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枝江县近年陆续出土了一批周代青铜器,出土地点确切,有一定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柱足鼎一件。1987年春出土于百里洲赫家洼遗址。通高22.7厘米,口径26.2厘米,腹径24.8厘米,腹深11.6厘米、长方形附耳,耳外饰凹弦纹两周。口沿斜折、尖唇、三柱足。腹部饰窃曲纹,底部有烟炱。腹部一侧残损,口沿不规整,底部有三角形合模铸痕,器型及纹饰体现春秋早期作风(图一:1)。  相似文献   

2.
四门塔     
在山东济南市东南三十六公里的青龙山南麓,矗立着一座雄浑的古塔,这就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塔——四门塔(图见封底)。四门塔为一单层的方形佛塔,高15.04米,每边宽7.4米,全部用大块青石砌成。四面各有一半圆形拱门,故称四门塔。塔檐部挑出叠涩五层。塔顶用二十三行石板层层叠筑,成四角攒尖方锥形屋顶。顶端由露盘、山华蕉叶、相轮等构成塔刹。整个形体简洁朴素,浑厚大方,是单层塔的早期建筑范例。四门塔塔室中心为石砌方形塔心柱,十六根三角形石梁。塔心柱与塔墙之间有拱板,三者一起托住塔顶。塔心柱四面各有一座石雕佛像,皆螺髻、盘膝而坐。刻工精细,保  相似文献   

3.
2002年夏,陕西省礼泉县烟霞镇西周村西100米处,即唐太宗昭陵陪葬墓区编号111号无名墓(图一,墓封土高7余米,呈圆锥形)正南微偏西76米处,出土一灰白色石柱及石座(图二、三)。柱身上下榫卯均残断,未见柱顶。柱身为八棱形,高210厘米。柱上细下粗,收刹较小,底部最大径43、最小径40厘米。底部每面宽16、顶部每面宽14厘米。底座上圆下方,通高35、边长69厘米。柱身阴线刻蔓草纹。其中一面顶端  相似文献   

4.
1997年2月,凤翔县博物馆征集一柄玉首青铜剑,出土地点不详,约在县城东南20公里的彪角至虢王一带。 剑脊呈直线,从斜而宽,双锷平直,甚锐利,格较厚,正面作倒凹字,截面为菱形。圆茎,茎上有两道突起箍。剑首青玉质,正面呈束腰梯形,截面梭形,首上端有圆孔,与茎衔接。剑通长43.3,宽4.2,茎长7厘米,玉首高5厘米。该剑保存完好,局部光亮。  相似文献   

5.
一九八四年下半年,本馆先后在南京白下区和栖霞区发掘了5座汉代墓葬(图一),现将清理结果公布如下:一、南空汽车营汉墓墓残,为土坑木椁墓.(图二)土坑已毁,坑内有长方形棺椁,腐烂严重,椁板长2.20、宽1.20、厚0.05米;棺板长2.00、宽0.97、厚0.10,侧立板高0.50 米.随葬品如下:铜镜1件 完整,日光连弧纹镜.圆形圆钮,座外有内向连弧纹周,为八连弧,钮座和弧圈之间有浅直线和弧线相连.外区饰以符号.直径10厘米,缘厚0.5厘米.  相似文献   

6.
为做好太仓半泾河古船保护修复工作、了解古船造船工艺及用材习惯,对船体龙骨、隔舱板、舱底板、侧板、船尾挡板、斜撑木、补强材、桅座和护舷板等31个样品的树种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太仓古船用材包括杉木(38.7%)、香樟(32.3%)、硬松(16.1%)、枫香(9.7%)和柏木(3.2%)等5个树种。经分析,古船用材均广泛分布于中国南方,其性能适合作为船体用材,说明古人造船就地取材但不单一选材。船体树种鉴定结果有利于后期针对性地进行船体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7.
广西苍梧倒水南朝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0年6月,苍梧倒水公社社员在梧太公路边发现一座砖室墓。倒水距离梧州市约32公里,墓葬在一个丘陵边,墓室内部被扰乱不堪,其结构是单室砖墓,平面是凸字形,墓门向东,带短甬道。甬道长1.78、宽1.24米,底部至拱顶高为1.47米(图一)。主室呈长方形,长4.3、宽1.74、高1.8米,底部有横直交错的长方形砖平铺,墓砖为长方形,一般长34、宽15、厚4厘米,有花纹图案(图二)。墓室内未发现葬具和骨架,随葬物位置虽已移动,但还能大体推知大多数随葬品和棺椁安放在主室。  相似文献   

