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武帝晚年重用江充治“巫蛊”。《汉书》卷四十五《江充传》有这样一段记载: 充出,逢馆陶公主行驰道中。充呵问之,公主曰;“有太后诏。”充曰;“独公主得行,车骑皆不得。”尽劾没入官。上面记述,令人生疑。馆陶公主是文帝与窦后所生之女,她是景帝的胞姊。《汉书·外戚传》记:“孝文窦皇后,景帝母也……至代,代王独幸窦姬,生女嫖。孝惠七年生景帝。”又曰:“窦姬为皇后,女为馆陶长公主。”《史记·孝景本纪》亦云:“帝以孝惠七年生。”与《汉书》说同。刘嫖下嫁堂邑侯陈午,生女陈阿娇,为武帝第一个皇后,故馆陶公主亦是武帝之岳母。  相似文献   

2.
陈炯明信奉的民主联邦制,意在争取和平与民主的环境中亟谋国家建设,而他又十分重视社会实践,他尝以“为治之道,贵在力行;立身之道,贵在毋苟”自勉并敦劝别人。孙中山曾赞扬“其坚忍耐劳,亦自有过人之处”;胡汉民亦以“勤、谨、韧”来概括其个性。驰在形成民主联邦制理想的同时,即抓紧一切和平机遇,加强地方建设,力图以此示范于他省,推而广之,并通过实践检验,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理想。这些地方建设为时人瞩目.亦为后世留下这些地区的近代化脚印。本文拟分阶段择要略作勾述,以就教于学界同行。  相似文献   

3.
《淮南子·汜论训》:“秦之时,高为台榭,大为苑囿,远为驰道,铸金人,发適戍,入刍豪,头会箕赋,输于少府。”高注:“头会,随民口数,人责其税,箕赋,似箕然,傲民财,多取意也。” 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官府受钱者,千钱一畚,以丞、令印印,不盈千者,亦封印之。钱善不善,杂实之。出钱,献封丞、令,乃发用之。百姓市用钱,美恶杂之,勿敢异。”  相似文献   

4.
也谈“羌中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有的同志在探讨“丝绸之路”时,提出所谓“羌中道”。对此,笔者有一点不同的看法,望识者匡正。一什么是“羌中道”?提出所谓“羌中道”的同志认为,“羌中道,即从今甘、青交界之湟水西溯,穿行于古羌人聚居地,或北出今祁连山、抵张掖与河西大道交接:或复西进,出柴达木西缘,至新疆若羌、且末直接通连西域南道。”  相似文献   

5.
傥骆道得名、道里及其重要性横亘于陕西南部的秦岭,把关中平原和汉中盆地,隔在南北两边;而穿过秦岭又把关中和汉中联系起来,自古有四条道路:由宝鸡西南出大散关,经凤县、略阳、勉县而至汉中者为“故道”;由郿县西南入斜谷,经太白、留坝而至汉中者为“褒斜道”;由周至西南入骆谷,经洋县、城固而至汉中者为“傥骆道”;由西安正南入子午谷,经洋县西折而至汉中者为“子午道”。因为故道在历史上记载不多,一般治舆地学者,多重视后三道。如《读史方舆纪要》载“褒斜道:今(指清)之北栈。南口曰褒,在褒城县北十里;北口曰斜,在凤翔  相似文献   

6.
秦汉“甬道”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汉时代,是交通事业取得突出进步且为后世交通发展奠定了基本格局的重要阶段。秦汉帝国对于交通道路的经营为交通运输的空前发展提供了条件良好的运输线路。当时除著名的宽广通达的驰道和由关中直达北边的直道而外,又有“阁道”、“复道”、  相似文献   

7.
唐代“五台山进香道”在今河北境内分为两段,今正定至阜平为第一段,至少有东、中、西三条路线;自阜平至山西五台山为第二段,只有一条道路。圆仁第一段所行之道为中线。中线是“五台山进香道”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8.
秦汉“复道”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汉史籍多处说到“复道”,秦始皇大治宫室,曾“为复道,自阿房渡渭,属之咸阳”,又“令咸阳之旁二百里内宫观二百七十复道甬道相连”。西汉长安“桂宫周匝十里,内有复道,潢北渡,两至神明台”,“北宫有紫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至国家之强盛,社会之祥和,小至个人生活之幸福,事业之兴旺,身体之健康,均有赖和谐的家庭为基础。然而“家”怎样才能“和”呢?古往今来,多少人欲寻其道而不得,为之迷惘,为之烦恼,痛苦—生。  相似文献   

10.
许穆夫人本姬姓 ,为卫文公的胞妹 ,宣姜 (卫宣公夫人 ,卫惠公之母 )的次女 ,实为宣姜和昭伯公子顽 (卫宣公子之子 ,惠公庶兄 )的私生女。因嫁与许国穆公 ,史称许穆夫人。许穆夫人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位爱国女诗人。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留有她的《竹竿》、《泉水》、《载驰》三首诗。《竹竿》、《泉水》两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美丽河山的眷恋和对儿时生活的追忆。在《泉水》中 ,诗人吟道 :“毖彼泉水 ,亦流于淇 ,有怀于卫 ,靡月不思。”故国的涟涟清泉 ,令她日思夜想 ,因此她在想象中神游故国 ,“出宿于干 (地名 )” ,“我思肥泉 ,兹…  相似文献   

