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的农村改造模式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就其所设想和实施的具体内容而言,是一种旨在全面改造传统农村的模式探索,其内容包括对农村政治、农业经济和农民素质的现代性改造。当然,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成效来说,乡村建设运动存在着不少缺陷,更不能成为乡村建设派所期望的解决近代中国问题的根本之路。但是,它改造农村的一些思想认识和具体做法,既把改造农村问题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关键问题,又企图寻找一条改造农村的有效途径,在农村政治改造方面力图实行民主自治制度,在农业经济改造方面试图推行具有企业化和市场化性质的股份合作体制,在农民素质改造方面企图培养初具现代文化科技知识的“新农民”,从而显示了一种比较系统的具有一定现代化意义的农村建设模式,这应该是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秀丽 《安徽史学》2006,5(4):69-80
民国时期领域广阔、面貌多样、时间持久、影响深远的乡村建设运动,不仅是农村落后破败的现实促成的,也是知识界对农村重要性自觉体认的产物.乡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扫盲和文化教育、引进和推广动植物良种、尝试建立农村医疗保健体系、移风易俗、倡导合作组织、加强农村自卫等方面.乡村建设运动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可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某些参考,更在于其所遗留的丰富精神遗产.  相似文献   

3.
冯剑 《沧桑》2011,(3):64-67
定县乡村建设实验思想和做法与实验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一致性,领导定县乡村建设的团体有着浓厚的实验主义思想背景,但是他们对实验主义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依据定县的实际情况在调查的基础上灵活地应用和改造实验主义。以晏阳初为代表的定县乡村建设实验团体对西方思想应用和改造的思想和做法至今依然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农村,社会动荡,经济崩溃,民不聊生,危机日益严重。各党各派纷纷提出解决农村危机的主张和方案。与南京政府分庭抗礼的以李宗仁、白崇禧为首的新桂系,以建立民团为中心和推动力,推进乡村改造和建设的治理模式颇具特色,为当时国内外人士瞩目和赞许。关于新桂系治理乡村活动,还没有专文深入研究,涉及这一问题的论著只作简单的政治定性结论,缺乏全面的分析和符合实际的认识。实事求是地分析和评价新桂系治理乡村的模式及其效应,揭示其实质,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民国时期地方政权治理乡村和乡村社会演变的轨迹,并从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南京国民政府在大陆时期曾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农村合作运动,本文就学术界对其研究情况作以综述,以期为这方面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近代以来,随着中国从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的转型,方志编纂和理论研究也随之变化。无论是修志观念和志书内容、门类,还是编纂方式等,都有了程度不等的改进和创新,体现了很强的时代性。但同时我们也应当看到,辛亥革命结束了清政府的统治和两千年的封建帝制,开辟了我国历史的新纪元。但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革命的不彻底性,使我  相似文献   

7.
简析民国时期的国语运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赵慧峰 《民国档案》2001,85(4):99-103
语言、文字的统一从来都是民族统一的重要象征。中国文字虽然早在秦汉时期即实现了形义上的一致,但谋求读音的统一,推广一种全国通用的“国语”,却直至民国时期才提上议事日程。国语,指由历史形成或政府规定的一种标准语,也就是全国通用的共同交际语。在我国,国语即普通话。民国初期,随着各项初创工作的全面展开,政府也把统一国语作为开国的重要举措,并由南京临时政府、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前承后继地进行了若干年。本文试图对这一运动产生的背景、经过及其作用作一简浅分析,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8.
从民国时期乡村教师的生活体验和其他相关研究来看,乡村教师的生存现状是工作条件艰苦,工作繁难,待遇低下;同时还遭受到乡村民众的抵触和乡村士绅的排挤,事实上沦为乡村社会的边缘人;乡村教师普遍心情苦闷,状态低迷,对自身职业的认同感不高,对自身的社会角色定位比较游移。这种生存状况反映出,在国家教育体制、专家精英和乡村社会等外在规约中成长起来的乡村教师,其在乡村教育中的主体价值和主体意识是薄弱的,并没有发挥社会所期待的"中心"或"导师"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后,新式教育逐渐传入福建,但由于各级政府财力所限,基础教育投入不及广大乡村。而旅居海外的福建华侨返乡兴学之举则在一定程度上补其不足,为乡村的适龄儿童提供了受教育的场所,并以其兴办新学的教育实践,在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福建乡村地区发挥了重要的教育示范和导向作用,推进了新式教育在乡村的发展,一定程度上缩减了城乡教育的差距,从而富有成效地充当了福建教育现代化的先导。  相似文献   

10.
正民国时期国民政府非常重视农村的教育,晋中地区农村的初小、高小教师都很了不起,大都是省里正牌国民师范毕业生任教,他们无论是学识还是为人处事等方面都堪称上等,当然也有个别是上过私塾,读过"四书、五经"的老教员,这种教员在当时那个年代算术方面比较年轻教员要稍显劣势。那时候对教员的要求很严格也很全面,所有要讲的课程,都要精通。为了不断提高教员素质,保证教学质量,各县教  相似文献   

