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蕴含了近代中国政学两界应对边疆危机的学术奋斗,也蕴含了近代国人构筑国家认同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艰辛实践。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是晚清民国时人“边疆研究”所涉相关机构、制度、人物、刊物、学科及其应用等事实、思想、影响的总和。需要从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中获取前人对边疆建设、边政改良和中华民族整体性建设的卓越见解。中国近代边疆学术史研究应抓住学人和学术两个重要环节,把握近代边疆学术服务边政之主旨,以对近代中国的边疆研究及其应用做出科学评估。  相似文献   

2.
马大正研究员的新著《中国边疆研究论稿》(以下简称《论稿》),已由黑龙江教育社出版。这是大正研究中国边疆问题的系列成果之一。他不仅具体研究古近代直至当代的中国边疆问题,也从理论上探索并构建中国边疆学的学术框架。《论稿》实则是对中国边疆学的一次重要的科学实践,代表了国内边疆学研究最新的学术水平,具有开创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国边疆史地学术讨论会10月22日在北京大学开幕。建国39年第一次举行的这次学术会议,表明边疆史地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学术禁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国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史、中国历代边疆治理与开发政策等.受“左”的思想影响,过去这一研究领域一直被视为禁区,一些数百年前的档案史料被作为“机密”,查阅受到种种限制。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大潮的拍击下,这一封冻数10年的坚冰终于被逐渐打破。近年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工作者经过艰苦努力,完成了一批重要学术成果.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吕一燃呼吁:首先要进一步放宽研究人员查阅边界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主办的近代东西方文化关系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12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在讨论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主要是:东方文化的特点与新文化的建设,东西方文化的比较研究,东西文化的关系及其相互影响,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及其特点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领域中,西北边疆史地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研究西北边疆的政治、经济、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社会化、生态变化、地理、交通等问题,尤其是研究历代中央政府治理开发西北边疆的历史,总结其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不仅有着重要的学术价值,更重要的是具有重大的实际意义。在20世纪百年中,这一方面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回顾20世纪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发展状况,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纪西北边疆史地之学的发展,曾有过四个高潮时期。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与中华基督教会边疆服务运动具有密切人事关联,不少教授在边疆服务运动兴起及发展过程中充当了发起人、领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积极参与边疆服务部的实地服务和调查研究。随着抗战结束后华西坝教会五大学的衰歇,边疆服务运动亦逐步停滞。华西坝教会五大学与边疆服务部都为抗战时期中国的边疆研究及边疆建设做出了贡献,体现了当时学人和教会团体的学术自觉与社会担当。  相似文献   

7.
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向国际学术讨论会召开文泓由中国现代文化学会与海南大学联合主办的“现代中国的文化走向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3年12月8日到13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学会成立以来,继1991年12月在北京举办的“近代东西方文化关系国际...  相似文献   

8.
中国边疆史地学术讨论会今天在北京大学开幕。建国39年第一次举行的这次学术会议,表明边疆史地问题将不再是一个学术禁区.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内容包括中国疆域史、中国近代边界史、中国历代边疆治理与开发政策等。受“左”的思想影响,过去这一研究领域一直被视为禁区,一些数百年前的档案史料被作为“机密”.查阅受到种种限制。在解放思想和改革开放大潮的拍击下,这一封冻数  相似文献   

9.
正2007和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先后主办过两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对中国近代文化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集中展现近年来近代文化史领域的新成果,2015年10月23日至25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心主办了第三届"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海内外近40个学术机构的60余名专家学者与会,共提交学术论文50余篇。本次研讨会以"近代文化与近代中国"为主题,围绕近代思想文化、学人与学术、社会文化、文化交流、教育等主题展开热烈的研讨。与会学者充分肯定近代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作用,总结了近年来相关领域取得的新进展及其发展趋势,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东北边疆研究与中国边疆学的构建具有密切关系.东北边疆研究是中国边疆学研究的基础,为中国边疆理论的形成提供学术支持.肃慎一女真族系历史沿革与分布地域的研究是东北边疆研究的核心内容,其相关各族生存空间的变迁及对沿边地带的管理和控制,对边疆的稳定与开发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早已成为我国边疆学研究中的重要篇章.而边疆学的发展必将促进东北边疆研究的学术提升.  相似文献   

11.
关于边疆研究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对边疆史地研究的现状进行了评估,认为中国疆域史、近代边界沿革史、边疆研究史、边疆治理研究、边疆理论问题研究是研究的重点,并从资料的整理出版、队伍建设、研究的深化、学科的构筑、成果的推广等方面提出了深化研究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文物》1961,(11)
广汉中兴公社古遗址是一个内容丰富的遣址,自1931年发现以后,1932年前华西大学博物馆曾作过试掘,简报见于华西边疆研究学会杂志第六卷,说文月刊三卷七期及协大学报第一期(1949)。  相似文献   

13.
近代边疆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广泛关注,既是学术研究内在学理自然发展之结果,也与当代社会各界关注边疆问题的历史性反思有着密切关联。对近代边疆史的研究,既不能割裂其与古代边疆史的延续性,也不能拘泥于断代史的话语诠释;既不能忽略边疆问题的殊相,也不要陷入地方史的思维;既要有纵向的深入思考,也要有横向的宽广视野。须从整体思维出发,在全球史视野下审视近代中国边疆问题与全球化进程中国际秩序重构的复杂关系,以国家史观念从全局上把握近代边疆问题与中国国家建设之间密切不可分割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在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演进中,德国因其独特的历史条件,形成了一种漠视国家疆界,将有共同血缘、历史和文化的德意志民族共同体作为关注对象的文化民族主义。基于这种取向,德意志帝国学界出于对小德意志统一方案的不满和对“民族边疆”危机中的域外德意志同胞的关心,展开了“语言边疆”范式下的境外德语区域和德语岛研究,力图从学术层面确证它们的德意志归属,捍卫其德意志民族特性和文化,实现德意志民族疆域的最大化。德意志帝国学界的这种跨国性学术拓边,是对小德意志统一方案之缺憾的学术修正,也是对域外德意志同胞及其承载的德意志文化的一种文化民族主义关切,意在强化“民族边疆”的德意志属性。这种学术拓边对当时以及日后德国学界的民族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2007年甲骨学殷商史研究十分活跃,刊布专著和论文140多部篇,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8月中国文字学会第四届学术年会在西安召开。11月6日至8日中国殷商文化学会、中国大舜文化研究会主办,烟台经济开发区承办的甲骨学暨甲骨文书法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烟台市举行。这些都促进了学术交流与进步。兹将今年成果择要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正2016年8月27—28日,由《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编辑部、《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和云南大学历史与档案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东亚秩序与近代中国"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云南大学召开,会议主题是"东亚秩序之理念与实践"、"朝贡(藩属)体系与近代亚洲"、"抗日战争期间的边疆与周边"。来自中国、日本、韩国、越南等国的学者40余人参加了会  相似文献   

17.
孙江 《史学月刊》2006,(5):9-1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20.
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学会、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和日本孙文研究学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0年8月3日至6日在孙中山先生的诞生地——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村举行,来自中国、日本、印度、南朝鲜以及美国华裔的170多名学者参加了讨论会。这是大陆与台、港、澳及亚洲学者第一次在大陆共聚一堂研讨孙中山的学术盛会。它将成为一个新的学术里程碑,载入国际文化学术交流的史册。与会者为大会提交论文92篇,给会议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