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寺门口东吴墓是马鞍山地区发现的又一座东吴时期重要墓葬,其独特的祔葬形制为本地区仅见,也是至今发现唯一一座侧室葬人的墓葬。根据墓葬的实物资料,并结合发掘的原始记录,本文对该墓葬的形制等方面,谈一些新的认识。同时,依据现有史料,通过对所见长江中下游地区已发表的六朝时期祔葬墓材料的梳理,就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时期这一特殊葬俗的墓葬形制,进行类型学方面的尝试性研究。  相似文献   

2.
安徽马鞍山东吴朱然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1984年6月初,安徽省马鞍山市沪皖纺织联合公司在雨山乡安民村林场扩建仓库时,发现一座土坑砖室墓。市文化局得知后,通知工地停工保护,并报安徽省文化厅文物局。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立即派员,会同马鞍山市文物普查工作队,对墓葬进行了发掘。野外工作自6月9日开始,至23日结束,历时十五天。据发掘资料得知,墓主为三国东吴右军师、左大司马朱然。墓内出土了一批珍贵的漆木器、青瓷器和其他遗物。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文物》2021,(7)
老虎洞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闻堰镇老虎洞村北部。2013年3~7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杭州市萧山区博物馆对其进行了发掘,清理墓葬34座。其中M1为南朝刘宋时期纪年砖室墓,墓砖上有"会稽永兴西乡相藏里许督自书之"等文字,这是萧山在六朝时期称为永兴的第一个实物证据。M1不仅发现了纪年铭文砖,还有纪地铭文砖,且该墓形制明确,出有青瓷标形器,信息量丰富。M26为东吴晚期砖室墓,墓前排水沟造型特殊,所出青瓷均为越窑产品,器物组合丰富,质量上乘。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吴、南朝时期的社会制度和丧葬制度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1996年发掘的朱然家族墓是一座与朱然墓同样重要的孙吴墓葬。本文对两墓的形制结构、墓砖、出土遗物及在墓地内的排葬次序进行了重点分析,认为朱然家族墓时代比朱然墓早,墓主可能是朱然养父朱治。文章进而认为包括朱然家族诸墓在内的今马鞍山市采石周围地区发现的其他高等级大型孙吴贵族墓颇疑与葬于牛渚的孙策、孙休二陵有关,是这个陵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文物》2014,(2):41-61
2011年8~10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吉水县博物馆对江西吉水县文峰镇井头村房后山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现隋墓六座。其中M2、M11和M21后室内券上都有"开皇廿年"铭文砖,其他三座也应为同时期墓葬。六座墓排列有序,年代相近,应是一处家族墓地。这批隋墓与江西其他地区发现的隋墓有明显差异,具有一定的地区特点。墓葬出土的部分青瓷器应为洪州窑产品,为进一步研究江西地区隋代窑业生产、江西地区青瓷发展史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6.
宋山墓(MASSM1)是马鞍山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座砖室墓葬,它填补了该地区六朝考古多项空白,高浮雕变形龙纹把手石门和假窗的设置,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最早的实例。虽被盗严重,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墓葬形制与湖北鄂州鄂钢饮料厂一号墓极为相似,但规模比后者大,显然墓主身份也更显贵。通过和朱然墓等六朝大型墓葬比较,并结合现有的史料分析,此墓可能是吴景帝孙休的定陵。  相似文献   

7.
马鞍山地区所发现吴墓墓葬规模大、等级高,受到学界的关注。在全面分析该地区吴墓基础上,并从墓葬形制和随葬青瓷器两个方面将其与古武昌地区和建业地区的吴墓材料进行对比后,可以总结出马鞍山地区吴墓所体现的文化面貌,即汉代文化因素、古武昌文化因素、建业文化因素在该地区相互交织。马鞍山地区的吴墓墓葬形制既有对汉代制度的坚持又有对古武昌地区新兴丧葬文化的引入,随葬青瓷则体现了其同时受到长江中游和下游地区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考古发现的西高穴二号墓,其墓葬形制、规格明确。通过与其墓葬形制、规格相近的东汉晚期河北定县北陵头M32、徐州土山东汉墓、山东济宁普育小学汉墓和三国时代偃师杏园M36和M34、安徽马鞍山朱然及其家族墓、马鞍山宋山东吴墓、南京上坊孙吴墓等对比研究,西高穴二号墓应为东汉晚期至魏晋时期高等级墓葬。西高穴二号墓出土遗物研究,又进一步推定该墓时代为东汉晚期。通过对西高穴二号墓发现的刻铭石牌文字内容和字体时代、西高穴二号墓出土男性人头骨与文献记载的曹操去世年龄、西门豹祠遗址和邺城遗址与西高穴二号墓相对分布位置、出土"鲁潜墓志"与西高穴二号墓地望关系、西高穴二号墓的地势和"不树不封"现象与历史文献记载、中国古代帝王陵墓与都城位置关系等六方面,论证西高穴二号墓墓主人就是曹操,西高穴二号墓就是"曹操高陵"。  相似文献   

