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国外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宁  王兴中 《人文地理》2003,18(2):24-29
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的研究涉及医学地理学、健康地理学(或保健地理学)。前者重在探讨如地方病、癌症等的地理生态、地理流行特点、环境病因和疾病制图等领域。中国在此方面的研究已处于世界前列,特别是地理化学因素与地方病和癌症等的病因研究更为突出[2]。后者探讨社群总体健康水平与环境的关系。城市社会地理学出于对城市生活空间质量的探源,研究城市不同区位(或社区)康体保护的水平以及对社区的管制。国外对此方面的研究也可称为城市保健地理。由于国外发达国家已进入高消费阶段,对城市空间的康体性有了很高的期望,因此,在此方面的研究处于领先地位。其创新之处在于,摆脱了传统的与健康有关的城市宏观物资条件的分析,综合与康体有关的社群、行为、管理与社会经济因素的研究,引发了对城市保健地理方面的全面审视。本文在总结国外最新的文献和资料的基础上,从探讨城市生活空间质量水平的角度,全面对城市康体保护空间研究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力图用模式的形式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2.
张蕾  赵中华  贾志宏 《旅游科学》2005,19(1):17-23,51
城市旅游问题是我国旅游学术界研究的热点,对我国旅游发展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Tourism Management》《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从创刊至今的文献为资料来源,梳理与分析了国外对城市旅游问题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之上,从发展趋势、研究热点、薄弱环节三方面,对国外城市旅游的研究作了评价;就研究内容、思路和方法等方面指出了国外城市旅游研究对我国城市旅游研究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曾翔旻 《沧桑》2008,(6):138-140
本文从城市新区的界定及可持续新区内涵的研究出发,论述城市新区可持续发展的服务体系结构,并从政府服务体系、企业环境体系和融资体系三个方面提出构建我国城市新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形态及其动力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代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快速发展和城市社会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文章在对快速城市化时期进行界定并分析其动力机制的基础上,从城市的外延扩展以及城市内部结构重组两个方面对我国快速城市化时期的城市形态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并从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制度创新、行政区划调整与城市规划管理等6个角度对城市形态演变的动力机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当前的城市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后,涂鸦伴随后现代街头文化传入中国,逐渐发展成为融合中西方的文化景观。涂鸦作为以城市公共空间为载体的创作形式,兼具艺术内涵和反叛色彩的双重特性,因此也被视为城市管理的不稳定因素,使其空间的生产常充满了多元主体的冲突。本文运用实地调研和深度访谈的方法,通过探究广州城市涂鸦空间的形成演变,透视当代中国城市后现代文化空间的生产及其意义。研究发现,广州城市涂鸦的空间形成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呈现出以老城区为中心逐步向外围地区扩展的特点。涂鸦手通过建构创作空间、利用资本力量、与政府博弈等手段实现对城市空间的占据,并使涂鸦逐渐成为具有中国本土化特征的后现代文化空间的范例。本文通过广州案例的研究,希望为今后中国城市空间治理的实践及空间正义的相关讨论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6.
职住空间组织是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二者的空间匹配关系对城市空间布局的合理性和城市运行的低碳性具有重大影响。本文从国外和国内两个方面回顾了城市职住空间匹配研究的主要内容及进展,并从基础理论研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进行了对比分析,指出当前国内研究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以及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张蕾 《人文地理》2010,25(3):90-95
城市形态学主要是指对城市的物质肌理、以及塑造其各种形式的人、社会经济和自然过程的研究。本文在对城市形态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基础上,回顾了国外城市形态学的研究历程、三大主要流派的特点与成就,并以英、德、美、法等国当代城市形态学研究文献为基础,对该学科的当前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提出我国相关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国外城市形态研究所具有的重要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创意、语言应用、品牌定位三个角度,以我国主要旅游接待城市为主要对象对其旅游宣传口号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同时借鉴并分析了其他旅游城市及国外城市的旅游宣传口号。指出了我国现在旅游宣传口号设计中针对以上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9.
西方城市居住行为研究进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穆学英  崔璨  徐伟 《人文地理》2020,35(5):8-17
改革开放40年以来,住房市场化转型使中国拥有了一个相对独特的住房制度环境,对城市空间结构、居民居住状况和民生福祉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央政府明确强调需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国情、适应市场规律的房地产基础性制度和长效机制,而这需要对城市居民微观居住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居住行为作为城市地理学的重要议题,近年来,相关研究虽不断涌现,但尚缺乏系统的理论梳理和实证研究总结。本文利用知识图谱可视化刻画了居住行为研究热点的演化,从居住迁移、住房产权获得、住房生涯三方面对西方相关研究进展和前沿进行评述,并进一步梳理了居住行为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以深化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机制的理解;在总结中西方差异的基础上,对中国现有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立足于中国国情和现有住房政策,分别从理论、内容、数据和方法三个方面对未来中国居住行为研究方向进行展望,旨在引起学术界对居住行为的关注,为推动中国居住行为研究理论构建、理解社会空间重构机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城市功能疏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于城市聚集效益的存在,城市功能不断向中心城区集聚,过多的功能集聚带来了一系列城市问题,城市功能疏解的研究亟待开展。文章首先从人口疏解和产业疏解两大模块以及土地利用变化方面对功能疏解的测度方法进行述评,并简要分析了功能疏解的必要性和动力机制;其次对国内外功能疏解的经验进行梳理;再次对功能疏解的成效进行评价;最后对国内外功能疏解研究内容进行述评。总体而言,与国外研究相比,国内研究起步较晚,但内容上与国外研究基本相似;然而在方法上国内研究目前仍以数量分析为主,缺乏相关测度模型的构建。随着国内城市功能疏解实践的推进,以及在中国特殊的土地和户籍等政策影响下,功能疏解的方法和理论研究将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休闲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生活逐步进入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其日常生活方式和内容也越来越休闲-娱乐化。