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汉琴 《世界》2003,(8):47-47
严寒大风和旗云飘扬珠峰上全年最冷的一月,平均气温约摄氏零下36度,极端最低温度低于摄氏零下60度,比我国“北极村”黑龙江漠河还低。  相似文献   

2.
《文史天地》2012,(5):F0004-F0004
鼓楼是侗族村寨的标志性建筑。“天下第一鼓楼”位于贵州省榕江县车江乡境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木质榫卯结构,不用一钉一铆,共21层,总高35.18米,总占地面积8000平方米。在其附属建筑物上,有侗族沿革及服饰、习俗等内容的绘画和雕刻。2001年,该鼓楼以“最高、最大、楼层最多”入选《大世界吉尼斯记录大全》。  相似文献   

3.
他是20世纪中国画坛最为传奇的国画大师;他与齐白石并有“南张北齐”之誉;他被徐悲鸿誉为“五百年来第一人”;他曾荣获国际艺术学会的金牌奖,被推选为“全世界当代第一大画家”……张大千,一位声名遐迩、名噪中外的艺术大家。1899年5月10日,张大千出生在四川省内江市城郊一个书  相似文献   

4.
海拔世界最高,气温零下50多度,97%的“阵亡”士兵死于酷寒和缺氧在印度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克什米尔地区,有一处特别的战场:这里海拔6300米,平均气温在摄氏零下30到零下50度之间;极度荒凉,环境恶劣。虽说是战场,但这里“阵亡”的士兵中,只有3%真正死于炮火,其余97%均死于高原酷寒和缺氧。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海拔最高战场”的希亚振冰川战场。  相似文献   

5.
“诗文代变”。从1898年到1902年 ,中国出现了一场号称诗界、文界和包括戏剧在内的小说界“革命”的文学运动。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次以现代报刊为媒体 ,凭借机器印刷和出版企业文化形式所进行的文学启蒙运动。梁启超等人于1902年在日本横滨创办的杂志 ,即以《新小说》名之。“新小说”觉世新民、开启民智的启蒙功能 ,被他们以极端的态度 ,推到了至高无上的、为“文学之最上乘”的中心地位 ,虽然 ,这与传统小说关乎世道人心、“文以载道”的古训 ,其实是有着某种潜在的关联 ,但从此 ,小说成为教化民众的工具 ,强烈的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6.
不是尊贵的女王或第一夫人,也不是高高在上、大权在握的一国总统或总理,但是作为在当今乱世扮演国际警察角色的美国,新任国务卿———年仅50岁的康多莉扎·赖斯,已经谱写了无数个“最”和“第一”:美国著名学府斯坦福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教务长,第一位女性教务长,也是第一位黑人教务长;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统国家安全事务顾问,也是担任该职的第一位黑人、第一位女性;最近,她更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女性国务卿……1954年11月14日,赖斯出生于美国南部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是中产阶级黑人家庭里的独生女,父亲约翰·赖斯曾是一所黑人学院的院…  相似文献   

7.
南宋是我国古代雕版印刷业全面发展的时期。在这一时期,首都临安(今杭州)出现了许多刻书机构、单位和个人,中央政府和地方官府、寺院、私家和书坊都从事雕版印刷,官刻和私雕并举,其雕版数量之多,质量之高,印本流传范围之广,不仅是空前的,甚至在某些方面明清两代也很难与之相比,成为当时我国雕版印刷事业最发达的地区。 一 王国维在《两浙古刊本考》序中说:“南渡以后,临安为行都,胄监在焉,板书之所萃集”。据统计,南宋浙江刻书的地点有一百七十多处,其中杭州名居前列。这里不仅是全国刻书最多的地方,而且技艺也最精。由于长期从事雕印,出现了大批熟练的技术工人,主要是刊工,在字体等风格上  相似文献   

