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文献》2021,(3)
章太炎增删《訄书》以成《检论》,一般认为时间在1914年到1915年之间。新近面世由朱希祖女婿罗香林散出的《章太炎先生检论补编手稿》四册,收有《检论》文章二十九篇和附录二篇,散页附录一篇,总目一页,为进一步确认《检论》成书过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经考证,《手稿》是《訄书》到《检论》修改过程中一个初显格局的文本,执笔时间在1914年10月下旬至1915年4月之间,不是最后定稿。4月之后,太炎仍在修改旧文,增补新篇,并在清抄后的文稿中作个别改动,调整全书次序,才形成今见《检论》定本格局。  相似文献   

2.
从《訄书》的修订看章太炎的思想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訄书》是章太炎政治论文的一部重要结集。它始撰于1894年甲午战争以后,到1914年改为《检论》。在这二十年间,章太炎对《訄书》曾不断修订,增删。《訄书》不仅有木刻本和铅字排印本,北京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还藏有章太炎的手校本、手改本和手稿残册(图一、六、七、八、九)。把这些不同时期的不同版本参校稽核,有助于对章太炎思想发展演变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徐刚城 《文献》2000,(4):230-237
《近代史资料》第三十六辑(1978年第1期)发表有《章太炎致李根源的信》一文*(以下简称《信》),内容为1920年至1928年间章太炎所寄予李根源书札七十九通,主要言及当时国内动荡的政局变扰、人事纷争;亦有一些其他内容:如李根源个人健康、家庭变故等.  相似文献   

4.
章太炎《致伯中书》手迹,凡十四通,四十一叶,约六千五百字,写于1913年4月至1913年8月间。现由重庆市博物馆收藏。这十四封信,是章太炎在宋教仁被刺后,辞去东三省筹边使南返,以至赴鄂谒黎元洪、赴京为袁世凯幽禁初期所写,具有重要史料价值。《致伯中书》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章太炎在这一时期的政治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反袁斗争时期章太炎的政治态度的认识。本文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书札四通,连载于1919年11月27、28、29日的长沙《大公报》,题为《章太炎最近与易寅村手札》和《章太炎最近与易寅村书》,为《章太炎全集》、《章太炎书信集》、《章太炎政论选集》、章太炎各种年谱所未收录或提及,现略加整理并刊出,以供学者研究参考。四通书信之前,编者还有一个小按,简要介绍了章太炎与易寅村之间的交往:章太炎与长沙易培基寅村,订交在民国三年。是时民党与袁氏不协,而太炎尤为所忌,幽之宛平龙树寺,始犹优待,继则疏忽,太炎愤怒,绝食数日,寅村适至京师,闻之急谒黄陂黎公,请设法保全,竟得出狱,翩然南下,与寅村通问甚多。  相似文献   

6.
<正>2011年是省志各分志志稿送审工作比较集中一年,去年我们先后评议了《土地志》、《地矿志》、《测绘志》、《旅游志》、《文学志》等多部分志志稿。我个人感觉绝大部分志稿体例比较完备,篇章结构基本合理,资料相当丰富,应该说作为送审稿都是很不错的,为今后志稿修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补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关于章太炎与端方的关系,杨天石、王学庄同志的《章太炎与端方关系考析》一文已作过阐述。它首先论证了一九○九年冬到一九一○年初,香港《中国日报》、巴黎《新世纪》等报刊先后公布的章太炎给刘师培、何震的五封信是真实可信的。然后指出:章太炎为了去印度做和尚,一九○七年十二月前后,的确曾通过刘师培、何震向满州贵族端方谋款,这对当时作为革命者的  相似文献   

8.
华强 《文史春秋》2013,(4):16-20
章太炎是辛亥革命时期上海滩的风云人物。他是浙江余杭人,然其一生大半时间在上海度过。《苏报》案发,章太炎一时名播海内外。章太炎晚年移居苏州,两年后在苏州逝世。1936年6月14日上午7点45分,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因鼻咽癌并发胆囊炎、气喘病等症,在苏州锦帆路住所走完了他风云激荡的一生。章太炎一生著作丰盛,留给  相似文献   

9.
《广西通志·军事志》出版发行广西军区在1986年接受自治区政府赋予的编修《广西通志·军事志》一书任务后,在区地方志编委的指导下,经过了8年的努力,从资料的征集、整理、编写,到评审、修改和验收,现在已经上版发行了。《军事志》是一部比较系统、全面记述18...  相似文献   

10.
章太炎先生在苏州创设“章氏国学讲习会”的时间问题,《辞海》(1979版缩印本)与《章太炎政论选集》(附录《章太炎生平活动年表》)说法不一。前者说:“1924年脱离孙中山改组的国民党,在苏州设章氏国学讲习会,以讲学为业”。后者说:“1935年,章太炎与‘国学会’旨趣不同,另创章氏国学会。”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有讹误。据史料  相似文献   

