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华 《文史月刊》2011,(3):48-49
中国人爱吃饺子。民谚有云:“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围锅转”。合子也是一种饺子,平时是烙熟,而初三是煮熟。正月初五叫“破五”,也吃饺子。  相似文献   

2.
关卉 《神州》2014,(7):11-13
<正>据文献记载,庙会起源于寺庙周围,所以叫"庙";又由于小商、小贩们看到烧香拜佛者多,在庙外摆起各式小摊赚钱,渐渐地成为定期活动,所以叫"会"。久而久之,"庙会"已演变成了节日期间、特别是春节期间的重要娱乐活动。老北京庙会,又称"庙市"或"节场",最早是汉族民间宗教及岁时风俗的一种活动,多在寺庙的节日或规定的日期举行。现如今北京庙会时间一般为初一至初六,最长的也不过初  相似文献   

3.
重阳节     
《山茶》2009,(10):203-203
2009年的闰五月使农历九月初九(10月26日)这一天迟来了一个月,已入深秋。《易经》中“九”为阳数之极,故九月初九.称“重九”.又称“重阳”。讲究物极必反的中国古人认为这一天不是吉利日子.需要辟邪消灾。  相似文献   

4.
曹荣  詹环蓉 《民俗研究》2007,(1):127-144
妙峰山位于北京市西郊门头沟区,自明代以来就是京津以至华北地区碧霞元君信仰的中心地。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妙峰山庙会都吸引了大量香客、游人和香会。自顾颉刚先生对妙峰山庙会进行调查以来,妙峰山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民俗学的圣地。由于历史原因,妙峰山庙会一度中断。1993年,在旅游开发的热潮下,妙  相似文献   

5.
妙峰山,北京西山北麓主峰,位于京西80余里门头沟区境内,明清两代以山顶“碧霞元君祠”声名遐迩,又以每年农历四月初一至十五娘娘顶庙会香火盛闻天下,成为400年来京津两地乃至华北地区民俗信仰圣地。1993年,妙峰山庙会在抗战和文革期间两度中断数十年后重新举办,除保留了明清以来传统民俗形式外,更呈现出新的时代内容。2002年5月12日(农历四月初一),正值妙峰山第十届传统春香庙会举办初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北京历史与文化教育传播中心组织99级71名同学专程进山对本届庙会盛况、花会组织以及香客信众等进行了广泛的调查采访。  相似文献   

6.
上菜时鸡头要对着长辈;请客上鱼时忌把把鱼脊对着主客;跟船员、渔民、司机吃饭不可翻鱼;筷子不能直插在饭上;不能用筷子敲打碗碟;不可以点七道菜;切忌对别人说:“你吃完啦?”……人们总说,广州人对吃的讲究远甚于对穿的讲究,可是你可能不知道。广州人在餐桌上的禁忌也有很多。虽然现在有些年轻的广州人也已不怎么讲究这些了,但经常跟老广州打交道的人,不学还不行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唐彬 《神州民俗》2007,(1):38-39
生意人最不高兴第一单生产不成交,上多最不喜欢顾客上午去退换货,出租司机一听第一趟乘客要去殡仪馆就翻脸,不管是生产人还是普通人都讨厌“四”喜欢“八”,生日时不能吃西洋菜,“空屋出租”要说“吉屋出租”、“伯母”要称“伯娘”、“猪肝”叫“猪润”、“猪血”叫“猪红”、“猪舌”叫“猪”、怀孕三个月内不能声张怕BB“小气”(少气),不能当面夸宝宝长得胖……广州人讲究意头,估计边地球人都知道,但要说讲究有如此之多,即使有的本地人也未必全都了解,刚来广州半年的陈姨,就是因为广州人这些在她看来是“迷信”的意头讲究与亲家母心生隔阂,正吵着要回湖南老家。 入乡随俗,看来,这些意头土的讲究,新移民们也得了解一下。[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妙峰山娘娘庙始建于明朝,其香会(又为庙会)历史悠久,每年农历四月初一到十五的庙会期间,北京、天津、河北地区的善男信女都会来到这里朝顶进香。其中有虔诚的香客,也有各种民间组织——“花会”,他们自动的来到妙峰山,修山道、办茶棚、粥棚,准备火把、灯笼,替人缝补靴鞋……也有为他们服务的花会,如献盐会、修补碗盆、施草席之类,他们共同为进香的人们提供周到的服务。  相似文献   

