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寨英古镇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松桃苗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梵净山东南麓,始建于明朝初年,是梵净山下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寨英古镇是迄今为止贵州省保存较完整、梵净山区域规模最大的古建筑群,有"梵净古都"之称。寨英气候温和,土地肥沃,自然资源丰富,风景如画。2003年,寨英被  相似文献   

2.
“峨嵋天下秀,梵净天下风”。这是慧海法师的弟子通灵到梵净山后概括出来的精当名句。多年来,不少化人说它“雄伟险峻”也好,说它“秀丽幽深”也好,似乎都不如这和尚的一个“风”字。  相似文献   

3.
《世界遗产》2014,(8):108-108
7月13日—15日,IUCN专家莱斯·莫洛伊、国际洞穴协会主席禹卿植、英国肯特大学教授约翰·马敬能、UNESCO驻华代表处文化部门项目官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自然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世界遗产杂志社及中央电视台的相关专家学者考察铜仁梵净山,并参加了中国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专家研讨会,贵州省世界遗产申报管理办公室副主任肖高林,铜仁市副市长杨同光全程陪同。13日下午,专家组听取了梵净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资源情况汇报,同时观看了梵净山专题片。  相似文献   

4.
陈竹君  赵慧敏 《旅游纵览》2023,(17):106-109
梵净山,作为著名旅游胜地,在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保护名录。梵净山旅游业不仅带动了当地经济及其他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的脱贫攻坚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本文通过分析梵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及经济意义、生态意义、人文意义等,总结梵净山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分析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希望对实现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何倩 《旅游纵览》2013,(10):208-209
作为战斗在教育第一线的物理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科知识而是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执著的探究精神。那么在平时的物理教育教学中渗透美学就显得至关重要。美是什么?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给美下的定义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能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那就是美。"物理的科学美在于它是建立在自然  相似文献   

6.
梵净山称“古佛道场”,其实就是指金顶古庙群。金顶古佛道场是梵净山之核心,是日是月,古志喻之为“琳宫绀宇”,即是说建筑在天宇之上的佛殿仙阁;环山皇寺觉庵则是登天之梯,古志喻为“月地云阶”,意指无量信众在弥勒佛那净土的月光照耀下,从东南西北四方登临的一步步云中台阶。  相似文献   

7.
梵净山进香习俗兴起于明,兴盛于清,一直延续到民国末年,具有时间悠久、辐射地域广阔等特点。明清时期,朝山香客在梵净山通过捐资重建庙宇、重铸佛像、整修道路等方式积累功德,为梵净山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研究梵净山进香习俗对于了解梵净山佛教兴衰和历史地位有着重要的启迪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神奇梵净山     
梵净山在明朝中叶即以西南佛教名山而著称。万历年间,香火鼎盛,山中寺庙达五十余所,来自本省各地和川湘赣诸省的香客络绎成线。现存碑文形容当时盛况说:“仙洞灵台,咸棋布而胪列;奇峰古刹,俱凤翥而鸾翔......自开辟迄今,海内信奉而奔趋,不啻若云而若水;王公大人之钦谒,恒见月盛而日新。”近二十年间,梵净山更是名播海内外,中外慕名来游者与日俱增。许多学者、专家、艺术家为梵净山留下大量观感文字。著名学者启功先生诗曰:“梵呗传三界,潮音净六根;众山眼底小,南国此峰尊。”香港摄影家陈复礼先生题词说:“集五岳之奇险幽秀而大气磅礴则…  相似文献   

9.
石头 《南方人物周刊》2011,(17):107-107
西藏之美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她的仪式感。高擎的转经简,飘扬的经幡,一生唱诵无数遍的“唵嘛呢叭咪吽”,还有那瑰丽辉煌的唐卡,是对心灵实足的净洗。  相似文献   

10.
梵净山自来山名众多,独有此名流传至今。本文通过对梵净山一名的字义分析,梵净山弥勒信仰的起源、发展、兴盛、衰落与复兴历史的梳理,认为梵净山之得名,取"梵天净土"之意,与梵净山弥勒净土信仰有着密切的关系,山名中蕴含着芸芸众生对极乐佛国、人间净土的向往。  相似文献   

11.
梵净山护国禅寺是明代万历年间敕封的名四大皇庵之一,也是梵净山最大的寺庙。它位于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县永义乡大园址村,距印江县城48公里,距梵净山金顶15公里。棉絮岭自梵净山金顶逶迤而来,在护国寺后山稍有停顿,形成一片开阔地带。护国禅寺背靠青山,面向万岭、极目远眺,数百里山峦起伏,波涛般荡叠绵延,让人心旷神怡、思绪万千。百里烟波奔来眼底,千年社事注结心头……  相似文献   

