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傅振伦是20世纪中国著名方志学者,其早年所著《中国方志学通论》是中国现代方志学名著。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开展的首轮修志活动中,傅振伦热衷于为全国各地编修的新志撰写序跋。傅振伦一生撰写了百余篇方志序跋,他所写的方志序跋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各具特色。方志序跋是傅振伦阐发其方志思想的重要形式。探讨和研究这些方志序跋,有助于我们更加全面深刻地认识傅振伦的方志思想。  相似文献   

2.
叶龙 《福建史志》2006,(4):10-14
“为什么修、修什么和怎么修”这三个问题,既是方志编纂学理应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也是每一轮和每一次修志所应着重思考的三个根本问题。如果不认真研究这三个问题.就可能导致修志目的不明确、目标不具体和方法不科学.就不可能编纂出高质量的志书来。有鉴于此,新一轮修志,对于“为什么修、修什么和怎么修”都需要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3.
漫谈方志论文写作中的若干问题郑正西大家知道,地方志成果应当包括出版的志书成果和方志理论研究成果这两大内容。‘如果舍去方志理论研究,修志是无法进行的;“方志理论研究,不但贯穿修志始终,而且,修志工作告一段落后,方志理论研究仍不可停止,也不会停止。中国地...  相似文献   

4.
序是说明一书的主旨、基本内容、用途、读对象、写作原委及其经过的字。一般放在书的正前面,也有放在书后的。序又有序言、绪言、导言、引言、叙、编的话等称谓。跋是指写在书籍、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又称后记、书后题识、编后记等。修志始末,当属于跋的一种。方志序跋在记述方法体例、阐述方志性质等16个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方志界所写的序跋也有不足之处。新志序跋应继承旧志序跋的优长,克服缺点不足。  相似文献   

5.
《仓修良探方志》是仓修良先生重要的方志学论著,“虽属论文汇编,但由于是从作者学术专攻的一个方向结集,收入了他关于方志学研究、教学和思考的半生论文成果,内容涉及基础研究、史论考辨、实践探讨和操作评论等各个方面,涵盖了对方志历史与理论的专门探讨,对新中国第一届大规模修志的跟踪评价。  相似文献   

6.
有些同志十分关心续修在理论上是否有什么全新概念,是否会有什么新的理论出台。下面我就续修是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延续与发展,它不存在理论上另起炉灶、另辟续修理论全新概念的问题,谈谈个人的一些粗浅认识。一、基本认识续修在理论与实践上都应该有一个基本认识,有一个基调。基调一旦乱了,将会给整个修志队伍在思想上和修志事业上带来被动。我认为续修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基本认识、基调应该是新方志理论与实践的科学延续与发展,另辟续修全新理论新概念既不现实,也不可取。1.新方志理论是传统理论的科学继承与发展。历史上还未形…  相似文献   

7.
方志体例是体现志书特征的关键,是方志理论研究的基础。本文从志书编纂方式入手,通过对传统方志续修体例的剖析,探讨方志续修体例,并联系目前正在进行的第二轮修志所普遍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续修志书的编修体例进行思考与实践。  相似文献   

8.
于成龙是清代著名廉吏能臣,十分重视方志修纂,任职直隶和两江期间,主持修纂《畿辅通志》《江南通志》《江西通志》等,是方志编纂的中坚力量。他还为多部志书撰写序言,确定义例。于成龙以修志为责任,视为学术研究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科学编排志书体例,形成了关于修志方法、志书内容、文本特点、修志目的在内的方志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8月15日,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地方志协会学术委员、名方志专家仓修良先生应邀来宁,为宁夏修志工作进行了方志理论讲座。仓教授首先强调修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对这种特有的化载体,应该继承并使之发扬光大。其次就怎样续修二轮方志,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要续又要修,纠错补遗;体例上提倡创新,反对独创;内容上突出重点,反映特色;在原来的基础上浓缩内容,提高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地方志的继承与创新,是历代修志工作的重要问题,不仅关乎到如何修志、修什么样的方志问题,而且是地方志长期发展、充满生机活力的不竭源泉。  相似文献   

