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池必卿同志到贵州工作不久,不知谁开的头, 我们就叫他老头儿。这在80年代的省委机关,是个很不合规矩也不那么严肃的称呼,但是,不仅没有人出来批评和制止,而且跟着叫的人越来越多。开始是办公厅秘书人员叫,慢慢变成省直机关很多人叫,最后扩大到地州市领导人甚至省委一些领导同志也跟着叫。开始是背后叫池老头,后来发展成在非公开场  相似文献   

2.
像今天我们在一起吃饭一样,在家团结得很好,这就好。你们整风,检查一下,批评一下,大家还是团结在一块。这就叫作从团结的愿望出发,经过批评或者斗争,使问题得到解决,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团结。批评就是帮助,对人是有好处的。 从前,有张仪和苏秦②两个人,都是鬼谷先生③的学生。鬼谷是个地方,出了一个先生,所以叫鬼谷先生。后来苏泰在赵国当了宰相,地方就在邯郸。邯郸这个地方,你们到过没有?张仪在楚国做个小官。楚相丢了一块宝玉,怀疑是张仪偷的,把他狠狠打了一顿,满嘴的牙齿都被打掉了。那个时候,大概还不会安假牙吧!张仪回到家里,叫老婆…  相似文献   

3.
正1946年,我出生在昌都地区洛宗(今洛隆县城关),属狗,今年71岁了。现在想起来我家可能是城针上的平民家庭,家里只有我和母亲两个人,反正我上学的时候可以说是大家不识一个,也没有什么上学的概念。那时候(1960年)西藏自治区还没有成立,我们那个地方之前叫洛宗解放委员会筹备委员会,简称"筹委会",是他们安排我到内地去学习的。找我妈妈动员我去上学的人是"筹委会"的一个女翻译,叫杨桂珍,她是四川阿坝那边的藏族,会说我们这边的藏话,她丈夫是个汉族人,叫贺显龙。他们的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后来在西藏师范学院上学时我就经常邀请他到  相似文献   

4.
顾久  刘奕 《贵阳文史》2011,(6):29-31
说起来,我们一家四代人都毕业于贵阳一中,爷爷、父亲、叔叔、我还有女儿。我爷爷和父亲读一中时,那时候还不叫贵阳一中,叫南明中学。爷爷顾定基(音)曾经参加过辛亥革命。今年我们编了一本辛亥革命的史料,上面提到了贵州宪政派,名单里面就有颐定基。据说爷爷从南明中学毕业后就靠自学高等数学,后来在贵阳教高等数学,大概他是第一人。我父亲从南明中学毕业后读了北京大学,毕业后留在北京动物研究院研究鱼类学,后来抗战爆发打断了他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好一个“词不忆,且滋味”…第一次买他的专访是1998年他在哈尔滨开了演唱会,我去书摊买《当代歌坛》。后来我和老周面对面好几次,还拥抱过。这人真随和,  相似文献   

6.
闫晗 《南方人物周刊》2013,(18):115-115
李志远是个辨识度很高的人,因为他只有一只眼睛。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是这样了,那时候我们都还刚刚从幼儿园大班毕业,成为一名光荣的小学生。据班里的同学说他有一个哥哥,而在他很小的时候,他的哥哥玩玻璃片不小心扎坏了他的眼睛。我对那深陷的空空的眼凹感到恐惧.是那种来自孩童心中,对于世上任何危险的不美的事物的恐惧.同时产生了一种认知:哥哥原来也是一种很可怕的生物。  相似文献   

7.
蓝茂     
明朝时候,昆明出了个太医叫蓝茂,人们称他“神医”。他不但救活了数不清的病人,还写了一本有名的书《滇南本草》,这本书比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还早一百年。蓝茂的故事在昆明大街小巷流传得很广,人人都敬重他的为人,佩服他的医术。断臂学医蓝茂是杨林人,后来到了昆明,在昆明出了大名。  相似文献   

8.
从前,基诺山寨有两个小伙子,一个叫资布鲁,家里很富,他天天吃喝玩乐,一点儿活都不干。另一个叫木腊切,家里很穷,他天天下田种地,上山打猎,从早忙到晚。两个小伙子同齐爱上了一个美丽的姑娘。木腊切自己很会吹笛子,他做了支竹笛,一有空就吹起来,全寨的人都爱听。木腊切爱上了姑娘,姑娘也深深地爱上  相似文献   

9.
郭可学 《文史月刊》2006,(10):36-37
我是山西闻喜县上郭村人,在20世纪初,我们村有个村官叫张玉成。还在很小的时候,我总是把他和孙中山联系在一起,认为他们都勇于与落后愚昧作斗争,敢于宣传革命道理,便称颂孙是“孙大炮”,赞扬张是“张骗子”。后来我知道孙中山和张玉成都走着一条先从医、后从政的革命道路,并且都从政治的角度,教育人们懂得落后和腐败是贫困的根源,只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强国富民之路。下面是一段关于张玉成的小故事。  相似文献   

10.
好好活着     
阿文从小学四年级起就是我同学,一直到高中毕业。我们学校是一个水泥厂中学,规模不大学生不多,大家都很熟。我至今还依稀记得阿文第一天到我们班上课的情形,老师介绍说他在原来的学校学习很好,字也写得很漂亮,后来看到他的字,的确很  相似文献   

