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市历史学会和中国历史学会东方历史研究中心主办的“冷战起源与国际关系”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3月20日—21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这次会议作为“20世纪历史回顾”系列讨论会的组成部分,是继“俄国十月革命与20世纪”和“20世...  相似文献   

2.
陈文艺同志编撰的《近代国际关系史》一书即将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约三十余万字。本书是编者从事近代国际关系史教学编写的教材。其特点:(一)突出了近代欧美列强争霸的内容,揭露了近代霸权主义、殖民主义和强权政治对近代国际社会的危害作用;(二)对亚非拉国家,特别是中国在近代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实事求是的阐述;(三)严格遵守结构体系和内容统  相似文献   

3.
美国历史学家与50年代台湾海峡危机(上)戴超武20世纪50年代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就中美关系而言则更是多事之秋。这一时期,中国和美国经历了在朝鲜战场上的兵戎相见,更为重要的是,随着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和印度支那问题的初步解决,台湾问题开始...  相似文献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美和平运动,影响非常有限。大战中诞生的苏维埃俄国的和平外交取向以及列宁提出的和平共处原则,揭开了国际关系史上崭新的一页。大战的极端残酷性使欧美出现了反战、厌战、恐战的社会思潮,并导致和平运动高涨。20年代的和平运动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限制与反对战争的国际法的发展;30年代和平运动的绥靖化,为绥靖政策的形成和顺利实施奠定了思想与社会基础,间接地鼓励了法西斯国家不断侵略扩张直至发动另一场大战。这一历史现象对和平学研究作出了独特贡献并给予人们重要启示:绝对反对一切战争的和平主义有时会事与愿违;在当今时代,发展与完善和平机制,恪守和平共处、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与实践,是对世界和平的切实贡献。  相似文献   

5.
尹承德 《百年潮》2014,(11):41-47
正2014年6月28日,在北京隆重举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60周年纪念大会,习近平主席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缅甸总统吴登盛、印度副总统安萨里出席并讲话。中国和印度、缅甸共同倡导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强权国际法理的彻底批判和否定,开辟了国际关系新纪元。中国在其中起了无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首倡者  相似文献   

6.
试论俄国在华投资与东省铁路财政(1895—191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论俄国在华投资与东省铁路财政(1895—1917)徐曰彪俄国根据1896年6月《中俄密约》在中国东北境内修筑和经营管理的东省铁路①,是影响19世纪末和20世纪上半叶远东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贯穿于同期中俄、中苏关系史的重大课题。中外学术界对此曾予...  相似文献   

7.
60年前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不仅为现代国际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更是在中非关系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实现了中国与非洲国家领导人之间的首次会晤,打开了中国对非外交的新局面;增进了双方的相互了解和信任,在"和平共处"和反对殖民主义的基础上,开展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万隆会议所确立的万隆精神对当今的中非关系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国际关系民主化思想是新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冷战后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从维护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而提出的一项国际关系新主张,是中国共产党在外交战略思想上的一项重要创新和理论建树。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积极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恪守公认的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中心作用;反对一切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加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大力倡导多边主义,积极开展多边外交,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法国“当代国际文献图书馆”端木美“当代国际文献图书馆”(BDIC)位于巴黎西郊巴黎第一大学内,是欧洲研究20世纪国际关系最重要的专门图书馆。最早的资料是私人在1914—1918年大战期间收集的与欧洲交战国有关的材料。渐渐收藏品数量大增,并且收入美国、...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武装和平共处"思想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60年代初期,面对动荡的国际局势和战争威胁,毛泽东在处理国际关系,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主权斗争中,依据形势的发展和需要,提出了"武装和平共处"思想.为了正确实施"武装和平共处"思想,毛泽东等还提出了若干理论原则.正是依据这一思想,在60、70年代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起到了重大的作用.在今天,毛泽东的这一思想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在1961年苏共第22次代表大会和1986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和平共处政策分别被作为“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阶级斗争的一种特殊形式”和“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是“一种国际秩序”载入党纲。显然,和平共处政策的这两种提法具有重要区别。那么,这两种提法各自包含了那些理论的差异?两者是否存在着继承关系?本文拟就赫鲁晓夫和戈尔巴乔夫的和平共处思想作一些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危机、中美关系与亚洲的冷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超武 《史学月刊》2002,12(10):78-86
20世纪50年代的台湾海峡危机是中美关系史上的重大事件,其影响是深远的。中美关系在台湾海峡危机中的互动、危机对中美两国国家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影响以及对东亚地区国际关系的作用,显示了亚洲冷战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的德意志史学内容与德意志面临的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了德意志史学对德意志统一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的德意志史学内容与德意志面临的国际关系环境的变化之间存在对应关系。这种对应关系表明了德意志史学对德意志统一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15.
衣永刚 《世界历史》2003,(1):108-109
“在我们这个时代 ,研究国际关系就等于探求人类的生存之道。假设人类文明在今后30年内毁灭 ,其原因将不是饥馑或瘟疫 ,而是外交政策和国际关系。”国际政治学大师卡尔·多伊奇早年所说的这句话在世纪初的今天听来仍是振聋发聩的。值得庆幸的是 ,人类在进入新的世纪时并没有忘记刚刚过去的旧世纪。在学术界 ,学者们早在上世纪即将结束时就已经开始了反思与回顾。在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 ,由曹胜强等几位学者撰写的《二十世纪国际关系史论》(济南出版社 2 0 0 1年 5月版。以下简称《史论》)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尤其难能可贵的是 ,本书提出了许多…  相似文献   

