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中央于1935年2月9日在云南省扎西镇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决定成立中共川南特委与红军川南游击纵队。中共川南特委的主要职责就是领导红军川南游击纵队进行武装斗争,牵制川滇黔敌军,并积极掩护和配合中央红军战略转移。川南游击纵队不负中央嘱托,在中共川南特委的领导下转战川滇黔边区20多个县开展游击战争,传播革命火种,认真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广大川南游击纵队战士们坚定革命理想,为人民英勇献身的精神,党和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也将永远铭记这支浴血奋战的红色铁流,他们也必将成为中国革命史上的一座永恒的丰碑。  相似文献   

2.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中 ,三大主力红军中的两支———中央红军 (红一方面军 )和红二、六军团 (入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称红二方面军 ) ,曾先后转战云、贵、川。围绕着在川滇黔边区开辟新苏区的意图 (后未能实现 ) ,红军建立了多支游击队配合主力开展游击战争。红军及游击队在与敌人浴血奋战的同时 ,广泛开展革命文化宣传活动 ,特别是遵义会议后 ,红军转战川滇黔边期间 ,宣传活动更加深入人心 ,把千百万深受压迫的各族人民动员起来 ,支援战争。一、应用各种文艺宣传形式 ,在川滇黔边区开展革命文化活动印制宣…  相似文献   

3.
正刘复初,1910年出生在四川兴文县(原古宋县),15岁投身革命,经农运、兵运锻炼,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任纵队司令员、政治委员。在艰苦的环境中,他率领游击纵队深入敌后开展斗争,掩护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和红二方面军北上抗日。入列纵队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四川兴文县。中共宋(古宋)兴(兴文)特支组织委员杨泽久深夜得知此讯,急派人转告在另地隐蔽的特支书记刘复初。刘复初责成杨泽久以特支名义给红军总政治部写信:"我们在叙永、古宋、长宁、江安等县边区,组建了近百人的红军游  相似文献   

4.
四渡赤水之战,是红军长征史上惊心动魄的军事行动,是毛泽东平生的"得意之笔",是长征以来的第一个伟大胜利。美国作家哈里森在所著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中写道:"四渡赤水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而这个传奇中有一支鲜为人知的队伍—川滇黔边区游击纵队,他们是为吸引敌人注意而布置的疑兵,是为四渡赤水而不顾万千重围孤独奋战的一支英雄的队伍。疑兵者,故作主力以迷惑敌人也。疑兵意味着必须在避战中巧战,在遭遇中苦战,川滇黔边区纵队正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我应邀参加《毕节地区志·军事志》的审稿会,事前通读了该志,深感该志内容翔实.久字简炼,寓论于史.具有较强的历史教育功能。及听了亲历亲见其事的老同志发言.作为一个参与修志多年的史志工作者,更感到有向社会介绍这部志书的必要。一志书卷首列出75张照片.形象地再现了部计史迹的风貌。如《解放前的毕节城j印《今日毕节城人前者荒凉破旧.后者层楼林立.鲜明的今昔对照,显示了历史的飞跃发展。又如红军南渡乌江时毛泽东等领导人的住址,红二。六军团。红九军团的战斗遗址.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川滇黔革命委员会旧址和贵州抗日救…  相似文献   

6.
《百年潮》2011,(6):F0003-F0003
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是土地革命时期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二十八军在岳西重建,并创建游击根据地;七七事变后,在鄂豫皖边,红二十八军率先举行国共和谈,结束内战。岳西是鄂豫皖三年游击战争中红军游击队活动的核心区域,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7.
王新生 《百年潮》2008,(1):40-46
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国民党当局反复对游击根据地进行“清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严酷的斗争环境,深山老林的艰苦生活,使红军内部的少数人感到前途渺茫,对革命产生了动摇。国民党军趁机利用高官厚禄,收买他们,打击红军游击队,这对革命危害极大。在这种极其险恶的环境里,项英、陈毅作为留守南方根据地的主要领导人,率领红军和游击队的干部、战士,在同敌人周旋的同时,同革命队伍内部的叛徒坚决地斗争,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巩固了革命队伍。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长征之后,南方八省共存有13块根据地,在与党中央失去联系,遭到强敌反复“清剿”,生存条件异常艰苦等十分险恶的情况下,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皖浙赣边区游击根据地是其中之一,鼎盛时期,包括了皖南、浙西、赣东北43个县,横亘3省边区7万余平方公里,临近国民党统治中心宁沪杭地区,是我党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在这块根据地,活跃着数支红军游击队,其主力是红军皖浙赣独立团,刘毓标作为皖浙赣省委组织部部长并兼任独立团政委。  相似文献   

9.
正1935年中央红军长征期间,一支红军游击纵队活跃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的地区,昭通、毕节、宜宾等地是这支部队的主要游击区。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红军中少数意志薄弱者经受不住考验,有的离队,有的叛逃,特别是红军川南游击纵队司令员王逸涛的叛逃,令人震惊。恋娇妻意志动摇王逸涛是四川省叙永县黄尼乡人,1921年曾在宜宾读书,接触了一些进步思想。1926年入党,参加南昌起义后,上了井冈山。1927年,  相似文献   

