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论东北亚地区政治经济形势变化与图们江地区多国合作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东北亚地区近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回顾,说明这一地区始终是世界政治的热点和大国争夺的主要场所。随着世界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东北亚地区经济区域化的趋势在发展,双边与多边关系在不断改善。相互合作与信任的政治氛围开始形成,图们江地区合作开发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热点与焦点。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介入,推动了多国合作与联合开发的进程。图们江工程的实施必将给东北亚各国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并促进这一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政治稳定。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图们江地区的产业开发既是一个当地原有产业的成长过程,又是中俄朝三国经济发展和东北亚地区国际合作的过程。为此本文讨论了地区开发条件和潜力,进而提出了地区产业开发的原则、主导产业和产业的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3.
区域一体化进程中的国际城市系统研究——以图们江地区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在考察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现状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影响与制约因素,预测了未来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的发展趋势。图们江地区国际城市系统是区域一体化的必然产物,短期内,基本发展框架是以中国珲春、俄罗斯斯拉夫扬卡和朝鲜罗津为顶点的\"小三角\"核心区为主;长期来看,则将在以中国延吉市、俄罗斯海参崴市、朝鲜清津市为顶点的\"大三角\"框架下发展,以现代国际网络城市系统构成东北亚地区国际物流中心与增长极。 相似文献
4.
试析15世纪中叶图们江成为中朝界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慧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2007,17(3):101-106
15世纪之前,图们江两岸由中国的少数民族女真族所领,明王朝招抚女真族,在图们江两岸设置了地方行政机构,图们江南岸亦一度为明王朝领地。朝鲜李朝通过剿杀、驱赶女真部落,不断向北拓展领土,于15世纪中叶沿图们江南岸设置了六个镇,标志着图们江开始成为中、朝两国的界河。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图们江地区开发决策支持系统的组建原则,设计构建了较为实用的数据库系统、模型库系统和专家知识库系统,研制和开发了模型库人机对话三级管理系统。经初步运行验证,该系统是实用的,在某些方面也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图们江地区国际性城市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城市体系等级结构、职能结构和空间结构的构建设想及管理原则,并初步估算了城市体系发展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及投资规模。 相似文献
7.
图们江发源于白头山的东麓,由南向北蜿蜒穿流于长白山和咸镜山脉之间,自图们市开始东折,最后注人日本海。沿途的主要支流有海兰江、布尔哈通河、嘎呀河、挥春河等。该水系之北为绥芬河流域,以西 相似文献
8.
图们江下游开发作为一项跨国境、跨世纪的庞大工程,势必会给包括中国朝鲜族在内的3亿东北亚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深刻而又全面的影响,而中国朝鲜族则以其独特的地缘优势、亲缘优势、文化优势及较高的人口素质,将在图们江地区开发与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4):108-115
15世纪初,朝鲜王朝动用国家力量将边界拓展至图们江南岸,他们在招抚周边女真部落的同时大规模向该地区移民。然而,在此过程中由于耗费过重,朝鲜的国力不敷应对,并逐渐失去了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在恶劣的自然环境影响下,朝鲜边民不得不跨越国界,成为生态移民,并在经济上依附于崛起后的建州女真。清朝建立后,由于女真部落迁离图们江北岸,失去了贸易伙伴的朝鲜边民在跨界活动中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动态趋向及其图形演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演示了我国图们江地区开发的动态趋向,揭示了该地区在未来开发过程中作为国际物流中心及交通枢纽的作用,以及地区产业开发的空间过程,进而提出了未来地区人口分布与城镇体系建设的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单介绍了大海参崴自由经济区规划和图们江地区规划的设想,分析了前者与远东开放的密切联系和两个规划衔接的必要性及可能性,详细阐述两个规划衔接的具体领域,并预测了两个规划实施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这一当今中国最富庶的两大区域的形成无疑有着深刻的人文历史背景,文章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对这两区域的文化异同及其原因作了全面的比较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慢城视角的长江三角洲慢旅游目的地开发适宜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旅游作为长江三角洲旅游一体化的新驱动力,对长江三角洲旅游产业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RS数据和GIS技术,基于慢城视角,以人类活动强度、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为慢旅游目的地开发的主要参考标准,选取夜间灯光、土地利用现状、地形高程、大气气溶胶、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5个评价因子,对不同因子赋予不同权重后进行空间运算,开展适宜性评价。结果显示:长江三角洲慢旅游开发适宜区主要位于自然和人文条件均很优越的苏南河网密集区、浙北(宁波)滨海区域及浙南风光优美山区。 相似文献
14.
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关联分析——基于入境旅游线路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作为入境口岸的上海和长三角入境旅游市场为研究对象,以入境旅游线路为切入点,从入境首站地比重、空间关联特征等方面展开分析,对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入境旅游市场的关联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揭示了上海与长三角区域在入境旅游市场上的关联特征,即区域核心城市地位突出、区域关联性不强、关联带动作用不均衡、空间关联范围集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平衡线路比重、共推精品线路等合作建议。 相似文献
15.
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我国长三角地区民营旅游经济发展迅猛,成为该区域旅游业发展的一大特点.本文选取了长三角39家涉及旅游业务的大型民营企业为研究样本,基于它们近10年来的投资资料,分析了长三角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特点,论述了民营资本投资旅游业的环境以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17.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传统棉业经济区,也是近代西方棉业产品输入相当活跃的区域,棉业进口大幅上升与骤然下跌间,使长江三角洲棉业经济面临极大的挑战,由此引发棉业经济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一系列变化.本文主要从棉业进口产品的价值、产品结构以及进口结构变化与棉纺织业的关系诸方面对1912-1936年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进行整体评估.在考察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的变化中将其与全国棉业进口贸易状况加以比较,由此对长江三角洲棉业进口贸易的区域特征做出归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