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顾宁 《百年潮》2001,(7):60-65
30年前的4月8日,美国《纽约时报》在头版醒目的位置上刊登了高杉冈头一天自日本名古屋发回的文章,题为“美国乒乓球队将访华一周——15人受到北京的邀请”。文章说,美国乒乓球协会主席格雷厄姆·B·斯廷霍文先生在今天举行的一个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美国乒乓球队已接受中国人的邀请,准备访问中国。这条消息犹如一颗重  相似文献   

2.
在全球化的环境问题上,英国《卫报》驻华记者华衷——“一位职业的担忧者”——认为,如果中国复制欧洲或美国的发展模式,这个世界就完了  相似文献   

3.
张彦 《炎黄春秋》2001,(8):12-13
1911年,中国爆发辛亥革命。正在美国乔治亚州威斯里安女子学院上学的宋庆龄在校刊上发表了一篇热情洋溢的文章:《二十世纪最伟大的事件》。文章里有这样一句不同凡响的论断:“是压迫导致了这场奇妙的革命——一件看来是不幸的实际却是造福人间的喜事。”当时,她才20岁。  相似文献   

4.
关于北美殖民地时代的两个问题──读《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札记之一周祥森《纷然杂陈的美国社会——美国的民族与民族文化》 ̄①(以下简称《美国社会》)是黄兆群博士在其博士论文基础上扩充而成的“一部全面系统地论述美国民族和民族文化的力作”(见该书“序三”,第...  相似文献   

5.
5月1日,震惊世界的“9·11”恐怖袭击策划者、美国全球头号通缉犯——本·拉登被美国海豹突击队击毙,结束了其作为“恐怖大亨”的一生  相似文献   

6.
1935年12月28日,三十一位考古学家聚会于匹茨堡,标志着美国考古学会——一个“美国专业的和非专业的考古学者得以表达自己思想”的团体——的创立。1985年5月近两千名考古学者,包括三位学会的创始人在丹佛隆重集会,庆祝学会创建五十周年.《美洲古物》上的一篇回顾文章刊载了这次重要会议,六百三十四位专家的发言、公开演说和一整天的学术讨论会评价了这门学科  相似文献   

7.
《华夏人文地理》2006,(5):156-156
历时8个月、巡展了7大城市之后,“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巡展”终于进入第一阶段的最后一站——上海,上海站展出时间为4月15日~5月7日。4月15日,“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中国巡展”于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拉开帷幕,在隆重开幕式上还同时成功举办了“自有我主张——SONY华夏人文地理数码摄影大赛的颁奖仪式”,  相似文献   

8.
2008年初崇礼门毁于大火,韩国民众陷入一片悲伤之中,更有人认为堪比“9.11”事件带给美国国民的心理震撼。作为韩国都城首尔的南大门,祟礼门被尊为韩国第一号国宝。其名来自于孟子的“四德”——“仁义礼智”,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华遗产》2010,(12):8-8
“‘和’字在中国人精神中拥有更深刻的根源。” ——美国《华尔街时报》针对《中华遗产》杂志评选“最中国的汉字”活动发表评论。文章认为,‘和’字是中国哲学家,包括中国人的偶像孔子,在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中最推崇的理念。它还意味着“公平”、“平衡”、“温暖”等多个中国人长久以来所怀的理想。  相似文献   

10.
今天的美国仍然处于金融危机后遗症时代——复苏缓慢、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捉襟见肘。因此,奥巴马扮演起多方面的“终结者”角色,力图让美国能从庞大的开支中抽身而出。  相似文献   

