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旅游吸引物符号的三种形态及其研究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岗 《旅游科学》2013,27(3):26-36
当前学术界关于旅游符号学的主要理论是MacCannell(麦肯奈尔)的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学。旅游吸引物标志符号体现符号的认知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营销、旅游传播和旅游者凝视等研究领域。除了标志符号形态,旅游吸引物符号还存在其它两种形态:文化符号和群体符号。旅游吸引物文化符号体现符号的客观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体验(真实性)和旅游设计等研究领域。旅游吸引物群体符号体现符号的情感属性,主要应用于旅游者情感管理和旅游者依恋系统等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旅游、旅游体验和符号--对相关研究的一个评述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本文认为旅游现象的内核是旅游体验,而旅游体验在本质上可以看成是旅游者对符号的解读,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纳入旅游体验的研究视野当中,这在国外也是一个比较新颖的议题。为此,本文梳理了国内外旅游体验研究和旅游符号学的研究成果,发现这两个领域的研究现状还比较薄弱,尤其就国内而言.旅游符号学的研究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对旅游体验的关注也远远不够,迫切需要更多学者将目光投射到这两个领域当中来。  相似文献   

3.
旅游符号学的理论述评和研究内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丹 《旅游科学》2014,28(5):79-94
旅游符号学是一个蕴藏着重大价值的研究领域。本文首先对符号、符号学和旅游符号学进行了简要介绍。本文还评述了旅游符号学研究现状;国外的旅游符号学研究包括旅游吸引物、旅游营销文本、旅游地表征、旅游体验和旅游想象等方面的研究。本文最后对旅游符号学研究的内容进行了剖析,包括旅游主体、媒介和客体的符号学研究。到目前为止,旅游符号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依然是比较有限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西溪湿地为例,将符号的解读和建构问题纳入到旅游体验中进行考察。在文献分析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分层聚类、交互分析等方法,对西溪旅游者体验动机的符号感知、体验过程的符号解读以及体验质量的符号要素构建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休闲浪漫是旅游者对西溪的基本符号感知,不同符号类型旅游者人口社会属性和旅游行为存在结构差异,体验的质量也不尽相同;结合体验效果的符号要素相关性解读,不仅为研究旅游体验的本质提供了新的符号学理论视野,也为丰富和强化旅游体验提供了有效的操作途径。  相似文献   

5.
旅游地媒体符号的内容分析——以陕西省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马秋芳 《旅游科学》2011,25(3):35-44
本文以陕西省这一区域旅游地为研究样本,选取旅游地中英文版本官方网站、国外旅游手册(Lonely Planet)及国内旅游网站携程网等四大旅游传播媒介,探讨不同媒体展现的旅游地符号。本文采用ROST分析软件对文字文本和视觉文本符号进行内容分析,并运用其结果进行对应分析。研究表明,不同传播媒体旅游符号存在差异,这些差异为符号生产者所处的文化和身份的差异及各自目标市场的不同所致。因此,旅游地政府管理部门需重视旅游地符号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旅游符号的构建和管理工作过程中关注符号体系中三组对象的匹配性——文字文本符号和视觉文本符号,官方媒体符号和非官方媒体符号,媒体符号与目标市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Cohen主客二维动态真实性与舞台化关系模型为基础,在符号的表达和内容层面对少数民族旅游文化符号进行剖析,以旅游文化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作为符号维度,以旅游文化的真实性与舞台化作为本真维度,建构出旅游文化符号化的四种关系类型,即意指性旅游文化符号(signification)、象征性旅游文化符号(symbol)、隐喻性旅游文化符号(metaphor)及指示性旅游文化符号(instructions),深入分析少数民族旅游目的地文化符号的结构分层状况,从跨学科的角度了解人文地理本真性景观与舞台化景观的建构互动过程,推动本真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7.
“旅游人”的符号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丹 《旅游科学》2008,22(4):23-27
人的符号学特征可以从地位、身份、角色和行为这4个方面进行剖析,而这4个概念在社会结构分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深入分析了“旅游人”(旅游者、旅游目的地居民和旅游从业者)的这些象征符号的意义,包括地位符号的自致性、临时性、炫耀性;身份符号的表征性和许可性;角色符号的表演性和多重性;行为符号的表意性和交际性。苓文认为,旅游中三类人之间的互动关系实质上就是符号的互动,其研究价值在于加深理解旅游中各类人的本质特征以及旅游消费所蕴藏的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8.
范能船 《旅游科学》2006,20(5):40-42,61
姜尚现象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智慧”、“尚贤”、“平安”、“长寿”成为其主要的文化符号。本文认为,可从建设姜尚文化知识库、建设人文景观体系、展示姜尚文化主要符号、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提高旅游文化产业效益等方面入手来提升常熟尚湖旅游的水准。  相似文献   

9.
旅游影响研究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影响等。旅游影响研究的理论假设是符号互动理论,充分展示了宏观旅游运行的互动关系。旅游影响对象包括旅游者和旅游目的地服务行业、企业和居民,通过乡村旅游目的地研究调查,发现受旅游影响最深远的社群是居民,可以此作为探讨乡村旅游发展对居民产生影响的因素、问题及解决办法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0.
陈岗 《人文地理》2015,30(5):153-158
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提出旨在进一步凸显旅游者在旅游吸引物符号建构中的主体性。本文以杭州西湖的"西子"诗词为例,初步探讨了旅游者符号实践概念的基本内涵、理论支撑与研究价值。旅游者符号实践并不是对已有符号记忆的被动接受,而是借助旅游者的亲身体验,不断将其运用到旅游实践中去加以检验、深化和再创造的动态演进过程。符号学理论、实践理论和(身体)现象学理论构成了旅游者符号实践研究的三大理论支撑。符号实践是旅游者符号体验过程中主观与客观、过去与现在、已知与可能、我者与他者、代表物与对象等诸多二元关系的中间环节和关键枢纽,既关系到旅游者的符号体验质量,也与旅游目的地可持续发展息息相关,因而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