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左后旗呼斯淖契丹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7年7月下旬,在内蒙科尔沁左翼后旗呼斯淖公社所在地以北沙丘中,发现一座古墓。部分随葬遗物已被人挖出。哲盟博物馆得知消息后,即派人进行了清理。根据墓中出土器物,推断此墓是较早的契丹墓葬。一地理位置与葬式呼斯淖公社位于科左后旗所在地甘旗卡镇东40公里。墓葬在公社大院东北方向0.5公里许的沙崖壁上。沙崖之下为一条南北向的风蚀沟,崖顶至沟底约5米。沙崖的上部为流动的黄沙,其下为黑灰色沙土,较坚硬,厚约2米,再下为细颗粒白沙。墓葬上口开于黑沙土层上部,因长期风化,墓葬的一侧已露出底部,部分殖葬品暴露于沙崖壁上。  相似文献   

2.
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匈奴墓的发现,为研究战国时期匈奴文化提供了一批标准的器物;特别是其中刻字金饰牌和银节约的发现,在匈奴考古中更提出了一系列值得重视的问题。新的发现对于了解汉字和中原衡制传入匈奴的时间问题,内蒙古地区过去发现的几批匈奴遗物的年代问题,春秋末至战国晚期匈奴文化的面貌问题,春秋末至战国晚期匈奴人活动地域和匈、汉关系的发展问题等等,都有重要意义。下面谈一下粗浅看法,求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3.
根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酒泉市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领导小组签定的协约,2006年7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酒泉市古生物化石保护利用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王化民领队,深入肃北马鬃山区呼鲁斯特里以北戈壁无人区进行为期24天的艰苦考察发掘。  相似文献   

4.
宁夏固原县出土文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锺侃 《文物》1978,(12)
一、匈奴遗物 1、杨郎公社出土的匈奴铜牌 1976年9月,杨郎公社杨郎大队养猪场内发现一土坑竖穴墓,墓底距地表1.5米,墓内有骨架一具,头东脚西,仰卧。盆骨附近发现两件铜牌。两件铜牌形制完全相同,长13.7、宽8.2厘米,厚1—3毫米。一件有长方形镂  相似文献   

5.
西沟畔匈奴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79年2月,准格尔旗布尔陶亥公社西沟畔的社员张先宝在野外牧羊时,发现一批珍贵的匈奴文物,及时报告了当地文化部门。同年5月,内蒙古文物工作队郭素新和伊盟文物工作站尚志、杨震等同志,又到现场进行了调查、清理,发现这是一处匈奴墓地(图一),有三座匈奴古墓先后被风沙破坏。现将调查、清理情况简报于下。  相似文献   

6.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留下的众多文化遗存当中,匈奴墓葬分布的区域最为广阔,数量也较多.匈奴墓葬主要分布在蒙古国大部分区域、俄罗斯外贝加尔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及其周边地区.今天的蒙古国是古代匈奴民族统治的中心地带,分布其境内的匈奴墓葬数量最多,除巴音乌勒贵和东戈壁两省以外,其他省市境内均有发现.从目前的统计数字看,蒙古国境内的70多个地区共发现4000余座匈奴墓葬,其中已发掘约400座.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匈奴墓葬发现的数量将会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7.
燕然山是蒙古国一座山名的古称,是窦宪北征匈奴时登临、刻石之处.由于史籍对燕然山记载不详,后世注疏学者竟无从探究其位置.自《嘉庆重修一统志》始、经丁谦阐发,学界普遍认为杭爱山就是燕然山.其实该说仅为推测,并无文献佐证.中蒙联合调查发现的汉文摩崖,证实燕然山即今德勒格尔杭爱山南麓摩崖所在山地.这一位置紧邻戈壁地区,与窦宪"...  相似文献   

8.
复姓呼延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少数民族匈奴族的后裔。匈奴族在战国时活动于蒙古大草原南北 ,汉代时不断南下 ,与汉王朝时战时和。东汉初年 ,匈奴分为南北两部。两晋时 ,南匈奴乘中原战乱 ,曾先后建立赵、夏、北凉等国。匈奴族中有 3个地位较高的部落 ,呼衍部即其一。东晋时 ,匈奴呼衍部进入中原 ,后来以部名称为氏 ,称呼延氏。另外 ,晋代鲜卑族人稽胡楚 ,被赐姓呼延氏。呼延氏后来多改为呼氏。呼延氏进入中原后 ,长期以太原郡 (治今山西太原 )为繁衍中心 ,呼延氏也一直以“太原”作为自己的堂号。呼延氏历史名人以北宋太原人呼延赞最为知名…  相似文献   

9.
远在公元前后二、三百年间,生活在今天内蒙古地区的匈奴人和汉人,所遗留下来的文物,是历史文物中精彩的一部份。近年来,我们在西部地区进行文物调查发掘工作时,发现匈奴和汉代文物是相当多的。我们在鄂尔多斯地区,在呼和浩特和包头等地,收集到一些匈奴文物,较为重要的是平地泉行政区察哈尔右翼后旗二蓝虎沟。  相似文献   

10.
曼德拉山位于内蒙古阿拉善戈壁深处阿拉善右旗孟根苏木(乡)境内,据史料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曼德拉山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蒙古、鲜卑、匈奴、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先后在这里居住和游牧。目前,在曼德拉山共发现了4234幅岩画,以动物为主,并包含大型的狩猎、生活场景,是历史时期岩画艺术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11.
杨献平 《丝绸之路》2007,(10):53-55
从甘肃张掖到山丹,沿途都是戈壁,庞大的祁连山就在身边,蓝得无际的天空高远、神秘、博大而浑圆。想起曾经在山丹留下痕迹的匈奴和月氏,蒙恬、张骞和霍去病,以及后来的岑参、高适、林则徐和左宗棠,总有一种时空倒置的恍惚感……  相似文献   