11.
专注一件事     
我有一位邻居,叫老郭,是一位退休老干部。老郭人随和,我们谈得来,有空在一起坐坐,成了忘年交。老郭爱好根雕艺术,这在20多年前我就知道了。当时,我还在上学,有空去他家玩,总会看到他在茶余饭后,或手拿刀锯在枯根上雕刻,或捧着一个根雕半成品凝神构思。那时他在乡镇工作,回家的时间不多,但只要在家,他就做根雕。到了六十岁,老郭办了退休手续,正式成了闲人,全部的时间都由他自己支配,他的爱好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一年四季,老郭都处于创作的兴奋之中。他用200天时间挖树根,好的根材往往长在深山老林之中,需要有心人去寻找。老郭背上干粮水壶…  相似文献   

12.
多少年以前,人们只会种芋吃,后来才会种谷子。所以,景颇人叫粮食这个词,就是芋头和谷子这两个词组成的,而且芋这个词还放在前。据说,人们还在木死省腊崩山脚居住的时候,一直是种芋吃的。有一次,一个景颇人南下到密支那一带地方,看到那里的人  相似文献   

13.
卜卦者满江     
满江,是个颇大气的名字,人却长得,取名"满失望"还差不多。但他招女孩子。这是个不得了的事情。我们认识那会儿还在青春期,看到女孩那眼都是绿的。这小子貌不惊人,怎么就……后来琢磨出门道了。也没什么神秘的,他会算命,且不是一般的段位。所以我们开始叫他"妖人",后则改称"大仙"。  相似文献   

14.
《纵横》2007,(8)
被打成右派,他解嘲为"三生有幸";下放劳动四年,他感叹为"神仙过的日子"。老之将至,很多人直呼他"老头儿";"多年父子成兄弟",是他对待子孙的态度。他一辈子创作美文,制作美食;写字、画画、做菜是他的业余爱好。外出开会时,总有小姑娘围着他讨字讨画;他临终前的最后一句话是--给我来一杯碧绿透亮的龙井。这是一个里外都很别致的老头儿,在一地鸡毛中也能做到诗意栖居的大家--这就是汪曾祺。  相似文献   

15.
卫毅 《南方人物周刊》2014,(20):121-122
2013年赛季开始之前,大年初五,当大多数中国人还在家里过春节的时候,里皮在广州恒大酒店的大堂里接受了本刊近3个小时的独家专访。穿着深蓝色休闲西装、戴着无框眼镜、满头银发的里皮,看上去比电视上的一脸严峻要随和得多。  相似文献   

16.
乾隆皇帝当政的时期,是清朝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但是繁荣从来都是把双刃剑,在保持国家财力迅猛攀升的同时,也往往滋生腐败和懈怠。所以,乾隆朝的贪官也是前面几位皇帝所不能比的。除了我们熟知的古今第一贪官和坤,在乾隆四十六年(1781)时候,还出过一位很厉害的贪官,那就是历任甘肃布政使、浙江巡抚的王宜望。如果不是和砷后来天天向上,穷追猛赶,估计清朝最大贪官就是他了。比较好玩的是,负责查抄王宜望的闽浙总督陈辉祖比王直望还贪,伺机占有了前者的绝大部分家产,后来却主动撞到了乾隆的枪口上,堪称清朝历史上最倒霉、最弱智的贪官。  相似文献   

17.
儿子滨滨五岁多了,是个典型的独独子(我和妻子都是独生子),自然而然地,他就有一种家里的一切都属于他的观念:他的玩具不允许其他人动,他的书籍不让其他人随便翻看,就连家里买点什么好吃的,也都是由他先尝尝。对于儿子的这种举动,开始我们还觉得好玩,可慢慢地觉得越来越不对劲。  相似文献   

18.
严珺 《神州》2011,(1):108-109
脱了袜子自己闻,那叫日记。脱了袜子请朋友到家里来闻,那叫博客。脱了袜子挂在家门口让路过的人闻,那叫论坛。脱了袜子挂在广场上请所有人闻,再去闻别人的袜子。——恭喜你,你已经玩微博了!"晒物"来势汹汹当这个幽默的段子出现在互联网上的时候,大家或多或少地也都发现,不管是博客、空间还是微博都已经浸入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肆无忌惮。我们用图片、文字、视讯、音频等来展示自己生活中的一切和周遭的事情。似乎一个人独自品味没  相似文献   

19.
红军幼年时期,所用的武器,基本上都是土枪、土炮、长矛、大刀和红缨枪,如果有一支钢枪,那就成了宝贝。当时有个口号叫“人死不丢尸,人伤不丢枪”,必要的时候,就是丢了人也要保住枪。我记得在一次战斗中,我们缴获了敌人8挺机关枪,不要说战士们高兴得抱着枪一个劲地跳高,就连当地的群众也成群结队敲锣打鼓地来祝贺胜利。 1930年4月16日,我们缴获了敌人一架飞机,连驾驶员也俘虏了。当时部队和群众那个情绪啊,简直像过节一样,整整热闹了好几天。后来我们利用这架飞机打了一次胜仗,那就更加轰动,连敌人的报纸上都刊登了消息。上级特将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并举行了隆  相似文献   

20.
一远古时候,傣家人是没有房子住的。那时候,大树和山洞就是傣家人的住房。后来,有一个叫叭牙桑目氐的人学会了建盖房子,从那以后傣家人才开始住上房子。这是一种高脚楼房,楼下的柱脚有六尺高,楼上的房子比柱脚高五尺。因为这种房子是叭牙桑目氐教给大家盖的,所以大家都称它为恨叭牙桑目氐。叭牙桑目氐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傣族汉子。有一次老天下雨了,他看见一片片簸箕般大小的大麻芋叶挡住了雨点,雨水没有直接落在地下。于是,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