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贵阳文史》2013,(4):74-74
夏日宜饮什么茶?中国人饮茶讲究四季有别,俗语说"夏饮绿,冬饮红,一年到头喝乌龙"。根据发酵程度的不同,茶叶有寒热、温凉的区别,其中绿茶具有清热、降燥、止渴、生津、消暑、提神等功效,比较适合在夏季饮用。绿茶含有咖啡碱、茶多酚、维生素等营养成分,有利于人体消化脂肪和其他多余的营养。绿茶还含有茶氨酸,有助于人体清除自由基、增强心血管活力,从而达到提高免疫力、抗衰老等保健功效。绿茶一般不能用100℃的沸水冲泡,水温80℃~90℃为宜。因为茶叶愈嫩绿冲泡,水温愈低,这样茶汤才会鲜活明亮、滋味爽口,维生素C也较少破坏。夏天喝白茶也是个不错的选择。白茶具有退热、祛暑、解毒的功效,杀菌效果也要强过绿茶。夏天饮茶禁忌忌过度饮茶:茶叶里含有咖啡因,过度饮茶会引起  相似文献   

2.
茶是中国献给世界的礼物。中华民族的祖先发现了茶,并演绎出许多制作茶叶的技艺。红茶、绿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加工工艺不同,色泽不同,香味不同,功效不同。茶从中国走向世界。茶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大家坐下来喝茶、品茶,在茶几上达成了许多合作,化解了许多矛盾。茶马古道,开启了茶叶的"丝绸之路"。茶与"道"、"禅"有解不开的情结。  相似文献   

3.
茶趣     
茶趣/马亭山我喜欢喝茶,觉得喝茶是一种享受。喝茶讲究慢慢地喝,而且每次不可将壶中的茶水倒干,要勤续水,才能保持香味。喝茶有百益无一害,这是世界上任何一种饮料都不能相比的。中国的茶曾被称为药茶,依其品种不同,具有不同的药性。绿茶性寒,可防暑降温;红茶性...  相似文献   

4.
"元泡茶"这个词,这个概念,基本从现代生活中消失了。元·第一。元泡茶,茶叶第一次泡出的茶汤。从前,人民生活水平普遍较低下,喝茶,尤其是喝元泡茶,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说起来,我老家在东山,东山盛产碧螺春茶叶。碧螺春茶,最初乡人管它叫"吓煞人香"。清康熙帝喜欢这茶,但又觉得这茶叶名字有点土,便给  相似文献   

5.
我爱白开水     
我不爱茶,因为它太忧虑;我不爱咖啡,因为它太紧张。我爱淡而无味的白开水,因为它可以让人于无味处品滋味。喝茶的时候,得营造几分淡雅娴静,才配得上清茶的袅袅香气;喝咖啡的时候,最好身处闹市中心的咖啡屋,来一份西式点心,听一段摇滚乐,方有一种时尚的味道。可是我不行,何况,我不会煮咖啡,没有上好的茶具和茶叶。  相似文献   

6.
正几十年过去了,现在他炒得一手好茶,碧螺春茶的高温杀青、热揉成形、搓团显毫、文火干燥四道主要工艺,他都了然于胸了。春雨如酥。淅淅沥沥的雨中,远处的碧螺峰山色如黛,仿佛洗过一般,让太湖之畔的绿意拥有别样的清亮之光。就是在这样一场别有深意的雨水里,我驱车前往杨凤莲的家中。我在吴中集团认识她两三年了,偶尔的交谈中知道她父亲炒了几十年茶叶,就相约拜访一下老人。这些年,我见过不少头顶非遗传承人的炒茶大师,他们不仅会说,更会表演,反而惹人厌烦。  相似文献   

7.
<正>绿茶制作技艺(黄山毛峰),由清光绪元年(1875年)徽州"谢裕大茶行"创始人谢正安创制。茶叶白毫披身,牙尖似峰,故名毛峰,全国十大名茶之一,属绿茶。冲泡后,芽叶初时竖立悬浮于水中,继而徐徐下沉,芽挺叶嫩。嗅之鲜爽清新,近似兰香或板栗香味。汤色清澈,味鲜浓而不苦,回味甘爽,堪称极品。干茶经冲泡去汤后留下的叶底嫩黄  相似文献   

8.
颖子 《湖南文史》2014,(7):30-30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相似文献   

9.
《风景名胜》2012,(10):127-128
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最近几年,茶文化开始风行国内各地。各地名品茶叶和茶文化专著层出不穷,专家学者纷纷引经据典,为了"第一茶"的牌子大打出手。其实,论道茶文化,引经据典的,无非一本《茶经》,而《茶经》的作者茶圣陆羽,倒是正牌的湖州长兴人——试想,没有好的茶叶,怎么孕育出茶圣这样的人才呢。所以,来湖州,喝茶是绝对不能落下的一课。  相似文献   

10.
太平猴魁     
<正>太平猴魁,中国历史名茶之一,属绿茶类尖茶,产于安徽省太平县(今黄山市黄山区)猴坑、猴岗一带,因该茶的品质位于尖茶的魁首,首创人又名叫魁成,故称为"太平猴魁"。其创制历史已有100多年,制作技艺精湛,从鲜叶采摘到加工完成,全部采用手工制作。茶叶外形扁平挺直,魁伟壮实,两叶抱一芽,不散、不翘、不弯曲;色泽苍绿匀润,遍身白毫,含而不露,且叶脉部分呈暗红色,绿中隐红;入杯冲泡后,芽叶缓慢舒展,并竖立  相似文献   

