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可染是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是中国现代绘画史上的一座丰碑。他与同时期的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等传统派绘画大师的不同点在于:他是学贯中西,大器晚成的书画家。他的早年接受过严格、正规的西画训练,同时又以毕生的精力投入到中国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实践,是一位将西画的技巧与中国画的美学思想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宗师。无论在绘画理论,还是绘画实践及艺术水平方面,李可染都为中国画在新时代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提出的“以最大功力打进去,以最大勇气打出来”,是他继承传统并突破前人窠臼的艺术主张的  相似文献   

2.
王大勇 《史学月刊》2005,(7):123-125
在先秦、两汉哲学和美学的基础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艺术获得了巨大发展。这一时期,曹植的《画赞序》确立了绘画艺术的地位,顾恺之的“传神论”提升了绘画艺术的审美特性,谢赫的“气韵生动”则成为中国绘画艺术审美与创作的最高准则。因此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代绘画艺术鲜明的审美观念,即:重情感、求传神、讲气韵、法自然,从而为中国美学审美观的确立和发展,奠定了决定性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05,(11)
中国美术在20世纪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封闭向开放的历程中,出现了一些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画家。吴冠中先生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吴冠中是我国20世纪中国绘画的代表画家之一,长期以来,他不懈地探索东西方绘画两种艺术语言的不同美学观点,坚韧不拨地实践着 “油画民族化”,“中国画现代化”的创作理念,形成了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源于生活,表达了民族和大众的审美要求, 具有高超的文化品格,充分体现了他面向世界、面向时代、面向未来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他的创新思想适应了历史发展和时代的需要,为 中国…  相似文献   

4.
赵洵 《神州》2013,(31):244-244
鲁道夫·阿思海姆认为视觉具有思维性,绘画作品本身具有表现性,他的研究成果对绘画艺术理论与实践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电影的运动影像是了大量静态画面的“似动”,那么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在绘画艺术中取得成就对研究电影画面的构图表现性是否也有意义?本文旨在在阿恩海姆的美学思想研究绘画艺术表现已获得一定的成就的基础下,试图将其美学原理应用到电影这门艺术中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赵艳林 《神州》2011,(4X):37-37,39
在中国摄影的构成中,自然风光摄影一直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这与中国传统美学,以及源远流长的中国画的山水和花鸟绘画传统有着根深蒂固的关系,是中国传统绘画衍生了中国的风光摄影。所以,在我们创作拍摄风光摄影作品时,就要依据中国传统的美学理论和观念,从研究中国绘画入手,去破解风光摄影的灵魂“意境”。  相似文献   

6.
钟艳 《丝绸之路》2010,(10):72-73
本文围绕肖像绘画中形似与神似,对比中西方传统绘画的理论,认为“形”与“神”是肖像绘画中必不可少的两个部分,二者相辅相成。并从中西美学和哲学的角度进一步说明肖像绘画中“形”与“神”的对立与统一,对于现代在日趋多元化的艺术表现形式中的轻形、变形进行了详细解释,认为“形”与“神”在现代肖像绘画中是并重的一对理论范畴。  相似文献   

7.
闫立群 《收藏家》2010,(12):61-64
陈少梅英年早发,弱冠闻名,他在20世纪中国画坛留下了耀眼的足迹,享有“当代唐伯虎”、“北宗山水传人”、“马、夏再世”等美誉。他的画作北骨南风,达到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最高境界,是中华民族十分珍贵的文化财富。  相似文献   

8.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创造了其独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傣族是以舞蹈而闻名的民族。傣族“嘎光”舞蕴含着丰富的体育美学价值,通过分析傣族“嘎光”舞的体育美学价值,希望国人更加关注中国传统民族舞蹈。  相似文献   

9.
宗霞 《收藏家》2022,(10):55-60
江苏省连云港市孔望山摩崖造像雕造于东汉晚期。此时社会处于“黄老之术”到“佛老之道”的转变当中,该摩崖造像显示出了不同以往的“逸格”之美。本文结合图像和文献,认为新传入的佛教造像题材打破了儒家以“礼”制“文”的图像规范,并开启了中国绘画艺术逸品美学观念的先声。  相似文献   

