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绸的国家,早在公元前5世纪前后,中国丝绸通过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开辟的最早的中西贸易通道销售到西方。中国丝绸是古代中西贸易中运销最远、规模最大、价值最高的商品。外销绸把远隔重洋的中国人民和东南亚、南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人民,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并一度在西方掀起了"中国风"的社会时尚。相遇与对话带来了新的审美形式,形成了新的文化趣味,创造了新的时代风尚。  相似文献   

2.
17世纪上半叶,荷兰、西班牙等欧洲国家为了主导高额利润的东亚贸易,展开激烈竞争。天启四年(1624年),荷兰窃据台湾,并以此为基地,从事辗转中国大陆、日本、东南亚和欧洲的多角贸易。荷兰侵占台湾初期的转口贸易,与明朝私人海商提供商品有密切关系。关于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问题,有"荷兰东印度公司主导"与"华商主导"两派观点。本文则认为,影响明末海峡两岸贸易主导权的因素很多,明朝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都无法单方面主导。从天启四年(1624年)至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荷兰殖民当局在台湾的转口贸易,经历了起步、发展和逐步衰落三个阶段,海峡两岸的贸易主导权则在不同阶段在明朝私人海商和荷兰殖民者间转换。  相似文献   

3.
世界五大洲原是客观存在的,而人们对它的认识则有一个过程。就是比东方人认识得比较早的西方人,先前也并不知道有南北美洲;那是1492年哥伦布西航美洲之后的事。至于中国人开始知道此事,又在近100年以后。而且,经过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才使极少数人的认识逐步成为更多的人的认识。 16世纪80年代到17世纪70年代,西方传教士利玛窦、艾儒略、南怀仁等人所介绍的有关世界五大洲的地理知识,对于中国人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荷兰马剑银币、西班牙银币、墨西哥鹰洋、美国银元、英国银元5种西洋银币。明清时期,西洋银币涌入中国。出现这种情形与当时国内需要白银又产银不多,而西方国家随着新航路的发现,源源获得美洲白银有关。西洋银币流入中国的途径,主要是通过西方国家与中国进行的贸易活动。西洋银币流入中国后,有的直接使用,有的被熔化后重铸。  相似文献   

5.
<正>合浦港,交趾道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西亚乃至非洲、欧洲交流的海上通道,最早可追溯到西汉时期。重要的港口有泉州、广州、宁波、扬州、南京、福州、合浦等。合浦的线路是从中原到北部湾海岸后由海路经东南亚至南亚,与南亚至西亚、欧洲和非洲的航线相接。中西方海上早有交往,但合浦港及其航线,则是始于汉武帝攻灭南越国后合浦置郡(前111年),由官方正式开通。据《汉书·地理志》记载,船队由  相似文献   

6.
公元15世纪初,在华夏大地发生了一件震撼中华、影响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郑和下西洋。郑和受明成祖之命,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西航,先后到达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七下西  相似文献   

7.
在17世纪中叶的东亚及东南亚海域,乃至这一时期的西方殖民者在东方的扩张史上,郑成功可谓是一位叱咤国际政治经济舞台的风云人物。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在西方语言写就的学术著作中,只有若干屈指可数的著作对郑成功之父郑芝龙有所论述,对于比其父重要得多的郑成功,...  相似文献   

8.
东亚和东南亚之间的"环中国海",是一个以中国古代船家为主体的、由"四洋"航路连接起来的相对独立的海洋贸易圈。16世纪欧洲洋船东渐,环中国海船家接驳环球航路,建立起东、西方经济与文化融合的海洋全球化体系。迄今为止环中国海内外先后调查、发掘的三百多处古代沉船,分属于9-15世纪的中国及相邻各国的商船沉址,及16-19世纪的环球航路体系中的东、西方各国沉船。古代沉船的时空分布与内涵变化,再现了环中国海"四洋"本土海洋贸易体系的繁盛与变迁,以及全球化背景下环球航路的发展轨迹、东西方海洋经济与文化的融合进程。  相似文献   

9.
东南亚是我国的近邻,是我国人民最早熟悉、并与之交往的地区之一。在两千多年的友好交往中,我国人民与东南亚各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中国古籍里留下了大量有关东南亚的记载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的珍贵资料。历史事实说明,中国对东南亚的研究远远早于西方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近百年来,我国的东南亚研究在力量的组织和调配,资料的利用和开掘,实地的调查和考察,成果的出版和发行等等方面,显然落后于西方和日本。直到解放前夕,尽管有些著名学者如冯承钧,张星烺、向达、许云樵、姚楠、朱杰勤等教授治东南亚史成绩卓著,成果斐然,为国内外学术界所瞩目,但从整体而言,我国对东南亚的研究尚不系  相似文献   

10.
黄金、香料和奴隶是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西方殖民者在海外掠夺的三大主要“商品”,其中黑奴贸易是西方殖民扩张史上最黑暗、最血腥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明清时期,随着欧洲海外贸易的扩展,西洋呢绒开始以多种途径和方式进入中国,并主要流行于清代上层社会,用于赏赐、铺垫,或者用于制作衣物、帘帏等。本文不仅对西洋呢绒的种类、用途和不同文献中的名称作考析,同时提出清人对西洋呢绒的材质与工艺长期存在误解,也缺乏探究精神,致使中国错失在早期中西交往中进一步了解西方社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2.
邵毅平 《中华文史论丛》2021,(1):311-334+405
晚明小説家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别題《三寶開港西洋記》,簡稱《西洋記》,1597年自序),以明初鄭和下西洋爲題材,堪稱中國第一部海外旅行小説。在地理大發現和大航海時代的宏觀背景下來讀這部小説,昭示我們昧于現實將會是何等的可笑。當世界已經天翻地覆的時候,小説家卻仍舊做着前塵舊夢,不免使自己淪爲後世的笑柄。對照百餘年後笛福的《魯濱孫飄流記》、《魯濱孫飄流續記》,《西洋記》的種種"夜郎自大"式描寫,尤其讓人覺得觸目驚心,匪夷所思。同時,《西洋記》也使我們認識到,早在"東方主義"流行之前,我們就曾持有過"西方主義",甚至是"四方主義"("華夷之辨")。  相似文献   

