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敦煌俗文学作品叙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者按:2008年11月,承章景怀先生厚谊和柴剑虹先生的热心联系,启功先生珍藏的敦煌学资料入藏国家图书馆,包括<敦煌变文集>手稿及敦煌俗文学作品叙录等未刊稿.其中叙录共计十件(有两件系同一篇),写于竖行文稿纸上,均为启功先生手书,并有亲笔修改.文稿装于一信封中,信封上有先生毛笔手书"燉录清稿"四字,并列有目录.  相似文献   

2.
李海珉 《收藏家》2002,(12):63-65
柳亚子先生喜好印章,他一生使用过的印章达160余枚,其中在重庆请忘年交曹立庵先生镌刻的两枚闲章,柳亚子逝世之后竞酿成了一场灾祸。康生及其爪牙将这两枚闲章连同另一枚刻有相关边款的印章一起砸碎,制造了莫须有的所谓反动印章案。这三枚印章和边款如下:  相似文献   

3.
柳亚子先生喜好印章,他一生使用过的印章达160余枚,其中在重庆请忘年交曹立庵先生镌刻的两枚闲章,柳亚子逝世之后竟酿成了一场灾祸。康生及其爪牙将这两枚闲章连同另一枚刻有相关边款的印章一起砸碎,制造了莫须有的所谓反动印章案。这三枚印章和边款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伯敏先生藏敦煌唐写本《四分律小抄一卷》(拟)残卷研究”一文,是黄征先生所撰,该文发表后,宗舜法师曾对其中的一些误失有所商榷.为了使这一残卷得以更好地整理与研究,笔者不惴浅陋,就其录文与校记,再提出若干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20,(7)
刘光启(1932~2019)先生是我国知名书画鉴定家,被业界誉为"神眼""刘半尺"。在刘光启先生从事文物事业的70年时间里,发掘、鉴定过无数的国家各级文物,更是从中抢救出不少国宝级文物。本文是刘光启先生为《艺苑觇标》一书所作的序,也是刘光启先生生前留下的最后一篇文稿。在此文中,刘光启先生对近现代书画的鉴定、辨识,提出了言简意赅而又十分中肯的见解,这无疑对广大书画收藏爱好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6.
<正>上海淮海中路1843号是宋庆龄曾经长期居住的地方,是她在上海的家。1981年宋庆龄去世,她淮海中路的寓所被作为永久性纪念地保存了下来。随后,上海宋庆龄故居纪念馆成立,这幢寓所以及寓所内的遗物便成为了纪念馆中的馆藏文物。纪念馆馆藏文物种类繁多,有文稿、书信、照片、印章等反映孙中山、宋庆龄革命轨迹的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还有一些本身即  相似文献   

7.
正2006年是孙中山先生印行百元面值的中国革命政府债券一百周年,笔者曾在《中国钱币》上发表《百元债券百年纪》一文以志纪念,同时对张小杰先生在《中华革命军第一票》一文中的观点进行了商榷。十年来,笔者对该百元债券的研究一直在继续,曾先后撰写了《也谈中华革命军"第一票"》、《从莫理循旧藏英法文百元债券墨书加盖票谈起》、《孙中山先生发行的中国革命政府债券及其加盖票新考》、《一张盖有同盟会印章的英法文"中国革命政府债券"——兼谈  相似文献   

8.
桐宫再考辨——与王立新、林氵云两位先生商谈●邹衡(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十三年前,我曾写《西毫与桐宫考辨》一文。文章发表后,曾有几位先生提出了质疑,我亦曾在几篇论文中作了简短的答辩。1995年,王立新与林两位先生合写了《“桐宫”再考》一文①,举出了两...  相似文献   

9.
正吴江的嘱托知名思想家张显扬先生于2013年9月18日去世后,笔者经师母张靓文的同意,开始整理他的有关遗稿、书信和一些资料。不久前,发现了一个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研究所资料室的档案袋,档案袋上张显扬先生用红笔写着"吴江同志交我保存的两个材料,1989.3.7"。文件袋中确实有两份材料,第一份材料是1985年6月24日吴江致胡耀邦秘书张耀光的信,全文如下:张耀光同志:送上最近我的文章一篇  相似文献   

10.
几年前,我曾在旧书地摊上买过一本《武昌两日记》的书,据此书版权页介绍,此书为中华民国元年出版,三十五年二月再版。作:咏簪(即龚霞初)。发行为湖南翊武中学。印刷:新潮印书馆。封面上“武昌两日记”是黄兴的题署,下面有黄兴的白印章。右下有一朱印章,比黄兴的印章小一些,也是正方形的,不知为何人之印。  相似文献   

