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长沙新发现的战国丝织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湖南省博物馆在研究整理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丝织物的基础上,对1957年在长沙左家塘发掘的一座楚墓中出土的一叠丝织物,重新进行了清理,发现了一批质地保存较好,颜色仍然鲜艳的丝织物,为研究我国先秦的纺织工艺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左家塘楚墓解放前已被盗掘,1957年由前湖南省文管会进行了发掘与清理。这是一座长方形的土坑竖穴木椁墓,在木椁的上下和周围填塞了白膏泥。由于白膏泥的密闭作  相似文献   

2.
袁伟 《收藏家》2006,(4):37-41
历史上的东周时期,指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社会格局发生重大变革的时代,从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到战国封建制度的初步确立,社会经历了一个大动荡、大分裂的过程,诸侯称霸、列国争雄。在中国玉器发展史上,东周是一个相当特殊的阶段。春秋时期玉器分早、中、晚三个阶段。春秋早期玉器仍延续西周晚期的制玉风格,器型、纹饰、雕琢工艺等方面均与西周晚期玉器无明显差异;春秋中期玉器从目前出土情况来看,多用于祭祀,这一点从出土器物上多涂有朱砂,也能说明此期玉器主要为祭祀性质的礼器;到了春秋晚期有了明显变化,主要的品种…  相似文献   

3.
新发现的长沙战国楚墓帛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物》1973,(7)
1942年9月,在长沙市城东南子弹库的楚墓中因盗掘出土了一件珍贵的文物《缯书》,后被帝国主义分子掠走了。1973年5月,湖南省博物馆又对这座墓葬进行了科学的发掘和清理,除全面弄清了墓的形制、棺椁情况外,还获得了一些重要文物,其中最可喜的收获是发现了一件稀有的艺术珍品人物御龙帛画。这幅帛画是细绢地,呈长方形,长37.5、宽28厘米,右边和下边未加缝纫。最上横边裹着一根很细的竹条,上系有棕色丝绳。  相似文献   

4.
扶风汉代钢剑的科技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一、样品来源1998年初,在陕西扶风县法门镇官务村容院组的98—1号汉墓中,出土了一系列汉代文物,有釜、钉、铜镜、陶器、房屋模型及1200多枚钱币,其中有一把铜剑引人注目。剑通长116、柄长20、剑身长96cm,剑格为钢质,近格处剑宽3.2、中宽2.8、近锋处宽1.scm。剑柄及剑鞘木质已朽,剑身表面锈蚀严重,加之碰撞,已断为数节。对接之后的照片如图一所示。该墓出土文物中,最晚者为王莽时代。钱币以西汉五铁最多,还有王莽时代的布泉、货泉、大泉五十等。陶器亦属西汉特征。另有王莽时的博局镜等。据专家综合分析,墓葬年代可能在王莽时…  相似文献   

5.
为了分析郑韩故城遗址出土战国晚期铁器的锈蚀产物类型,采用X射线衍射和金相显微观察等现代科技手段,对郑韩故城遗址内仓城铸铁遗址出土的13件样品进行综合研究。通过分析比较样品间的锈蚀程度,发现铁质文物的锈蚀机理复杂,成分多样;一些锈蚀产物中出现明显的分层,锈蚀不均;部分铁器中还存在着活性锈蚀物,其保存状态与金相组织有着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金相学理论与方法,对郑韩故城出土的战国晚期11件铸铁样品及原材料进行了金相组织分析,发现郑韩故城先民已熟练掌握铁器铸造技术,且在各个诸侯国中应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7.
8.
一、铁传入的两条路线铁最初传入日本列岛,可以认为有两条路线。其一是从中国出发,经过朝鲜半岛到达日本九州北部的路线,这也可以称作是铁传入的主干线。这条来自中国的主干线,又分为从辽东南下的路线和从山东半岛出发经过黄海到达朝鲜半岛的路线。公元前七八世纪的西周末期,随着铁冶炼而兴起于中国中原的铁器文化,大约500年后传播到了日本列岛。战国时代,伴随着燕昭王的扩张政策,燕国的铁器也随之进入辽东。燕国的秦开将军率领攻打东胡的军队远征至朝鲜半岛北部的清川江,嗣后,燕人卫满以平壤为中心,在朝鲜半岛西北部地区建立了…  相似文献   

9.
山西侯马发现春秋晚期空首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山西侯马发现春秋晚期空首布周忠1986年10月14日,侯马火车站东南100米处筑路取土时,发现古代货币,市博物馆当即派员前往调查,赶到时,现场已被完全破坏,货币全部散失。据群众反映,发现的货币数量至少在二百枚以上,形制大小相同,放置有序。我们推测可能...  相似文献   

10.
1993年5月,涿鹿县孙家沟乡孙家沟村村民在取土时发现一座春秋墓葬。县文管所闻讯后,立即赶到现场作了调查,并将群众手中的出土文物征集回所。该墓地处涿鹿县西南20公里孙家沟村北150米沙河东断崖处。(图一)据当事人介绍,墓葬距地表深约1米,当时挖出人骨1具、马骨2具和十多件小铜器及铜饰品。因墓葬已全被破坏,其形制、墓向等无法弄清。现将出土的文物介绍如下。马镳1件,体呈弧形,横剖面呈椭圆形,两端各饰马首,马首后各有一长圆孔,通长12厘米。(图二,1)管形饰1件,表面饰单线纹,长11厘米,直径1厘米。(图二,2)环形饰1件…  相似文献   

