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平顶山应国墓地八十四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河南省平顶山市的西周应国墓地,自70年代被发现以来,出土了大批文物,倍受研究者瞩目。80年代发现的第84号墓,有铜、玉石、陶、金、骨、料器等质料的随葬器物共130余件(组),以铜器和玉器最多,其中铜器多件带有铭文,有的有“应侯”字样,证明此墓墓主为应国的一代国君。据研究者推定此墓的年代为西周恭王时期。本期刊发了简报。 1993年,在应国墓地第242号墓出土一件柞伯簋,铸有长篇铭文共8行74字。铭文记载了周康王在镐京举行大射礼,对胜利者柞伯给予奖赏之事,内容较为重要。本期刊发了有关研究文章。  相似文献   

2.
河南登封告成东周墓地三号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告成东周墓地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镇袁窑村北的坡地上,其中三号墓是一座春秋前期的中型墓葬。葬具为一椁二棺,单人葬,人骨已朽。墓室下有腰坑,内埋一狗。墓内出土了大量的铜礼器、兵器、车马器,以及玉石器、金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5件、簋4件、方壶2件,以及、扁壶、盘、、盆各1件。从其中两件铜鼎上的铭文来看,墓主人应是郑伯公子子耳。  相似文献   

3.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2004年12月至2005年7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横水镇发掘了两座西周中期的大型墓葬。两座大墓的葬具均为一椁二棺,其中M2还有殉人4具。墓中均出土有大量的青铜礼器,如鼎、簋、爵、觯、盉、盘等,并各出土铜甬钟5件。许多铜礼器L的铭文中有“倗伯”2字。发掘者认为,M2的墓乇是佣伯,M1的墓主是佣伯夫人。尤为重要的是,在M1的外棺上发现了大面积的“荒帷”痕迹,为研究两周礼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4.
1960年,陕西省扶风县庄白大队农民割草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于1971年6月将这批铜器交给国家,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这批铜器共19件,计:鼎五、簋八、壶二、盘一、匜一、勺二。”铸有铭文的器物有散伯车父鼎4件;散车父簋5件,铭文相同,形制略有不同;(益帚)叔山父簋3件;此外有弦纹鼎1件、瓦纹匜1件、回纹盘1件、夔纹柄勺2件。本文仅就散伯车父器铭文所涉及到西周时期的婚姻制度谈一些粗浅的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方家斧正。散伯车父鼎,立耳,浅腹,腹底近平,  相似文献   

5.
柞伯簋铭考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河南平顶山薛庄乡应国墓地出土的柞伯簋,是近年新发现最重要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之一,最近已经发表。该器出土后,在郑州曾蒙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请先生惠示铭文摹本,得以试作释文。1994年,“纪念容庚先生百年诞辰暨中国古文字学学术研讨会”上,徐锡台先生论文《应、申、邓、柞等国铜器铭文考释》论及此器。1997年秋,柞伯簋在中国历史博物馆由国家文物局举办的“全国考古新发现精品展”陈出,我有机会仔细观察。现对簋铭扼要考释,同大家商榷。柞伯簋铭共8行,74字,依原行款隶写为:  相似文献   

6.
山西翼城大河口1017号西周墓出土了大量具铭青铜器及其他器物,其中霸伯方簋、霸伯盉铭文中的周王举行祭祀的地点"氐"可释为"祗",是"祗宫"的简称。该墓所出霸伯尚盂与伯甗的器主当是同一人。1号墓出土的两件旨爵是燕侯旨为其父召公所作祭器,其在燕、霸两国之间的流转对于研究商周礼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M168是枣树林墓地5座大型墓葬之一,共出土随葬器物123件(套),材质包括铜、陶、玉石以及铅锡等。在鼎、簋、簠、缶、编钟等青铜礼器上发现有铭文“曾侯宝”,可以确认M168墓主为曾侯宝。根据随葬器物形制特征及相关铜器铭文,推测M168的年代为春秋中期早晚段之间,约为公元前650~前623年。通过墓葬考古出土器物结合被盗传世器物,可以基本推定曾侯宝墓随葬器物组合,对研究春秋中期诸侯墓葬随葬礼制提供了新材料;M168随葬器物兼具周楚文化特征,对研究曾、楚、周三者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2020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对位于垣曲北白鹅村东的一处被盗墓地,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共发掘墓葬9座,灰坑17座。在M3中出土的铜甗和铜簋上带有铭文,本文选取该墓地出土的铜甗和一套铜簋先行介绍,分别从器物形制、纹饰、铭文内容、尺寸大小等方面逐一描述。并对铜器的时代、铭文内容以及M3的墓葬时代及墓地族属作出初步推断。  相似文献   

9.
<正>湖北随州叶家山墓地是西周早期曾国的高等级贵族墓地,葬制独特,布局清晰,保存完整,随葬器物种类多、数量大,备受学界关注[1]。其中M28、M65和M111三座墓葬尤为重要,是有确切铭文印证的曾侯墓,而且M28和M65均出土带有“曾侯谏”铭文的铜器[2]。M111所出青铜礼器中,有15件可见“曾侯”铭文,完全可以确定其墓主身份为一位曾侯;其中2件铜簋上发现有“曾侯犺作宝尊彝”铭文,  相似文献   