11.
书讯     
《中国西藏》2007,(6):94-94
《陈庆英藏学论文集》(上下)陈庆英先生1978年就读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系古藏文专业,1981年研究生毕业后,一直致力于藏学研究工作,著作等身。该书汇集的36篇文章绝大多数是先生本人独自完成的,其中有两篇与他人同着文章的收录,作者在前言中提到"是为了怀念这两位曾经和我亲密合作的英年早逝的藏族朋友"。该文集按照所探讨问题的年代先后分为六篇,即吐蕃王朝篇、宋代藏族历史篇、元代藏族历史篇、明代藏族历史篇和清代藏族历史篇,另有历史文化一篇。通览该论  相似文献   

12.
也谈陕西咸阳征集古代玺印的断代与考释陈根远1989年,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文化站淡兴满先生在当地征集到7枚印章,现已入藏咸阳市文物保护中心。李朝阳与马先登先生先后合著《杨陵出土的一批秦汉印章》①、《咸阳市场陵区出土的一批秦汉印章与考释》②两文(后并称“...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中国军事博物馆抗日战争展厅里,陈列着一枚铜印章,这枚印章高3厘米,宽1.5厘米,上部雕有狮子钮,下刻隶书"杨靖宇印"。这枚已在军事博物馆陈列了40年的珍贵印章,作为东北抗联的历史文物,它向人们讲述了那段不堪回首的壮烈史实,但这枚印章的发现始末却是鲜为人知。农民锄地捡到印章  相似文献   

14.
安志敏 《华夏考古》2001,(4):106-108
一、裴文中先生与史前陈列馆 中国史前考古学的奠基人、北京猿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者裴文中先生(1904年~1982年),于20世纪40年代曾两度应聘到燕京大学历史系任教,讲授史前考古学,并筹建史前陈列馆。这在中国考古学史上,也是富有历史意义的两件创举,今就这两个方面作一些记述。 裴先生于1940年秋季到校,在历史系讲授史前考古学,这是他从法国留学归来后的首次开设,在我国大学课程中也是首创。听课人数较多,主要有两位代表:一位是成思元先生(毕业后在成都华西大学博物馆任职,已去世);另一位是我国著名考古学家…  相似文献   

15.
近得见包北弘先生十几方篆刻印章,识后颇觉有趣;将印文连缀后竟是一篇短文,从中可解读出先生的思想、学识、志趣。于是,又将印章钤成扇面状,题上“宗法秦汉”额文,下书所缀之文,遂成一幅印与文相映成趣的书法作品,以表达我对北弘先生的景仰。  相似文献   

16.
一丁 《文史月刊》2004,(2):51-52
为编撰《太行根据地文化》一书,较多地接触了北方大学几个健在的师生和一些零零星星的资料,才较完整地写出这篇文稿。  相似文献   

17.
古人云:"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再其次有立言"。综观《曾昭璇教授著作编年》(曾新、曾宪珊编著,2004年内刊本),著作68部、论文、科普文及地图目录三者合计589篇,数量之多,学界罕有。一位学者曾提出"曾昭璇精神"。笔者深表赞同。从68部和589篇的数量当中,可见先生的立言、立功和立德之大。这就是曾昭璇精神的具体化。  相似文献   

18.
正我10年前曾写过一篇小文,记述赵毓英和麦赐球两位先生的一些事迹,因篇幅有限,无法将所有往事一一尽述。2015年是中国民主促进会成立70周年,而麦赐球曾担任中国民主促进会各项职务,为民进省市委的成立和发展作出过很多贡献。因此,10年后我又提起笔,展开记忆的卷轴,让麦老师这位我敬爱的老师的音容笑貌  相似文献   

19.
我国古代的印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古代印章,曾倍受文人雅士的喜爱,视为珍贵的文物古玩,具有很高的鉴赏与研究价值。印章最初始于“封泥”,古人在封存和传递物件时,为防止被人打开或拆动,先用绳子扎住物件,绳子用泥块封住,然后在泥块上盖上印记,这印记就是最初的印章。至干我国第一方印章究竟产生于什么时候,目前尚说不清楚。河南安阳殷墟曾出土过青铜印章,说明殷商已有玺印。春秋战国时期,印章已大量使用,如《战国策》记载,苏秦合纵六国共同抗秦,曾佩六国相印。先秦印章,大都用金属制作,因此称为“”,又因使用时主要是印在封泥上的,又写作“”。卫宏《…  相似文献   

20.
1953年「历史教学」杂志第三期曾经发表过两篇供大家讨论的论文:扬科特里尼次卡娅作的『学习五年级「古代东方」一篇时如何研究「国家」概念』(斯维尔德洛夫斯克)以及吉齐斯和茲纳民斯卡娅作的「论如何巩固学生在研究历史过程中所掌握的知识问题』(列宁格勒)。这两篇论文曾引起许多争论。编辑部曾收到一些论文,并在「历史教学」杂志以下各期上发表了。在1954年第二期上曾刊载了以下三篇论文:克鲁格利亚克作的「论如何研究『国家』概念」(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