8.
章丘市东平陵故城位于济南市东郊30公里处,济青公路北侧。遗址长、宽各1900米,面积361万平方米。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近年来城内出土了一批铜器,现将其中部分选述如下: 鉴 1件(标本ZD:01)。敛口,宽斜折沿,腹微鼓,腹部正中有五条凸棱,两侧有对称的二兽面铺首,平底。沿面上线刻一“刘”字,内底铸双鱼纹及“延平元年堂狼造作”铭文一行。口径44、底径27.2、高23.5厘米(图三:1;四:1)。盘 1件(标本ZD:02)。敞口,宽斜折沿,腹壁斜直,平底。沿面上线刻水鸟4只,沿下有两对称铺首。内底有双鱼和“大泉五十”钱币铸纹。外底中央一乳钉连接三条凸棱。口径42、底径36、高8厘米(图三:2;四:4)。  相似文献   

9.
勉县出土“大泉五十”铜钱母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7年春,勉县农民在汉江淘金时,发现一件铜质“大泉五十”钱母范。“大泉五十”铜钱母范,为铸“大泉五十”铜币所用。呈六边圈足盘形,斜壁平沿,长宽各7.5厘米,通高0.9厘米,腹深0.5厘米。范中间设圆柱形直浇道,柱高于平沿,径0.8厘米。范内设钱模四枚,二正二背’每枚钱模处开一内浇道与直浇道相连。正面钱腔有阳文篆书“大泉五十”四字。四枚钱  相似文献   

10.
扬州市博物馆收藏我国南方古代的金属乐器铜鼓三件,其中一件铸造于义熙四年(408年)四蛙(?)军官鼓,器型大、铸造精、保存完好而又有刻铭,经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定为一级藏品。该鼓的鼓面直径74.5、鼓身高44.5、底部直径73厘米。整体结构为平面、凸胸、束腰、侈足,是厚0.5厘米的薄壁铜铸件(图一)。  相似文献   

11.
1985年6月,绵竹县教育局饮料厂在城西郊的诸葛双忠祠侧挖窖坑取土时,于地下2米深处发现有南齐纪年铭文的方砖一块。(图一) 纪年砖长31厘米,宽19厘米,厚5.5厘米,色青灰,基本完整。砖的上、下、左、右四面皆素,无纹饰,唯在前楞面和后楞面有图纹,前楞面的纹饰为环带莲花纹。纹样正中部有竖行铭文“永明五年”四字。(图二)其书体介于隶、楷之间,单个字大约1.5厘米至2厘米不等。砖的后楞面烧造有二方连续的  相似文献   

12.
1981年,陕西子洲县驼耳巷乡贺家墕村出土一方北宋官印。此印面为正方形,边长5.5厘米,厚1.1厘米,矩形柱纽,带纽通高4.8厘米。印背左侧刻“元丰七年”四字,右侧刻“少府监铸”四字,纽顶端上中刻一“上”字。印面自右至左两行朱文篆刻“河东第九副将之印”八字。铜质,完好无损(图一)。  相似文献   

13.
河南博物院收藏一批精美的西周青铜器,它们是考古工作者在河南省平顶山应国墓地发掘出土的。现选其中的几件介绍如下。 ■鼎(图一),口径、通高均为26厘米。立耳,平折沿,腹部下垂且较浅,圜底,三蹄足不甚明显且内侧各有一个平面。口沿下饰三组中点作扉棱突起的饕餮纹,并被另外三个扉棱等距离隔开,腹部饰一周凸弦纹,三足上部各饰一兽面纹,兽面中部突起一个竖向扉棱。鼎内壁一侧有坚款四行铭文,共27字,自右至左为: 唯八月初吉丁丑 公乍(作)■■鼎■ 用易(赐)眉寿永命 于子孙孙永宝用 (享)散鼎的底部及纹饰间积有很厚…  相似文献   

14.
福建连江发掘西汉独木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物》1979,(2)
1973年间,连江县浦口公社山堂大队砖瓦厂工人,在田间挖泥时,在地面下深约1米的地方发现独木舟的残体(图一)。独木舟淹埋在繁江南岸,北距鰲江一公里,南面靠近云居山北麓,相距不过40米。残体上部覆盖泥土,自上而下共分四层:第一层耕土,厚20厘米;第二层灰黄土,厚30厘米;第三层黄花土,厚40厘米;第四层猪  相似文献   

