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区域创新中心建设对区域创新资源整合优化,发挥区域创新优势意义重大。研究运用最邻近距离、核密度估计、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分析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聚类特征及影响因素,得出以下结论:2013年浙江省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整体呈现"周边少,中心多"的态势,空间点分布呈现凝聚特征,空间核分布存在明显不均衡现象;各县市区域创新中心空间分布同样呈现集聚特征,且存在明显的高值与低值集聚;区域创新中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市场各级主体的共同合作,同时还受到区域创新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产业集群优势、政府政策因素以及空间邻近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游客时空分布格局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陶伟  黄秀波 《人文地理》2012,26(1):113-118,106
依据2000—2009年广东省入境旅游的相关数据,从时间序列和空间尺度两个方面对广东省入境游客的年际变化、时间分布、空间集聚性和空间格局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除个别地级市外,广东省大部分地级市入境游客到访率年际变化稳定,年际集中指数较小,时间分布均匀;(2)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地区差异,呈明显的集中型格局,主要集中于珠三角地区,且有进一步向其集中的态势;(3)入境游客空间分布市域差异,呈现从以广州、深圳为双中心,向四周辐散的"中心双核辐射式结构"到以深圳、广州、珠海、东莞以及惠州为多中心,向四周辐散的"中心多核辐射式结构"过度趋势,空间集聚性指数下降,入境游客空间分布趋于分散均匀,市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1978年来长江三角洲经济格局空间演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靳诚  陆玉麒 《人文地理》2012,27(2):113-118
本文通过ESDA相关分析,以4个时间断面的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描述了1978年以来长江三角洲县域经济格局在空间上的变化状况。总体自相关趋势在不断增加,高低集聚的格局不断加强,热点区域分布的空间结构经历了从"一"字形到"二"字形,再到"Z"字形的演化过程。经济增长空间格局发展的态势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更多的随机性和结构的不稳定性,热点区域切换频繁,没有明显的地理集中现象。最后将长江三角洲经济格局演化因素归结为4个方面: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交通条件和区域发展政策,历史发展基础、经济区位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内在因素,而交通条件、区域发展政策则是区域经济格局演化的外在推手。  相似文献   

4.
珠江三角洲巨型区域空间组织与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取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和2010年珠江三角洲各城市数据,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利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测算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演变过程,提取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演变的城市经济、物质空间和人口空间因子。研究发现:①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经历"单中心"向"双中心"的演变过程,并开始呈现多中心网络化趋势;②城市区域空间组织经历缓速演变、加速演变和转型演变三个阶段,效率由低级向中、高级形态变化;③从全球化、区域化、市场化、城市化和分权化等维度来解释珠三角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和效率格局演变的动力机制。建议从增强城市竞争力、推进空间均衡和加强资源环境协调等角度引导珠三角空间组织格局演变。  相似文献   

5.
以关天经济区为案例地,运用空间统计工具,将市、县、镇三个尺度的人口空间变化纳入统一的分析框架,探究不同尺度的人口时空格局及影响机制,分析尺度间差异。研究表明:①在人口空间格局上,市级层面西安市是经济区人口分布的核心;县级层面区域人口沿渭河呈带状分布格局;镇级层面人口以西安为中心沿交通轴线向外围递减;②经济区人口格局整体呈现空间集聚趋势,并在各尺度间表现出明显差异。在市级层面,区域人口加速向西安集中;在县级层面,人口主要向地级市市区集中;在镇级层面,出现两种人口集聚路径:一是地级市市区内,人口大量向近郊集聚,中心城区人口快速缩减,郊区化特征明显,二是在市区外围,人口明显向各县城集聚,绝大多数乡镇人口下降。  相似文献   

