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帅 《沧桑》2014,(6):32-34
美国的东南亚政策从仅仅是贸易、经济利益的获得场所到二战之后的战略核心区域,该地区作为一个整体开始成为美国全方位的战略利益关注区。随着冷战的结束,美国的东南亚政策又经历了四位总统的制定和执行,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本文旨在重点观察冷战后美国对东南亚的外交政策,围绕着美国的国家利益,东南亚在如今又成为了美国的重点关注地区,以维护其不断下降的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9·11事件"是新世纪美国本土遭受到的一次沉重的打击,使美国当局认识到国际恐怖主义的严重威胁,而根据这一变化,至使美国不得不改变一贯的行事作风,对其政治、经济、及其对外政策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尤其是对在中东和中国台湾问题上的政策调整,尤为慎重。  相似文献   

3.
刘国柱 《世界历史》2001,(1):102-104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欧美学术界,从化角度研究国际关系和一国对外政策是常见的方法,特别是在美国学术界,已发表了大量论,且不乏真知灼见。但美国学是站在本国化角度来论述国际关系的,在看待他国化时很难摆脱惟我独尊的“化中心主义”。因此,中  相似文献   

4.
二战时期,欧洲犹太人遭到了大规模的屠杀和虐待,从而沦为了难民四处寻求避难。但在当时的特殊国际情况下,欧美国家没有给他们提供太多的帮助。而中国在当时恰好处于一种合适的时机当中,从而使得这些犹太难民当中的一些人选择来中国上海寻求避难所。  相似文献   

5.
1918年一战结束之际,美国驻华公使芮恩施在给国务院的密电中指出,在即将召开的巴黎和会上,如果中国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必将引发一场新的世界大战。这个战争预言,不仅是芮恩施本人的看法,也代表了当时在华美国侨民群体的主流意见,反映出一战结束之后美日两国在华利益竞争已经到了非常尖锐的地步。芮恩施的战争预言,揭示出二战的东方缘起具有深刻的历史背景。一战前后,芮恩施既是“门户开放”政策的重要阐释者,也是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的实际执行人,其基本思想是“联华制日”。至冷战初期,随着国际政治形势的转变,芮恩施的“联华制日”外交思想才逐渐被美国政府所摈弃。  相似文献   

6.
在1905年和1917年俄国革命期间,美国的态度曾发生过极大的变化.对1905年革命,美国先是表示欢迎与支持,后又希望俄政府给予强力镇压;1917年,美国先是支持二月革命并立即承认了临时政府,后却对十月革命表现出了极度的反感与敌视.本文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指出:美国的俄国观、使命观及其革命观是导致它在此问题上立场变化的重要原因.19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便将俄国看做是一个与文明世界相对立的野蛮的、残暴的国家,一直期望着按照自己的模式塑造一个新的"自由的俄国",然而俄国的历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塑造一个美国式的俄国,仅仅是美国人关于俄国的一厢情愿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杨绪 《史学集刊》2012,(3):123-128
1944年4月11日美国国务院公布了《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该报告将石油利益确定为美国国家安全利益的核心,其主要内容是:在中东地区推行"门户开放"政策,将大西洋宪章的"机会均等"原则运用于战后美国对外石油资源的争夺中;提出了美国对外石油供应的"半球"石油政策,即"东半球"的石油主要由中东地区供应,"西半球"的石油由美洲地区供应。美国对外石油政策的目标是攫取和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保护美国国内的石油资源储备。考察《美国对外石油政策》报告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的过程,揭示美国战后对外石油政策的本质,有益于全面认识美国构建战后石油安全战略的全貌。  相似文献   

8.
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是美国对外关系中最重要传统,其内部蕴含着不可克服的矛盾,并在二战结束前后的美国对华政策中突出地表现出来,预示着美国在华政策失败的悲剧。  相似文献   

9.
朱良 《炎黄春秋》2008,(11):12-17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内政策开始了根本的调整。中央没有就过去的对外政策做过较全面的总结,但是,对外政策是不可能不做重大调整的。  相似文献   