11.
沈慧 《宁夏史志》2007,(1):23-25
由著名史学、方志学和谱牒学专家仓修良先生撰著的《仓修良探方志》于2005年10月由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一本独特而厚重的学术著作,书中收录了作者40多年来有关方志发展史、方志学基础理论、方志编纂学等方面的部分论文,内容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关于方志的历史和方志理论;二是对首轮修志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商讨和评论,对于好的和具有特色的志书加以评价,向读者推荐;三是谈论新一轮志书如何编修。全书论证严谨,资料翔实,创见迭出,填补了方志学研究的许多空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不仅是了解方志学科的入门之作,也是提升修志理论和编纂水平的必读之作。纵观《仓修良探方志》,笔者认为该书的出版意义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12.
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之于历代旧方志,在操作程序、编纂手段、体例内容等诸多方面有着质的变革创新。续修新志的创新问题,其重要性已为众多修志同仁所共识。纵观近10年来方志界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综述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基本处于概括归纳阶段,多数情况还未上升到宏观理论的层面;地方志编纂理论落后于工作实践,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够明显。本文所指理论创新,是广义的理论,相对实践而言,涉及地方志续修的思想观念、体例篇章、内容功能、外围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3.
三、充分认识续修模式在修志中的地位从近几年方志界的争论可以看出,关键的问题不单是修志的几种模式和相关的概念如何确定,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认识各种模式的地位和选择修志模式的问题。由于创修只有一次,所以如同余绍宋、刘盼遂等学者分析过的那样,修志模式的选择主要还是对续修、重修两种模式的选择。唐以后,特别是宋代,方志从体例到内容完全成熟了,志书续修也呈现出一种制度化倾向。如《成都古今记》,百余年间凡五修,其中三次续修。宋熙宁七年(1074),赵齫修成《成都古今集记》30卷。绍兴三十年(1160),知成都府王刚中以“自熙宁迄今几九…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初开始的第一届新方志编修工作即将全面完成任务。各地各单位根据李铁映同志关于“一届志书完成之日,就是新一届志书开修之时”的要求,已将续编新方志工作摆到了议事日程。方志界同仁记取第一届修志工作理论滞后的历史教训,以超前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对第一届修志工作的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刻反思和认真总结,对续编新方志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首轮社会主义新方志之于历代旧方志,在操作程序、编纂手段、体例内容等诸多方面有着质的变革创新.续修新志的创新问题,其重要性已为众多修志同仁所共识.纵观近10年来方志界对创新问题的研究,微观研究较多,宏观综述性研究成果相对较少,基本处于概括归纳阶段,多数情况还未上升到宏观理论的层面;地方志编纂理论落后于工作实践,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够明显.本文所指理论创新,是广义的理论,相对实践而言,涉及地方志续修的思想观念、体例篇章、内容功能、外围形式的创新.  相似文献   

16.
作序点思     
方志撰写序言,始于唐宋,以后成为方志独立的组成部分和特殊体裁。古代学者和方志专家们往往都把自己在修志实践中的经验和体会,或者对方志编纂的认识,阐发于方志的序言中,使古代方志序言展示了历代方志专家们的编纂思想,同时也积累了丰富的方  相似文献   

17.
陶澍是清末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曾倡修《安徽通志》,参与编修过多部县志,并为多部志书撰写序言,在方志理论方面有所建树。陶澍与司马光和章学诚的观点相近,认为“邦国之志”和“四方之志”都是方志源头;方志是历史书,属于历史学范畴;方志三大功能中,“资治”十分重要。陶澍还对资料的采集和甄别,修志人员的素质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光绪年间贵州省内掀起一股新的修志热潮,共新修、续修方志24部。从编修背景与修志经过来看,本轮修志的直接动因在于全省社会经济逐渐复苏,各地区士绅民众“振士气、维风化”的社会需求日渐凸显。从方志内容来看,地方乡绅、团练、民众在咸同兵燹时期的功绩与事迹在其中占据较大篇幅,甚至影响了志书的编撰体例。这一批新修、续修方志陆续出现,与光绪年间贵州全省社会伦理秩序的重建有着密切关系,不能就方志本身进行片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方志纂修在传统修志活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很多地区开展了修志活动,但囿于文献散佚等原因,部分方志纂修活动已经失载。民国时期泾县虽有筹修县志的活动,但其纂修实况一直未得其详。新发现的两件档案文献为研究民国泾县筹修县志活动提供了翔实的证据,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20.
邬庆时,民国著名方志学家。在抗战军兴之际,修志不辍,著有方志专著《方志序例》,修有民国《番禺县续志》、民国《宝安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等志书近十种。提出为保全民族文化的命脉计,志书"不惟不可不修,且不可不急修";创新修志的方法,尝试"三不四最"法;因应时代的要求,对方志的体例、内容及表现形式不断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