11.
藏茶     
正藏族制作茶饮料的茶叶一般为砖茶、沱茶和红茶三种,很少使用绿茶和花茶直接泡水饮用。藏族将自己所用的茶叶称为"大茶"或"藏茶",是内地对当地的专供茶,历史上也被称为"边茶"。藏族人民在长期饮茶的过程中,创造出许多独特的饮茶方法,例如熬清茶法、熬茶汁法以及制熟茶法。熬清茶和熬茶汁的茶叶,一般要熬煮两至三遍,这与高原气  相似文献   

12.
<正>热爱喝茶的人,对茶叶的产地都特别的注重。于是,就有了因地而名的名茶,也有了因茶而名的名地。因地而名的名茶,那一片土地必定是风光秀丽、景色宜人,是人间热土,积淀了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喝那里的茶,可以纪游、可以壮游、可以神游。因茶而名的名地,那一片土地即使景观不甚出色,但必定是内蕴优异,山水之间必定还有一个与之极度匹配的小气候环境。六堡茶因地而名,但六堡不是一个风景殊胜之地,  相似文献   

13.
普陀佛茶     
又称普陀山云雾茶,是我国绿茶类古茶品种之一。因其最初由僧侣栽培制作,寺院提倡僧人种茶、制茶,并以茶供佛,以茶修佛,故名佛茶。"叶有白茸,瀹之无色,徐引,觉凉透心腑。"早年佛茶外形似螺非螺,似眉非眉,形似小蝌蚪,故又称凤尾茶。  相似文献   

14.
知堂老人说:“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此“半日之闲”的“十年尘梦”,非但醉人,兼可入道!清茗一杯,心香一炷,黄卷在手,足以使我诸缘顿息,心旷神怡。此中意味何逊染翰敲诗,绘事书法?  相似文献   

15.
白茶滋味     
从来佳茗似佳人。在茶的大观园里,白茶便应该是妙玉了——容颜清冷,身世离奇,遗世独立,自成格局。多少年来,福鼎白茶遐迩闻名,但是,却很少有人知道,这种香气馥郁、口味独特,甚至还有神奇药用功效的茶叶背后,隐藏着许多或传奇、或神秘的故事。  相似文献   

16.
正鲁迅(1881-1936)的生活消费支出,占第一位的无疑是香烟,其次就是茶叶。喝茶是鲁迅的终身爱好,在《鲁迅日记》中,关于茶事的记载就有100多处。鲁迅生长于茶乡浙江绍兴,对于故乡的圆炒青茶,一直怀有深挚的眷恋之情。小时候,他就常给久卧在病榻上的父亲沏茶,  相似文献   

17.
宋元时期是我国制茶技艺史上承上启下的重要转变阶段,蒸青绿茶的制作工艺从蒸青片茶向蒸青散茶发展。制茶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采拣茶叶的工具有银镊子、金刀,说明制茶工具的精细化;蒸茶工具甑主要为竹制,更加轻便实用,最大特点是无底或七孔;榨、研技术炉火纯青,因而制茶的榨种类多,磨也更加丰富高效,特别是水磨,更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大型制茶机器;蒸青片茶有各种造型,造茶工具棬模形状各式各样;包装茶叶的器具甚是精美,不仅灵活运用蒻叶包裹茶叶,而且懂得火烘、焙茶除湿气与密封藏茶。  相似文献   

18.
正说到茶,第一个说到的应该是神农,他也是中华始祖的农业神。传说他发明了刀耕火种,他还制造出了饮食用的陶器和炊具,后来与黄帝部落联盟打败了蚩尤部落,奠定了华夏族的基础,更为神奇的是传说他勇敢的尝试各种植物,亲自体验感受效果,所谓"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个"荼",许多人认为就是后世的"茶",《辞海》解释说:荼,苦菜。并引《诗经·邶风·谷风》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其实,严格地说,  相似文献   

19.
<正>时值春社前几天,一位朋友拿来一包茶叶,确实是很嫩绿的社前采制的茶,但很明显不是六堡茶原种。这就涉及到一个重要问题了:同样按六堡茶工艺加工的绿茶,有存储价值吗?绿茶存放成为陈茶,会出"槟榔香"吗?我们选购六堡茶(传统工艺)新茶,是为了后期仓储"出香"及形成槟榔香,其中一个"要素"就是品种必须是原种。即选购六堡社前茶首先是需要甄别品种。  相似文献   

20.
茶馆,亦称"茶肆"、"茶寮"、"茶楼"、"茶坊"、"茶屋"、"茶舍"等。茶馆是一个古老的行业,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两晋南北朝,专供喝茶住宿的茶寮是茶馆的雏形。茶馆这个名词,直到明代才出现于文献典籍中,清代才成为惯称。在三国和两晋时期,茶叶的饮用和生产已开始流传到江南和浙江沿海的东部地区。到东晋时,茶叶已成为建康(今南京)和三吴(相当于今天的镇江、苏州、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