9.
马鞍山寺门口东吴墓,墓葬形制为“十字形”多室墓,反映了与长江中游东吴墓葬形制上的承接关系,该墓葬未经扰乱,出土的一些陶瓷器和精美的铜镜,为研究长江下游地区东吴时期的墓葬埋葬习俗,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0.
《文物》2014,(11)
2007年4月,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和汾阳市博物馆在汾阳市胜利西街发掘了一座砖室墓(编号M3)。墓室出土有瓷器、陶器、陶俑及墓志。墓志志文显示,墓主人为曹怡。曹怡及其祖上均为介州萨宝府的中低级武官,地位不高。墓葬中出土的青瓷梅瓶和青瓷龙柄鸡首壶形体硕大、釉色光亮、器形规整,显示出曹怡与众不同的粟特人身份。曹怡为西域"昭武九姓"中曹国人后裔,曹怡墓是山西汾阳首次发现的唐代粟特人遗存,该墓的发现为研究隋唐时期汾州、介州地区粟特人及唐代山西地区中西文化交流史提供了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1.
宋山墓是马鞍山市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一座砖室墓葬,它填补了该地区六朝考古的多项空白,高浮雕变形龙纹把手石门和假窗的设置,是目前长江中下游地区六朝墓葬中最早的实例。虽被盗严重,但仍出土一批珍贵文物。墓葬形制与湖北鄂州鄂钢饮料厂一号墓极为相似,但规模比后者大,显然墓主身份也更显贵。通过和朱然墓等六朝大型墓葬比较,并结合现有的史料分析,此墓可能是吴景帝孙休的定陵。  相似文献   

12.
李德文  秦让平  汪欣  邓刚  杨亚宁 《考古》2012,(5):29-40,98,106,109
2010年4月发掘的白鹭洲战国墓M566为带墓道的竖穴土坑墓,墓主为女性。墓葬中出土一椁三重棺,以及铜器、仿铜陶礼器、漆木器及玉器等随葬品。墓主身份应不低于大夫级,墓葬年代为战国中期偏晚。此墓葬的发掘丰富了战国时期皖西地区楚墓的研究资料,对研究安徽地区楚文化的传播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山西大同云波里路北魏壁画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9年4月,大同市考古研究所在山西大同市城区南端云波里路中段发掘了一座北魏壁画墓。墓葬为长斜坡墓道单室砖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组成,其形制是北魏平城时期流行的。随葬器物有釉陶器、石器、银器、铜器、铁器、骨器等,壁画题材有宴饮、狩猎和忍冬、龙凤图案,其内容和绘画风格具有拓跋鲜卑民族的特征。此墓的发掘为研究北魏时期的服饰、丧葬习俗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4.
日文提要     
黄建秋 《东南文化》2011,(3):96-100
<東南文化>2011年第3號主な論文の要旨1.文化遺産.文化自覚.文化建設--中国文化遺産事業の発展過程を追う(曹兵武)要旨:文物史跡は過去の文化を反映するもので、文化は異なる時期における人類共同体が特定時期と空間において環境と社会に適応するものだけではなく、人類過去の生存可能性の記録でもある。故に、文化遺産は社会発展を推進させる知恵になり、決して負担ではない。改革政策実施以来、我々は文物と文化遺産及びそれらの価値に対  相似文献   

15.
杜佳佳  王根富 《南方文物》2010,(4):120-132,142
"土墩墓"的研究是长江下游地区吴文化考古研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探讨吴国历史发展脉络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考古发掘工作进展,有助于我们对"土墩墓"进行深入的研究。"土墩墓"研究中有些问题必须首先加以明确,才能确保研究走上正轨。文章从"土墩墓"的名称问题、"一墩一墓"与"一墩多墓"问题、"土墩墓"研究中的"分研究区"问题等等诸方面,对土墩墓这一特殊的遗迹现象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土墩墓"的一般特点进行了探索性的概括。  相似文献   

16.
江苏句容下蜀中心山土墩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2月~4月,南京博物院在江苏句容中心山发掘了一座春秋早期土墩墓,发现祭祀器物群1处、墓葬1座和房址1座。器物群器物出土时破碎严重,属有意识打碎。墓葬堆土成坑。房址位于墓葬下方,主体由基槽和基槽内柱洞组成,为截面呈人字形的两面坡式建筑,有长方形过道,其与墓葬及祭祀器物群的位置关系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M8832)。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较多青铜器、玉器等,包括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推测墓主人应是较高级的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倪亚清  张惠敏 《东南文化》2016,(4):38-42,2,68,129
2001年9月浙江省临安市文物馆组织清理了一座唐五代时期墓葬。墓葬平面略呈船形,为多耳室、多壁龛的券顶砖室石门单室墓。随葬器物以越窑青瓷器为主,有少量的银器和铜钱。墓葬年代早于临安青柯五代墓、晚于临安晚唐钱宽水丘氏夫妇墓。墓主人应为五代钱氏王室成员或功臣,很有可能为钱镠第二子钱元玑墓。该墓的发现为研究五代十国时期墓葬形制、越窑瓷等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1999年3月,徐州博物馆对位于铜山县伊庄镇洪山村西北的古基进行抢救性发掘.该基由基道、甬道、前室及后室组成,由于曾被盗,仅在墓上封土中清理出一件陶虎子,以及墓中残存的三块画像石.墓葬年代应为东汉晚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