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大杭 《攀登》2023,(4):45-50
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广为流行的“五种社会形态”理论所说的社会形态缺少实行“生产资料特殊公有制”的社会形态,这种社会形态就是“社会主义社会”,也就是说,社会主义社会是第六种一般性的社会形态。确立人类社会有六种社会形态,能够深化对人类社会六种社会形态的认识,还能够更科学地认识和把握与“社会主义社会”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土化:重建中国社会形态理论的根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社会形态”这个提法本身 ,就已经包含了这样一个命题 :社会形态有中国和外国(比如说西欧 )的区别 ,亦即承认社会形态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差异性 ,否定用某种单一的模式来说明世界多元文化的社会形态。马克思研究了古典希腊和罗马城邦国家 ,使用了奴隶社会的概念 ;又把蛮族入侵晚期罗马帝国后产生的一种生产关系 ,称之为封建社会 (feudalism) ,即“拉丁—日耳曼封建制”。把马克思对欧洲古代及中世纪社会的认识抽象成简单的公式 ,随便套用 ,其实违背了马克思本人的初衷。在以往的历史哲学教科书里 ,社会形态被特指为五种社会生…  相似文献   

3.
甄修钰  张新丽 《历史研究》2012,(3):143-155,192
马克思分析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形态的方法论是从分析农村公社开始的。农村公社具有公有制和私有制二重性,前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就是农村公社中的公有制如何被私有制败坏的历史过程。深入研究马克思在各个时期研究农村公社的动机和方法论,不仅有助于我们认识马克思研究前资本主义时代社会形态这一方法论的科学性,而且有助于我们走出社会形态划分的争论和"亚细亚生产方式"问题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从生产方式看商周社会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商周社会形态是中国古代社会形态问题讨论的焦点之一。按一般的理解 ,所谓社会形态是指与生产力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经济基础是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而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联系 ,两者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虽然讨论商周社会形态要涉及诸多方面 ,但因生产方式与社会形态关系密切 ,故在此仅从商周社会生产方式的角度对当时社会形态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商代的农具以石、骨、蚌、木质为主 ,是效率较低的生产工具 ,这对于当时的生产方式及土地占有形式有着极重要的影响。影响之一 ,是使农业生产力水平从总体上…  相似文献   

5.
在《世界历史》1998年第3期上,我曾写过一篇小小的读史札记,谈及马克思社会形态演进论的一处翻译问题。其原文是:“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  相似文献   

6.
近世中国社会形态与社会性质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方首先从理论上分析论证了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概念的逻辑内涵和历史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而对近中国社会形态和社会性质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近世中国社会形态属于“早初机器-工业-民主社会”,社会性质属于“早初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7.
亚细亚生产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学的重大理论问题之一,也是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这一理论概念内涵的理解,大体可以分为五形态体系内说和五形态体系外说。五形态体系内说的原始社会说,更切合马克思社会形态学说史的实际。亚细亚的原始所有制以及由此构成的亚细亚生产方式,是东西方都曾经历过的人类社会的早期阶段。中国原始聚落共同体所有制,是亚细亚的所有制的最古老形式之一。从中国原始聚落形态的角度研究中国文明起源的路径,更切合马克思关于生存方式决定文明起源路径的思想,也印证了亚细亚生产方式为原始社会说。  相似文献   

8.
从农民、地主的构成观察中国古代社会形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社会形态的历史 ,人们一般以生产方式的状态来做判断。对于战国秦汉至明清 (鸦片战争以前 )时期的社会 ,大多认为农民与地主阶级建立一种生产方式 ,形成封建社会形态。这两者间的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相当于欧洲中世纪农奴与领主时代的社会形态 ,这种似乎是定论的见解 ,如今令人生出某种疑问 :只有佃农才同地主构成生产关系 ,佃农能是农民的代名词吗 ?它能概括所有的农民吗 ?社会主要矛盾是所谓的农民与地主的矛盾吗 ?对此 ,我们首先应了解农民的构成及其社会关系。认识农民的成分 ,要从生产关系与等级结构诸方面作分析。所谓农民 ,是指…  相似文献   

9.
分层研究社会形态兼论王权支配社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中国历史社会形态问题 ,几十年来大多是围绕着一个“定势”做些“加减”性的讨论。近年来有跳出“定势”的萌动。然而就我而言 ,尚未想从“定势”中完全跳出去 ,只想多少做些调整或修正。具体而言 ,就是分层次地把握社会形态。我认为有三个层次的问题 :其一是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形态问题 ;其二是社会控制与运行机制形态问题 ;其三是社会意识形态与范式问题。这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 关于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形态问题 ,我依然认为运用马克思主义有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理论所勾勒出的社会关系 ,从总体上看最贴近历史 ,或者说解释力最强。…  相似文献   