11.
《淮南子》道论突破了先秦虚化的道体,赋予了具象的意义。由“道始生虚霩”到“道始于虚霩”的一字之变,可体察《淮南子》道论的学术转向。从道与器关系看,道散万千,而其皆着道性;从道与人的关系看,德性成为道的表现形态,也是达道的具体路径。通过透视真人、至人与圣人之道的显著差异,在看似醉心真人、至人理想境界的表象背后,实则属意重治世操作的圣人实践之道。还原秦汉之际的学术语境,重回历史现场,分析刘安的矛盾心态,可提示刘安编撰《淮南子》“务于治”的道论基点。  相似文献   

12.
孙华 《四川文物》2012,(1):74-85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清代以后才发展到云南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13.
“自古圣贤为治,皆尚实政,最恶虚名。”雍正帝以此为训,将务实思想贯穿于其整个政务活动之中。雍正帝之所以政绩卓著,与他在位13年间的务实思想是密不可分的。 一 为治之道在于务实 雍正帝明确提出:“为治之道在于务实,不尚虚名。”他大力倡导求真务实,力除官场虚假积弊,努力创造一个务实治世的氛围。 1.劝诫“据实不隐”,倡导“秉公直陈” 实心任事是雍正帝对内外百官的根本要求。他颁谕说:“朕望天下督抚董率有司,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古代高速公路之首——秦直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千古一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倾全国之人力、物力,兴建了两项名传亘古的浩瀚工程,一为修筑长城,二为“治直(道)、驰道”。长城绵延万里,巍然耸立,作为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象征,世界八大奇迹之一,历代吟诵,妇孺皆晓。而同等距离内修建规模和工程难度与长城相差无几的秦直道,则世人所知者甚少。关于秦直道,文献虽有记载,但极为简略。翻遍《史记》、《资治通鉴》这样的史料巨著中,仅觅得“始皇欲游天下,道九原,直抵甘泉,乃使蒙恬通道,自九原抵甘泉,堑山堙谷,千八百里”、“三十五年使蒙恬除直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千八百里,数年不就”等这…  相似文献   

15.
略论秦汉道制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为秦国创设的与县平行的一级地方行政区划 ,通常置于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道”的设立与少数民族治理关系密切 ,负有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特殊事务的职能。汉代的“道”多承袭秦制 ,但随着郡县制的成熟 ,“道”在行政职能上与县逐渐融合 ,在职官设置、司法职权、居民管理等方面与县的差别也渐趋一致。至汉武帝时新开“三边”之地 ,初郡中新设置“道”的数量已大大减少 ;直至仅设县而不置“道”,原有的“道”也直称为县或遭废弃。  相似文献   

16.
晁福林 《史学集刊》2023,(2):141-144
先秦时期文献记载骑马射箭之事始于《战国策·赵策二》“武灵王平昼间居”条所载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1)此后逐渐普及。其前尚未见到骑马射箭的记载。有关赛马之事的记载,最早者是《史记·孙子吴起列传》所载战国时期大军事家孙膑教田忌赛马“逐射千金”之事。^(2)汉时称赛马为“驰逐”,晚至清代,“赛马”之辞方大量使用。  相似文献   

17.
明中叶后,华而无实的文风渐滋日盛,以故时人每有文佞之议。在这样的情形下,同样以复兴儒道为职志的阳明心学承担起救弊之责,而阳明心学“心即理”主张下的“正心”所倡言的“师古人之心”的具体内涵也本质上暗合了散文载道传统。因此,若推本溯源的话,“师古人之心”比师古人之文无疑在学道的取资上更加勘进一步。而其对“文以载道”的影响自然不再像前代那样单纯地附道于文,实际上更要求道熔铸于心而自然流露。这样,具道于心而自然发抒之文,不论诉诸于何种内容,以何种形式表现,则文章必然充溢着道的气息而“莫非道之用也”。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西汉一代与南海诸国 (即今东南亚地区 )的交通及往来 ,主要分两部分 :一是叙述西汉长安至南海诸国的两条主要交通道路 ,即由蜀至缅甸的“身毒道”和由南越经海上的“南海道”,以及两道的形成和具体路线等 ;一是论述西汉遣译长出使南海诸国 ,以及南海诸国的“朝贡”和长安的南海珍物 ;以揭示今东南亚地区古代诸国早期与中国交往之历史  相似文献   

19.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谈“围谷”、“堂光”之道郭荣章东汉建和二年(公元148年),镌于陕西汉中褒谷古石门隧道西壁的《故司隶校尉健为杨君颂》摩崖,世称《石门颂》,是我国著名的汉代石刻,系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褒斜道石门及其摩崖石刻”中的精品之一。1967年至1970年...  相似文献   

20.
《史记》卷九十五《滕公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1982年版)云:“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于丰”。按,上文中之“丰”误,当作“下邑”。“致孝惠、鲁元于丰”是指将孝惠、鲁元送到丰(邑名,今江苏丰县)。其实,当时夏侯婴并末将孝惠、鲁元送到丰邑。《史记·项羽本纪》载:“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欲过沛,收家室而西;楚亦使人追之沛,取汉王家;家皆亡,不与汉王相见。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下,滕公常下收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