9.
当代马国华人在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主要庆祝北斗九皇圣诞,到九月初九重叠重阳日,这一晚上又是庆祝斗姆诞以及举行北斗九皇送神仪式高潮。因此,马国华人虽一路保留着对于重阳节庆的模糊记忆,基本上却未能如同他们中国祖辈延续原乡的重阳民俗。他们在当代获得的重阳节概念,也多来自古文献或当代传媒而非切身经验。观察马国华人为何热衷从农历九月初一至初九的九皇大帝圣诞,以及它在与重阳节重叠之后如何有条件将后者的节日氛围极度淡化,是讨论两个同一日子的节庆如何在具体情境"碰撞"中互相消长的难得案例。尤其需要理解明末以来的南洋华人先民曾经以儒家伦理诠释"反清复明"的理念,从而神圣化也合理化其集体社会退守前明南海诸藩的异域垦荒;从中或可探索为何中国本来可能只在道观重阳礼斗,到马国会演变成大众礼斗拜祭抗清死难先辈的国殇活动,导致重阳氛围褪却。由此可以进一步深入讨论:人们是如何抉择落在同一日子的节庆,以及如何依靠实践节日去诠释社会集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名馆”太多了。 吃主儿多,饭馆自然就多,这是常理儿。 讲究“吃”的风气是自打满清入关之后才大兴起来的。当初的“满汉全席” 何等红火,寻常百姓甭说吃,连见恐怕都没见着过,也就落个听听的份儿吧。至 于把“吃”当成文化的事儿是近年来嘴馋的文化人儿新发明的。因为文人的吃 毕竟和普通百姓不太一样,吃要吃出个雅绪来,反正有人掏钱,吃了喝了总得 有个说词,要不怎么叫文人呢。这是闲话。论吃,吾辈曾就教于金老寄水先生, 他言及,所谓满汉全席虽则是中看又中吃的,但内中规矩甚多,行止坐卧僵僵 硬硬,没吃东西却先自饱了七分。真吃,还要能吃出个滋味儿来,得去山东馆,  相似文献   

11.
兔儿爷:从兔神和儿童玩具到民间艺术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萌 《民俗研究》2008,(4):179-194
在20世纪50年代初之前兔儿爷在北京是一个流行的节日物件儿,那时候这个泥塑的兔神在中秋节是孩子们必备的玩具,同时也是中秋拜月的偶像,而今兔儿爷是民间艺术品,在旅游纪念品和民间工艺品商店还有春节庙会上都可以买到。兔儿爷里的“儿”是北京话里的儿化音,并没有实际的意思;“爷”在这里是神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扬子 《旅游纵览》2011,(2):9-12
<正>在我的观念中,春节不仅是全家团聚,享受天伦的大日子,更是中国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节日,它就像是琳琅满目的盛宴,不仅让人回味,更加让人期待。当然,这一节日盛宴里的珍馐美味丰富多彩,比如,庙会便是其中之一。北京庙会,或许是国内各城市中最为杰出的代表。北京庙会不仅历史悠久,且主题繁多,民俗美食、曲艺文艺、淘宝购物、民俗文化、宗教祭祀……  相似文献   

13.
在所有理发的人中,清朝皇帝的头是最难剃的。清朝皇帝剃头有一定的日期,每月初一、十一、二十一就是皇帝剃头的日子,遇有大的庆典,另有加差。剃头时的讲究也特别多,例如剃头的时间要选在太阳升到东南角时,意为:如日之升。清宫还特别给为皇帝剃头的人定了几条硬性戒律:剃头师每次当差,进宫时必须经过检查,脱掉自己的衣服,换上皇家特制的服装,然后被太监领到皇帝面前叩头,请刀子。  相似文献   

