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米仓道考     
米仓道在中国交通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除献记载北起汉中、南抵巴中的主干线外,还有米仓道接木门道、米仓道接金牛道的路线。米仓道具有重要的政治、军事地位,化商旅内涵十分丰富,在国内古道网中较为罕见。  相似文献   

2.
四川南江有“韩溪”,传说得名于萧何追韩信故事.传“韩溪”谷口在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组织的2012年米仓道考察中发现密集的栈道、桥梁和砅石遗存,可知这里确实是古代交通道路经由的重要地点.通过“韩溪”发现并结合文献记载探讨米仓道的走向和作用,是有意义的工作.讨论韩信脱离刘邦军是否有南行的可能,对于理解秦巴山地古代交通结构的特征,也会有所推进.或许米仓道和金牛道的关系,也可以由此得到进一步说明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梳理和考辨入蜀古道“金牛道”上和“米仓道”上的两个以“萧何追韩信至此”而得名的“韩溪”,论证“米仓道”上的“韩溪”得名于萧韩故事更接近史实。  相似文献   

4.
古"蜀道"可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由长安至汉中的褒斜道、子午道、陈仓道和傥骆道等组成;另一部分由汉中至成都的金牛道、米仓道和荔枝道等组成。其中金牛道与米仓道在三国时期属于蜀国范围,是蜀地北接中原的重要道路,也是魏、蜀两国经济、文化和政治交流的纽带。这两条道路上留下了众多的三国遗址,诠释着三国文化中"仁、义、礼、智、信、忠、勇"的中华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5.
“米仓道”不仅是一个包括主道、旁道、支线和延长线的交通系统概念,而且是一个与米仓道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设施和由此体现的人地关系系统概念,在历史时期存在时空变迁,其历史地位在北方入蜀陆路系统中仅次于剑阁道,并有其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6.
米仓道为古代蜀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非单一孤线,而是多线复合的南北向交通网络.沿线碑文、题刻、栈道、铺递遗存遗迹等资料和传世文献记载揭示,历史上通南巴等川北地区与陕南汉中曾长期存在行政隶属关系,米仓道各重要线路承担着连接巴—汉一带各州、郡、县治所的交通功能,是官府人员往来和政令文书递送的主要通道,亦是民间行旅通商路线,因而具有官道或官民共用道路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名的丝绸之路主干道研究甚多,并且已基本上得到国内外学和公众的认可.但丝绸之路的另一条主要线路——河南道,至今仍鲜为人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境内是丝绸之路河南道主干线经过的主要区域。自前凉至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河南道甘南段由东南向西北,沿岷江和白龙江河各西行,经大夏河或黄河于道河谷,斜穿甘南全境.连通了四川和青海,成为连接沙漠丝绸之路和南方丝绸之路的关键通道,对西北、西南和藏区的政治、经济、化交流起过重要作用。因之,甘南在丝绸之路化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  相似文献   

8.
米仓道考察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米仓道“自南郑而南,循山岭达于四川保宁府之巴州”.它是历史上汉中与中巴地区经济文化交通的主要载体,亦是军事上用兵孔道之一.汉末建安二十年(216)张鲁兵败阳平(勉县老城),从南山奔巴中一般即以此为米仓道出现之始.其实,早在此前的建安五年(200)张鲁和刘璋反目,鲁即遣兵攻取巴地,与刘璋相拒.时广汉  相似文献   

9.
巴中为古代南北交通要道“米仓道”的必经之处,秦时属巴郡宕渠县,北魏延昌三年(公元514年)始置巴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为清化郡,民国二年改为巴中县,1993年改县为市。“米仓道”在唐宋时期非常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官员及人多有驻足巴中。他们不仅在此建造寺庙、开窟造像、装彩题词,给我们留下了精彩的艺术珍品,也给我们研究南北交通关系、化交流以及商业经济等留下了非常丰富而重要的实物资料;同时也是今天西部重要的化旅游资源,其中最令人难忘的是遍布巴中各地的古代摩崖石刻造像。  相似文献   

10.
唐宋時期邕州入交三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宋史》记载,中国在唐代以后,曾发展出十六道通往交趾的水陆交通路线,可惜史书并无具体行经路线的说明。本文透过文献记载,考证出当时邕州进入交趾的三条主要交通路线。受到桂西山脉的环境限制,这三条道路大致沿着明江、水口河及平而河三个河谷平原前进,作者因此分别称之为:明江道、水口道与平而道。文中除对三条路线具体描述以外,也对中国与安南重要边境城市"永平砦"的形成背景、功能、存续时间及确切位置,详加考证与说明。  相似文献   

