湖南道。”按:元至元十四年所立江南八道之一为“山南湖北道”,而非“山南江北道”。1.辽宁省图书馆今藏有清文廷式由《永乐大典》辑出《经世大典》(抄本),其“官制·肃正廉访司”条(辑自《永乐大典》卷一一一九,今本《永乐大典》不存)记载:“初立提刑按察司四道……十三年十二月,以…  相似文献   

3.
贵州东北锦江,东南都柳江、西南南盘江三个流域原是楚国地,西汉分别在这些旧楚国土地上设了四个县。四县确切地比今阐明如下,以端正有关论点的误会。一、黔中历史概况春秋中期,锦江流域及其下游辰水全流是“”部民族居住之地。后来,这条河就取名水,简写为辰水。公元前595年左右,楚庄王称霸,楚国领土扩张到了沉水中下游,称为“黔中地”,辰水,及酉水是沅水中游的两条西部重要支流,所以辰水、酉水二流域也属于楚国黔中地。今人误把贵州东部,即北起沿河,南至榕红一线以东之贵州土地均划为黔中地,是不符合史实的。因《水经注》…  相似文献   

4.
阎良为西安东部郊区,历史上曾久归临潼管辖,开区40余年以境内有飞机城而蜚声中外。《阎良区志》上溯公元前562年,下迄1995年底,对该区历史及现实状况的记录,既详且备,粗览即可知其梗概,细读尤足悉其详情,惠人多矣。唯其于“阎良”得名缘由的考证虽说恪尽心力,察之仍复瑕疵叠出。如其第五章“阎良”地名来源的调查针对民国时期就有的“颜良、文丑”说,和建区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出现的“阊阎良善”说,考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湛然居士文集》中“蒲察元帅”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湛然居士文集》中 ,耶律楚材赠“蒲察元帅”诗凡十一首。王国维《蒙鞑备录笺证》曾据蒲察汉姓为李 ,怀疑此人为李藻 ,但在《耶律文正公年谱》中 ,他似乎又否认了此看法 ,在人物考证中没有将这一观点列出。近年来 ,日本学者饭田利行、杉山正明均认为“蒲察元帅”就是蒙古开国勋臣耶律阿海 ,认为蒲察即“菩萨”之意 (分别见《大蒙古禅人宰相耶律楚材》 ,第 2 65页 ,柏美出版社 1 994年版 ;《耶律楚材及其时代》 ,第 1 89—1 90页 ,白帝社 1 996年版 )。查《元史》卷一五○《耶律阿海传》与《长春真人西游记》 ,蒙古西征时 ,耶律阿海的镇守…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古代“火正”职官之来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汉论坛》1983年第六期上刊出沈长云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一文,以为:《史记·楚世家》记楚武王说“吾先鬻熊,文王之师”语中之“师”,系文献与金文中常见的“师氏”之“师”。该刊同年第九期刊出张正明先生《<“鬻熊为文王之师”解>辨误》一文,以为此“师”不是师氏而是“火师”。沈先生在1984年该刊第一期上又以《评鬻熊为火师说》为题驳张氏“火师”说不当,以“火师”之名出现较晚,火师与火正“是与五行说相附会的一种神道说教”,非西周实有之职官,故不见载于甲骨文与殷周金文中。张先生又以《读<评鬻熊为火师  相似文献   

7.
我国中原各族骑兵的兴起,始于赵武灵王十九年(公元前307年)。《史记·赵世家》载:“遂胡服招骑射。”据顾炎武考查,春秋以前“经典无骑字,”他还根据《诗经》、《左传》中有“走马”、“乘马”字样,推测出春秋末年,中原已有骑马的习惯(《日知录》卷29《骑》),但有人骑马并不等于有了骑兵。  相似文献   

8.
辰国考     
《三国志》、《后汉书》所载古辰国为西汉时古国,而不是 商周之际的古方国。辰国之名源于辰韩。辰韩亦名秦韩、岑韩,是马韩统治下的中原移民与 马韩人相融合而形成的部族。箕氏朝鲜遗民曾迁至马韩地建立韩国,统治辰韩部的马韩人因 而建立辰国与之对抗,并最终灭韩国统一三韩各部。  相似文献   