12.
古埃及宗教属于多神崇拜的宗教。荷鲁斯神是古埃及早期的神祇之一。荷鲁斯是隼鹰神,起源于史前氏族部落的图腾崇拜,考古发现在史前时代就已经出现带有鹰隼形象的文物,尤其是涅加达文化II期,在上埃及希拉康波利斯地区已形成荷鲁斯神的崇拜中心。在早王朝至古王国时期,荷鲁斯一直是古埃及国家的主神,地位远高于其他神祇。最为重要的是荷鲁斯与王权的联系,在整个古埃及王朝时期,荷鲁斯都被认为是王权的象征,而国王也自称"活着的荷鲁斯"、"荷鲁斯的化身"等等。古埃及神祇大多拥有复杂多变的形象与职能,渗透到普通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荷鲁斯同样如此,他是天空之神,也是太阳神,有时也是冥世之神,这些形象都与王权相联系。荷鲁斯还有一形象是幼童荷鲁斯,该形象在古埃及社会及普通民众中流传广泛,具有众多的意义与作用。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新巴尔虎右旗发现一座鲜卑墓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6月,我们在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新巴尔虎右旗进行文物普查时,于克尔伦牧场红星生产队发现一座古墓葬。牧场位于旗所在地东约20公里。这里为克鲁伦河同呼伦池相汇合的三角地带,是一片较平坦的草原。古墓葬在呼伦池南岸较高的砂丘上,东北1公里为牧场场部,南0.2公里即红星生产队。因群众挖土脱坯,暴露出墓葬.据当地  相似文献   

14.
2004年年初,驻守在巴彦淖尔市的边防战士在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西北部发现多处岩画,随即上报有关部门。内蒙古文化厅接到报告后,于2004年2月11日委派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巴彦淖尔市文体局、文物管理所、乌拉特中旗文体局、文物管理所等有关业务人员在驻防部队的协助下,对鬼谷岩画进行了实地调查。鬼谷岩画位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巴音杭盖苏木西北部,中蒙边界698号界标南大约3公里处。“鬼谷”,为当地俗称,蒙古语称毛都呼热,实际上是季节性河流冲刷而成的一条较深河谷,地属阴山北部、乌拉山以东的山地丘陵区。该区南向是连绵起伏…  相似文献   

15.
刘俊  王海 《北方文物》2018,(1):82-87
自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后,姻亲氏族与挛辊氏共同构成匈奴上层社会的主体,包括呼衍氏在内的诸多姻亲氏族处于从属地位。不过,随着统治核心挛辊氏的衰落,匈奴社会“上层建筑”结构发生变化。呼衍氏先是拥立呼韩邪单于并力排众议劝其附汉,单于最终“从其计”;此后,呼衍氏强化与挛辊氏的联姻,在现实层面上形成两者对匈奴社会的共治;东汉中期以后,北匈奴呼衍氏成为汉廷的劲敌,或许已经取代挛辊氏成为新一代的核心氏族。呼衍氏地位的演进对整个匈奴社会的变化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理应引起学界的足够关注。  相似文献   

16.
东汉使匈奴中郎将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匈奴中郎将在东汉皇朝与匈奴族关系史中,是一个颇为重要的问题。但是,目前尚缺乏系统全面的探讨,本文欲述一管之见,就教于方家。 (一) 使匈奴中郎将是因东汉皇朝与匈奴关系的需要而设置的。自秦代乃至西汉以来,匈奴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一直是我国古代北方民族关系史的主要内容之一。西汉时期,由于汉武帝对匈奴的打击,匈奴势力曾一度削弱。此后,在西汉宣、元二帝时代,双方关系出现了和平友好的总趋势。但至西汉末年,经过王莽弊政,匈奴与中原的关系再度恶化,武装抄掠增多;而且,在中原政权更迭的过程中,匈奴势力也不断强大起来。东汉初年,他们在我国古代北方的东部,镇慑乌桓族、联合鲜卑势力,在代郡(今山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5,(11)
一九六五年一月十九日,盱眙县东阳公社高塘生产队在村后农田中开挖新塘积水时,发现了这个铜权。南京博物院闻讯后在二月二十一日派员前往现场调查,并将权运回南京。该权保存不太完好,重量为30.43公斤,高15.6、最宽处19.2厘米。略呈扁圆形(图  相似文献   

18.
汉晋胡俑及佛教初传中国摭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佛教的传入,而新疆茫茫戈壁一直被认为是佛教初传汉地的必由之路。随着考古资料的日益丰富,这种传统观点开始动摇。我从1989年以来曾三次撰文对汉晋胡俑及佛教由海路初传中国进行了探讨,但限于篇幅,未能对有些相关史实展开讨论,本文所要论述的就是其中几个重要的遗留问题。 一、匈奴胡俑考略 匈奴是一个古老而强悍的游牧民族、它  相似文献   

19.
潼关县老虎城村一座古代陶窑中出土的隋唐造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10月6日,潼关县文化馆向省文化局和省文管会画报该县太要公社老虎城村附近发现了过去出土的一批石造像,来函中叙述这批造像是由塌陷的佛洞内出土的,  相似文献   

20.
达茂旗出土的古代北方民族金饰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1年10月,内蒙古达茂联合旗西河子公社前河大队社员修整场面时,在距地表50厘米深处,挖出金饰五件:计龙饰一件、牛头鹿角饰二件、马头鹿角饰二件,总重量531克。出土时金龙围绕其余四件头饰,卷成一团。乌盟文物工作站派人前往现场进行了调查和征集工作。现将金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