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人类所有的记忆里,我以为以味觉的记忆最为深刻,最为顽固。那是在你饥饿时,或者在你的成长期里,某种饮食以它独特的滋味突然的闯入,或者是经常性的光顾,刻写在你的舌苔上,濡染了你的味蕾,使你有了一种与生俱在的感觉记忆。此后,随着年岁的增长,环境的迁易,也许有过无数次更美妙的食物冲洗、覆盖过你的舌苔,那种特殊口味的记忆却生机勃勃地清醒着,牵动着你一生的神经。无论是一次嗅觉、滋味或食物形状的提醒,甚  相似文献   

2.
叶孝忠 《旅游》2013,(6):53-57,52
喵乌的游客寥寥无几,一年才吸引大约5000人。记得在山顶上看喵乌的华美日落时,也只有我一个独享风景。看着炊烟和余晖慢慢为佛塔和椰林剪出迷人身影,一幢一幢一幢一幢,我点算着平野上那些被镶上金边的佛塔,天慢慢泛起了紫蓝色,灿烂归于黯淡,夜的袈裟轻轻地覆盖在这块被人遗忘的大地上,时间究竟在这里存在过吗?还是这是一个连时间也不愿打扰的福地?  相似文献   

3.
秦淮河畔话美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峰 《钟山风雨》2010,(3):60-62
<正>秦淮河是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河,是金陵饮食文化的荟萃地。有人说,故乡的食物是人们储存在舌尖上的记忆,那些传统工艺做出的经典美食,可以让人们通过味觉开始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秦淮河畔的美食从一个层面记载着老南京人  相似文献   

4.
秦淮河是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河,是金陵饮食文化的荟萃地.有人说,故乡的食物是人们储存在舌尖上的记忆,那些传统工艺做出的经典美食,可以让人们通过味觉开始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秦淮河畔的美食从一个层面记载着老南京人的生活印痕,凝聚着南京民俗文化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每当夜深人静睡不着的时候,我就自己点一支烟抽。脑子里过电影一样过着那些人,那些事。那些被我"千"过的人,形形色色,都会很清晰地出现在我的脑海里  相似文献   

6.
朦胧中,我被带到了一条长廊里,两边挂满了一幅幅活动的图画。我迈开步子,观赏起那些人,那些事儿。 第一幕 人声鼎沸的罗马广场上,教徒们举着火把声嘶力竭地喊着:“烧死他!烧死他!”广场中心竖着一个十字架,一位青年被绑在上面,脚下是成堆的柴火,他的眼睛里跳动着火苗。  相似文献   

7.
哭泣的藏獒     
藏獒经济的畸形火爆,让这样一种国宝级的特殊物种蒙受着极大的耻辱和痛苦,它们关在狭小的铁笼子里,被长途贩运,被无数次地倒卖,被莫名其妙地展览,就像无期徒刑的囚犯一样被无止境地关押。可怜的藏獒在前所未有的苦难和悲痛中,为那些私欲膨胀的人们赚取了一沓又一沓的钞票,而它们痛不欲生的现状却无人关注,也无人知晓。—杨志军  相似文献   

8.
张洁  柴志荣 《旅游》2003,(12):1-3
新疆菜在我心目中,永远是一种热烈闹闹而且美味的食物,几乎每次都可以让人吃到不光是饱而且是撑!但是知道么,在离新疆万里之遥的北京,那些口味正宗的美味并非是遥不可及的。  相似文献   

9.
早先,世间是不兴种植五谷的。人都生活在老林里,全靠摘果脑、打野味来充饥。后来,野菜野果都吃光了,飞禽走兽也猎不到了;人们找不到东西吃,只好躺在旷野里,眼睁睁地忍受着饥饿的煎煞。有的已经饿死了。那情景,够惨啦。大森林的尽头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在白茫茫海洋的那一边,有一处地方,名叫勐木里木劳。勐木里木劳有  相似文献   

10.
市集     
《世界》2008,(5):I0030-I0031
“不管是菜市场、超级市场,以及跳蚤市场,我们可以在市场里,看到形形色色的人、食材、食物、生活物件…”看到人与人的互动往来。看到人与食物或物件之间的关系与情感,甚至,从形色食物商品的种类形貌长相里,进一步窥见这个地方的美食与生活文化,以及人们享受生活、看待生活、享受生命的方式。”  相似文献   

11.
《风景名胜》2010,(4):18-18
首届世博诞生1849年6月30日,一次历史性的会议在英国伦敦白金汉宫召开,举办世博会的想法由此诞生。同时决定建一幢临时建筑作为世博会展厅,地点选在伦敦的海德公园南侧。选址海德公园引来一阵风波。抗议的人们认为,要建筑砖结构的世博会场馆,必定会成为永久建筑,将会砍伐公园里的大榆树,破坏伦敦人休闲的场地。正在大家一筹莫展之时,一  相似文献   

