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霍艳洁 《丝绸之路》2013,(24):11-12
汉代铜镜类型多样、铸造精良、镜背纹饰精美、铭文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是中国铜镜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汉代铜镜作为一种重而常见的文化遗物,其背面纹饰和铭文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信息。通过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我们可以发现汉代民众强烈的神仙思想以及对长寿、孝道、富贵、高官、爱情的追求。汉代铜镜是研究汉代社会历史文化的重实物遗存。  相似文献   

2.
河南淇县文物管理所收藏有一件汉代铜镜,装饰有鸟兽纹、博局纹、十二地支铭文及三言诗铭文带,纹饰丰富,制作精良,品相完好,铭文及纹饰都有独特之处,丰富了汉代铜镜研究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张宏林  郑永 《收藏家》2007,(8):64-68
我国古代铜镜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从遗留至今的古代铜镜中,可以使我们了解到当时的历史文化、宗教信仰、流行习俗、社会风尚等诸多的历史状况。汉代铜镜中的图案纹饰和铭文内容所反映的阴阳五行观即是其中之一。现笔者例举几面汉镜的图案纹饰和铭文内容,试谈汉代铜镜中的阴阳与五行。1.西汉:四神四乳镜主区以带圆座的四枚乳钉间隔:左边  相似文献   

4.
正古代铜镜的形制、纹饰和铭文的发展变化,记述了先民们的艺术想象力和社会文化观念,也显现出其铜镜文化自身的系统性和时代性特征。研究这些纹饰和铭文,为我们今天认识中国古代社会文化艺术和社会意识,提供了实物证据和一个独特的视角。本文讨论的是战国时期一种纹饰中带有鸟、树及变形龙纹的铜镜,大多数人将其命名为"凤鸟纹镜"或"蟠螭菱纹镜",学界亦  相似文献   

5.
张艳玲 《丝绸之路》2021,(1):141-144,192
铜镜是青铜器中一个重要门类.铜镜背面装饰的各种花纹和铭文,概况起来大致可分为自然图形和人为图形,每一类纹饰又可细分为多种不同的图形.这些不同的纹饰是不同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及时代审美的缩影.本文在总结历代铜镜纹饰纹样的基础上,以兰州市博物馆馆藏铜镜为例,对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纹饰演化进程做一概述,以期通...  相似文献   

6.
概述铜镜是古代人照面梳妆和整理衣冠不可缺少的用具,它既是生活实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早在四千年的齐家文化(相当我国夏代),就出现了铜镜,四千年来,伴随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直到明清,玻璃镜出现和普遍使用后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铜镜背面大都装饰着精美华丽的纹饰和刻工精巧的铭文。这些纹饰和铭文,不仅折  相似文献   

7.
明清铜镜在继承宋金民间铸镜传统的同时,其纹饰及铭文更多地反映了当时普通人士的心态,融入了市井文化内容,形成独特的时代风格。乾隆时期,清宫内府铸制了一批独具特色的宫廷用铜镜,其工艺精湛,纹饰别具一格,是铜镜艺术的一枝奇葩。本文通过对明清铜镜造型、纹饰、款识与铭文、特殊工艺镜、仿古镜以及清宫内府造镜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比较,勾划出其时代特征,并对形成这一特征的社会根源作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四川旺苍馆藏东汉铜镜,背面纹饰为四神图案,并有铭文。本文对此作了介绍和研究,并对铜镜的产地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9.
王静 《南方文物》2012,(2):218-221,224
铜镜是古人照面整容的主要器物,与古代人的日常生活关系极为密切。中国铜镜的历史源远流长,不同时间不同地区的铜镜形式各异,很多铜镜制作精良、造型优美,镜上还有丰富的纹饰、图案、铭文等信息,这些都为我们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因而古代铜镜一直受研究考古学、历史学及美术史等相关的学者重视,在铜镜形式、纹饰、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平凉市博物馆馆藏一件铜镜,因镜缘刻有两处金代铭文,被定名为"金仿汉青白连弧铭带纹铜镜"。笔者通过对此件铜镜器形、纹饰、化学成分以及金代铭文刻记内容的考证及对比分析,认为该铜镜的铸造年代应为西汉,镜缘的铭文乃经金朝府级"录事司官"铜器检验后所刻记。  相似文献   

11.
陕北地区城市化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敏  曹明明  缪光  陈海 《人文地理》2008,23(4):36-40
随着陕北地区能源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与利用,陕北地区城市化战略取得了一定成绩,城市化水平大幅提高。本文基于对于城市化驱动力理论与实例的分析与总结,首先指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发展中的问题,指出城镇化发展速度快,中心城镇辐射带动作用小,城镇密度小,城市基础设施滞后、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其次提出了陕北地区城市化的驱动力主要分为动力机制与约束力机制两个方面。动力机制有经济发展、城乡人口迁移、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带动、大型项目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约束力主要表现在制度约束、生态环境约束及水资源约束等三方面。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互联网发展的地域结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王如渊  金波 《人文地理》2002,17(6):89-92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CN下注册的域名、WWW站点及互联网用户三要素变化的分析 ,表明我国互联网的发展的地域差异巨大。首先 ,东部沿海地带省份发展水平远远高于中西部地带 ,呈东、中、西三带递减规律。其次 ,互联网在我国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城市 ,特别是大、中城市 ,广大的农村地域基本属于待发展区。再次 ,在东、中、西三带内部存在次级分异。此外 ,在城市之间也存在次级差异 ,呈超大城市向小城镇递减规律。最后 ,作者从经济、科技、社会发展水平等角度初步探讨了差异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面向对象的景区总体规划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山  毛可晶  王铮 《人文地理》2004,19(4):8-13
计算机软件工程领域中面向对象的思想和方法,可以引入旅游区规划的研究和实践中。本文以景区为对象,在总体规划层次对其进行探讨。基于面向对象理念,文章识别出了景区的基本对象(类)有:景区、景段、景点,葩嵌景点、光环景点、廓道、背景、旅游服务设施,引景空间、第一印象区、最后印象区,核心区、缓冲区、活动区,解说系统;同时定义了这些对象(类)的属性和功能,认为用它们可以对景区系统进行较为全面、准确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文章确定了景区对象之间的结构和连接关系,对景区对象体系形成进一步的认识,进而提出了面向对象景区总体规划的5个原则:文脉一致原则、继承性原则、封装性原则、粒度控制原则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构建了面向对象景区总体规划的一般框架模式。  相似文献   

