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机残留物分析技术是使用有机化学分析手段鉴定有机残留物的性质和来源的主要方法①。与人类活动有关的有机物,其残留的生化成分残存于考古遗址内多种多样的器物和沉积物中。通过一定的分离和鉴定技术,例如色谱分离和质谱鉴定等适当的技术,可以揭示残留物生物分子成分,从而指示与人类活动相关的有机物及其利用情况,对陶器等用具、工具的功能解读、遗址环境重建、古人类行为复原和食谱分析等方面都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作用②、③、④、⑤。古代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植物和动物资源相关,特别是古代人类的医疗活动,根据各种动植物资源的药性药理,治疗各种疾病或者养生健体。由于药物多来源于动植物资源,不易保存,能够保存下来的药材实在少之又少,在考古遗址中关于药物利用的实物证据甚为罕见。因此,残留物分析就成为考古学研究中药物发展史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生物学技术,特别是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植 物硅酸体分析技术在农业起源研究中的应用,人和动物骨骼学应用于人类起源和进化、畜牧业的起 源和发展等研究领域。还简单介绍了分子生物学的一些基础知识。并重点论述了分子生物学技术, 如线粒体DNA分析技术和Y-染色体DNA分析技术在人类起源和现代人种族起源研究中的应 用。DNA分析技术在农作物和家畜的起源和进化研究中亦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3.
木炭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考古发掘出土的木炭可以重建考古遗址周围的环境,重建植物群,探索遗址的居民与自然界植被的关系,寻找有关古人类的信息。该对木炭在考古学研究中的可行性、必要性及取样与鉴定方法进行了简要的概括,并以研究实例进一步说明木炭的鉴定过程,对拓宽我国科技考古研究方法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古代残留物 传统考古学以发掘获得的器物、遗址分布及结构来诠释考古发现,这些都是肉眼所能见到的信息。广义的古代残留物概念一般是指在古代人类的生产生活等实践过程中,残留于人们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具上甚至是人类所接触的环境中,包括遗址的土壤中,经过长时期埋藏并得以保存下来的,  相似文献   

5.
余翀 《考古》2015,(4):102-107
前言与其他人文学科相比,考古学与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关系更为密切。这是因为考古学的诞生就与借鉴地质学和生物学的方法有关,及考古学自始至今,利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进行研究的过程也从未间断。从考古学的研究目标被定义为"以考古遗存重建相关人群的生活方式"[1]中也可以看出,考古学既是人文科学,也是自然科学。在考古学研究中运用自然科学相关学科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喻方舟 《南方文物》2020,(1):144-152
几何形态测量是一门将生物的形态量化并进行研究的学科,由生物学引入至动物考古学后,主要应用于动物牙齿和骨骼形态的测量与判定,近些年来,在物种鉴定、家畜起源等方面提供了更加科学、可靠的新思路与新成果。目前,我国动物考古学对几何形态测量的认识尚浅,应用也有待普及。因此,本文从几何形态测量的历史、特点、基础理论与实际操作等方面入手,概括介绍近些年来国际上该方法在动物考古学中的应用实例,并对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7.
帝王陵墓是中国古代墓葬中的一个特殊门类,明清帝王陵墓研究应该纳入中国考古学研究范畴。明清陵墓研究材料的来源有别于前代,进而影响到具体研究方法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从考古学立场出发,结合利用相关学科的分析方法,有助于推进明清陵墓乃至宋辽以后考古学一些具体问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8.
数学分析方法在考古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主要以文物产地研究为例,介绍国内外学者在考古学研究中常用的几种数学方法的原理及应用情况,指出数学分析方法已经成为考古学研究的热点,中国金属文物产地研究需进一步开展和深化,考古学家熟练运用现代数学知识是考古学现代化的重要步骤之一。  相似文献   

9.
19世纪,在对灭绝动物的骨骼进行研究的同时,对与之密切相关的人类遗骸及人工制品也进行了调查,这标志着地质学与考古学结合的开始①。尽管这种结合还很不成熟,但也为这两个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大量有用的资料。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种学科间的合作曾一度停止,...  相似文献   

10.
杨杰 《东方收藏》2022,(8):96-98
本文通过大量的科技考古实例,阐明科技考古学对于考古学研究的重要价值,并对科技考古在龟兹石窟研究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同时对更进一步的发展趋势做出推测。科技考古学为传统考古学研究古代社会带来了新方法,提供了新的信息,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其他分支学科的发展及社会进步。随着考古学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考古学将更加广泛地应用在龟兹石窟保护研究工作中,同时不断促进石窟保护研究工作向深化和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11.
AutoCAD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utoCAD在考古绘图中的应用目前还比较少,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断被考古行业所应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不是现代化的办公设备不适应考古工作的需要,而是我们考古工作者在观点上不去接受它。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希望考古界的专家学者们接受并认可它,让AutoCAD 在考古绘图中得到推广,并得以发扬光大,让考古行业也能适应时代的潮流,利用一些新的技术来推动考古事业的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结合多个考古测量工作,就数字化测量技术如何在考古测量中的应用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What does Indigenous archaeology offer archaeologists who do not work on Native land, at Indigenous sites, or with Indigenous people? This article demonstrates the broad applicability of Indigenous archaeology and the way it can be utilized by archaeologists working in any locale. Through recent fieldwork in south central Turkey working with a non-indigenous community of local residents near the archaeological site of Çatalhöyük, I demonstrate ways that the theories and methodology of Indigenous archaeology are a useful and relevant part of practice for archaeologists working in areas that are neither on Native land nor involve sites related to indigenous heritage. It also points to the need for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collaborative method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a set of best practices within archaeological and heritage management settings.  相似文献   

14.
本文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中国考古学年鉴》的特色及其在考古科研工作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16.
环境考古学论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考古学作为一门学科首先是一种思想意识,然后将特定的理论和方法贯彻到考古发掘的方案设计,资料的提取、整理、分析和解释的每一个阶段。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是环境考古学贯彻始终的灵魂。  相似文献   

17.
人人共享文明成果,是文化遗产保护的最终追求。如何达到这一目的,是公众考古学(publicarchaeology)讨论的范畴。这是国内目前方兴未艾的一个考古学分支,各方都在积极讨论与尝试。2012年度,依托土司城堡海龙囤的发掘,我们开展了一系列公众考古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本文即以之为例,对公众考古的相关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初论公众考古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的基本理论作一些简单的介绍,并对如何将兴起于西方的公众考古学与中国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如何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公众考古学作一些探索和思考。  相似文献   

19.
考古学是一门独立的科学,往往被历史学、人类学或古器物学所包括。事实上它以田野工作为基础,以遗迹、遗物的实证为前提,其方法论是其它学科所无法代替的。  相似文献   

20.
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的研究,已经取得一批丰富的考古材料和科研成果。本文尝试概括1949年以来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进行一个研究历程的文献综述。就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文献进行梳理,具体考察新疆史前时期的考古学研究成果。试图了解当前新疆史前时期考古学研究的现状、特点,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