11.
<正> 在唐代,从首都长安南越秦岭通往汉中、四川的驿道,除了故道(又称陈仓道、散关道、嘉陵道)、褒斜道和联系故道北段、褒斜道南段,后来被称为连云栈的散关褒城线以外,还有一条文川道。这条驿道所以被称为文川道,是由于它的南段从汉江支流文川河河谷穿出秦岭山区,进入关中平原的缘故。  相似文献   

12.
故道     
《陕西史志》2004,(6):18-18
关于故道,令人说法不一,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认为故道是指从陈仓(今宝鸡市)起西南行,至故道县,转入褒水河谷而走汉中郡的一条栈道,又称陈仓道;而另有学认为故道和陈仓道是两条而非一条,陈仓道是自陈仓西南行,从大散关、凤县境,转东南沿褒水而达汉中郡。故道起自甘肃东部的两当,沿嘉陵江下行,经徽县、青泥岭、  相似文献   

13.
2012年3月,考古工作者对巴中市境内的古米仓道开展了一次多学科综合考察.为深化此次考察成果,同年5月再次对南江县的太子洞遗址进行复查.遗址现存洞穴遗址、摩崖石刻、石碣等遗存,多为宋、明、清时期游人于菖蒲涧游玩宴集之后题咏,对于研究当时社会风貌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蜀道是一个内涵极其丰富的大概念。包括四面八方通往古代蜀地的道路,有自三峡溯长江而上的水道,由云南人蜀的焚道,自甘肃人蜀的阴平道和自汉中人蜀的金牛道、米仓道、荔枝道等等道路,泛指古时人蜀的水陆通道,这是广义上的蜀道。而通常学术研究中提到的“蜀道”,则是指狭义上的特指概念,即由关中经过汉中通往四川的陈仓道、褒斜道以及由汉...  相似文献   

15.
巴中石窟开凿之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中是四川佛教摩崖造像集中分布的地区之一.历史上的巴中处于关中地区与四川盆地联系纽带米仓道的要冲,历史交通对巴中石窟的开凿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隋唐两代的历史变迁也成为巴中石窟开凿兴盛的原因,决定了巴中造像的风格主要来自于西京,但也有少量河西传来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汧水(今作千河)是渭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今甘肃华亭县境内关山,东南流经今陕西宝鸡地区的陇县、千阳、宝鸡县,在宝鸡市卧龙寺以东与渭水相会。商周之际,汧水河谷是周族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相交往的重要通道。河谷台地上遗存不少商周时期的遗址、墓地。近年来,在陇县、宝鸡县发现了  相似文献   

17.
等待雷声     
南部非洲最后一条原生态大河卢安瓜河在河谷中蜿蜒前行,它是河谷的生命线,也是河谷的保护者。800公里长的卢安瓜河灌溉了5万平方公里的热带稀树草原,河马、大象、长颈鹿、狮子、豹、水牛,还有好几十个其他物种在这里繁荣兴旺地生活着。这里少见的是人,过了姆  相似文献   

18.
"轵关陉道"是洛阳盆地北渡黄河,经轵关陉,翻太行山而至晋南的一条重要通道。道路沿线聚落形态的时空分布特点反映此道可能在早至史前时期即已存在。轵关陉道相对于虞坂巅軨道、中条浢津道而言,道路比较长且需穿行丛山,道路各段有着不同的控制点或要冲地带。该道路在先秦时期作为军事要道的作用非常明显,同时也是一条盐、铜矿等重要自然资源的运输通道。  相似文献   

19.
正从海拔4600米的阿扎镇沿河边砂砾石路渐渐下行,这条河谷沿着嘉黎大断裂形成,河水在行程中的前半部分为秀达曲,后半部分为哈仁曲。由于前期持续下雨,河面几乎接近路面,河谷两侧是花岗岩河谷下切岩壁,在较窄河谷地段河流在咆哮,水流很  相似文献   

20.
渤海政权对外有六条交通道路,即通往中原的营州道和朝贡道,通往周边民族的契丹道和黑水道,通往朝鲜半岛的新罗道和通往日本的日本道。本文在以往调查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文献记载和近年新的考古发现,分别对各条道路的走向及沿途的重要遗迹进一步做了比较全面的介绍和必要的论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