11.
1996年4月,涿鹿县大堡镇倒拉嘴村砖厂在取土时发现春秋晚期墓葬一座,出土青铜豆、舟、戈、削刀、马形饰及金项饰等10多件文物。县文物保护管理所闻讯后赶赴现场作了调查,因该墓葬已被破坏,其墓向、形制、葬式已无法弄清。现将出土的铜器与金项饰介绍如下:1.豆1件(已残)。高足,直口,附两环钮,盖及盘腹部均饰条带蟠虺纹(图二:1-3)。残高16.7、口径16.2厘米(图一:3)。2.舟1件(残)。平面椭圆形,直口,上腹部附两环钮。平底、素面。通高8.4、口长径11.2、短径10、底长径8.2、短径6.9…  相似文献   

12.
春秋晚期秦国兽面纹玉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少婷 《收藏家》2007,(11):43-44
春秋晚期秦国兽面纹白玉牌,近年出土于甘肃省清水县,和田白玉精雕碾琢而成,质地温润细腻。扁平状体,正方形,边长5.5、厚0.6厘米。玉料经地下长期浸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依据河北易县燕下都、吉林榆树老河深和辽宁北票喇嘛洞墓地等遗址出土铁器的金属微观组织和制作技术研究结果,讨论中国东北地区的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问题,指出中国古代东北地区铁器的使用和发展是与居住其上的民族在与周边地区特别是中国中原地区的接触和交流中发展起来的,在这一过程中得到铁器或者铁器制造技术,接触并接受了中原地区先进的铁器文化,并创造出鲜明的民族特色文化,其铁器的制作工艺亦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过程,质量逐步得到提高,并发现了中国最早的贴钢和夹钢制品、可能为灌钢的制品和第一件具有砷偏析组织样品等,表明东北地区的古代钢铁技术在中国乃至整个东亚地区的冶金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研究价值,由于目前尚未在本地区发现冶铁铸造遗址,所以进一步探索东北地区铁器和冶铁业的发展历程需要考古学家的支持与工作.  相似文献   

14.
隋唐时期作为中国古代铁器和铁器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在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基础上,铁器和铁器工业获得了新的发展。本文基于考古发现的铁器实物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的系统梳理,初步揭示了隋唐时期铁器的种类及社会应用、钢铁技术和铁器工业的发展状况及其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5.
2008年,湖州中心城区出土一批战国晚期至汉代铁器,有竖銎镢、铁凿、空首斧、横銎斧、铁镰、铁犁铧、铁铲、铁锸、三齿镢、铁钳、砍刀等11类,共49件。这批铁器类型多样,在楚地和中原地区都可以找到同类器,是研究湖州地区战国晚期至汉代时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6.
1990年5月,陕西省宝鸡市考古工作队在市郊益门村一座春秋时代晚期的小型墓葬中,发掘出200余件精美绝伦的金器、玉器、铜器和铁器:其中金器的种类有镶嵌宝石的金柄铁剑、金首铁刀、金泡、金带钩、金环、金络饰等100余件;玉器的种类有玉璧、玉佩、玉璜、玉环、玉带钩等80余件;另外,还有铜环、铜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X射线探伤、数码显微镜观察、X荧光检测分析等手段对5件唐代铁器文物的形貌、腐蚀产物及纹饰成分进行了分析。保护修复过程中采用了较为安全的机械方法进行除锈,并且使用了磷酸和单宁酸的缓释液对文物进行缓释处理,达到了预期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8.
铁器长期埋在地下,由于受盐碱浸蚀和氧化作用,外表形成高低不平的疙瘩锈。这种疙瘩锈和泥土粘结在一起,很坚硬,一般很难洗掉。这样的铁器出土以后,如不及时采取防腐措施,很容易继续氧化,甚至层层剥落或者断裂,最后变成一堆碎渣。近年来,我们针对不同程度锈蚀的铁器,采取不同的方法,做了多次防腐加固试验。现将试验经过和初步结果简要介绍如下。 (一) 对于一部分尚未氧化开裂起层的铁器,处理方法是:先将器身泥土和疙瘩锈用小钢钻轻轻剔掉一部分,再用蒸馏水浸泡洗刷。然后将铁器置入形状合适的金属容器内,加蒸馏水煮沸。水要没过器物,煮30分  相似文献   

19.
易碎的铁制品或表面带有涂料和有机化合物的铁器,采用化学还原剂如碱性亚硫酸盐或胺类等处理是不行的,需要做脱盐处理,即使氯离子的含量不能完全去除,这也是必要的.而铁器的脱盐清洗通常是水洗的过程,最好是要在情性的气氛或无氧化作用的条件下进行.采用索格利特萃取器(以下简称索氏萃取器)通氮的方法排除氧气,并用蒸馏水有效地去除氯离子.目前保护铁器中还未广泛地使用这一方法,本文主要介绍这一方法,以求引起注意.清洗过程是自动的,可同时处理好几件小型的铁器.要处理的铁器的尺寸大小取决于索氏萃取器自身的容积. 】  相似文献   

20.
应国墓地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溃阳镇北的溃阳岭上,是一处以应国墓葬为主的大型古墓群,墓葬的年代为两周时期与两汉时期。本文介绍的M301是1992年在应国墓地发掘的一座楚国直辖时期的墓葬,年代为春秋晚期。此墓出土的随葬器物主要有铜器、锡器、石器、漆木器、骨器等,其中铜礼器有鼎、簋、敦、盘、■、浴缶等。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此墓的墓主人可能是应国王室贵族的后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