8.
<正> 在河北省博物馆的藏品中,有两册清末军机大臣鹿传霖的日记。这是本馆已故副馆长何直刚同志1964年出差到河北定兴县时,偶然在路旁的杂货摊上发现并征集的,同时征集到的还有鹿氏的信函、奏稿若干件,可能都是经鹿传霖后人之手流散到社会上的。 两册鹿传霖日记中,甲册始记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五月初十日,至十一月初七日止,中缺九月廿五日至十月初七日一段;乙册始记于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二月初一日,至十二月三十日止。两册均用“清秘阁”八行红格本竖书。甲册首页有鹿传霖自题“第一册,光绪二十八年五月初十日起”。乙册开本比甲册稍大,首页有鹿传霖自题“钦派赴归绥查办事件日记”。  相似文献   

9.
10年前,一位名叫井上晴树的日本作家来中国访问。极偶然地,他在大连街头的露天书摊见到一本小册子:《旅顺大屠杀》。书的封面上,那些“日本兽兵”、“屠城之最”、“残暴绝伦”的刺目的字及照片,令其惊异不已。因为在此之前,这位东京早稻田大学学部毕业又素来偏好历史的井上先生,一直自认为对于当初1894年的那场中日甲午战争并非缺乏了解,但是,尽管年近五旬,他却从来未曾在本土听说,  相似文献   

10.
三朝元老     
历经同治、光绪、宣统的“三朝元老”陈夔龙,在晚清入朝为官的贵州人中有“三最”之称:官最大,曾任全国总督之首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诗最多,一生出过几十本诗集;寿最高,活到90多岁。  相似文献   

11.
2002年3月18日,敦煌研究院在日本举办的“敦煌艺术巡回展”结束,引起空前轰动。由于受敦煌艺术的强烈吸引,参观者络绎不绝,在日本的几大城市掀起一次又一次“敦煌热”。这是迄今为止敦煌展品在国外第一次跨年度展览,也是展出时间最长、展出城市最多、展品规格最高、种类最齐全、参观者最广泛的一次展览。这次展品主要包括建筑、雕塑、绘画、书法等部分敦煌艺术精品,价值最高的是在敦煌藏经洞中发现的文献典籍,多为国宝级文物。敦煌艺术展轰动日本  相似文献   

12.
据报载,仅“文革”几年之内,国内外就将这本小红书翻译成50多种文字,编成500多种版本,总印数达50余亿册。在当时,全世界30多亿人口,男女老幼人均1.5册有余,被国际上公认为“是二十世纪世界上最流行的书”,“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书”。  相似文献   

13.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0,(21):13-13
导演贾樟柯最近双喜临门:6月8日,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宣布,将于今年8月授予他象征终身成就的荣誉金豹奖。6月11日,他的《中国工人访谈录》一书获得“第三届香港书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和戛纳、威尼斯、柏林并称“欧洲四大电影节”,贾樟柯是第一位获得终身成就奖的70后导演。  相似文献   

14.
青年学者尹博灵成功地将“千古之谜”石鼓文译成白话史诗.石鼓文是刻在10个花岩岗鼓形物上的先秦大篆古字.原石于隋末唐初在今陕西宝鸡县陈仓古道面世,后因风化残剥、历尽沧桑而缺字失行,现珍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公元627年以后,这组极为特殊和珍贵的“古文化实物遗存”,逐渐受到一些帝王和学者的推崇,被誉为“万代石刻之祖”、“小篆之祖”、“中国第一古物”.迄今为止,石鼓文无法被直译成文,遂成千古不解之谜.郭沫若先生集前人研究之大成,于1939年发表《石鼓文研究》一书,考证石鼓文465字.它虽为当今海内外公认的“最完全本”,但尚缺200余字.  相似文献   

