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资本主义理论的产生、发展和实践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我国学术界进行系统研究的还不多。苏联学术界虽有研究,但认为这一理论在苏维埃俄国新经济政策时期的实践,影响不大,只有在“东欧民主主义国家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工商业改造时期起过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拟作一些归纳和评论,仅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反对个人崇拜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逝世后,斯大林作为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对苏联的改造和建设、对国家的独立和自由,甚至对国家的存在都作了重要的贡献。然而在他领导下苏联历史上发生的严重错误和挫折,也甚为世人所痛心疾首。农业全盘集体化和社会主义工业化中的问题所造成的恶果且不待说。20年代中期以后,斯大林把党内不同意见分歧变成为“党内斗争”;到30年代初又变成为对“不可调和的敌人”的“你死我活”的斗争;30年代后期更变成为“识别”和消灭  相似文献   

3.
俞邃 《百年潮》2008,(3):38-44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自1956年2月召开至今,已过去了52年。这次大会由于在总结报告中就国际形势提出了一些新的论点和主张,特别是赫鲁晓夫作了批判斯大林的《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个人崇拜”后来改译为“个人迷信”,为行文方便起见,本文统一使用“个人崇拜”),引起苏联内外震惊而著称于世。大会对于苏共和苏联的发展,对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对于中苏关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界对20世纪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存在不同的评价意见。本文从斯大林、契切林的外交政策理论以及他们对苏联外交政策影响的角度对20年代苏联对外政策进行了探讨。认为斯大林、契切林都继承了列宁晚年的外交思想,斯大林在20年代已经把世界革命的胜利寄希望于未来,提出了“一国社会主义”理论,契切林已把社会主义的未来和东方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联系在了一起。在对外政策方面,斯大林、契切林都把苏联国家利益放在外交政策考虑的优先地位。在实践上,虽然斯大林有时依然表现出了对世界革命的追求,但契切林以其长期担任苏俄外交人民委员的经历和丰富经验影响了斯大林以及苏联外交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从整体上看,苏联20世纪20年代的对外政策尽管存在一些失误,但基本把握住了列宁晚年思想的方向,为苏联国内建设创造了和平有利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苏联早期政治建设中的另一条道路——关于布哈林的政治建设思想张森林在列宁逝世后近30年中,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主要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因而深深地打上了斯大林个人思想的烙印。在革命和战争结束、和平发展新时期已经开始的历史条件下,改变非常时期的党和国家领...  相似文献   

6.
100年前,社会主义国家党风廉政建设的"先行者"——列宁领导苏联人民在迈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伟大长征的第一步的同时,也迈出了反腐败建设的第一步。知往鉴今,重温"列宁政治遗嘱",探究其晚年廉政思想蕴含的历史智慧,把握其政治设计和理论意蕴,对于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深入推进反腐败建设,着力构建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7.
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社会性质,苏联学者有过“奴隶制东方变种”说、“封建制东方变种”说、“过渡社会形态”说。这些论点到60年代已成“明日黄花”,很少有人再去旧调重  相似文献   

8.
赫鲁晓夫教育改革始于1958年。它是整个经济改革的配套措施。1958年苏共中央举行9月全会,讨论和审核了《关于1959—1965年苏联发展国民经济的控制数字》(即“七年计划”)。1959年1月27日苏共举行第21次非常代表大会,赫鲁晓夫代表苏共中央作了“七年计划”的报告,宣称从现在起苏联开始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七年计划”既是在苏联建成共产主义,又是按人口计算的产品“赶超”美国的关键部署。为了实现  相似文献   

9.
张闻天与列宁新经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水自有源头来,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理论创造,追溯其理论渊源,最早可以归结到列宁在俄国革命胜利后提出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然而从中共的历史上看,当列宁开始在俄国实施新经济政策不久就在中国传承列宁这一思想,并不断运用于中国实际的一位党的领导人恐怕要数张闻天了。而他在党内提出过的许多关于经济建设问题的深邃见解,可以说都与列宁这一思想有关。  相似文献   

10.
构建多民族的社会主义民族国家是列宁的建国思想;在建立各个民族国家的基础上实现苏维埃国际联盟是苏联建国的初始设计。斯大林模式主导的苏联中央集权体制不仅形成了各个民族无“国家”和联盟无“民族”的民族国家二元冲突结构,而且导致了苏联在反对民族主义的斗争中向沙俄帝国的回归,造成了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的分离。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斯大林民族定义之科学意义的丧失或过时。错误的实践既包括错误理论的指导,也包括对正确理论的错误理解或背离。  相似文献   

11.
苏联是由多个苏维埃“民族国家”组成的国际联盟,也是多民族的“民族国家”的实验。在构建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过程中,列宁提出的建国思想通过斯大林民族定义的具体实践付诸实施。根据苏联民族国家体系的构建实践,斯大林对民族定义又进行了新的阐发。  相似文献   

12.
对“强盗入伙”论的异议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苏德两国的对立和随之发生的两国间的冲突,就其性质而论,实属明显。然而,近年来,这个问题又被提了出来。在讨论苏德互不侵犯条约问题时,有人以“过大利功,弊大于利”为题作文章,把斯大林领导的社会主义苏联说成是同法西斯德国没有区别的帝国主义强盗的同伙。作者引述列宁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一书中关于两种人的妥协的论述称:一种人的妥协“为的是要减少强盗所能加于的祸害,以便后来容易捕获和枪毙强盗”,另一种人的妥协“为的是入伙分脏”,“在  相似文献   