10.
“薄料淡彩”脱胎漆器工艺是我国传统漆器工艺中的一种独特形式,其主要特点是使用较薄的漆料进行涂抹和绘画,以呈现淡雅、柔和的色彩和纹饰。它在技法上借鉴了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些表现手法,如采用线描勾勒形体和利用色彩营造氛围等。文章通过对传统绘画美学理论的研究以及“薄料淡彩”脱胎漆器的创作实践,探讨二者之间的关联和互补关系,以及对于“薄料淡彩”脱胎漆器工艺发展的启示,望能够为当代艺术领域带来新的创作思路和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11.
贵州在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与边缘这个二元格局中居于边缘地位,为贵州绘画中的野逸精神奠定了文化地理学基础。刘知白上承宋元绘画,下接明清绘画,主要承接的就是宋代美学最高诉求的逸格精神和逸笔语言,成为贵州地域艺术中野逸精神的最高代表,他一生的绘画艺术总体上经历了清逸、野逸到超逸三种境界。  相似文献   

12.
王军 《攀登》2010,29(6):50-55
毛泽东建党学说和建党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与中国实践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建党思想所折射出的建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长盛不衰的民族精神。研究毛泽东建党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联,对于加强现阶段党的建设以及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画家、艺术教育家吕凤子先生自1911年创办正则学校始,直至他去世,整整从教50年。他无论作为画家、绘画理论家,还是作为学者、教育家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尤其他对教育事业的那份坚定执着、那种毫无保留的奉献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前行。  相似文献   

14.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中普遍而又独特的题材,对中国文化思想乃至艺术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石窟、造像碑及壁画中有关考古材料,对我国维摩经变从西秦到宋代的嬗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对维摩诘经变的影响,充分挖掘该经变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丰厚内涵,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5.
通景画是乾隆朝中西艺术交流的顶峰,但直到近年才有人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耶稣会士、意大利画家郎世宁在完善这些非同寻常的作品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将中国传统绘画母题、审美趣味与欧洲富有纪念性的奇幻绘画相结合。尽管郎世宁在通景画创作方面享有盛誉,但并非所有的通景画都是由其独立完成,其中许多是由他的学生创作,但这些人的生平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6.
在五四文化论争中,章士钊抛出“农国论”,认为西方国家因工业文明和物质文明之害已经陷入绝境,中国亦深受工业化之害,趋于沦亡;中国必须以农业立国,摒弃工业化和物质文明,恢复知足、节欲、不争的农国精神和传统道德,才能免于亡国之祸,并担负起拯救西方世界的责任。“农国论”是五四时期文化保守主义的又一种形式,是精神文明论的变种,本质上是道德复古主义。  相似文献   

17.
莫友芝是晚清著名的学者,研究范围涉及目录学、文学、书画等领域。他品行卓越,心系国家,有着强烈的忧国爱民之情。他才华横溢,著述颇多,极大地丰富了中国学术文化宝库。他生活于晚清社会转型期,为贵州文化的开风气者,今天对他进行研究仍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探讨莫友芝在文献学,特别是目录版本学领域的成就。从文献学的角度对莫友芝编撰的《郢亭知见传本书目》、《宋元旧本书经眼录》、《持静斋藏书记要》、《耶亭书画经眼录》等四部目录学代表作的研究,站在清代学术视野下讨论莫友芝目录学的实践,并总结其学术思想与成就。  相似文献   

18.
纸张与浆糊是书画装裱的重要材料,其性质影响着裱件的整体美观与保存寿命。日本继承了中国传统的装裱样式,并结合自身的文化艺术特点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装裱材料——和纸与古糊。在挂轴装裱的不同阶段使用不同性质的和纸与浆糊,体现出日本对传统装裱文化的继承与创新。同时,古糊与和纸结合使用,相得益彰的成功经验,对我国传统书画装裱工艺的继承与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劉石 《中华文史论丛》2011,(4):81-100,393
本文針對學界關於古人"重神輕形"的傳統見解,提出古代文藝學的基本形神觀是"主神重形"。首先考察古代思想史上的形神論,認爲其中已貫穿着重神而不輕形的觀念,爲文藝學史上"主神重形"的形神關係學說奠基。其次分析東晉顧愷之及其後畫論家的主神重形論,强調其在文藝學史上主神重形論中的導夫先路作用。最後討論古代形神關係研究中的有關問題,提出一直都重形、形神不可分等觀點,並由此抉發出尚未被充分重視的古人"形神兼具"觀念下"真"的概念,藉以進一步說明"主神重形"纔是古代文藝學形神關係論的基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