12.
张振中 《世界》2005,(4):55-57
法国女人:嗜美如命 法国人的嗜美可谓闻名遐迩,浪漫的法兰西民族追求的美包含两种,一种是装饰的美,另一种则是不经雕琢的自然美。  相似文献   

13.
靳章军 《神州》2012,(19):81-81
纵观历史,横看百科,语文给予其他学科工具性作用,但它不仅停留在工具性质上,还具有语文独特的魅力——情感性,如自然之美、社会之美、艺术之美、道德之美、人生之美。心理学家认为,情感是发展和维持认知活动的动力,是构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成分,没有情感就没有智力。  相似文献   

14.
释迦牟尼舍弃王位,专心修道传法,为后世佛教僧人作出楷模.后世僧人效之,既出离世俗,则"不干世事,不作有为"(<洛阳伽蓝记>卷2).<遗教经>云:"持净戒者……不得参预世事,通致使命."<梵网经>甚至说"不得国王地上行,不得饮国王水."至于从军征战,尤为僧戒严禁,<梵网经>说"佛子不得军中往来."  相似文献   

15.
古谚日:“梵净山兮九十九条溪,谁人识得到兮,金子、银子用撮箕”。这首民谣道出了佛教名山——梵净山的神秘,也暗示梵净山有取之不竭的宝藏。其中梵净山“团龙贡茶”和“中国茶树王”就尤为神奇。  相似文献   

16.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早在明代以前,梵净山作为古佛道场,就已名播全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梵净山以它独有的良好的原始植被蜚声世界。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梵净山已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理想的旅游胜境。梵净山是中国历史名山。据《汉书·地理志》记载,早在汉代,梵净山就已经是名山,称之为三山谷,说是“辰水所出”。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称之为三晤山。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说它“一名辰山,在麻阳西八百三十里。”明代《贵州名胜表》称九龙山,说它“高百余丈,江头山下分九支,铜仁大小江出焉。”此外还有月境山、饭甑山…  相似文献   

17.
梵净山是西南佛教名山和中国弥勒菩萨道场,明清之际佛教盛极一时,"佛光"记载不绝于书。通过考察五台山和峨眉山历史上的佛光现象,指出佛教名山与"佛光"的密切关系;进一步爬梳明清以来梵净山碑刻摩崖、史志文献、诗文著述,找出梵净山诸多"佛光"历史线索,分析梵净山佛光现象与佛光崇拜,可以为梵净山弥勒菩萨道场研究和佛教文化发展,提供详实可靠的历史线索和文献依据。  相似文献   

18.
我们的旅行车,在平坦的公路上飞驰着。当厦门这个迷人城市愈来愈靠近时,大家情不自禁的说笑声、议论声以至欢呼声,也愈来愈稠了。而我的视线和情感,却一直被窗外那如织如画的景致深深吸引,不由自主地嚷起来:“瞧,集美——水美、林美、街道美、建筑美……‘集’天下之‘美’哟!”  相似文献   

19.
<正>梵净山,地球同纬度生态保持最完好的地区,有"绿宝石"美誉;梵净山,有珙桐、冷杉、银杏、水青冈等珍稀植物,且成片分布;梵净山,有世界唯一的黔金丝猴种群,濒危度高,种群珍贵;梵净山,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明清时有四大皇庵四十八脚庵,全山寺庙150多座……梵净山的生态价值和文化内涵不言而喻,是一座融生态原始、风光旖旎、文化底蕴深厚于一身的名山。  相似文献   

20.
梵净挑夫     
梵净山,地处贵州东北部,是武陵山脉的主峰,海拔虽只二千五百余米,但落差却有二千来米,因而山势极为陡峭。梵净山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笑咪咪的弥勒佛,就住在耸入云天的金顶上。明清之际,香火极盛,寺庙馆舍,鳞次栉比。现在,人文景观虽已所剩无几,但雄奇险峻的天然风光,依然是一处旅游胜地。梵净山有许多挑夫,为游客提供抬人。挑物等服务。有个随同我们上山的挑夫,长得极为结实,健壮,身上成坨的肌肉,将褪色且有些破洞的衣服绷得极紧,叫人担心那布衫随时都会绷破。一张饱经风霜的国字脸,显然是因为日晒雨淋的缘故,颜色偏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