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 毫秒
1.
山西博物院馆藏一件仿痕都斯坦玉碗,玉质莹白,装饰华丽。痕都斯坦玉器是由南亚、西亚传入我国的伊斯兰风格玉器的总称,由于清高宗对其情有独钟,遂产生了仿痕都斯坦玉器。仿痕玉和痕玉玉料均为和田玉,加工工具稍有不同,器型题材与装饰风格基本相同,器型多为实用器,题材多为蔬果花叶,纹饰繁缛华贵,常用宝石,金丝,玻璃等装饰,精美绝伦。  相似文献   

2.
清乾隆(1736——1795)时期的文献资料,在述及我国西部和西南边界以外的地理环境时,常见到“痕都斯坦”一名;故宫博物院及国内外许多博物馆和私人收藏者中,有为数众多的痕都斯坦造玉器。痕都斯坦,今无此地名,国内古今中外地理辞典和辞源一类工具书,皆不载其条目,故痕都斯坦的地理位置和痕都斯坦玉器的情况,渐不为人所知,甚有许多错误的传闻。查中国有关史书,痕都斯坦一名最早见于《元史》。其后,近似音声的,见于其它  相似文献   

3.
《文博》2016,(6)
本文根据文字记载及传世实物,梳理了痕都斯坦玉器入传中国及发展仿制的过程。又根据前人研究,对其地域特征做了分类总结。此外,结合对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三件痕都斯坦玉器的纹理分析,发现痕都斯坦玉器上常镶嵌玻璃代替宝石。元素组成测试可确定玻璃来源,亦可辅助指示玉器的加工地。研究方法为嵌有玻璃的痕都斯坦玉器的来源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中,在述及我国西部和西南部边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时,常能见到“痕都斯坦”一名;清代宫中旧藏、现在的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文物中,亦有为数甚多的所谓“痕都斯坦玉器”(以下简称“痕玉”),这类文物  相似文献   

5.
黄英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1,(8):82-105+127
在故宫博物院与台北故宫博物院库房的清宫旧藏玉器中,有一批15-18世纪时期中亚、南亚、西亚至东欧地区制作的玉器,它们大多用料上乘、风格独特,在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初,即乾隆、嘉庆年间,经由新疆地区传入清代宫廷。除了中亚玉器多光素外,其他地区玉器多雕琢花叶纹,当代艺术史界通称为"伊斯兰玉器"。经初步整理和筛查,梳理出两岸故宫藏乾隆、嘉庆款伊斯兰风格玉器31件。本文拟从玉料、器物造型、纹饰及工艺特征、御题诗、款识等角度,对其是否为伊斯兰玉器加以辨识。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17,(8)
<正>乾隆皇帝是中国古代帝王中最为酷爱玉的一位君主,他爱玉,藏玉,研究玉器,还参与玉器制作的部分环节。他的诗文中有玉,日常生活中有玉,赏赐臣下馈赠外国国王的还是玉。他对玉的痴迷,促使"乾隆玉"成为18世纪中国玉的代名词,以至于到现在,只要是留存下来真正的乾隆御制玉器,都是我国古代精工精美玉器的代表。乾隆玉的特点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一类是在玉器上铭刻,包括刻款刻识,题诗作文,使玉器不仅质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由于清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玉器,乾隆时期玉器工艺水平非常高超,宫廷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细,被誉为“乾隆工”,受其影响。民间制玉业也相当发达,尤其是苏州的专诸巷,可谓民间玉业的中心。因此,在鉴定传世玉器时,除了镌刻“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对一些玉器、做工俱佳的玉器,一般也多定为清乾隆或清中期。  相似文献   

8.
乾隆皇帝对玉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亲自指导当时玉器的生产制作,而且倡导兼收并蓄,治玉时吸收古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挥地方工艺特长,制作了大量的时作玉和仿古玉,将宫廷玉雕推向了集大成的历史高峰。我们常常称这一时期的宫廷玉雕为"乾隆工"。本文重点剖析了乾隆时期宫廷玉雕的工艺特征,诠释了"乾隆工"玉器的概念及其在玉料、工匠和设计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乾隆时期是清代制工的高峰期。乾隆皇帝爱工如命,为能拥有一件好的玉器不遗余力。因此,这时期的宫廷玉器堪称我国古代玉器制作艺术的经典,从选材、雕刻技术以及纹饰图案和器物造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是历代玉器无法相比的。乾隆时期的制玉材料十分讲究,主要以新疆的和图玉为玉材。尤其是在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后,新疆叛乱彻底平定,清政府完全控制了主要的玉材地——新疆和解河。这就为制造精美的宫廷玉器提供了条件。新疆和闻玉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青白玉等,还有较为罕见的黄玉、墨玉等工材。从玉材上讲,乾隆时期所用的玉材…  相似文献   

10.
李宏为 《收藏家》2013,(7):57-64
二.扬州从乾隆十九年(1754年)苏州承做的玉器第一次遭到批评指责开始,乾隆就产生了要打破目前这种京外一家独揽宫廷玉器制作的垄断局面的想法。行业做事要有竞争,没有竞争,苏州一枝独秀,难免再次出现粗制滥造的现象。考虑再三,乾隆决定在玉器制作行业内引入竞争机制。他首先选择了扬州。"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乾隆朝,两淮盐政驻扎扬州府。古代的扬州城,商贾云集,店铺林立,虽然没有苏杭的湖光水色、人杰地灵,  相似文献   

