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要奔放 工作要严密 记得20世纪80年代初,我去天津出差,惊奇地发现在某家企业的一面墙上赫然写着“思想要奔放 工作要严密”两行大字,落款是我的父亲童第周。当时行程仓促,匆匆把它抄了下来(当时我尚未见  相似文献   

2.
林东海 《世界》2007,(2):18-22
补天虚愿恨悠悠1972年底,我奉人民文学出版社音乐组(即人民音乐出版社)之调,从团泊洼干校回到北京,为使专业对口,经领导协商,转入古典文学编辑部(室)。当时书稿不多,所以一部稿件要经几个人过目,我也就跟着打转。翌年年初,上方指令人文社出版戚本、甲戌本《红楼梦》,并选编出版《红楼梦》研究资料。这样,工作也就忙了起来,必须分工负责。我承担收集和选编资料的任务。1973年1月26日,编辑部传阅当时中央领导人关于俞平伯、李希凡、周汝昌的评红著作的批示,1月22日江青批曰:“大字本  相似文献   

3.
游园记     
黄心乐 《南京史志》2023,(22):51-52
<正>园博园中,古色古香的墙上斜出一枝新绿,好似羞涩的邀请函,邀我去观赏墙后的美景。随着视线的转移,我抬头望去,三个大字“南京园”映入眼帘。脚下的青苔石阶,旁有绿竹、红叶映衬,显得自然而不失典雅情味。石阶尽头是一圆形拱门,旁衬雕镂精美的窗户,形状规则,这便是平常所说的“轴对称”园林吧!带着更多的对于“南京园”的好奇,我沿着石阶而下,穿过拱门。  相似文献   

4.
从印制“大字本”古籍看毛泽东晚年的思想和心态刘修明“大字本”古籍是1972年10月至1975年6月,按毛泽东的要求校点注释的古代历史文献①,共86篇,包括史传、政论、辞赋、诗词、散曲等体裁。前后有三种版本形式,字体都比较大,从正文四宋、注文小四宋,发...  相似文献   

5.
最近我读到了一本好书,这就是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1月出版、1999年4月第2次印刷的司马东去著的《浩劫上海滩——一个中央工作组成员的耳闻目睹》。读后认为,这是“文革”研究者必读的一本书,是对一般读者大有裨益的书,因此郑重向诸位读者推荐。  相似文献   

6.
从丁玲的命运看革命文艺生态中的文化,权力与政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华 《炎黄春秋》2008,(4):55-62
2006年春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客座,工作之余,都要去“中国研究服务中心”查找资料,恰逢徐庆全也在那儿访问,为他的有关丁玲的新书做资料补充和修改的工作,我们经常在一起谈论丁玲,谈论围绕丁玲的风风雨雨。不久我就读到庆全的书稿《革命吞噬它的儿子——丁玲、陈企霞“反党集团”案纪实》,立时发现这是一本非常有创意,有深度,以新的视角考察“丁陈公案”的学术著作。下半年,香港中文大学出版社正式决定出版此书,庆全嘱我为他的新书作序,我虽应之,却也惶然,实在是因为丁玲的人生经历太复杂,围绕丁玲的一切也太复杂,不由得勾起我对自己“认识”丁玲的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7.
苍劲古拙见精神———张万庆书法艺术欣赏文/牛冠力栏目主持人:弋佑君每当看到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夕阳红”节目时,我就想到了张万庆。这,不为别的,就为了他那笔力雄健、气度浑厚、苍劲古拙的“夕阳红”三个大字。这三个字正是出自他的手笔。这三个大字,可以说是张万...  相似文献   

8.
田永昌 《世纪》2023,(5):23-25
<正>20世纪60年代中,上海公开出版发行了诗歌集《红太阳照亮安源山》。全书绸布面烫金精装,版权页上注明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上海“文化革命”印刷厂印刷,新华书店上海发行所发行,1968年9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刷。这是“文革”中公开出版发行的全国第一本诗集。当年,我参与了这本书的组稿和编辑工作,也是诗集作者之一。诗集出版后,拿到了一本样书,至今置于书柜中,每每看到,不由忆起当年围绕这本书编辑出版的点滴。  相似文献   