11.
通常认为,艾森豪威尔政府的国务卿杜勒斯是美国对新中国“和平演变”策略思想的倡导者。因为这一缘故,杜勒斯在巾国几乎家喻户晓。而另一个与美国对华政策关系也十分密切的国务卿——杜鲁门政府的第二任国务唧——艾奇逊却几乎被人们遗忘。实际上,后一个国务卿,即杜鲁门政府的国务卿艾奇逊,才是美国对新中国“和平演变”政策思想的真正倡导者。而杜勒斯,不但不是美国对新巾国“和平演变”政策的倡导者,恰恰相反,其人并不特别推崇对新巾国奉行“和平演变”政策,更未将其贯彻于美国对华政策的实践中。本文拟比较分析新巾国成立头10年艾奇逊与仕勒斯两位美国国务卿的对华政策思想及其活动,以说明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2.
动向     
《南方人物周刊》2011,(4):18-18
中国妈妈 前段时间,一篇《美国高中“中国妈妈”为何成了贬义词?》的文章在网上引发热议。文章写道.在美国学生眼中,“中国妈妈”爱攀比,总爱比这比那。人家孩子学钢琴,“中国妈妈”的孩子也要学;孩子考了班级第二名,要问第一名是谁,并要求孩子下次一定超过他。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是其国内族群文化观对国际政治格局的解读,体现出其“文化一元”论在国内族群文化观和国际文明观上的统一。亨廷顿的族群文化观源于美国族群理论中的“盎格鲁一撒克逊优秀”论,在美国国内,他主张用以盎格鲁一撒克逊族群文化为代表的“美国核心文化”同化其他移民族群的文化;在国际上,他强调不同族群文化的难以调和性,并在理论上将其“美国核心文化”论演绎为“西方核心文化”论,为美国的国际战略确定了根据文明差异划分敌友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美国关塔那摩海军基地,是一座神秘的“恐怖监狱”。说它神秘,是因为它地处美国的死敌——古巴的领土上;说它“恐怖”,是因为在这座钢筋混凝土的监牢内,被关押的“犯人”们惨遭虐待。那么,它到底是一座什么样的监狱?里面的看守是如何管理“犯人”的?几经努力,记者不久前走进了这个“当今世界上最神秘的‘集中营”。  相似文献   

15.
在西欧经济回升乏力、亚洲刮起金融风暴、俄罗斯经济仍处于“休克”状态、拉美经济尚未摆脱墨西哥金融危机的阴影时,美国经济则一枝独秀,运行良好。于是,在人类将跨入新世纪的当口,美国经济成为世人瞩目的亮点。一、美国经济运行良好的主要标志:各项指标该升的升了,该降的降了。“每件应该上升的事——就业、国内生产总值、贸易、股票市场——都上升了;每件应该下降的事——失业、利率、通货膨胀、赤字、甚至犯罪——都下降了。”这是(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在克林顿第二次竞选总统时所载的一篇社论中的一句话。这句话既道出了克林顿…  相似文献   

16.
这款手机风靡北美,成为包括总统布什的精英人群随身必备品最近,美国有500多万人在担心同样的一件事——不是下任总统是谁,而是如果没有“黑莓”的日子怎么过?这其中包括美国总统乔治·布什、著名球星贝克汉姆……在美国,“黑莓”已经创造了一个手机神话。  相似文献   

17.
他是唯一担任过美国大使和中国大使的“双面大使”。他代表中国与自己的祖国——美国,签订了《蒲安臣条约》。他在欧美的一系列政治和外交活动,让清政府始料未及,应接不暇。在这个摇着龙旗的大使身后,是一段从“天朝”到“世界”的尴尬之旅。  相似文献   

18.
雷颐 《炎黄春秋》2006,(7):76-79
1932年大批美国退伍军人涌向华盛顿的“历史性进军”及最后被镇压事件,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道“伤疤”。或是为了“后事之师”,这道伤疤仍时时被美国历史学家揭开,他们的研究、叙述,“拼贴”出这次事件的全景——  相似文献   

19.
随着伊朗“核计划”步骤的加快,波斯湾局势变得越来越紧张。国际社会一方面纷纷猜测美国会否对伊朗动武,一方面又在为伊朗盘算“家底”。伊朗在“核问题”上为何敢如此强硬,不怕美国的军事打击?伊朗人除了自信,他们的身后还站着一位巨人——有强大号召力和丰富斗争经验的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手中握有许多对付美国的“底牌”……  相似文献   

20.
《华夏人文地理》2006,(4):148-148
为期八个月的“超越视觉——美国国家地理百年经典摄影作品”巡展,在辗转了七个城市后,终于进入本次巡展最后一站——上海站。回顾各站的巡展,美国《国家地理》凭借非同一般的影响力,所剑之处均迅速形成了一股文化消费热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