10.
冷战初期,杜鲁门政府通过组建美洲政治军事集团、提供军事援助完成了战后美国对拉美政策的第一次转变,即由反法西斯的外部入侵向抵御共产主义的外部影响,同时奠定了冷战时期美国对拉美政策的基调——战略利益是防止共产主义在拉美扩大影响,经济利益是促进美国在拉美的自由贸易和投资。第一届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拉美政策基本遵循了这一原则。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美国的战略优势地位不断下降,第二届艾森豪威尔政府通过对拉美政策的两次调整实现了第二次转变:战略目光由重点关注冷战前线地区演变为前线和后方兼顾,开始更多地关注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的冷战形势;战略手法由强调军事援助,逐渐演变为突出经济援助和经济建设,以遏制共产主义在拉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和战争期间,进步主义思想早已在美国得到发展,主要以拥护威尔逊总统内政方针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右翼社会党人以及持更具批评性意见的左翼自由主义者为代表。在1917年俄国革命爆发后,进步主义各方代表们各持己见,表现出不同反应,这不仅在美国引发了对俄国革命的排斥,同时也激起了他们对俄国激进主义的必然性、有效性进行合理化理解的尝试,从而导致威尔逊政府在对俄政策的制定上发生了混乱局面,也对美国社会如何看待俄国革命的问题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3.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西斯德军的入侵打破了苏联北极地区以往的平静与闭塞,苏联北极战场就此开辟。为阻断盟国租借物资在北极航线上的运输,德军采取了进攻摩尔曼斯克、打击北极航线上的盟军护航队和袭击喀拉海域的苏联极地站等军事手段。苏联最初在北极战场上遭受了严重打击,随即调整策略,撤离了摩尔曼斯克港的重要物资,并对北方海航道上的其他重要海港进行了改造。得益于对北极海域气象、冰情信息的充分掌握,苏联北方舰队随后在反击过程中将德军逼退。与此同时,北极航线和阿拉斯加-西伯利亚飞机转场的空中航线在二战期间成为苏联北极海上和空中的生命线。苏联北极战场对苏德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独特的作用,并对战后世界格局的形成和苏联北极地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5.
周良君 《沧桑》2009,(5):34-35
二战期间的美国妇女解放运动,是20世纪20至60年代这个漫长低迷时期中的一个小高潮。二战掀起了妇女就业的高潮,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以往妇女解放的不足;女兵实力空前壮大,成为妇女解放最有力的佐证。而黑人妇女的解放又使妇女解放向纵深方向前进了一大步,尽管它仅局限在经济和军事等有限的领域,但这并不影响它在美国妇女解放史上的地位,它为第二次妇女解放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张振江 《史学月刊》2004,7(12):74-80
《雅尔塔秘密协定》签订后,美国的对苏政策一直处在矛盾之中:一方面,杜鲁门政府不希望苏联通过参加对日战争的机会扩大其在东亚的影响;另一方面,太平洋军事战略又需要苏联的加入。1945年7月上旬中苏谈判开始后,斯大林对外蒙古特别是对中国东北的要求更是引发了美国官员的担忧。原子弹的出现恰逢其时,迅速成为美国政策逆转的契机。围绕中苏谈判,波茨坦会议期间的美国最高决策不但积极支持中国抵制苏联的要求,试图以中苏谈判拖住苏联参战的步伐,甚至还谋求抢占中国的大连港口。二战还没有结柬,姜苏在东哑的竞争与对抗的帷幕就已拉开。  相似文献   

17.
戴磊  朱泽荣  薛艳伟 《黑龙江史志》2013,(15):163-164,167
二战期间,美国太平洋战区军队内部的海、陆两大军种之间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引发各种矛盾。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海、陆军之间的矛盾是如何影响美国在制定对日作战具体决策,以及这些决策是怎样改变了二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60年代末,波斯湾地区的国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持续了一个世纪的海湾霸权已成强弩之末。1968年,英国政府宣布将于1971年从苏伊士运河以东(包括海湾地区)撤出,这为美苏进一步的竞争开辟了新场地。美国并未像1956年第二次中东战争后所为,直接填补真空,而是制定了一项新的海湾政策:“双柱”政策,  相似文献   

19.
南海问题出现于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涉及七方六国,是指中国与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中国台湾等国家及地区关于南沙群岛主权归属和领海、大陆架及专属经济区划分产生的争端,主要包括领土归属和管辖两方面的内容。美国是对南海问题具有影响力的区外国家。自冷战以来,美国不断调整其对南海的政策,以实现自身国家利益的最大化。美国不断插手南海事务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原因,还有其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因素。本文试图分析美国自冷战以来,根据世界政治格局与自身的国家利益不断调整南海政策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20.
肖瑞宁 《神州》2012,(23):8-8
战后美国文学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涌现出像福克纳、海明威、斯坦贝克等一系列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大家,反映出美国文学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本文将以Hersey的《广岛》为例,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