11.
华洋义赈会的农村合作运动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华洋义赈会为防救农村灾害,为复兴农村,而倡办了农村合作社。这逐渐为其他注重农村的团体所仿效,从而形成了民国时期的农村合作运动。该运动中,华洋义赈会的成效最为突出,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集体化时期的合作医疗制度始终坚持缓解农村医疗困境的大方向,通过发挥集体经济的优势、进行医务人员"在地化"培训以及坚持"预防为主"等方式,让有史以来人数最多的农民有了制度化的健康保障,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国家的政策倾向,以及"文化大革命"的推动缺一不可。而这些因素发挥作用,又必须以集体经济为依托。虽然合作医疗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基层干部及赤脚医生玩忽职守、营私舞弊等问题,但其在国家一穷二白的条件下所取得的成就依然是共和国医疗卫生史上的制高点。  相似文献   

13.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32,自引:0,他引:32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新中国农民在自愿互助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它随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兴起而产生,1965年毛泽东的一月指示和“六·二六”指示推动其发展,1968~1969年《人民日报》组织的大讨论带来大办合作医疗的热潮。“文化大革命”后,合作医疗逐步实现制度化,但自80年代开始传统的合作医疗日趋萎缩。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为发展、完善合作医疗制度做出了很大的努力,进一步提出建立、完善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医疗救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农村合作医疗不仅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保障农民防病治病的好办法,受到广大农民的欢迎,而且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4.
In the past one and a half decades, Chinese cities have witnessed an influx of 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Until now, there has been little systematic research on the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of this growing population. The objective of this paper is to empirically examin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living conditions between 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non-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and local urban workers. The data are from the 2010 National Health and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 Survey of China’s migrant population. Our study has produced several findings. First, the monthly income of 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non-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and is similar to that of college-educated local urban workers. However, less-educated rural migrants earn more than local urban workers with similar levels of education. Second, while 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work fewer hours than non-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they work longer hours than their local urban counterparts. Third, local urban workers receive greater social benefits than 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whose benefits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non-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Overall, while 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enjoy more favourable working and living conditions than non-college-educated rural migrants, they remain disadvantaged when compared to urban workers with a similar level of education. These findings highlight the insurmountable institutionalised exclusion and discrimination that imposes significant barriers on rural-origin people to reap the benefits of hig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15.
明治维新后的日本,仍是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85%左右的农业社会,重新调整国家与农村社会的关系,促进封建的统治形态向近代转变,是明治政府的重要任务之一.在反复的探讨和实践中,1888年即发布宪法的前一年,明治政府颁布了市制町村制.通过近代町村自治的成立,日本实现了国家与农村社会关系的近代化.  相似文献   

16.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改革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农村合作医疗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随着家庭承包经营的推行,农村合作医疗迅速瓦解,覆盖率由20世纪70年代末的90%下降到1985年的5%。90年代初开始,党和政府努力恢复合作医疗,但重建工作一再受挫。农民自费医疗的境况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2003年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出台,这是又一项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创新。几年来的试点和推广实践证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符合我国的实际,对保障农民身体健康、维护社会和谐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建立完善的农村医疗保障制度需要各方力量的整合,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17.
Over the past few decades, rural landscapes have been the subject of increasing inter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research, and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issues under investigation at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gmatic levels concerns how to identify the spatial character of rural landscapes for conservation purposes. This article establishes an innovative approach adopting a cultural landscape perspective with the support of point cloud technologies to capture spatial patterns of rural landscapes. This approach was explored by reference to Tunpu villages in Guizhou, China—these being a specific kind of military fortress settlement. Cultural landscape values and landscape characters of Tunpu villages were identified using historical research and document analysis. Aerial and terrestrial photogrammetry and laser scanning systems were combined to collect and process spatial information at environmental, village, and architectural scales. Point cloud models can quantitatively represent villages' spatial patterns and inform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ir heritage significance. We conclude that the strengths of point cloud technologies could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rural landscape heritage documentation from a cultural landscape perspective. This mixed‐technology approach could also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and precision of traditional rural landscape documentation, which has the potential to change methodologies applied to rural landscape research and management.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产业升级问题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吴必虎  伍佳 《旅游科学》2007,21(3):11-13
近年来游客对乡村旅游的需求渐热,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在经历了一轮较快的原始积累阶段之后,遇到了一定的瓶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发展情况的综述和总结,在分析国内乡村旅游发展形式和国外部分发达地区经验的基础上,从产品、营销和市场拓展三方面提出针对我国目前乡村旅游产业的升级建议和设想.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克辉 《史学月刊》2007,3(11):107-113
20世纪二三十年代,是乡村教育发展的黄金时期。新中国以来,人们对乡村教育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教育思潮和乡村教育实验区及其代表人物、乡村私塾与乡村学校的关系、乡村教育经费、乡村教师及其待遇、乡村师范、乡村社会教育等方面。由于资料限制和意识形态的影响,人们对民国时期乡村教育问题研究不够全面和深入,评价有失偏颇,需要做进一步的工作,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