15.
灵石寺塔坐落于浙江黄岩潮际乡的灵石寺,该塔始建于北宋乾德三年(965年).主其事者为寺主大德,人称经律大德嗣卿,是一个深受吴越国尊崇的高僧.1987年,寺塔大修时,文物考古人员在塔宫中发现大批珍贵文物,其中经过挑选的字砖和画砖便有120方,本文兹就字砖择要加以论述.字砖共有66方,书写方式多样,有在软砖坯上用硬笔直接书写的;有在砖坯上以刀代笔刻书的;还有一方记账砖和一方题诗砖,是用墨笔直接书写于成砖之上.以上三种字砖,以第一种最具特色,所书运笔自如,生动活泼,犹如简帛文字.故暂名之曰“砖书”,妥当与否,还有待于识者的指教.这种砖书是僻处东海之隅的东瓯故地一枝独秀的民间书法奇葩,当时善于砖书的人为数不少,仅在塔砖上署名的就有十余人之多.他们都是民间写手,不拘泥于法度,而勇于创新.这些砖书,充分表现了作者各不相同的文化水平和政治面貌,并提供了研究黄岩北宋初期有关的史料,而对现代硬笔书法的提倡,亦不无启示.灵石寺塔砖书的佳作,不胜枚举,限于篇幅,今选附原拓图片11份.分别阐述如下:一、继承两汉、魏晋砖文的传统,而又别具唐末宋初的时代特征.附图1砖书的内容是:“戊戌年九月廿一日造砖,其年雨水不遍.”右旁署款为“李乌觑”.李乌是砖书作者,又是制砖工匠,  相似文献   

16.
在高温与台风季节,8月8日—13日,我们受有关部门委托赴浙江宁海、舟山与嘉兴就有关古海船的复制情况,作专题考察。在当地主人的热情安排与陪同下,冒着摄氏38度高温,紧张地在各地穿梭拜访。50年一遇的“桑美”台风,也幸运地擦肩而过。看来研究郑和与妈祖也还管用。  相似文献   

17.
季羡林先生,世人称其为“学界泰斗”、“一代宗师”。那是大家对他的尊崇。先生本人不认同,自谦“是一个平凡的人”。但这个“平凡的人”一生与数以百计的不平凡的人有过或深或浅的过从,他们的点滴形象都镌刻在先生的心田上。季先生一向认为“感恩图报是做人的根本准则之一”,因此,在同辈学人中,他写的怀念师友的文字最多,所怀念的师友先后达五六十位之多,其中就有皖籍的胡适、吴作人。“毕竟一书生”——与胡适如果说陈寅恪当年写八行书向北大推荐季羡林是伯乐的话,那么胡适便是善纳千里马的老板。季羡林自然不能忘怀,晚“毕竟一书生”——…  相似文献   

18.
尹全海 《史学月刊》2007,(4):133-136
郭廷以不仅在中国近代史、中国边疆史、中外关系史诸多领域多有建树,而且对台湾地方史之研究也卓有贡献,他还是第一位在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的学。抗战胜利前夕,郭廷以即在重庆率先讲授台湾历史;1947年和1948年,曾两度到台湾大学开设台湾历史课,帮助国人了解台湾的历史和现状。他关于台湾历史的第一篇论《台湾的国际关系——一个历史的说明》,于1948年在复刊后的《新中华》(六卷六期)上发表,表达了一个历史学对台湾回归祖国的欢欣与鼓舞。他的《台湾史事概说》一书,可谓台湾历史研究之先驱拓荒之作,影响台湾史学近30年。他关于台湾“内地化”的观点,成为1970年代以来台湾史学界“内地化”理论的先驱。总之,郭廷以对台湾历史的研究,不仅展示了一位历史学家的卓远史识,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台湾人民迫切了解台湾的历史、现实和将来的强烈愿望。1949年郭廷以去台后继续研究台湾历史,特别是他的系列论《历史的台湾——历史上的台湾与中国》,自1950年7月在《自由中国》杂志(第三卷)连续刊登,在岛内产生了强烈反响。在此基础上,《台湾史事概说》一书于1954年出版。至是,郭廷以的台湾历史观业已形成。鉴于人们对此书所反映的台湾历史观及其价值关注不够,笔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一初步梳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相似文献   

20.
出土于1975年的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墓竹简《日书》,是目前体系最完整、学术价值最高、年代最古远的民间占卜手册,其卜辞使用习惯与规律具有显著的春秋战国时代特征。按照其内容价值判断标准,《日书》占卜用语可以区分为三大类型,即肯定性用语、否定性用语、中性用语,其中每个类型又可划分为不同种类的用语习惯。将《日书》占卜用语规律与同出之睡虎地秦简其他篇章相比较,可看出《日书》自身的某些特殊用语规律;将《日书》用语与时代相近之郭店楚简、稍远之张家山汉简比较,则可发现先秦至两汉简牍用语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