13.
郑伟 《黑龙江史志》2013,(20):71-7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在苏联的实施是苏联共产党和人民探索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社会实践活动的成功范例,这一政策也充分体现了列宁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深度关切。以史为鉴,中国在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采取有力措施,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农民权益,促进农村改革。  相似文献   

14.
本刊1981年第1期发表的郑异凡同志的文章《有关布哈林的若干问题》对布哈林的是非功过提出了新的看法,引起了学术界的注意。本刊同年第6期发表了三篇争鸣文章,周耀明同志的《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决不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张镇强的《布哈林的“和平长入社会主义”符合马克思主义理论》、王炳煜和陈凤荣的《关于列宁和布哈林在国家问题上的争论》。 关于布哈林问题的讨论反映了党的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学术界解放思想、探求真理的理论勇气和百家争鸣的学术气氛。 为了深入讨论布哈林的问题,促进对社会主义理论问题的研究,本期发表了李振海对郑异凡关于列宁同布吟林在国家问題上的分歧的评价的批评文章和郑异凡进一步论述这个问题的文章。  相似文献   

15.
在苏联存在的74年间,苏联共产党带领苏联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曾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执政的苏共未能始终坚持列宁倡导并身体力行的理论创新精神,在文化建设上发生了重大失误:因背弃马列主义使全党全民失去了精神支柱,文化力转向;民族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的出现,使维系国家统一的文化力散向;社会道德严重恶化,人民不再相信共产党和政府,使文化力弱化。三种力量结合在一起导致苏共领导下的改革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相似文献   

16.
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和平共处与和平竞賽的問题,在列宁的著作中,在苏联共产党与苏联政府的决议中,在苏联党和国家領导人的言论中,已經科学地、有理論根据地得到了解决。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共处之历史必然性的原理,最早是列宁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联系着他所制定的帝国主义学說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理論,而在“论欧洲联邦口号”、“帝国主义是資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和其他許多著作中提出来并予以深刻科学论証的。列宁提出了和科学地論証了世界社会主义体系不可能一举代替世界資本主义体系的原理。在社会主义首先在一国或几国胜利与社会主义在全世界胜  相似文献   

17.
全世界劳动人民的伟大领袖和天才导师斯大林同志和我们永别了。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逝世以后,世界工人阶级和全体进步人类的无可补偿的沉重损失。斯大林同志逝世的消息传来,我们的党和我国人民,同苏联共产党和苏联人民一样,怀着无穷的悲痛。在这个悲痛的日子里,我们不能不想起二十九年前,在伟大的列宁逝世的时候,斯大林同志所作的布尔什维克的誓言。这誓言,把全党、全体工人阶级、全体苏维埃人民的无穷悲痛,化成了坚强无敌的力量。今天我们就是要以和这誓言同样的精神,忠实地遵循斯大林同志的全部遗训,为他的全部遗训的光荣实现而坚持奋斗。斯大林同志和列宁在一起缔造了并亲自培育了苏联共产党,使它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革命的先锋队,成为全世界工人阶级政党共同的模范。这个党创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伟大灿烂的社会主义国家,并且有力地援助了全世界的人民革命事业。正如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致苏联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的祝词中所说的:「列宁、斯大林是引导全世界劳动人民前进的旗帜。苏联共产党是世界各国共产党和工人党的模范。在列宁、斯大林的党——苏联共产党领导下的苏联是世界和平民主的强大堡垒。世界上一切进步事业都是和苏联的存在与发展分不开的。全世界人民仰望着苏联,把苏联看作自已的将来和自已的希望。」我们中国共产党就是以苏联共产党为模范和以列宁、斯大林的学说为指南而建立起来的;我们中国革命所要走的道路也正是苏联的道路。我们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永远不会忘记斯大林同志毕生对于我国革命和我国人民的特殊关怀。我们中国共产党是成长在斯大林的时代,胜利在斯大林的时代。斯大林同志对中国革命的性质和战略策略的各种问题作了极其英明的指示,粉碎了托洛茨基匪徒对中国革命的胡说,发展了列  相似文献   

18.
近来研究中国历史的史学家们,都认识到了“封建社会的基础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这一著名原理的重要性,明确了要研究中国封建社会史必须首先从封建土地所有制问题着手。目前已经有很多史学家发表文章来论述这一重要课题,现在我们就把几篇专门论述中国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一个简单概括的介绍: 一、主强封建土地国有制占主要地位者的论点侯外(?)先生在一九五四年第一期的“历史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所有制形式的问题”的文章。侯外(?)先生在文章中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理论大师论述“亚细亚土地所  相似文献   

19.
苏联社会发展阶段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它对苏联社会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从苏联社会发展阶段理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发现,苏联有一种急于向共产主义过渡的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这种急于过渡的思想在战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表现得最为突出。赫鲁晓夫提出的“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理论,把苏联在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冒进倾向发展到顶峰。赫鲁晓夫在1961年曾向全世界明确宣布苏联将于1980年基本实现共产主义。20多年过去了,随着时间的流逝,赫鲁晓夫的预言已成为神话。今天,重新探讨赫鲁晓夫“全面展开共产主义建设”的理论,从中吸取教训,对我们今后更准确深刻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关于落后国家能不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完整发展阶段而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命运的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同样,关于象我国这样一个没有经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的国家能不能“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更是一小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本文作者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的经典著作,结合具体历史情况,论证了落后国家在一定条件下可能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根据和现实意义,并驳斥了那些怀疑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错误论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