9.
1953年2月,我记得那是一个星期天,山城重庆满天的大雾,天气冷得出奇。我的三个孩子缠着要我带他们去“丘三馆”吃麻辣豆腐。那时我刚从贵州军区回来,很想整理一下我在四十九师授闯训练情况的材料,准备给贺老总(贺龙)汇报,本不想上街,但因我离家数年,如今刚回到重庆,又逢春节将到,孩子们长久未见到爸爸,盼望带他们去玩玩,我怎能排他们的意呢。于是我放下手中的材料,蹲下身去抱起小儿子西进,亲了亲他:“孩子们,走,今天不工作了,领你们到街上玩玩去。”我这话既是说给孩子听,也是说给孩子的妈妈李忠听,因为她这些年来由…  相似文献   

10.
榜书本作牓书,也叫“擘窠书”。世俗谓之大字。汉肖何以《苍龙》、《白虎》题两阙,或为见诸官府之嚆矢。古之大字存于纸帛者极少,大多刻寄于碑碣石壁。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乞御书放生池碑额表》云:“缘书点画稍细,恐不堪经久,臣今谨据石擘窠大书一本”。后遂通称大字为擘窠书。南北朝时期,刘宋羊欣《采古来能书人姓名》谓:“魏明帝起凌云台,误先钉榜而未题,以笼盛诞,辘轳长絙引之,使就榜书之。”“诞”,三国时书家韦诞,字仲将,擅楷,故榜书之榜又作“牓”。“榜”本指牌额、布告,故榜书义即写牌额布告之字,皆要求写较大之字,故大字  相似文献   

11.
让全世界都知道南京大屠杀——介绍最近出版之三本“南京大屠杀”画册及研究成果[美]吴天威一年来,有三本“南京大屠杀”画册问世,都是为纪念我国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一方面庆祝抗战胜利,另一方面提醒我同胞勿忘死难同胞和“南京大屠杀”这个国耻。首先是由吉林人...  相似文献   

12.
早在“文革”十年动乱期间,笔者就得知毛泽东在文物出版社1958年9月出版的大字木刻本《毛主席诗词十九首》上作了批注。后来,笔者又得知人民文学出版社在同年7月出版了一本相同书名的诗词集。多年来,笔者一直在寻觅这两本册子(以下简称为人文版《十九首》、文物版《十九首》),可惜无缘相识。最近,在一位朋友的鼎力襄助下,终于如愿以偿见到了它们。同时还见到了195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的《毛主席诗词二十一首》(以下简称为文物版《二十一首》)。真是大喜过望。  相似文献   

13.
阎新法是在山窝里长大的,自从来到省会郑州,便与我同在河南博物院工作。我知道他摄影技术很好,不断在报刊上发表作品,在河南省摄影界小有名气。最近他出版了两本摄影集,一本是《生活留言》,一本是《无声岁月》,读后使我惊喜万分。我不大懂得艺术,对摄影艺术更是外行,缺乏审美的艺术水平。可是小阎的两本摄影集,我反复看,真的还被吸引住了,感触甚多。《生活留言》一集,全是农村题材,一下把我的思绪引到50年前的往事中去。旧社会农村长大的我,看到这个集子,心情激荡,格外亲切。这里没有高楼大厦,没有熙熙攘攘的人群,没有…  相似文献   

14.
我幼时性顽好动,兴趣多变,常招家中长辈呵斥;祖父却认为系出儿童天性,不必横加指责,应善加疏导,引兴趣于正事。祖父常于课弟子时命我侍于左右,或助研墨牵纸,或要求认真听讲解“永”字八法笔意。稍长,备羊毫对笔、墨碗,授东颜书《大字麻姑山仙坛记》帖,令习大字,规定每课必须完成一定数额。每课后,必抽时用朱笔认真批改,指出错误,指导正确书写方法。我不能静心临帖,  相似文献   