10.
孔雀帝国(公元前324—187年)是古代印度版图最大的奴隶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的统一帝国。它的社会形态表现了古代印度奴隶制的许多特点,这些特点使孔雀王朝的社会形态成为“古代亚细亚生产方式”类型的奴隶制社会。本文仅就其奴隶制的特点及其与土地关系的联系略论其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不同社会形态(社会形态既是处于一定发展阶段的社会的整体结构,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的依次更替。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人类社会的发展表现为哪些社会形态的依次更替?在这个问题上,我国理论界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一种被称作“五种社会形态理论”的观点。这种观点坚持认为,按照马克思的论  相似文献   

12.
今年4月21—27日,在天津举行了“亚细亚生产方式”学术讨论会。这次会议由天津市历史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中国史研究》编辑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世界历史》编辑部联合召开。到会代表共46人。会议集中讨论了三个问题:一、“亚细亚生产方式”的含义、内容和性质;二、“亚细亚生产方式”与东方国家的历史实际;三、“亚细亚生产方式”与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科学论断不容否定朱(一)马克思说:“大体说来,亚细亚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现代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可以看做是社会经济形态演进的几个时代。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最后一个对抗形式,这里所说的对抗,不是指个人的对抗,而...  相似文献   

14.
近十几年来,有关殖民者人侵前的阿尔及利亚社会形态问题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论。继“封建生产方式”和“古代生产方式”的说法后,阿尔及利亚的一位大学教师阿卡德卡德尔·杰格卢勒在《殖民化前夕的阿尔及利亚社会形态》(《国家档案》1975年第3期第1卷)一文中,又提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新观点。他的主要理论根据是马克思曾强调  相似文献   

15.
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有其独特的自身条件,那就是宗族血缘社会形态的连续性。这一特殊社会形态连续而稳定的存在,产生了对家族伦理价值和政治伦理价值的恒久需求。在这个基础上,儒家建立的道德体系,成为中华文明传统价值观念的主体。宗族血缘社会和传统价值观念,也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体之两面,共同促成了一种"连续性"形态的文明。而肇端于西周的宗法制度,不仅奠定了宗族血缘社会的基础,而且派生了传统社会的基本价值理念,对中华文明"连续性"形态的形成具有根源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孙新彭 《攀登》2011,30(2):22-26
所谓时代问题,就是对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社会一定历史发展阶段、发展态势与发展趋势的认识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性的认识,包括两种基本思路、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变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时代思想,而研究的基本思路,就是把五种社会形态理论与三种社会形态理论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公民与公仆     
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也包括了第一阶段或日初级阶段或日过渡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的社会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见《共产党宣言》)结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他文章中的论述,我们得以知道,这个“联合体”即是“公民社会”,它的组成是“公民”。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说:“所有的征服有三种可能。征服民族把自己的生产方式强加于被征服的民族(例如,本世纪英国人在爱尔兰所做的,部分地在印度所做的);或者是征服民族让旧生产方式维持下去,自己满足于征收贡赋(如土耳其人和罗马人);或者是发生一种相互作用,产生一种新的、综合的生产方式(日耳曼人的征服中一部分就是这样)。”周族灭商后的统治方法似是马克思所归纳的第二种方式,即保留着商殷社会中的公社及其所有制,西周奴隶主贵族则“满足于征  相似文献   

19.
认清中国古代非西方历史发展道路的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于中国古代社会形态的讨论 ,目前首要解决的问题 ,我看似乎尚不在于给中国古代社会定一个什么具体合适的名义 ,而在于端正下面这样一种认识 ,即要不要尊重中国历史文化的特点 ,要不要把研究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性 ,亦即我们的国情放在重要地位的问题。因为至今仍有不少人把不按照主要是西方所经历的“五种社会形态”的次序来解释中国历史的做法视做不能容忍的“离经叛道”行为。从事情的来龙去脉看 ,“五种社会形态”说在中国的提出 ,是同否认中国社会发展有自己的国情亦即特殊性联系在一起的。当年郭沫若等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从宣传马…  相似文献   

20.
马红梅  王红艳 《神州》2012,(32):166-167
近代化是一种社会结构性变化,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结构就是经济结构。以小农家庭手工劳动的农业经济为主是中国立国的基本经济基础。在这种经济条件下,树立起来的肯定是尽如人知的中国式的政治和文化形态。到近代,突然产生一种全新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经济结构。这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会必然会派生出新的政治和文化要求。这些要求的实现程度即为中国近代化的程度取决于外来的、新式的事物和固有的条件的结合程度。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国近代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