6.
交通区位条件是反映区域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分析其与空间开发强度之间的时空协同关系对揭示区域发展的动力机制具有重要启示意义。以重庆市为例,通过指数建模、回归拟合及弹性系数等方法,揭示其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①研究区交通区位指数处于快速跃升阶段,区域差距有所缩小,空间集聚格局基本稳定;②空间开发强度指数数值整体偏低,增速差异较大,空间集聚格局呈单集聚中心向多集聚中心演进趋势;③不同类型的交通区位指数(内部、外部和综合)与空间开发强度指数均呈显著正相关,且关联性表现出不同状态;④交通区位演化与空间开发强度互动敏感程度较高,各弹性系数空间集聚格局基本一致,但其形成机理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基于街道尺度的南京市老年人口空间分布演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南京市第五次和第六次人口普查分乡镇、街道数据,通过街道和圈层双尺度分析了人口老龄化的程度差异、空间差异以及空间相关性,探讨南京市街道老年人口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热点区演化分析了街道老年人口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①近10年南京市街道老龄化系数总体上呈现"跨越式"圈层蔓延扩散的空间分布特征,处于老年人口成长阶段的街道由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主城区的交界地带转变为向主城区蔓延的趋势,轻度老龄化的街道分布在中心城区,中度老龄化阶段的街道集中分布在主城区和郊区,重度老龄化阶段的街道以郊区为主。②街道老年人口密度类型为密集区,密度最高的区域位于中心城区,郊区次之,主城区内密度最低。③南京市街道人口老龄化率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街道人口老龄化在空间上的差异增大,集聚效应减弱,空间上的发展渐趋不均衡。热点区分布呈现"冷-次冷-次热-热"的圈层式空间分布格局。④从历史因素、人口生命周期、城市变迁三个角度分析了影响南京市老年人口分布和演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方远平  曾庆  唐瑶  毛晔 《人文地理》2016,31(6):58-65
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利用ESDA分析方法和2000-2012年的数据,对广东省创意阶层的空间集聚特征和演变趋势、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广东省创意阶层的空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地区,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分布较少,与广东省经济格局较为一致,集聚呈现二元结构;在总体空间格局上,区域创意阶层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特征,空间整体差异呈现先缩小后扩大的趋势;各地级市自身与周边地区的相互联系比较微弱,创意阶层高聚集区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不明显。从创意阶层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看,不同时间段的显著影响因素存在差异。总体上,科技是持续显著影响广东省创意阶层空间集聚的因素,其次是社会人文因素和城市的工资水平。  相似文献   

9.
上海市主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网点分布的空间异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内部格局与过程空间异质性的复杂性规律成为当前人文地理研究的难点和热点。以上海市主城区为例,从结构与功能视角刻画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异质性并发现有趣现象:上海市公共服务网点呈典型“核心-边缘”圈层特点;由于占地面积、租金、服务性质等因素五大设施形成类似金融类网点的强邻近性群集聚与类似科教类网点的弱向心集聚(逆增长点)两种模式;弱向心集聚呈现空间差异扩大、空间集聚增强的新特征,与多中心空间结构会促进设施均衡化布局的构想相反;主城区边缘地带交通发展未受重视导致其运输功能空间差异增强。  相似文献   

10.
以街道办事处为研究单元(以下简称街道),选取西安市主城区53个街道作为研究区域,利用Erdas imagine空间分类和建模方法、Arcgis区域分析方法、SPSS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法等对2013年西安市主城区客观生活质量进行评价,并探究其空间格局。结果表明:①在生态环境因素主导下,外围客观生活质量高于接近内城的区域,南北区域高于东西区域,并在总体布局中出现"飞地";②在社会经济因素主导下,客观生活质量以内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形成放射状格局,同时在曲江等街道出现"异值区";③总体客观生活质量以内城及其南部区域较高,高值区呈现集中连片分布,低值区呈现"马鞍形"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11.
金融集聚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金融业集聚属于服务业集聚范畴,既与制造业集聚有共性,又有其独特性。金融集聚的研究主要依托于区位理论、集群理论和金融地理学。区位理论是金融集聚的理论基础,集群理论为金融集聚提供了研究范式,金融地理学的发展为金融集聚研究带来新的动向。金融集聚的现有研究内容主要集中于对集聚的动因、类型、效应、模式的探讨,以及金融中心的构建等几个方面。随着全球化、信息化对金融业的发展布局影响越来越大,未来应重点加强对金融分支行业和微观区域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董欣  张沛  段禄峰 《人文地理》2011,26(1):145-149
旅游地产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结合而产生的新兴产业,其发展模式灵活多样。本文从产业与品牌共同提升的视角,剖析了旅游地产与都市发展要素互动模式;从项目与资源共同整合的视角,剖析了旅游地产与都市运营机制互动模式;从内涵与外延共同拓展的视角,以曲江新区、"皇城复兴区"、浐灞生态区、大明宫遗址区、"纺织城"、秦岭北麓休闲游憩带等城市典型功能区为例,剖析了旅游地产与都市空间演化互动模式,进而论证了西安旅游地产在西安都市发展中的核心带动作用。在此基础上,试图探索一条通过旅游地产开发带动都市圈空间与人文资源整合,从而实现城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基于市域范围的高新技术产业布局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伟  胡艳慧 《人文地理》2008,23(3):92-96
在考察国内外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从空间扩散的角度分析高新技术产业空间组织形式的演变过程,结合产业布局演变的一般规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的主要布局模式。以大连市为例,进一步研究高新技术产业在市域范围内的布局模式和演变规律。基于大连高新园区的布局特征、成长趋势和点轴模式理论,提出了大连市旅顺南路高新带"株链式"的组团结构模式和大连高新技术产业网络布局模式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北京行政区域界限基础地理底图及相关统计年鉴,通过GIS技术及INTERNET查询、调研等途径,将北京行政区内银行、保险、证券及其他金融服务业网点机构进行矢量化。借助区位熵、均匀度指数和空间缓冲区分析,测度北京金融服务业空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①北京市金融服务业,特别是保险和证券服务业主要集中在中心区和郊区内沿,空间上呈现出以金融街、中央商务区所在的中心区为核心,其他区县(政府所在地)为外围的"核心-外围"结构;②中心区内金融服务业空间布局相对均匀,三环和四环之间金融机构分布较多,与国外大都市服务业的"单中心集聚,总体扩散"区位特征基本相同;③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空间布局差异较大,各金融机构总部集中在金融街布局,中国人民银行集中布局在金融街-前门广场东西路上,呈线状布局,证券在北二环和北四环之间相对集中,保险服务业相对分散。④以金融街为中心作缓冲区多边形,间隔距离为2km,做10个缓冲区,发现在0-2km内服务网点机构密度最大,6-8km和8-10km内机构数量最多。⑤金融服务业空间布局模式多样化。  相似文献   