14.
元旦的由来中国的元旦,据传说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中国最早称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元是“初”、“始”的意思,旦指“日子”,元旦合称即是“初始的日子”,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正月初一从哪日算起,在汉武帝以前也是很不统一的。因此,历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夏朝的夏历以孟喜月(元月)为正月,商朝的殷历以腊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的周历以冬月(十…  相似文献   

15.
一一九四七年冬天,我在松桃县伪长兴乡公所当警卫干事。玉峰老辈子带来口信要我无论如何都得去他家里一下。我走了三天,到了冷水乡石门坎山顶缺崩他的家里。吃过晚饭,玉峰老辈子和大叔久光、二叔久荣陪着我说话。玉峰老辈子开门见山地说:“我们全家都改姓‘共’啦!喊你转来,就是要你也姓‘共’。你大叔、二叔都是文人,只有你摸过几天枪杆  相似文献   

16.
我是学中医的。民国9年(1920年),我买进了500来元(现大洋)的中草药,打算在阴历十月初一正式开业。不料头一天晚上“老占东”这伙人就进了佳木斯城,所以,我对这个日子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17.
吃平伙     
吃平伙,是东乡人合伙一起吃羊肉的独特方式。参加吃平伙的人们事先发出一个信号,按参加的人数定股份,然后约定吃平伙的日子,将早已定购好的羊(在家院中喂养大的绵羊)拉到东家院里,请阿訇念经宰羊,接着由羊把式在十几分钟内将羊皮剥去,清理好内脏。趁热将羊肝子切成小块,用清油葱花爆炒,凡有股份的人都要尝到。如俗话所说:“前头的肝子比后头的肉香。”煮肉前炒羊肝是讲究个尝新鲜,诱发吃平伙的胃口。煮羊时一般不剁开,整只羊要囫囵煮下锅,强火攻煮。在煮全羊的同时,羊把式们并不闲着,而是腾出手来做“发子”,其做法是把羊…  相似文献   

18.
北京人在吃上,认口J[,讲究口J「得顺。唯一口川说曲瞠就是吃对了路子。开花豆、拍黄瓜、前小变、萝D、蘸酱,这几样寻常小菜北京人就吃对了路子,不信,您到京城各餐馆去“上眼”,甭管是中档、高档的豪华酒楼,还是低矮简陋的街头小馆.只要有北京人吃眼点菜的时候一准短不了这几代弄得现在人民大会堂开宴会,都有拍黄瓜这道菜了。只不过大宴席,人家做得精细,拍黄瓜不叱e黄瓜,u瓜条。北京人吃东西还有一样儿,只要吃顺了口几,您再想让他换,难啦,且不适应呢。要不外地人到北户开餐馆,总说北京人难伺候呢!错晓并不是北京人难伺…  相似文献   

19.
雪顿节,是西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之一。在藏语里,“雪”是酸奶子,“顿”是宴会的意思。雪顿节按藏语解释,也就是吃酸奶子的节日。 1、雪顿节的来源 17世纪以前,西藏的“雪顿”活动是一种纯宗教活动。那时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在对西藏的佛教进行改革时,就制定了严格的法规戒律,在夏天(茂历4月至6月间)为了避免因伤害和危及地上活动频繁的各种小生灵不准僧人出寺活动,而要求在室内安心念经修习。在开禁的日子,他们纷纷出寺下山,世俗百姓都要准备酸奶子进行施舍。僧人们除了一顿酸奶子佳宴外,还尽情地欢乐玩耍,这就是“雪顿”的来源。  相似文献   

20.
来自商丘劳工的回忆 梁文报的回忆 我叫梁文报,今年81岁,虞城县唐庄村人。16岁那一年,也就是1943年的农历九月初,我到马牧集’赶会(农历每年的九月初九马牧集逢庙会)。走到马牧集东北角,从北向南刚过陇海铁路时,突然有三个日本兵和四个保安团的团丁围住了我,一个日本兵用刺刀指着我说:“你的八路的有。”我说:“我是老乡,是赶会去卖棉花的。”但是,日本兵不容我分说,就用绳子捆上了我。我稍一反抗,他就用刺刀往我身上刺,顿时身上到处是伤口,血流不止。我的右手被刺了一个洞,骨头都断了,至今还有一个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