15.
最近,中华书局出版了标点本《清史稿》,在书前所附的编辑部《出版说明》中,对《清史稿》一书的价值和存在问题作了简要评述,并介绍了这部书稿的编写、出版经过及其三种主要版本间的异同,对读者很有帮助。但是,《出版说明》把《清史稿》的三种主要版本分别称之为“关外一次本”、“关内本”、“关外二次本”。我认为并不妥当。因为,这很容易使不了解事实真象的广大读者得出错误的印象,似乎《清史稿》曾在山海关以外的东北地区印行过两次,所以有“关外一次本”、“关外二次本”之分。实际上,正如《出版说明》本身已经交代清楚的那样,《清史稿》在关外只印行过一次,那就是《出版说明》中称为“关外二次本”的。而被《出版说明》称为“关外一次本”的《清史稿》,实际上仍然是在  相似文献   

16.
195 5年秋 ,我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读书 ,白寿彝先生当时任系主任 ,从此在先生的领导和指导下学习 ;毕业工作后有时回校向老师请教 ,近 2 0年又在老师直接领导下从事回族史工作 ,直到老师逝世 ,时间长达 45年。蚂蚁找食 蜜蜂采蜜1 95 6年上半年 ,即我入学后第一学年的第二学期 ,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五四”青年节晚上 ,学校操场搭起高高的架子 ,上有用松枝编成的“向科学进军”5个大字。新团员入团宣誓后 ,全场灯光熄灭 ,5个大字点燃 ,在夜空中燃烧 ,十分醒目。适应这种形势或在这种大背景下 ,老师不断讲治学道理和方法 ,指导青年…  相似文献   

17.
1953年我调到清华工作,被分配在建筑系《中国建筑史》编纂 小组绘图。1957年整风运动中我的前夫程应铨被划为右派,我不得 不考虑这个家庭将给孩子带来的影响。最后我决定离开他。尽管如 此,我的工作还是受到影响,我被调离系秘书的岗位,去从事资料 工作。 有一天,在路上遇到吴良镛先生,他问我能否抽出一点时间帮 梁先生整理一下资料。我爽快地答应了。于是,每隔一天晚上我就 去为梁公整理一次资料。他说自己住在一个大字纸篓里,真是一点  相似文献   

18.
淘书记趣     
杨静荣 《收藏家》2002,(3):68-68
1974年正是“文革”进入第8个年头之际,虽然社会上盛行“读书无用”,且又“批林批孔”、“评法批儒”,但中国书店还是悄悄地开放了。前门和西单的中国书店主要卖解放后出版的旧书,而琉璃厂的中国书店尚卖解放前出版的旧书和新书。所谓的旧书主要是科技类和考古学方面的,文学类的则没有全面放开。我那时刚调回北京工作,一个月只挣40多元,但书的定价也相对便宜,中华书局标点本的新书《史记》也不过10元多一点。而像《陶说》、《陶雅》等旧书,才几角钱。1976年粉碎四人帮以后,中国书店开放的旧书逐渐增多了。我那时一直在工厂上班,三班倒,除了白班没时间,中班和夜班都有空余时间去中国书店淘书。虽然书价不贵,但工资也着实可怜,除了吃饭以外的零花钱,我几平都交给了中国书店。工夫不负苦心人,  相似文献   

19.
1965年开春,民族画报社从中央人民政府驻西藏代表张经武获悉,为祝贺西藏自治区成立,要出版一本画集,并请毛泽东主席题写了书名:“西藏自治区画集”。画报社派张冠嵘、扎西尼玛和我3人,立即赶赴西藏进行照片筹集和采访、拍摄工作,准备在当年9月自治区成立时出版。  相似文献   

20.
时间过去了四十多年 ,未曾遗忘却也淡化了 ,我以平静的心情来追述这段历史。1958年5月8日上午 ,我坐在阶梯式大教室里认真听教授讲课。班长顾康祖突然跑到我的座位面前 ,神情严肃地说 :“叶宗轼 ,学生科赵科长要你去一趟。”我诧异地问 :“等下课吧?”他说 :“不 ,马上就去。”我就读的学校当时叫浙江师范学院。学生科科长赵益生我是认识的 ,因为我是调干生 ,教了七年书再上大学 ;更因为我是带着“青年作家”头衔来的 ,入学不到两年就在各大报刊发表了不少文学作品 ,还出版了三本儿童读物 ,很有点儿小名气 ,赵科长曾经光临我们寝室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