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玄《仪礼注》训诂术语释义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玄作为两汉古献学的集大成,对汉代训诂学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所《仪礼注》是汉代以来随释义的典范之作,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方法也较完备。本通过全面收集整理《仅礼注》之训诂术语释义的用例,对其加以归类分析。力求较准确地反映出郑玄注《仪礼》一书所体现出来的各种训诂条例和训诂方法,使能有裨于阅读古注;并力图通过这种钩稽分析。能从总体上把握郑玄运用训诂术语简明扼要释义的方法,从而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郑玄注书的训释特色。  相似文献   

2.
清代学者在训诂方面的成就以王念孙、王引之父子最为突出,其科学的训诂思想和方法大略有以下几个方面:实事求是,不尚墨守;因声求义,不限形体;在训诂中辩证地分析词义;主张虚词不可用实义来解释;重视总结训释词义的规律。这些都值得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3.
考古学是根据实物史料研究人类历史的学科,训诂学是面对传世文献的一门综合性研究学科。本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结合实例阐述了出土文物和训诂之间互为补充,互为验证,互为依存的关系。从而证明了充分利用出土文献来检验历代训诂工作的正误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以及掌握训诂学专业知识对考古工作者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王船山遍注诸经,就《尚书》而言,《尚书引义》注重在关切时事的基础上发挥义理,而《尚书稗疏》则更注重训诂字句、疏通经义乃至对宋儒注释偏差的纠正,其中亦体现出了船山鲜明的解经思想:不可以今例古;以经为本位,确立经典的权威性;特重训诂之学,训诂为正经服务。这些解经思想确实区别于宋儒末学空疏解经、主观臆断之倾向,诚有独得之成就,其为儒家文化之重塑用功黾勉,成就实大。  相似文献   

5.
《方言》双音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扬雄所撰《方言》,不仅是汉语方言学的一部开山之作,而且是研究古代汉语词汇的一部很有价值的训诂专书。这是因为《方言》里除有周代记录的古方言之外,还有作者在当时“孝廉卫卒”当中亲自调查笔录的西汉方言。这部训诂专书既然是以汉代口头语为调研对象,自然保存了当...  相似文献   

6.
阮元编刻书籍考略陈东辉阮元是清代扬州学派的中坚人物,对我国的学术、文化和教育事业都作出了很大贡献。由于他勤奋治学、刻苦钻研,又虚怀若谷、博采众长,因而在经史、训诂、文字、校勘、文献、历算、舆地、金石诸方面都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尤以训诂、考证之学见长...  相似文献   

7.
训诂学研究方法的继承与创新李亚明训诂以解释、传达语义为主要任务。它在中国历史上源远流长:萌于先秦,兴于两汉;魏晋起为所有古籍阐释服务;唐代趋于保守;宋代疑古改经,自求本解;清代远绍汉学,鼎盛一时。如果说训诂是一种实践,那么训诂学就是一门从先代各种训释...  相似文献   

8.
唐章怀太子李贤注《后汉书》,今称章怀注.唐代为手抄本,所以疏漏驳杂之处在所难免,但是该注本内容骇博,着重训诂,训释所用多为注经之法,并引各本以为佐证,注释详密,训诂内容尤为丰富,是研究范晔《后汉书》的重要史料,并具有一定的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9.
《诸子新证》是二十世纪“新证派”的代表人物于省吾先生的训诂专著之一,考释《管子》等十部先秦两汉时期子书中的疑文滞句共1645条。其训诂内容包括考证和校勘两个方面,同时综合运用多种版本、各种材料,对古籍文献加以重新考证,或证成旧说,或发明新义,多成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0.
北赵出土铜器铭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考证,对晋侯名与史载各代晋侯的 对应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1.
宋人陆佃的《埤雅》是一部名物训诂专著。前人对《埤雅》的论述多集中于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版本源流;二是训诂成就;三是古籍整理;四是辞书贡献;五是分析不足。这是现有研究取得的成绩,还有些问题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如《埤雅》通过声符探究名物义的研究;《埤雅》中右文材料的挖掘等。  相似文献   

12.
北赵出土铜器铭文,从考古和训诂两方面考证,对晋侯名与史载各代晋侯的对应关系提供了难得的资料。  相似文献   

13.
《楚辞章句》重言词训释要例阐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辞章句》是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一部重要训诂作,其对《楚辞》中的大量重言词进行解释时注意运用义训法的多种体例随揭示语词的意义,不为前人的注释材料所制约;同时注意运用各种训诂术语,使释义方式日臻完美,成绩卓,为后世训诂学家所仿效。认识其重言词训释的状况,既有利于今人正确理解《楚辞的》语句,也可从中汲取研究和训释重言词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对子弟独特的文学教育方式,其中对训诂和辞章关系的探讨就很有价值。曾国藩学兼汉宋,不主一偏。闳通的学术胸怀使得他能客观地评定和借鉴汉宋学家的成果,并结合自已的创作经验,提出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文学创作法,并将韩愈古文与汉魏辞赋文学传统相勾贯,以建立不囿于前期桐城派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5.
《曾国藩家书》反映了曾国藩对子弟独特的文学教育方式,其中对训诂和辞章关系的探讨就很有价值。曾国藩学兼汉宋,不主一偏。闳通的学术胸怀使得他能客观地评定和借鉴汉宋学家的成果,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提出以"精确之训诂,作古茂之文章"的文学创作法,并将韩愈古文与汉魏辞赋文学传统相勾贯,以建立不囿于前期桐城派的审美观。  相似文献   

16.
1、“读如”的训诂内容及其特点,2、“读如”与“读为”在用法上的异同,3、“读如”与“读为”通用的原因探索。章认为“读如”所特有的训诂作用是由“A读如B”式来表现的,注出通用正字或单纯注音是其基本职能,它与“读为”通用有一定的条件和特殊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本从词汇训诂出发,对中华书局版王邦维先生的《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中的若干条校勘提出了补正意见。  相似文献   

18.
明人汪瑗撰《楚辞集解》,在屈辞训诂、考据研究领域取得了卓著成就。他在训诂字词、考辨名物时,既博采众长择善而从并予以新的阐发,又不囿成见冲决旧说提出新论,对学界产生重要影响。他还否定了“《九章》俱作于放逐江南时”的旧说,并对《九章》各篇的具体创作背景、写作时代诸问题进行详细考辨,发明新意,推动《九章》研究的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古书文例之阐述,曾散见于古代随文释义的训诂著作中.至有清一代,始有系统研究之专书问世,其中当首椎俞樾《古书疑义举例》,尔后刘师培、杨树达、马叙伦、姚维锐等人,对俞书各有增益补苴.这里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择其要者五例(对文、互文、变文、省文、倒文),试从训诂方法的角度,说明如何利用文例来释读古书.  相似文献   

20.
《文献》2016,(4)
哈佛所藏《世说笺本》1826年日本刻本和哈佛、韩国所藏《世说新语补》1586年刊本是配套的训诂书,前者为笺注本,后者为被笺本。从文本内容看,《世说新语补》和《世说笺本》均具有较好的文学价值。《世说笺本》不仅有与传统训诂一致之处,如以释词为核心,也注重解释单字,也解释句意、段意、语法、修辞、文体等。同时它也有自己的个性,即两用史注之法。征引训释成果时,除了采纳中国学者旧注之外,也精采日本学者的训释成说,显示出其作为日籍著述的域外特点。打破了传统训诂不引文学评点的惯例,在其广征史籍、中日、传统小学文献的同时,也精简录入并注解文学评点,甚至自身也加入文学评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