16.
在20世纪初的欧洲特别是英国,出现了一批主张改革现存国际秩序的自由主义学者。受此思潮的影响,从1919年起,威尔士、牛津、伦敦等大学相继创立了国际关系学科,由此出现的第一代国际关系学者提出了具有强烈时代感的学术思想,为日后国际关系理论体系的  相似文献   

17.
书讯     
《20世纪的世界——1900年以来的国际关系与世界格局》,科勒著,王宝泉译,群言出版社2010年出版。本书自出版以来已修订5版,是一部权威的国际关系史著作。书中阐述了1900年以来美国、欧洲、非洲、亚洲、拉丁美洲和中东地区的国际关系历史。全书关注于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相互关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17~19日,由四川大学南亚研究所、四川省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外交学院东方外交史研究中心、澳门大学历史系、四川大学南亚与中国西部合作发展研究中心、四川大学世界文明与国际关系比较研究所等六家单位共同主办,中国察哈尔学会协办的第五届"东方外交史"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参加此次会议的60余名学者来自印度、美国、俄罗斯、日本、新加坡以及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等著名高校与研究机构,会议的主题是"东方外交与印度".会议围绕中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印度文明范式、印度崛起及其地缘外交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在几个重要问题上取得了共识. 一、关于中印关系的历史与现状 中印关系是此次会议讨论的重点.中印双方学者都认为中印两国的和平共存对于未来世界发展极为重要.芝加哥大学谭中教授在提交《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中印两大"文明国"冲破"民族国"世界秩序的超越》的论文中指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发展是对地缘政治的超越,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文明外交理论与实践的创举,尼赫鲁的不结盟政策始于中印友好.  相似文献   

19.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兴未艾的美国"新黑人城市史"王旭美国黑人史研究分别集中在两个时期:19世纪和20世纪。对19世纪黑人史的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已是汗牛充栋。黑奴制、南部重建、分成制、种族隔离等题目业经多次推敲,出现难以胜数的新学派与新观点。至于20世纪黑人史的研究,则...  相似文献   

20.
陈志强 《史学集刊》2003,2(4):84-91
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体系产生于17世纪,而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史产生于15世纪末以后,它们是同一个时代发展的结果,标志着人类关系的强化。国际关系学与世界史有许多相通之处,两的观察对象是同一的,两大学科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也是相同的。用国际关系研究的方法观察世界历史的发展,或言之,在世界史研究中增加国际关系的视角可能有助于世界史研究的多样化。“世界”与“国际”是同一事物的两种视角,前注重人类社会整体的形成和发展,后关心的是国家之间的联系,前从宏观进入微观,而后从个别进入一般。近现代国家对外关系的真实目的就是维护一方民众的物质和精神利益,保证本国在争夺占有资源和控制掌握生存环境的斗争中占据优势地位。国家间为不同利益而发生争执,乃至最终爆发战争的过程,以及为取得利益平衡达成和解,就是国际关系发展的过程。人类世界的历史就是一部对生存环境和自然资源关系、以及由此引申出来的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发展史,而国际关系的核心也围绕这一点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