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磊 《南京史志》2023,(40):52-53
<正>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它将天文、农事、物候和民俗实现了巧妙的结合,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基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园以游戏为载体设计节气活动课程,让幼儿浸润在传统文化氛围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
由清明说起     
在挂历、台历、月份牌出现以前,我国计岁时的工具是《时宪书》,俗称“皇历”。皇历,即国家发行的当年二十四节气的一览图书。这二十四节气有七言四句歌谣便于记忆,头一句:春雨惊春清谷天,其中的“清”字,指的就是清明。  相似文献   

3.
马英宏 《神州》2020,(5):124-124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将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融入到美术教学中,不仅仅是可以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四季,还能够让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文中,就对笔者的24节气美术教学故事进行介绍,为小学美术教学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二十四节气形成年代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二十四节气是我国传统历法的中心内容之一,它不但包含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农业气候的精辟认识,而且准确地反映了由于地球公转而形成的日地关系,成为掌握农事季节的可靠依据。本从甲骨、古籍献入手,结合有关考古材料,考定二十四节气大致萌芽于夏商时期,在战国时期已基本形成,并于秦汉之时趋向完善并定型。  相似文献   

5.
正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2015,(7)
<正>今年的小暑,在阳历7月7日这一天到来。这一天,天气开始炎热,但还未至最热之时,故名为小暑。在古代,它意味着全国的农作物都进入了茁壮成长阶段,农民伯伯便是从这一天开始加强对田间的管理。从秦汉起,中国人民便开始运用二十四节气来推断适宜春耕秋收的时分,它指导人们的农事活动,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细究起来,二十四节气中,有着不浅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7.
正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人就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约在农历11月中旬(公历12月22日、23日左右)。冬至节有许多雅称:冬节、小年、亚岁、长至节、贺冬节、阳节。作为节日则来源于周代,盛于唐宋,并相沿至今。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1,(6)
正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不断积累和掌握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的规律后总结出来的。早在春秋时期,已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个节令,到了秦汉时期,二十四节气已完全确立。从孟春的大地复苏,到仲春的朝气蓬勃,再到季春的姹紫嫣红;三春经历了六个节气,分别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本文以北京艺术博物馆藏品为例,解读春天里节气的故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来认知一年中的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形成了古老独特的时间认知体系,被称为"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于2016年12月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现出国际社会对其作为中国传统的时间制度所发挥的文化影响的认同与推广。文章在知识社会学的框架内探寻以"二十四节气"为代表的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前社会条件下如何推广与传播,进而在学理层面上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提供一些新经验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冬至     
JNTO图 《风景名胜》2013,(12):13-13
每年的12月21日至23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270°时为冬至,今年冬至为农历十一月二十.公历十二月二十二日,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节气。  相似文献   

11.
<正>"5月5日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民俗专家表示,立夏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风俗众多,有些风俗至今保留。  相似文献   

12.
草木与节气     
纪红 《贵阳文史》2013,(6):83-86
寒露物语 二十四节气是一统的过程,一个节气是一个节点,古人委实智慧,将节气划分得适逢其时、恰如其分。节气各有自己的物候,古时为每个节气标了三候,  相似文献   

13.
金陵啃秋     
立秋是古代二十四节气之一。江南有谚语:早晨立了被,晚上琼飕飕。自此之后,气温开始下降.人们将逐步摆脱盛夏的酷暑.迎来凉爽的秋风习习。  相似文献   

14.
正当台风梅花刚刚过去,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秋刚刚到来之际,筹备已久的方志文献国际学术研讨会在美丽的甬城宁波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和中国地方志协会,向来自海内外的专家、学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相似文献   

15.
《中华遗产》2012,(5):158-159
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45°,时间在农历四月上旬,公历的5月5日或6日。作为夏季的开始,立夏是重要的节气点。中国入围绕着立夏节气,形成了系列的礼仪制度与养生民俗,尤其是立夏的吃食,特别有讲究。  相似文献   

16.
气清景明,清明标示着一年中空气清爽、草长莺飞、景色宜人的时节。 清明既是节气又是节日,这在二十四节气中绝无仅有,除了农事之外,清明还有扫墓、踏青、祭祀等特殊的内涵,东北各族人民过清明与我国其他地区有相同的扫墓、踏青等习俗,而形式上又有一些特有的习惯。  相似文献   

17.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扫墓时人们在亲人墓前供祭酒食果品,为坟墓培上新土插上嫩绿的新枝,叩头祭拜,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清明又是踏青节,初春阳光明媚,草木新绿,自古就有在祭扫之余出游、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课程游戏化改革的推进,幼儿园课程建设凸显"以儿童为本"的理念,强调教师要基于观察,发现并追随儿童兴趣的需求,判断活动的价值,生成幼儿需要的课程。"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在幼儿园班本课程建设中,幼儿园要紧扣幼儿的兴趣和生活经验,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利用多种方式表达对节气特征的认识,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品读节气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教师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结合班级幼儿教育的特点、兴趣和实际需要,甄选适合各班级幼儿发展的"二十四节气"教育内容,增进儿童的经验,形成了更生动有趣、更活泼有效、更适合儿童发展的班级特色主题课程。  相似文献   

19.
马玉凤 《丝绸之路》2012,(11):65-68
芒种节气由来 今年6月6日为芒种。芒种,是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的意思。芒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九个节气。每年的6月5日左右,太阳到达黄经75°时为芒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五月节,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相似文献   

20.
薛立若 《中华遗产》2010,(12):160-160
在开始策划本期“二十四节气”专题的时候,主编就提出一个想法.说能否找到一个在每一个节气目都去观察和记录大自然变化的人,如果能有这样的记录,那该多有意思啊。然而我并不以为然,在我的心里,不相信有这样的人存在,因为那是一个梦在这浮躁的社会里,坚持梦想的人太少太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