11.
<正>我国玉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约一万年前,玉器就已脱胎于石器,成为祭祀用品及装饰品。玉器的制作由商周发展至明清,深入社会生活各层面,历久不衰。汉代是玉器雕刻的黄金时代,而清代则是中国玉器的另一巅峰。清代,随着新疆回部、准部的平定,和田玉供应不绝。清代皇帝喜爱精致艺术品,尤其是乾隆朝,由于乾隆本人对玉器的偏爱及其深厚的美学修养,玉雕工艺经过漫长的成长与发展,至此臻于圆熟。此时期的宫廷玉器,在玉材、工艺、纹饰、造型等方面都是  相似文献   

12.
良渚玉器,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有出土。从宋至清,不仅被金石图谱所著录,也形成以乾隆为代表的一整套收藏、玩赏及品评体系。本文试图以乾隆对良渚玉器的鉴藏与仿制为主题,考察其鉴藏活动之程序,以此探究乾隆对良渚玉器意涵的省思与期许。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玉雕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特别是乾隆、嘉庆年间(主要是乾隆二十五年至嘉庆十七年)的玉器制作,数量宏大,工艺水平高超,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故宫博物院藏的数万件清代玉器中,大多为这一时期的作品。对这些藏品进行整理、分析,无疑是研究我国玉器发展历史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仅就故宫藏清乾嘉时期宫廷玉器的造型艺术作些介绍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齐玫 《收藏家》2009,(5):51-56
“盛世藏玉,乱世存金”,盛世人们对玉的尊崇、欣赏、渴求,使玉器在清乾隆时期长足发展,乾隆玉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程中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妇好墓出土圆雕玉器的观察和微痕分析,讨论了开料、减地和打磨、阴刻、钻孔、透雕和掏膛工艺,发现殷墟晚商时期已经发生旋转砣具、解玉砂及"线锯"等关键性玉器技术变革,同时钻孔技术的创造性应用为圆雕玉器的制作起到了重要作用。殷墟晚商时期,玉器技术的变革与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介绍了桐柏月河一号春秋墓出土玉器阴刻技术的微痕研究情况。根据6件典型玉器所开展的阴刻纹饰的微痕观察,初步判断春秋晚期玉器阴刻工艺已成熟使用了添加解玉砂的旋转砣具技术。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玉器阴刻工艺水平的细微差别,认为一号墓出土的春秋玉器并非由固定的玉工或玉作坊加工而成。此外,牙璋142可能为商代遗物。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薛家岗文化玉器的制作工艺,采用体视显微镜进行微痕观察,并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分析仪器的物相测试,对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徽省博物馆所藏的127件薛家岗玉器的表面加工微痕迹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薛家岗玉器大多光素无纹;玉料主要以闪石玉为主,结构普遍较粗;开料以线切割技术为主,片切割技术为辅;钻孔主要为两面对钻,工具有实心钻和空心管钻,孔壁常留有螺旋钻痕和对钻台痕;玉器整体经过打磨抛光工序;出现了破裂玉器的接合修复技术;薛家岗文化晚期出现了镂空技法、减地浅浮雕技法以及阴线刻技法,体现了玉器制作工艺的明显进步。  相似文献   

18.
乾隆宫廷玛纳斯碧玉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玛纳斯碧玉与清代宫廷玉器制作的关系问题是清代玉器史研究中的一个空白,相关的研究一直十分薄弱。不少研究者倾向于清宫玉器收藏中存在着玛纳斯碧玉作品,而且数量不少,却苦于找不到一条文献材料证明这些玉器的原料就是来自于玛纳斯,因此,玛纳斯玉也成为玉器史的"迷思"之一。本文以文献记录、清宫档案和故宫博物院的收藏为依据,对清代新疆玛纳斯碧玉的开采进行探讨,对清代宫廷利用玛纳斯碧玉制作玉器的情况详加解析,尝试勾画出清代玛纳斯碧玉开发利用的真实图景。作者认为,玛纳斯碧玉是乾隆时期宫廷玉器制作重要的原材料之一,与清代宫廷玉器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查禁玛纳斯碧玉的指令由乾隆帝发出,查禁期间大量玛纳斯碧玉原料进入宫廷,并利用这些原料琢制了大量玉器作品,宫廷成为此一时期内玛纳斯碧玉唯一的合法利用者。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河南鹿邑太清宫长子口墓出土的部分典型玉器的材料属性与制作工艺,用多种无损科技分析技术对其进行了现场分析,获取了玉器材质矿物组成、纹饰微观形貌、穿孔孔径及内部微痕特征、表面琢磨微痕等综合物理化学信息。基于科技分析结果,确定了玉器的材质属性以及玉器表面纹饰、钻孔、琢磨等制作工艺相关信息。结合考古学背景资料信息,探讨了长子口墓地出土玉器在材质、器形、功能与工艺之间存在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馆藏部分玉器辨伪常素霞照1:玉璜在河北省博物馆收藏的近2000件玉器藏品中,除极小部分为省文物考古队拨交、有明确出土地点和时代的玉器外,一般多系流散文物,即从社会上征集的传世品。由于这些传世品辗转时间较长,特别是清乾隆以后,玉器的作伪情况比较严重,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