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作为城市居民日常生活休闲娱乐行为的主要场所,它的产生和发展,不仅使人们的休闲、娱乐需求向更高层次迈进,而且也成为衡量城市社会-生活空间质量的重要方面。因此,对休闲-娱乐场所特别是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空间研究便成为(微)区位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本文从城市社会学、城市地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角度,概括国内外学者对城市增智型游憩场所的研究现状、研究内容以及其在城市中的空间分布区位的规律性进行了尝试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产分割程度的不断加深,企业网络空间增长已经成为城市网络生长发育的重要驱动力量。近30年来,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日益增多,在链接关系及时空过程、价值生产空间格局、外部经济及其空间差异、规划实践及治理模式四个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在梳理城市网络发展脉络的基础上,从多维视角提出了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理论体系研究框架。总体来看,基于企业网络视角的城市网络研究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围绕完善理论体系建设,未来研究应着力在5个方面取得进展:城市网络分析技术方法的发展完善、城市网络多维度时空过程的综合比较研究、城市网络发育过程的微观机理解析、城市网络演化模式理论模型研制、城市网络的治理模式和政策框架研究。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评述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李君  李小建 《人文地理》2008,23(4):23-27
随着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居民点的外在特征和空间结构也在不断的演化与变迁,居住地点的选址和布局最能反映出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与作用机制。目前国内外在城市居住区位研究方面已经形成大量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农村居民点相关研究还存在一定滞后。文章从居民点区位影响因素、区位演变、居民点分布和等级结构四方面对国外相关研究进行了评述,梳理了国内农村居民点区位研究的相关内容,在此基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和总结,并对今后研究内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1990年以来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的研究特点进行概括,表现为研究成果不断增多、主题多样化和研究方法上从量化到质化的转变,然后从内容上进行归纳,包含社会公平、疾病与健康地理、犯罪地理、感应地理等研究重点,其中社会公平又细分为对弱势群体地理研究、福利地理以及女性地理学。这些研究在侧重点上有较大转变,从一般性社会要素空间区位探讨过渡到要素背后的社会、文化、政治等情境的结构式剖析,注重研究社会空间的隐喻和文化意义、社会问题对空间的塑造机制以及特定空间对人的再造等。在此基础上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研究进行简要评价,归结为问题导向、主题多样化、地方性研究和质化与本位研究主导,最后提出对中国社会地理研究的初步建议:壮大中国社会地理研究队伍、积极借鉴其它学科、以居民日常行为地理研究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15.
大城市中产阶层化与商娱场所的空间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兴中  高丽 《人文地理》2008,23(2):49-55
自上个世纪70年代随着发达国家"后工业社会"转型以来,中产阶层化现象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城市问题与空间规划方向的重要研究方面之一,发展至今日,中产阶层化成为了一种全球化的社会与空间现象(Bell,1999)。娱乐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可以反映国家生产力水平的高低,是与每个人的生存质量息息相关的领域。因而有关文化休闲娱乐场所的微区位研究也逐渐引起了中外地理学界和社会学界有关学者的极大兴趣。从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角度探讨中产阶层生活方式及其消费(娱乐消费)与娱乐场所形成的中产阶层化现象等的社会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16.
城市生活质量与生活空间质量研究评介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今的社会-文化进程阶段,新人本主义强调人与社会(文化)和谐的可持续发展观,其目标体现在人们的生活质量上,其焦点是城市(社会)生活质量构成与城市(社会)生活质量空间耦合的建构。从新人本主义理念出发探讨城市(社会)生活质量与其对应(社会)生活空间质量对政府部门和学术界都是全新的课题。二者在不同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研究并行不悖。对前者的研究是人文社会与管理学科聚焦的方向,对后者的探讨是区域与城市诸学科聚焦的方向。它们充分体现学科融合的新理念/原理及其前沿性。本文从研究源起、研究意义、研究阶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不同角度对二者的国内外研究动态及方向进行了评介与展望,目的在于明晰二者的研究方法,理论框架与研究趋势,为社会与城市发展及其规划指明方向,提供理论基础与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城市社区的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和谐社区建设的开展,如何在社区建设中体现公平公正理念成为我国社区研究和实践的核心问题。本文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对社区资源概念、研究内容、分析方法等相关研究,在对第三条道路思潮的社会公正理念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公正理念下城市社区体系与生活场所体系的社区资源配置原理,并对社区资源公正配置的衡量指标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提高生活质量是社会发展的核心目标之一,一直是国内外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等不同学科关注的热点课题。近年来乡村生活质量相关研究成果逐渐增多,并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的研究成果,有必要对其进行系统梳理。国内外基于地理学视角的乡村生活质量研究主要集中在乡村生活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变及形成机制、存在的突出问题、调控与优化等方面内容。从理论研究、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对国内外乡村生活质量相关研究进行述评,并展望了地理学研究框架下乡村生活质量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化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戏曲地理在文化展演空间感知与认同方面的积极探索,对深入拓展文化地理学的空间文化隐喻与再现等研究内容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微观尺度探讨了文化消费者对秦腔剧院的感知与认同差异,显示出秦腔展演空间对传递与隐喻地域文化特性、功能和意义有着重要影响。文化消费者在获得秦腔蕴含陕西地域文化记忆的同时,对秦腔地域文化内涵的审美性及其传递的文化价值功能性特征给予显著认同,体现出秦腔的社会群体教育功能价值的重要性;不同消费者对空间主体的价值取向存在差异,“我者”对有共同爱好和价值追求的“他者”产生亲切感、对群体则产生归属感,基于展演空间,秦腔文化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构建了一个地域文化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