10.
桐柏山区是红军主力长征后在南方八省艰苦卓绝地坚持三年(1935-1937年)游击战争的十四个地区之一。桐柏山区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气焰,牵制和消耗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支援了主力红军的北上抗日”①,为抗日战争在鄂豫边区的迅猛展开...  相似文献   

11.
姜廷玉 《百年潮》2009,(11):70-75
中央电视台曾播出的大型红色革命电视剧《浴血坚持》再现了1934年至1937年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历史,反映了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艰苦卓绝的斗争,表现了中共中央率领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和游击队,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坚持,不怕流血牺牲,不畏艰难困苦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12.
毕节地区地处川、滇、黔三省交通要冲,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从汉唐以来,特别是明清以来,在这块土地上曾出现一系列军事斗争,留下了许多独特的战例。因此,毕节地区军事志的正式出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我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教育;也是毕节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大收获和重要成果。(毕节地区军事志》,可算一部结构严谨、气魄宏大的专著。它纵贯古今,把毕节地区数百年间所有军事斗争.都系统地、全面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可以说.自明永乐年间贵州设省以来,有关毕节的或在毕节地…  相似文献   

13.
右江革命根据地丧失之后,原红七军领导人黄松坚、黄举平、腾静夫等在滇黔桂三省边区创造性地坚持共产党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建立起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根据地中心的富宁县各族人民在边区党委的领导下,配合红军开展游击战争,为革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旬阳县潘家河流域,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曾一度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至今,在潘家乡三岔河口村民李品智家的房子内外,还保存着八条当年的红军标语。八条标语中,有两种落款:一是“红七十四师独立五团政治处”,一是“陕南红独立第五团”。这两种落款名称不同,实际为同一建制。因为一九三五年七月,红二十五军奉命撤离鄂豫陕根据地后,原鄂豫陕边区的各路游击师(又称游击支队)于当年十月间合编为红七十四师,统由陕南特委指挥。坚持游击战争。于是,这支部队当时既称红  相似文献   

15.
叶剑英对南方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的特殊贡献陈广相抗日战争初期,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作为中共驻南京、武汉的代表,为南方各边区红军游击队改编和新四军的组建作出广特殊贡献。1937年8月9日,叶剑英根据党中央指示,与周恩来、朱德由西安飞抵南京参加国民党召开...  相似文献   

16.
《毕节地区军事志》是贵州省志书中的新秀。它以求实的态度一全面地揭示了毕节地区有史记载以来的武装斗争的图景,充分发挥了志书存史、资政、教育的作用。《毕节地区军事志》概述说;“自古以来在黔西北的这几个县里.战乱频仍.又因是川滇黔三省交通的要冲,所以成为兵争之地。”“黔西北广大地区自有历史记载以来.没有哪一个时期像今天这样过着近半个世纪安居乐业的生活。”可以理解黔西北地区战乱频仍,兵家争锋,人民处于兵匪交加和水深火热的死亡边缘的状况,从此可以划上一个句号了。据《乾隆贵州通志》记载:“毕节卫经天启间水西…  相似文献   

17.
1939年穿单军装的季节,八路军一二九师晋冀豫边区纵队(太行军区的前身)司令部驻在山西辽县的下庄,往东10里是上庄。从上庄东行下二三十里陡峭的摩天岭,山脚下往北是河北省邢台县的浆水川沟。当时国民党河北省政府主席兼游击总司令鹿钟麟及其部属就驻在这浆水川沟一带。  相似文献   

18.
姚杰 《中国钱币》2006,(3):73-78
陕甘边区南梁油布币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陕甘革命根据地发行最早的苏区货币。1927年和1928年4-5月,唐澍、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清涧和渭南、华县一带农民士兵起义,开展游击战争。1931年10月阎红彦、杨仲远领导的陕北支队同刘志丹等领导的南梁游击队会合,合并为西北抗日反帝同盟军。1932-1934年间,在刘志丹、谢子长等领导下,先后开辟了陕甘边和陕北苏区。1933年11月3日,陕甘边特委和红军总指挥部,在合水县包家寨召开联席会议,做出了以南梁为中心,建立陕北、陕甘、关中三路游击队,扩大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战略决策。“这次…  相似文献   

19.
冯晓蔚 《文史春秋》2014,(11):29-35
阎红彦,原名阎侯雁,曾用名周济、陈一川。1909年9月13日生于陕西安定县(今子长县)瓦窑堡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4年投军人伍,1925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北红军和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历任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大队长,陕甘游击队大队长、总指挥,红三十军军长,警备第一旅政委,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中共川东区党委副书记、行署主任,四川省委书记、副省长;  相似文献   

20.
早在1926年11月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就深入永安.成立国民党永安筹备处.负责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唤醒永安人民的革命觉悟。1930年1月.毛泽东同志率领红四军二纵队在永安罗坊等地播下革命火种后,红十二军三十六师、三十四师,宁清归军分区东南游击支队和东北游击支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