14.
张彦南  李全  陈工  冯艺 《人文地理》2017,32(3):138-145
以《Economic Geography》载文数据与引文数据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 工具从作者与关键词两方面进行文献计量与知识图谱绘制,挖掘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知识基础、学术群体与近期研究热点。研究表明:①纳入第一作者发文量、h 指数、g 指数等发文与引文双角度指标的作者学术影响力评价体系的结果更客观全面;②美英等国在经济地理研究中处于整体主导地位;③经济地理领域存在分别以Stopper M、Dicken P、Berry B J L、Casetti E为代表且秉承同一研究脉络的学术群体,且各时段研究议题侧重点不同;④经济地理研究关键词所涉面较宽,如全球化、创新、网络、集群、性别、劳动力、政治、政策等,尺度、组织、灵活性、政治、美国等关键词近年受关注度较多。  相似文献   

15.
国内外乡愁相关研究进展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国内外已有的乡愁相关研究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自身学科背景,从旅游地乡愁建设角度,提出几点未来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对乡愁内涵的认识,经历了从单纯可治愈的生理病症、到复杂的心理学现象、再到对现代话反思三个阶段。国外从心理学、神经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消费者行为学、文学、民俗学、地理学等角度,已形成对乡愁情感本身、乡愁的触发要素、影响乡愁体验的因素、乡愁在实践中的应用的系统研究。我国乡愁研究起步较晚,早期主要集中在文学和社会学领域,2013年后,乡愁逐渐得到地理学、建筑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的关注,目前在乡愁的概念界定、乡愁的理论化、乡愁的触发要素识别、乡愁价值开发等方面形成了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研究综述   总被引:63,自引:1,他引:62  
薛莹 《人文地理》2003,18(1):29-34
本文对1980年以来我国有关区域旅游合作专题的研究进行了综述。其中,根据研究内容的相对一致性,将该项研究20年来的进展划分为起源、起步、发展、提升发展四个阶段,阐述了各阶段的研究特征;并对该项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从基本理论研究、热点问题研究、个案研究三个方面进行了综述。基本理论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到区域、区域旅游、区域旅游合作机制、旅游区划的有关研究。热点问题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旅游联合促销、区域旅游联合发展的空间组织形式的有关研究。个案研究的综述主要涉及上海的大旅游网络、武汉大旅游圈、环太湖旅游带旅游业的联合发展、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旅游合作、珠江三角洲共同旅游市场的建设等案例的有关研究;最后,本文对该项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从网站建设看中国网络利用水平的区域分异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林  佟宝全 《人文地理》2005,20(4):60-64
基于SOHU.COM网站提供的中国区域网站建设基础数据,论文描述了中国各省区(不包括港、澳、台)网站建设的基本情况,采用相关分析方法对中国网站建设的区域差异形成机制进行分析,认为区域信息基础设施、高素质人才储备状况、经济发展水平和人文环境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区域网络利用水平,并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网络利用水平进行分类,相应指出提高区域网络利用能力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定州北庄子商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正> 定州市新建铁路货场位于定州市西北郊的北庄子村北,占地面积204亩,京广铁路正从货场南侧穿过。1991年春季,根据定州市有关部门的反映,货场正位于省级保护单位——定州市汉墓群的保护区内,并且“中山简王刘焉墓(即M150)亦当在货场占地范围内。因此,在省有关部门的支持下,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组织省、地、县专业人员对货场进行了重点考古钻探和发掘。全部考古工作从6月初至12月上旬结束,实际田野工作历时五个月。共发掘各时期墓葬80座(包括M150),其中商代墓葬42座,大致位于货场的东半部(图一)今把商墓的情况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邢台南小汪周代遗址西周遗存的发掘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正> 南小汪遗址位于邢台市市区西北部。这是一处范围很大的周代遗址,经初步调查,大致在今京广铁路以西,小黄河以北,达活泉以南,因南小汪村位于遗址北部而得名(图一)。 南小汪遗址南与曹演庄、南大郭等殷商遗址相连,西北与南大汪战国墓区相望。五十年代调查试掘的西关外西周遗址,实际上即是南小汪遗址的一部分。近年来,邢台市市政建设发展迅速,南小汪遗址绝大部分已被建筑所压。在施工过程中,时有周代遗物出土,如在郭守敬大街左右两侧的市一中附近、中华路宿舍区、团结路南侧等地,均曾发现大量的周代陶器鬲、盆、豆、罐等,有的地方还发现马坑和小型墓葬等。这些都表明南小汪遗址是一处规模较大、埋藏丰富的周代遗址。  相似文献   

20.
西安市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涛 《人文地理》2008,23(4):46-50
本文通过对西安市城中村现状及成因的分析,结合西安市目前城中村改造主要采用的政府主导、自我改造、开发商主导以及旅游开发区整体改造等模式。指出了改造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资源浪费、资金匮乏、清产核算、安置补偿、景观文物保护等主要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西安市城中村改造在立法政策配套、集约使用土地、多元改造方式、加快廉租解困房建设以及切实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等方面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