11.
南京博物院收藏了章太炎先生《祭孙公文》手稿(见图).卷首为大篆书“祭孙公文”四字.祭文首与跋文尾均盖有章太炎印鉴.一方为白文“章炳麟”;一方为朱文“太炎”;手稿装裱成横幅,纵41、横102厘米.为50年代初吴县西山显庆寺移交而来.孙中山先生于1925年病逝北京后,著名的民主革命家和思想家章太炎先生亲笔撰写《祭孙公文》以示悼念,《祭孙公文》曾多次多处刊登.但文字有一些歧异.南京博物院收藏的章太炎手书《祭孙公文》手稿(简称“南博本”)其与章导先生在《辛亥革  相似文献   

12.
章太炎在1906年7月说过:“算来自戊戌年以后,已有七次查拿。六次都拿不到,到第七次方才拿到。”但究竟哪七次追捕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翻阅史籍,寻根追源,梳理出章太炎先后七次被清廷追杀那惊心动魄的史实。一捕章太炎甲午战争以后,1896年春章太炎因十分钦佩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公车上书”、组织强学会,疾呼变法维新,故而赠币16元报名加入强学会。1897年1月,又应梁启超、江康年之邀,赴上海任《时务报》撰述,发表了《论亚洲宜自为唇齿》、《论学会有大益于黄人亟直保护》等文,猛烈抨击清皇朝的腐败内政…  相似文献   

13.
李锐 《世界》2006,(12):22-25
2006年是民主革命家、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为纪念章太炎先生,杭州“章太炎纪念馆”和章太炎先生的衣钵传人之一著名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姚奠中先生今秋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暨姚奠中书艺研讨会”。同时,山西大学举办了“纪念章太炎先生逝世70周年学术研讨会暨姚奠中艺术馆开馆仪式”和《姚奠中书艺》新编、《奠中讲习文集》首发式。  相似文献   

14.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4,(1):11-11,13
12月27日,山西大学教授姚奠中逝世。姚奠中生于1913年,山西稷山县人,1934年只身南行,考入无锡国专。听说章太炎在苏州开办“章氏国学讲习班”,投奔章门,成为章太炎晚年收录的7名研究生中年龄最小的一位。从事教学生涯六十多年,留下《庄子通义》、《中国文学史》等多部论著。  相似文献   

15.
2016年7月5日上午,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召开《广西通志·方志志》(以下简称《方志志》)编纂工作会议。自治区地方志办公室主任李秋洪,副主任唐中克、邓敏杰、秦邕江出席会议。参加会议的还有《方志志》各篇负责人及有关作者等。会上,《方志志》各篇负责人汇报稿件修改情况,讨论稿件修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如志稿时限、资料补充、资料核实等。  相似文献   

16.
最近整理档案发现一卷关于章太炎被拘北京的公文,中有一文所述章太炎被移拘龙泉寺时间,与汤志钧先生在《章太炎年谱长编》中所记不同,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文献》2016,(1)
本文通过对新见章太炎上曲园老人俞樾手札的整理与考释,一方面考察此批信札的保存、流传情况;另一方面梳理章太炎早年生平、求学、交游、著作等情况,厘清章太炎与俞樾暨诂经精舍、康有为与俞樾的关系,解决《春秋左传读》成书及初印时间、《膏兰室札记》撰作时间以及章太炎接触西学的时间等问题,为研究章太炎的学术思想、政治思想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朱子大全》有关最重要的资料入手来分析朱熹撰写《通鉴纲目》的过程,认为朱熹至少于乾道六年开始着手撰写《通鉴纲目》,乾道八年完成“凡例”并撰写了《资治通鉴纲目序》,淳熙七年之前完成《通鉴纲目》初稿,以后陆续修改到绍熙年间。朱熹撰写《通鉴纲目》曾得到蔡季通等人的协助,但主要工作则是他自己完成的。然而,朱熹未能将《通鉴纲目》最终修改完毕  相似文献   

19.
章太炎对中共态度探析汤志钧章太炎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过去均主要根据冯自由《革命逸史》中的“护党救国公函”,但在解释和评价上互有歧异,甚而大相径庭。本文准备就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一)“护党救国公函”撰于1924年冬,由章太炎领衔,签署者尚有周震...  相似文献   

20.
一 修改目的和依据 2002年6月,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在广西北海市召开全国地方志志鉴关系和年鉴编修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宣布成立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并原则通过了《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条例》。会后,该《条例》经过修改、充实和完善,更名为《中国地方志协会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章程》(以下简称《章程77)。2003年8月,年鉴工作专业委员会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常务理事会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后的《章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