12.
瓦猫     
瓦猫是泥做的,青灰色,张着血盆大口,伸出长长的舌头,双目圆睁,眼珠暴出,两耳直立,鼻孔朝天,四腿蹬直,尾巴竖起,一副“斗猫”的架势。这只瓦猫是我托人从滇西农村买来的。这猫当然不是工艺品,在它身上还留着瓦匠泥刀的痕迹,比起从商场里买来的任何一件摆设物,瓦猫都是寒酸的。瓦猫,当地人叫它“降吉虎”,有降服妖孽,护佑吉祥之意,是滇西农村建房时的镇房之宝,每一幢房子的屋脊上一定要安上两只瓦猫,这是典型的东方式的期望。建房必须按照挖基、垒脚、舂墙、立柱、上梁、铺椽、盖瓦的顺序进行,瓦猫用红布包着,供在托盘里,由德高望重的长者将红布轻轻揭开,依次按房主人的长幼顺序传递,每经过一个人的手,这个人都要向瓦猫祈求,求它护佑自己及家人吉祥平安。最后到瓦匠手中,在所有人的注视下,郑重地将它安放在屋顶,似乎每个人心中一切有关生存、生命、生活的期盼都寄托于其中。一家人建一幢新房,对贫穷的农村来讲是一件绝对的大事,不得有半点闪失,我童年时曾无数次见过这庄严的典礼,瓦猫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有着神圣的位置。我现在居于城市,没有可能像农村一样,自己建一幢新房,但我对瓦猫的敬重和祈求瓦猫的护佑之情却一点也不逊于童年。整天在外奔波,折腾在琐事的烦恼中,...  相似文献   

13.
1998年11月1日,一幢具有现代化设施的大楼在官亭镇拔地而起。这是三川人为建造新世纪辉煌而搭起的彩虹桥。 这座桥,穿过时空的隧道,连结着三川的过去和未来,凝结着三川人的情感和心血。它巍然屹立,已成为三川人精神和生命的象征。 为建造这一文化工程而捐过款、出过力的人们的名字,已郑重地镌刻在大楼的展览厅墙壁上,将来有一天,  相似文献   

14.
非洲,在人的印象中似乎就是黑色的.黑色,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指非洲人的肤色.然而对于那些对非洲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黑色似乎更多的表示了黑暗之色——炎热荒芜的非洲大陆,时时充斥着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和饥饿、贫穷、瘟疫、战乱,夹杂着蒙昧、野蛮、落后、悲惨、邪恶和虚无一切等消极的认识成见似乎都与这块特殊的大陆有着不解之缘,以致人们说起非洲,往往更多的是恐惧,而  相似文献   

15.
1942年秋,我出生在重庆北碚李子坝的半山新村。新村有两幢二层小洋房,每幢可安置两家。第一幢里,一号住的是庄明远,二号住的是邓初民。第二幢内,三号住的是我们全家,四号住的是翦伯赞夫妇。所以,章、翦两家是紧挨着的邻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国家旅游》2015,(1):142-143
每当人们假期置身于大自然的原野田园之中,自然就想到了未来要能有自己的房车,那该多么惬意啊!一家人乘坐着属于自己的房车,兴奋地驰骋在大自然之中,享受着大自然那奇妙旖旎的美丽风光,尽情欣赏那些在城市里从未体味过的别致景色。  相似文献   

17.
蒋群 《东南文化》2000,(8):116-119
非洲,在人的印象中似乎就是黑色的。黑色,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指非洲人的肤色。然而对于那些对非洲一知半解的人来说,这黑色似乎更多的表示了黑暗之色——炎热荒芜的非洲大陆,时时充斥着洪涝、干旱、地震、火山和饥饿、贫穷、瘟疫、战乱,夹杂着蒙昧、野蛮、落后、悲惨、邪恶和虚无一切等消极的认识成见似乎都与这块特殊的大陆有着不解之缘,以致人们说起非洲,往往更多的是恐惧,而少有向往。  相似文献   

18.
正岁月流转,那些镌刻着历史浓墨重彩的老别墅们,被重新赋予了时代的印记。旧时光里的老别墅是遥不可及的,是达官显贵的居处,是彰显身份和地位的场所;如今的老别墅从"名墅"蜕变为"民宿",从传奇色彩的名门胜地蜕变为贴近大众的休闲度假休憩地。走近莫干山老别墅,坐下来喝一杯咖啡,或是在城堡一夜好眠,如果还有不舍离去的情愫,那么索性租一幢老别墅,住下来,深切感受和体会莫干山居的生活,一定会有不一样的休闲新视界。  相似文献   

19.
永远旳祭奠     
今年又是甲午年。 回眸历史,我感到,没有比甲午年能让中国人更深刻地感悟历史和敬重历史了,更清醒地反思历史和审视历史了,更理性地认知历史和解读历史了。尽管历史已远去,但那些事和那些人早已镌刻在历史的长卷上,在等着后人们去重温、去缅怀、去祭奠。  相似文献   

20.
远方 《旅游纵览》2012,(1):12-15
<正>一个旅人与地方小吃的关系,很是让人纠结不清。既像暗恋又是眷恋,一旦相识,便不思量自难忘。正是那些技艺纯熟精湛、恪守经营之道、深谙人们口味的特色小吃,既守护着地域饮食文化的一片家园,又代表着一个城市的繁荣兴旺,经济发展和时代进步。地域文化的林林总总和本土人文的禀性都在小吃这个窗口里展露无遗,成为一个地方献给游客的最直接的礼物。下面我就来盘点足迹走过的20个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