15.
"旅游房地产"近年发展迅猛,也引发了一些争议和讨论。本文以大理为案例地,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及影响进行研究,构建了"产权属性-使用时间"双维度的产品谱系图,并研究其空间布局特点,总结其发展的共同特征,包括从空间形态上推动旅游城市化、适应于从观光向度假时代转变的旅游房地产产品演进、政府角色从直接投资者转向"城市助推器"等。结合深入的田野调查,本文分析了大理旅游房地产的社会-文化影响,探讨了以旅游房地产作为推动区域发展和旅游产业转型工具的政策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程晓丽  黄国萍 《人文地理》2012,27(6):145-150
旅游空间结构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旅游系统各大要素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空间组合不同。合理组织和优化旅游空间结构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分析认为安徽省旅游空间结构经历了点状模式、放射模式,目前正处在放射与凝聚共存模式阶段。为实现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提升,提出重点开发建设淮河风情旅游带、皖江城市旅游带、徽文化旅游带和合黄联动旅游带四条旅游轴线,在现有三大旅游板块的基础上构建皖南国际旅游文化示范区、皖江城市带旅游区、合肥经济圈旅游区、皖北旅游区四大旅游板块,形成新的"点-轴-区"旅游空间格局。提出通过提高政府统筹能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旅游市场营销、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等对策来优化旅游空间结构,促进安徽省旅游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旅游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高晓娜  马延吉 《人文地理》2009,24(4):98-102
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一些工业部门由于自身生产设备老化、技术增长缓慢及市场需求结构变化等原因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退现象,而瓦房店市轴承产业在受到国内外市场冲击以及我国经济体制转型的双重影响下仍能立于不败之地,发展成为我国轴承生产基地,与大企业的基础带动作用和中小企业的集聚是分不开的,企业集聚对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在企业访谈基础上,对瓦房店市轴承企业集聚发展动因、过程与类型加以分析,进而提出轴承企业集聚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2000—2019年工商企业注册数据库中的企业投资汇总数据构建京津冀城市群的产业投资网络,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其演变特征及行业差异,在此基础上利用QAP回归分析探讨其影响因素。主要结论为:产业投资规模呈阶段性增长,投资空间范围扩大,投资格局从单核辐射网络演变为“双层三角联动辐射网络”,核心—边缘结构明显但极化现象逐步减弱。产业投资网络存在行业异质性,制造业呈现等级辐射网络,科学研究与技术服务业呈现单核辐射网络。影响因素从以经济规模和劳动力成本为主演变为行政界线、劳动力成本、科研创新、金融市场、经济规模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影响因素也存在行业异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金融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经济与地理领域学者关注的新热点。本文通过GIS空间分析和电信黄页统计模拟,对潍坊市中心城区奎文区金融服务业的集聚现状、空间演变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重点探讨了金融服务业集聚格局的形成过程及演变机制。结论指出:金融服务业空间高度集聚于中心城区CBD内(单核心),集聚主要受城市等级规模和政策推动的影响;较之非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和其他金融活动),银行业时空演变规律性更强,但总体都呈现"轴向扩散"、"楼宇主导"态势;演变过程和城市主导发展方向、城市功能转型相契合,空间表现为由非均衡向相对均衡发展的格局过渡。  相似文献   

20.
民族餐馆是餐饮服务业的特殊形式,认识其行业性质及文化特性是理解民族餐馆空间分布的关键。本研究以郑州、开封和洛阳为案例,从市场区位选择、文化邻近、城市格局等多个维度,对城市民族餐馆分布进行了探索性分析。研究发现,城市民族餐馆分布在空间分布结构上呈等级扩散分布,其集聚核心大多位于城市传统商业服务业中心;商圈、大学、医院等人口密集区,是城市民族餐馆市场选择的重要区位。民族餐馆与城市商圈具有较高的空间重合度,与大学、医院等区位要素空间关系因城而异。商圈周边布局民族餐馆的概率较高;城市民族餐馆在少数民族居住生活区域高度集中,民族商业文化传统对民族餐馆分布具有向心集聚作用。本研究认为城市民族餐馆分布取决于城市发展格局、市场区位选择及文化邻近的综合作用,民族餐馆的分布概率因城市规模大小、区位地点差异及空间尺度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