15.
河南省濮阳市博物馆收藏一件金元时期的"张家造"绘画瓷枕。枕长39、宽16—17.5、高12—13.5厘米。枕整体为长方形,枕面稍突出于枕壁其他立面,略倾斜,四角抹圆。枕中空,壁厚1厘米。后壁上部有一直径约1厘米的透气孔。胎灰白色,较坚实。除底部外均施乳白色釉。底部中间有长方形阳文模印款识"张家造"三字,外有双层方框,上覆一荷叶,下托一荷花(图一)。除底部外,其他五面均有赭色彩绘。枕面边缘有五道方形边框,第二、三遵边框之间填满三  相似文献   

16.
王子午鼎     
王子午鼎,春秋时期一件重要的青铜礼器。1978年河南省浙川县下寺2号楚墓出土,现藏河南省博物馆。鼎通高67厘米,口径66厘米,重100.2公斤。侈口、束腰、平底、蹄足,口沿上斜立两只外撇的长方竖耳,腹部周围攀附六条龙形怪兽,器表满饰半浮雕的夔龙纹、窃曲纹和云纹。器盖微弧,盖上有钮,钮外饰窃曲纹两周。出土时鼎内盛牛骨多块,盖上置铜匕一件。鼎盖与腹均铸铭文。盖铭一行四字,“倗作脀(鼎升)”;器铭十四行八十四字,大意说王子午铸鼎以祭先祖文王和进行盟祀,并  相似文献   

17.
1983年6月上旬,绍兴市南效金刚庙浙江涤纶厂基建工地出土了一批铜器。绍兴市文物部门闻讯后派人到现场调查,因坑壁破坏过甚,未能清理,坑底距地表深约2米,未见棺椁痕迹,填土全为疏松的黄褐色淤泥,因此,断定是1处窖藏。这批铜器计10件。铜洗 9件,分3式。 1式2件。侈口宽沿,下腹微鼓,平底,底部有一圈宽约2厘米的凸棱。一件口径38.4、高6.8厘米(图一)。别一件腹部置两对称兽形铺首,内底铸双鱼图案,中有直行铭文"富贵昌宜侯王"6字。口径30.4、高7.6厘米(图二:1)。Ⅱ式3件。均为侈口宽沿,斜腹,平底。  相似文献   

18.
浙江省江山县发现战国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3年7月4日,我们在野外进行文物普查时,在大溪滩乡大夫第村发现一房基地断面有一座古墓葬,经报请省文物局同意,于7月12日至15日作了抢救性的清理发掘。此墓位于浙赣铁路江山站东北,路标294—295公里处西侧50米的一座小山之北坡,高出铁路6米(图一)。此墓系一竖穴土坑墓,平面长方形,方向偏东北45度,东北端已遭破坏。墓底残长4、宽2.54、深2.66米。墓底铺一层厚约12厘米左右的河卵石,河石直径2—8厘米不等,铺砌不规整。墓底两侧各有一条深为14—20、宽16—25厘米的  相似文献   

19.
介绍一件先秦有铭铜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初,北京市文物商店收集到一件先秦时期的铜矛。矛全长17.5厘米,筩上有一穿,脊部突起,由脊到缘呈斜平状。已受到腐蚀,唯筩上有穿部位的铜质完好,穿侧镌刻铭文,全文为: "寺工武库受(授)属邦咸阳[戊午]"(图一、二)。  相似文献   

20.
地处大巴山南麓的四川省达县地区,有一座巍峨高大的陶雕节孝牌坊(图一)。这座牌坊位于开江县城南35公里的任市镇街口,建于清光绪八年(1882年),是清朝廷诰授清制五品奉政大夫张九封为其妻妾所建。牌坊座南朝北,四柱三门牌楼式建筑,高12米,宽11米,厚0.8米。牌坊周身用数十块陶件拼并而成(仅柱底基石是用巨石雕成),梁柱铆榫对接油灰凿打,不用铁活。四根方形柱,十道方横梁构成坊架,柱面宽0.8米,横梁面宽0.6米,三道门为拱形顶,中门高4.3米,宽2.1米,侧门各高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