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唐后期地方官员之间馈赠的礼物之中,有许多就是当地的土贡物产,这使得土贡的流动方向出现了新趋向。土贡物产在不同区域间的流动距离差异明显,近至同一州、同一道,远至跨州连郡。土贡物产的地方流动,使得土贡的地方性再次脱离中央性而展现出来。这种由地方官员主导的土贡物产的地方流动,不仅使土贡物产的实用性得到充分发挥,更重要的是建构起一种新型的地方文化交流网络。这一文化网络虽然在表面上体现着地方官员间某种思想观念、生活心态及文化理念的交流与传递,实际上却象征着地方间的某种文化诉求,对于推进区域间经济与文化交流具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相似文献   

2.
土贡,即"任土作贡",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是指地方政府无偿地向君主和中央进献的土特产、珍宝等物。土贡制度源于夏代,当时贡赋不分,直到汉代,土贡才从赋税中分离出来。经历代之发展演变,到明代已经更加具体、完备。目前土贡制度并没有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对于明代土贡制度的研究尤为薄弱。  相似文献   

3.
唐五代敦煌种植“红蓝”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新唐书·地理志》载,在唐代一些地区的土贡中有“红蓝”一项,如“灵州灵武郡,大都督府。土贡:红蓝,甘草,花蓰蓉,……”“青州北海郡,望。土贡:仙纹绫、丝、枣、红蓝、紫草。”  相似文献   

4.
<正>土贡,是指古代臣民或藩属向君王进贡的土特产品。自从禹建立土贡制度,一直延续至明清。土贡是一项政治制度设计,作为衡量臣民是否忠于君王的政治标准,增强属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服从意识。同时,让君王了解全国各地山川风物、土特名产的分布,进而享受美味佳肴,或拥有奇珍异宝。  相似文献   

5.
河西走廊堡寨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当地特殊的社会人文环境和自然地理环境,以土、石、砖等材料垒筑围合形成的军民聚落。明朝在河西地区设置卫所,大量修筑以防御为主的堡寨。清代大一统局面形成,河西地区军事地位减弱,堡寨的防御功能弱化,形式上逐渐向村堡转变。明清时期河西走廊堡寨功能的变化,折射出统治者对河西地区经营策略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由于古籍中的"它"与"他"可以通假,"它"又是"蛇"的象形和本字(初文),那么,把"青他"理解为"青它"即一种有毒的青蛇也就没有疑问了。因而,《新唐书》胜州榆林郡、麟州新秦郡的土贡"青他鹿角"应理解为"青他、鹿角"(两种药材)才是正确的。又由于"虫"亦为"蛇"的象形,北方俗称蛇为长虫,而关中谓蛇为毒虫,所以灵州的土贡"青虫"(又作"青虫子),与"青他"一样,也是有毒的青蛇。  相似文献   

7.
()公(盨)与《禹贡》成书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盨是西周中期偏晚时的一件礼器.铭文开篇即言 "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迺差地设征……"与<禹贡>开篇"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及<书序>:"禹别九州,随山浚川,任土作贡"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据此,结合其他文献及考古资料推断,<禹贡>篇主体的制作时代应在西周中期.  相似文献   

8.
清代的拔贡     
清代文人入仕有正途、异途之分。所谓正途主要包括科目和举贡。历来研究科目者众,而对举贡制度则涉入者寡。事实上举员中之拔贡在清代政治地位较高,几与乡试相伯仲,是科目的重要补充,在清代选举制度中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因此,很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有助于对清代科举制度的全面了解与认识。一举贡制度起源于元代而形成于明,有岁贡、恩贡、纳贡、副贡、选贡诸名目。所谓岁贡,即每年由府、州、县学选送谋生升入国子监肄业,因挨次升贡,又称挨贡。出贡者称为岁贡生,在外省以通判用,在本省以训导用。所谓恩贡,即逢皇帝…  相似文献   

9.
贡院,也称试院、贡闱、贡场、棘闱等,是科举考试的专用考场。在科举形成之初,并没有专用的考试场所,随着科举制度的发展完备,贡院由无到有,至明清逐渐形成规制。  相似文献   

10.
我是止贡替寺奴巴·贡觉单增活佛的妻子,按藏传佛教的说法栽被称为“明妃”或“佛母”。出于对丈夫的爱,对事业的爱,当然也就爱上止贡替寺了。我多次去过止贡替寺,这次是受车上十三位朋友的邀请,作为向导又一次去止贡替寺。  相似文献   

11.
徐天基 《民俗研究》2012,(6):140-153
香港牛头角第四十四届海陆丰盂兰胜会的仪式,包括迎神、启坛(庆土仪式)、挂榜、大士爷开光、早朝、午朝、恭迎圣驾、跑灵火、祭小幽、走五土、午贡、祭大幽、派筹派米、化大士爷、送神。其中,喃呒佬所表演的道教科仪为海陆丰式的盂兰胜会提供了基本的仪式框架,社区代表和老百姓的参与又赋予了盂兰胜会新的阐释维度。  相似文献   