9.
晋侯的世系及其对中国古代纪年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山西天马—曲村晋侯墓地的晋侯苏编钟问世以后 ,铭文的历法问题引起中国及海外学术界的兴趣。本文提出两种新的观点 :( 1)铭文所载“三十三年”年代必指宣王在位年 ,即公元前 795年 ,可是所载四个月份、月象和干支具备的历法记载却与此年不合 ,而合乎次年公元前 794年。本文提出两个解释以说明这一点。 ( 2 )“晋侯苏”即晋献侯无疑 ,可是《史记·晋世家》以其在位年为公元前 82 2—公元前 812年 ,与公元前 795或公元前 794年不合。因为在《史记》所载晋侯的世系里 ,献侯的儿子为穆侯、穆侯的孙子为昭侯 ,与周礼昭穆制度相矛盾 ,所以本文推测献侯和穆侯的世系被颠倒 ,献侯实际在位年是宣王三十三年到四十三年 (公元前 795—公元前 785年 )。如此不仅与晋侯苏编钟铭文所载历法记载全合 ,并且也可以说明一系列中国古代年代上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梁惠王改元为“后元”是他政治生涯中的大事。“后元”之年的确定对于根据古本《纪年》来订正战国后期纪年是一重要的标尺。由于文献记载与后人引《纪年》之说的差异,所以在“后元”年数的确定期上尚有歧异之处,我们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可以看出,梁惠王“后元”应是从他在位的第三十六年开始的。梁惠王“后元”一共十七年,其年代是公元前334年至公元前318年。  相似文献   

11.
庄子《大宗师》集中出现了四则有关"真人"的论述。"真人"思想具有丰富的内涵。作为庄子自身理想人格的画像,"真人"等同于"至人"。真人一旦上升到"道"的层面,又等同于"神人"。真人思想的矛盾性源自《庄子》一书内容的复杂性。作为天道哲学的真人,其思想源自《道德经》、《山海经》等典籍;作为生命哲学的真人,源自《黄帝内经》、《周易》等。由后者形成一种"葆真"的生命哲学观,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对于古籍献中“百工”一词的多义和歧义现象进行分析、考证,发现它与“百官”一词的关系错综复杂,于是从字形、声音及化历史的研究对比中取证,认为“百工”作为上古一官职名,后世直接对译成“百官”实际上存在混淆和误解,却也可从中看出它们意义上的联系与区别,对这一特殊语词的变化的历史考证将对训诂学有所补益。  相似文献   

13.
14.
Museum learning的相关研究范式和成果主要集中在博物馆学观众研究和教育学教育技术研究领域中。国内这两门学科对museum learning的翻译存在分歧:博物馆学界将其译为"博物馆学习",而教育学领域则将其译为"场馆学习"。原因在于二者对museum learning的研究方法存在分歧,以及二者对"博物馆"一词本身范畴和概念存在认知差异。"博物馆学习"不仅保持了museum在跨语境研究中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在概念上确保了自然科技类博物馆和历史艺术类博物馆在museum learning研究中的相同地位,这是"场馆学习"一词无法体现的。  相似文献   

15.
“树崇拜”是世界各地早期人类一项重要的信仰习俗,在我国西南地区有广泛的影响。三星堆出土的三千年前的青铜神树和四川等地出土的东汉前后的大量青铜钱树,是“树崇拜”的珍贵遗物。它们不仅造型优美、内涵丰富,而且有其内在的联系。研究两者的特征、异同及其演变情况,有助于揭示古代先民的思想观念发展变化及其所反映的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16.
论"夷"和"东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栾丰实 《中原文物》2002,2(1):16-20
“东夷”本是传世和出土文献对古史上某一时期东方居民的称谓。近年来,随着考古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把黄淮下游海岱地区史前考古学文化的族属称为东夷。本文旨在根据传世和出土文献的相关记载,廓清“夷”和“东夷” 的产生、发展、流变和消失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7.
伴随唐宋文化转型而兴起的“正统”论,扬弃了天人感应、五德终始之说.以法则性、道德性“天理”取代主宰性、意志性“天命”,经宋儒精心阐发的文化价值理想、社会政治理想“天理一王道”再次构成统合历史兴盛衰亡之变的“贞一之理”。而北宋时代的正统之辨呈现出儒家历史哲学、政治哲学在因应时代变化之际曾具有的复杂、深刻的思想面貌。  相似文献   

18.
对“上博竹书”的研究,无疑已成为当前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便随处可见专家学者们对这部竹书的品头论足与考订释读。然而,从总体上看,人们对它的基本认识和看法却并不一致。仅就这部“竹书”的主体内容而言,有人称它是“《孔子诗论》”;还有人称之为“古《诗序》”,进而认为,所谓“《孔子诗论》”的说法并不妥当。于是,争论日起,尚未止息。本文认为,这种有关称谓的争辩是无畏的,因为比此更必要也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搞清楚孔子这部“竹书”所要表达的思想和道理。本文以所谓“诗言志”与“诗无隐志”为切入点和突破口,经过研究认为,这个思想和道理就在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的“中庸之道”。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上博所藏楚竹书<申公臣灵王>与<平王与王子木>两篇中所存在的若干疑难问题作了进一步的补论,以便更好地理解文本的内容,探寻出土资料与传世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20.
刘晓静 《文献》2005,(3):281-287
一 清代小曲在某些地区又称时调、小曲子、小唱等,它是由明代时兴小曲发展而来的民间流行歌曲.明代中叶后,时兴小曲已经流行南北各地,以其真纯、泼辣的内容和不拘一格的音乐形式猛烈地冲击着正统文坛,被明代文人称作"我明一绝"(明卓人月语).清代小曲的发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