10.
五年琱生尊铭文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11月,陕西省扶风县城关镇五郡西村发现一座西周时期的青铜器窖藏,出土器物27件(组)。其中两件带有铭文的五年琱生尊最为重要,它们与传世的五年琱生簋、六年琱生簋(又称召伯虎簋),是记述同一事件的不同阶段,为理解该事情的来龙去脉,提供了新的金文资料。本文在以往学者研究的基础上,试对铭文进行考释,不妥之处请指正。  相似文献   

11.
叶家山M107是位于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曾国墓地中部的一座中型墓葬,出土铜、陶、玉、漆木等质地器物110余件套。根据墓葬及随葬器物特征、铜容器铭文,可推定该墓为西周早期曾国贵族墓葬。10件带铭铜容器铭文族徽大多相异,表明该墓铜容器来源较复杂。铭文"西宫"是第一次出现在西周早期曾国青铜器铭文里,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淄商王村一号战国墓出土陶、铜、铁、金银、玉石、漆、骨、料器等近300件,有许多器物非常精美,如鹰首流铜匜、鸟柄铜灯等。有一些铜器上还刻有铭文。本期刊发了该墓的简报。  相似文献   

13.
长清仙人台五号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被评为1995年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山东长清仙人台邿国墓地共清理了6座墓葬,其中5号墓为一座长方形土坑竖穴墓,深达6.2米,一棺一椁,有二层台,墓中出土铜、玉、骨角、陶器等100余件器物。铜器中有一件铜盘,上有铭文42字。据铭文推测墓主人当是某姜姓国嫁给邿国王室之女子。本期介绍了有关资料。  相似文献   

14.
自柞伯簋铭文公布以来,"两派"学者对柞伯世代、"小子"称谓问题争讼不已,其症结在于双方据以立论的前提(即都认为柞伯可以被王称作"小子",王讲话的对象中有柞伯)不可靠。重新审视这个前提,并系联静簋、令鼎等铭文后不难发现:王口中的"小子""小臣"很可能与静簋铭文中的"小子""小臣"身份相当,"小子"应是初学射艺的年轻贵族,"小臣"则是学射于学宫的王之近侍,王的讲话是专门对他们的叮嘱、激励之词,而非对所有参加射礼人员而言,更与柞伯无涉。  相似文献   

15.
1990年元月3日,南川县半河乡德春村水利工程出土铜釜、铜簋各一件。该器物出土于距河面百余米高的悬崖一石隙中,座南向北。崖脚系山涧,两岸皆为陡壁。出土时,大、小器物套装覆置于浅灰色风化石泥层中,上覆盖80厘米左右黄泥土,可能是窖藏。  相似文献   

16.
辽阳博物馆收藏有两件1988年出土于辽阳市太子河区东京陵乡石嘴山汉墓中的西汉刻铭铜器,其中的铜魁应为铜承盘,与同墓出土的铜熏炉是一组器物。两件铜器所刻铭文为研究汉代计量提供了实物资料,也反映了汉代辽阳地区与内地的经济交往。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二铜簋腹内底部铭文图四 铜鬲图三 铜簋铭文拓片(约2/3)分裆明显 ,三袋形足中空。鬲颈以下饰绳纹(图四)。徐家村铜簋制作精美 ,纹饰独特。根据铜簋的形制、纹饰及铭文的特点 ,再结合一起出土的铜鬲的特征 ,这两件铜器应是西周时期的遗物。山东省龙口市出土西周铜簋@马志敏$山东省龙口市博物馆!馆员  相似文献   

18.
安康出土的史密簋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1986年,陕西省安康县出土1件史密簋。出土地点在县城以东王井沟、老君观之间的断崖上,北靠安旬公路,南距汉江仅300米,隔河与奠安塔遥遥相对。此后,这件铜器在民间流传。1988年9月,笔者有幸看到器物,铜簋虽残破,但器底铭文十分重要。故不揣譾陋,略加考释,以飨川好,并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19.
五郡西村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以西5公里的城关镇,2006年11月,当地村民在村北台地修渠时,发现一青铜器窖藏,共出土鼎、簋、尊、甬钟、斗、矛、马器、玉饰等器物27件(组)。出土器物中5件青铜器有铭史,其中2件大口尊铭文一致,可与传世的五年、六年琱生簋铭文连在一起,正好完整地反映了西周厉王时期一场旷日持久的"仆庸土田多刺"官司,为研究两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提供了更加具体的金文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06年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祭祀遗迹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物》2008,(11)
20世纪90年代初,甘肃礼县大堡子山秦公大墓被盗掘,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随后对被盗大墓进行了清理。2006年9月初,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对位于被盗大墓(M2)西南20余米处的祭祀遗迹进行发掘,发现的主要遗迹有人祭坑4座、乐器坑1座以及灰坑6个。乐器坑为一东西向的长方形坑,坑内出土有铜镈、钟和石磬等器物。其中1件铜镈上还铸有铭文。乐器坑出土的铜镈、钟与宝鸡太公庙出土的秦武公镈及甬钟形制接近,年代应同属春秋早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