13.
位于珠江口西岸的下川岛上的王府洲,现经证实:是南宋皇朝最后的遗址。下川岛面积98平方公里,人口近2万,古时称为川岛湖或穿洲湖,岛上居民多是南宋王朝的后裔。下川岛的南面是浩瀚的南海,在南海上有一系列小洲屿,如木壳洲、王猄洲、呜猪洲、牛特洲、笔架洲和王府洲等,其中最大一个小洲叫王府,  相似文献   

14.
关于海外华人经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谓华人经济中国人移居海外,从事各种经济活动,已有悠久的历史。特别是在19世纪以后,一方面由于中国农村封建经济的衰落,失去土地的农民无以为生,另一方面由于西方殖民者为加快开发他们在东南亚的殖民地而亟需廉价的劳动力,于是通过招募或诱拐等手段,使大批中国劳工出国...  相似文献   

15.
应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文化处邀请,笔者以“国际访问者”的身份于1987年7月访问美国30天,有机会实地考察美国的东南亚研究机构。在一个月的访问时间里,笔者访问了以下东南亚研究机构和研究中心:美国国务院东南亚处、国会研究服务部、密执安大学南亚与东南亚研究中心、北伊利诺斯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洛杉矶加州大学环太平洋研究中心、柏克利加州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夏威夷大学东南亚研究中心、夏威夷东西方文化科学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采用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对广西合浦出土的新莽(8—23年)和东汉(25—220年)晚期的宝石珠饰进行了原位无损分析,新发现了一批在外观上极易被误认为各色水晶的绿柱石族矿物(如海蓝宝石和透绿柱石)制作而成的浅蓝色和无色透明珠饰。利用手持式显微镜对绿柱石宝石珠饰的穿孔形状、孔径大小及其内部微痕特征进行了观察分析,参考南亚和东南亚同时期石质珠饰的钻孔工艺及钻具研究成果,认为这批绿柱石珠饰采用了钻石钻头双面对钻钻孔工艺。结合南亚地区宝石资源、出土绿柱石宝石珠饰及其钻孔工艺和加工作坊等情况,认为这批绿柱石宝石珠饰是由南亚经海上丝绸之路输入的舶来品。研究结果为探讨汉代中国南方与南亚和东南亚的经济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有益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这一贸易网络在传播珍贵物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实行外国妇女进入中国口岸(澳门另说)的禁限政策,它是清朝闭关政策中较早形成的一个方面,根源于中西传统的若干歧异和清朝统治者对西方殖民者的戒心。为此曾在中国与西方的交往史上多次酿发大的争端,亦成为英国侵略者煽动对华战争的一个重要借口。鸦片战争之后,这项禁令遭废弃,反映了清政府在西方的压力下被迫作出的退让,同时表露出国人西洋观的某些有意思的变化。而各埠对“西人进入”不同的心态反应及所引致的后果是另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模糊综合评价、K-Means聚类等方法,探讨了全球恐怖袭击事件的危害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发现:①发生频次最高的年份为2010年和2011年,地区为南亚、中东和北非,袭击类型为轰炸/爆炸,国家包括印度、伊拉克、巴基斯坦等;②危害程度越高的恐怖袭击事件其集中化程度越高;一级、二级事件主要分布在中东和北非、南亚等地区,三级、四级和五级事件主要分布在南亚、中东和北非及东南亚等地区;③空间上大致分为中东、中亚和南亚三大活跃区,菲律宾群岛等九大次级活跃区,爪哇岛和苏门答腊岛等其他风险区。本文对理解恐怖主义特征以及全球共同抵制恐怖主义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古塔胶是一种产自东南亚密林中的天然橡胶,19世纪被殖民者引入欧洲作为海底电缆绝缘层的标准材料,由此极大地刺激了东南亚古塔胶贸易的发展与繁荣。19世纪通信革命及世纪末的海底电缆铺设高潮,加剧了古塔胶供应的紧张状况,引发对古塔胶的资源恐慌,一定程度上促成古塔胶采集模式的变化。到20世纪初,随着全球海底电缆网络的建成以及无线电通信技术的发展,古塔胶的市场需求开始下降,古塔胶的资源恐慌由此消解。19世纪通信革命主导着东南亚古塔胶贸易的兴衰,从中不仅反映出欧美列强对东南亚殖民地的资源掠夺,也折射出现代科技进步所付出的环境代价。  相似文献   

20.
康熙八年(1669年)三月,西洋教士南怀仁以"监督历法"身份掌钦天监,意味着西洋历法重新得到朝廷认可。尽管如此,天主教并未得到弛禁。宫廷传教士努力寻求皇帝对天主教的宽容。两年之后,在杨光先教案中被逐至广东的西洋教士得以"奉旨归堂"。本文利用中西文献,研究西洋教士重掌钦天监后,实现地方教士"各归本堂"的过程,不仅剖析宫廷传教士为推动朝廷宽容天主教,周旋于皇帝、礼部和满汉大臣之间的策略和人际环境,而且揭示出皇帝与官员大臣的态度和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