12.
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酒泉、嘉峪关等地发现的魏晋墓中,有为数不少的墓画。这些墓画造型简练、生动、传神,线条凝练、奔放、富有动感,色彩热烈、明快、和谐,构图精细、质朴、惟妙惟肖。河西魏晋墓画于稚拙中蕴含浪漫,既是河西魏晋时代的风俗画,也是河西魏晋时代社会生活的生动写照。  相似文献   

13.
唐代蚕桑业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研究唐代蚕桑丝绸地理分布的学者为数不少,大多均以当时的贡赋资料为主要依据。如《唐六典》所载开元赋和开元贡、《元和郡县图志》所载开元赋和开元贡、《通典》所载天宝贡反映了唐代前期的情况;而《新唐书·地理志》所载长庆贡、《元和  相似文献   

14.
黄凤昇  段方 《收藏家》2009,(10):18-20
耀州窑是我国的历史名窑,耀瓷不仅在民间有广阔的市场,也曾被当时宫廷、官府看中,令其作为“贡品”上贡朝廷作御用器。宋代王存《元丰九域志》有耀州华原郡上贡瓷器五十事的记载。《宋史·地理志》陕西条载:“耀州……宗宁户一十万二千六百六十七……贡瓷器”,前后约有数十年上贡历史。在耀州窑遗址发现的五代时期的“官”字款标本、宋代的龙风纹残片以及有些器底刻划“龙”字标记的器物,  相似文献   

15.
社长点评马光星是关注比利时人类学家许让《甘肃土人的婚姻》一书的中国土族之一。他写的这篇文章从人类学、社会学的高度对《甘肃土人的婚姻》进行了论证,高度评价了比利时学者许让在土族研究方面作出的重大贡详尽叙述了费孝通教授及夫人王同惠女士翻译出版这本书的全过程。读篇文章,土族人可从中外名人那里受到启迪,振奋民族精神,深化对自族的认识。学者则能看出一点如何研究土族的门道,提升土族学研究的  相似文献   

16.
晚唐政府对河西东部地区的经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军 《历史研究》2007,(4):27-41
咸通四年,唐政府设置凉州节度,以统凉、洮等六州之地。凉州节度设置之初,唐政府多以朔方节度使兼领凉州节度。此后,随着河西地区形势的变化,唐政府将凉州节度的建制改为河西都防御,并最终易名为河西节度,其主要辖区也由陇右调整至河西东部地区,而唐政府通过凉州节度对其调整后的辖区进行了切实的管理。朔方节度虽一度不再兼领凉州节度,但其在晚唐时期仍频繁参与河西东部地区事务,反映出唐政府经营河西策略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7.
更始末,张掖属国都尉窦融基于黄河为河西地区屏障的地理认知,以河西四郡跨越乌鞘岭联合金城郡,形成了据境自保的“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自任“河西五郡大将军”。窦融此举更改了金城郡的地缘关系,使其进入河西、陇右和中原的区域互动关系中。东汉建立后,刘秀联合窦融的河西集团,夹击并消灭割据陇右的隗嚣势力集团;后公孙述败,“河西五郡”完全失去战略联盟的价值,其解体成为必然。“河西五郡”地域共同体的形成,是窦融将隗嚣视为阻隔其与中原政权交通的独立集团,是多区域结构性关联的结果。两汉之际人们对河西自然区地理界线认识的模糊,是金城郡被纳入“河西五郡”体系的直接原因,而窦融集团的政治需要则是其重要推动力,但此举未能根本改变金城郡的地理区位,也未能结成稳定的地缘关系。  相似文献   

18.
凉山土司,据清嘉庆年间统计,有宣抚司二、长官司十、土千户十、土百户四十七、土千总六、土把总五。经一百多年之兴衰变化,迄至解放,凉山州内仅剩下十来家土司。其中大部分为彝族土司。现将民主改革期间上缴,凉山彝族奴隶社会博物馆收藏的五枚彝族土司印,及其土司沿革作一介绍和初步研究,有不妥之处,敬希专家、学者指正。 “河东长官司印”、“世袭河西抚奕土千总之铃记”及其土司沿革 “河东长官司印”一枚(图1),正方形铜印,边宽7.2厘米,连柄纽高  相似文献   

19.
赵超  贺威 《福建史志》2010,(3):25-27,33
福建建州的茶叶生产历经唐五代发展。到宋代,无论贡额还是品质都有较大提升,其中北苑更是成为贡焙中心。北苑贡茶也因此成为福建历史上第一个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茶叶品牌,是福建茶业从地方走向全国和世界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20.
藏事宝典     
《中国西藏》2010,(3):89-89
萨迦寺 位于西藏自治区萨迦县,是藏传佛教萨迦派的主寺。1961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萨迦”系藏语音译,意为灰白土。公元1073年,吐蕃贵族昆氏家族的后裔昆·贡却杰布(1034~1102)出资建萨迦寺,逐渐形成萨迦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