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曹植的诗文,贯穿着一种普遍的精神——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渴望建功立业以求得生命价值的永恒,因本体生命意识的增强而对生命短暂的吟叹,对整个社会群体生命的悲悯情怀,以游仙形象表现渴求自由的幻想。  相似文献   

2.
松尾芭蕉的俳句,体现了日本民族一种熔融的自然观,同时也表现了一种东方式的生命意识。庞德的意象诗,继承了19世纪象征主义的“感应论”,寻求与万物生命的对话;同时与20世纪象征诗人的“客观对应物”也有共同之处,都努力使生命的本真呈现出来。但是,庞德意象诗的主要灵感来自于东方的生命意识。中国诗歌的生命融合观,日本俳句的生命瞬间呈现的意识,使庞德最大限度地走出西方理性主义观念,捕捉生命瞬间本真的呈现。  相似文献   

3.
赵珏 《神州》2014,(9):140-140
教师是和其直接交流和接触的群体,只有生成了生命情感意识的教师才可能具备对生命强烈的感知力和执行力,并将这样的生命情感传递给学生。师范生是学生,但更是教师,他们的未来是面对一个个鲜活及各不相同的生命。在目前的师范生师德培养中,对于其生命情感意识的培养具有零散性和随意性,鉴于此,本文试图从对师范生生命情感意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培养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有“清诗第一”之誉的郑珍在道成时期亲历了各种劫难,在贫病、播迁以及亲邻的死丧中求生,对生死等问题有着比同时代人更为深刻的体认与思索.他将这种体认与思索引入诗歌创作中,使其诗彰显出强烈而深刻的生命意识.这种生命意识表现在三个方面:对生之短暂的焦虑与化解;在枉死与顺生之间的抉择;对天道的质疑与接受.此三方面将一个衰乱之世底层文人对生命价值的思索以及命运的困惑与挣扎展现出来,不仅增加了郑珍诗歌的厚度与高度,也为我们了解清季文人的生存心态提供了一种鲜活的参照.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通过对朱淑贞本人的生平经历对其作品的赏析分析角度出发,对其思想情感的发展脉络作以简要的概述,来对其探求其生命生活的态度,粗浅的对其生命意识进行总结合和概括。  相似文献   

6.
徐鹤 《神州》2012,(21):122-123
本文从生命的物理特性与审美意义两个方面出发来关照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意识。针对当前青少年生命意识薄弱和语文教学中生命意识匮乏的现状,强调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的重要性,并对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生命意识的渗透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王晓冬 《沧桑》2009,(6):5-6
萧红,一生苦难,她笔下的女性也都带着苦难的枷锁,但在其女性意识深处,涌动着一种可贵的抗争精神,闪烁着对于生存价值和生命尊严的渴望。萧红当之无愧是为女性请命的“大智勇者”。  相似文献   

8.
魏晋时期,战乱频仍,经学式微,又加之南北交流、民族融合、儒释道并存等复杂因素,使得魏晋的时空中既充斥着硝烟弥漫的战乱和残酷无休的杀戮,又伴随着谈玄论道、肆意释然的生命体验。而这些社会因素都有力地促进了魏晋妇女生命意识的复苏、人格的觉醒。《世说新语》中女性的生存状况和生活风尚,充分展现了魏晋时代赋予女性的一种自由风范,体现了其对于更多家庭角色的承担、对话语权的积极争取以及审美自主化等迥异于传统史观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9.
春节:中华民族的时间元点与空间元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宪 《民俗研究》2010,(2):141-150
时间意识与空间意识轨范着民族的生活节律,隐含着集体的世界观与生活哲学。春节是中华民族的时空坐标,除夕是中国文化在自然时间上标记的元点,家庭是中国人空间认知的元点。时间元点回归空间元点,是人类复归生命起点的一种本能。中国民众通过民俗活动和空间改变来对时间元点神圣化,表达了自己的文化诉求,体现了独特的世界观与审美观。今天,春节作为中国文化创造性重构的时间元点,应特别关注其神圣化的符号形式和精神复归的情感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的法国象征派运动,给浪漫主义以来的欧洲诗坛带来一股清新的诗风。对于象征派诗歌的把握,有一个核心的精神,那就是寻求同万物生命的对话。从波德莱尔的“感应”,到兰波的“通灵”,再到马拉美的“无限”,法国象征派诗歌建立一种完全不同于人类中心论的全新的生命意识,对后世的后期象征主义文学甚至是生态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狄尔泰用与人的生命存在相关的理解范畴,抵御了自然科学研究中基于无生命现象因果分析的说明范式的普适性僭越,形成著名的历史意识。他将历史与系统的探讨结合起来,则是要将哲学思考落实到具体的历史性关联与境之中。狄尔泰提出的所谓精神科学,就是对这种由人类生命活动建构起来的历史性关联与境内在体验之上的领悟。由此,历史研究成为一种生命此在重构过去生活的拟建。  相似文献   

12.
收藏历史     
正时间是历史的母体,但并非所有的时间都能与历史并行。当历史因价值观以及审美趣味抑或生活方式对时间进行选择时,时间才会获得有意味的历史存在的形式,历史是对时间有选择性的一种收藏。就像无法收藏生命一样,我们也无法收藏时间。幸亏人类有了历史意识,将生命划过时  相似文献   

13.
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这是古往今来人们无不关心的问题。这个问题涵盖两个方面,一是人类每个生命个体对于自身产生与消亡的认识,一是人类每个生命群体对于自身由来与繁衍的认识。一种生命意识使然,人不求永生,但求血脉不断。宗族谱牒,就是记录人类同种同宗同族一个群体的来龙去脉。  相似文献   

14.
常芳 《神州》2012,(35):1
弗兰茨·卡夫卡是20世纪德语文坛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他是一位以写作为生命的保险公司职员,是有着悲惨童年畏惧父亲渴望家庭温暖的儿子,是生活在德语国家中永世漂泊的犹太人中的一员,是要在地狱中寻找建立天国力量的人……读过卡夫卡的作品,不难发现一种深深的哀伤意识萦绕在他的心头。本篇以小说《变形记》为例,通过对小说主人公及其生活环境的分析探究,挖掘贯穿于卡夫卡整个创作生命过程中的哀伤意识及其对时代的体悟。  相似文献   

15.
刘志强 《神州》2013,(21):110-110
关注学生安全,是以人为本、珍爱生命的重要体现,是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对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思品课教学中培养并不断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促进学生生理、心理、社会性全面均衡地发展,掌握各种求生技能,对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抱以珍惜和尊重的态度,培养对社会及他人责任感,使其在人格上获得全面发展。这才是我们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是对学生的最大关爱和祝福。本文着重了探究提高生命安全意识的切实可行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缺失现象一:不珍惜生命我们痛心地看到,如今许多孩子的生命意识相当淡漠,缺乏对生命应有的尊重和珍爱,缺乏对生命价值的应有判断。有些孩子往往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就可以断然舍弃自己的生命,走向极端。在  相似文献   

17.
王婧瑜 《神州》2013,(6):4-4,6
《古诗十九首》是中国诗学史上一组优秀的作品,这组作品凭借其独特的感伤情怀而备受喜爱,笔者认为这种感伤情怀源于诗人生命意识的觉醒,并且标志着五言诗创作进入了一个自觉的时代。  相似文献   

18.
陆燕飞 《黑龙江史志》2013,(13):263-263
<正>一、对历史意识的认识历史意识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意识。作为一种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意识是人类心理反映的最高形式,由各种理性认知和感性认知共同组成。纵观人类历史长河,人类就是依赖意识来能动地从事物的现象去发现其内涵的本质,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也有赖于意识的指导作用,可以说人类的历史就是意识支配下开展生产、生活活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罗鸿  罗岚 《神州》2011,(15):70-72
汉末魏晋时期,诗人的时间意识和生命意识逐渐觉醒,这是文士个性自由意识上升的结果,是人性的苏醒。此时,虚词"忽"于五言诗中频繁出现,用来抒发他们对人生短暂、命运难卜等的感慨。这种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出诗人对个体生命价值和人生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20.
宋杰 《神州》2012,(22):131-131
任何一个教师,不论其教学能力起点如何,都有必要通过多种途径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反思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师自我教学意识,增强自我指导、自我批评的能力,并能冲破经验的束缚,不断对教学诊断、纠错、创新。如果你想在三尺讲台上开启一片蔚蓝的天空,那么你会觉得不断地教学反思不仅是个人专业发展的需要,而且是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是精神产品的再生产,你会发现生命就像每天升起的太阳一样是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