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英语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广泛存在,它影响我们表达与理解的准确性,给我们的学习与日常交际带来很大的障碍。本文试对这一现象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文化语用模糊现象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解决对策,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这样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英语中的语用模糊现象广泛存在,它影响我们表达与理解的准确性,给我们的学习与日常交际带来很大的障碍.本文试对这一现象从文化的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文化语用模糊现象的成因,表现形式以及解决对策,以期提高英语学习者的英语表达能力与阅读理解能力,从而跨文化交际中避免出现这样的障碍.  相似文献   

3.
模糊与精确是人类语言的基本属性。商务语言是人类语言在商务情境中的应用,因而同样具有这两种属性。商务英语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明确,即确保在书写商务信函与合同或进行商务谈判等商务交际过程中避免使用模棱两可或引起歧义的语言,以免造成商务活动中的不便和误解。但是,在实际商务交际中,商务语言存在着模糊性,这一点不可否认,我们应正确加以认识,恰当运用,以达到最佳商务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4.
模糊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中广泛存在。众所周知,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下,模糊语比清晰精确的语言更得体更有效。本文简要回顾了模糊语的渊源,对模糊语进行了界定,论述了模糊语产生的根源,并将其与格赖斯的“合作原则”相结合探讨其语用功能。最后提出相应的语用策略,以期促进交际者充分利用模糊语积极一面,减少其消极影响,从而使言语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  相似文献   

5.
1.模糊概念与模糊语词的普遍应用 有人认为志书的语言在于“真”和“实”,所以,一提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也就认为是贬词。笔者认为,除了志书中一部分模糊概念使用不当外,其记述离不开模糊概念与模糊语词的使用。“模糊”与志书要求的“记实”、“求是”,并不相悖。  相似文献   

6.
苗迎雪 《神州》2013,(13):148-149
打断现象在日常会话交际中广为存在,并且具有多种功能。本文就以《老友记》中出现的言语打断作为语料,以合作原则为理论基础分析了打断现象的语用功能。通过对《老友记》中打断现象语用功能的分析,不仅能够使我们对现实生活中言语打断的语用功能更为了解,同时也能促使人们更为有效地进行会话交际。  相似文献   

7.
胡学彦 《古今谈》2001,(2):70-74
语言是人们交际的重要工具,按常理说,语言愈是晓畅明白,交际愈是方便。但由于种种原因,在人们交往中,有些话却不能实话实说,其中特别是触讳犯忌的语词.必须进行一番“包装”,采取比较曲折委婉的说法才行。这一种现象是为语忌,即语言上的忌讳现象。  相似文献   

8.
谢丛蓉 《神州》2012,(30):155-155
模糊语言在广告中的广泛应用,造就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广告语。本文从词汇学的角度出发,立足于语音模糊、语义模糊和语法模糊三个方面,分析模糊语言在广告中发挥的叹为观止的妙用。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女性的独身现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女性独身不嫁,大约以广东为最早。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东珠江三角洲一带流行妇女不结婚和结婚后不与丈夫共同生活的社会风气,当地称这些女子分别为“自梳女”和“不落家”。据记载,“不落家”婚俗在近代以前已经存在。所谓“不落家”,是指妇女婚后一般仍住在娘家,只在节日才去夫家,直到生子后才长住夫家。有些妇女为了获得自由,还主动代夫娶妾。  相似文献   

10.
新闻语言的准确与模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卢敏 《丝绸之路》2009,(14):93-94
模糊语言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在追求准确性的新闻写作中,也难免会用到模糊语言。模糊语言的运用不但不会阻碍新闻作品的准确性,相反,恰当地使用模糊语言可以使新闻报道更加准确、生动。在新闻报道中,模糊语言与准确语言可以共同为新闻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服务。  相似文献   

11.
张晓蕊 《神州》2014,(9):164-164
近年来,研究留学生语用失误现象已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界的新课题。本文将以托马斯的语用失误观点为基础,结合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对留学生社交语用失误现象作浅要分析,进而从教师、学生、教材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 顾维钧在担任驻美国公使时,有一次参加各国使节的国际舞会,与他共舞的美国小姐突然问他:“请问您喜欢中国小姐还是美国小姐?”顾维钧不慌不忙地说:“不论是中国小  相似文献   

13.
樊小菲 《神州》2013,(13):150-150
方文山,从发轫之作的《娘子》到舒缓忧伤的《半岛铁盒》,到古意盎然的《东风破》,到红极一时的《菊花台》,再到新鲜出炉的《青花瓷》,他几乎包揽了周杰伦所有脍炙人口的精品。此外,他还为吴宗宪、SHE、蔡依林等超人气歌手写歌,在极短的时间迅速蹿红,成为当今歌坛中无法撼动的"指标性人物"。"我的词会成为一个  相似文献   

14.
刘萍萍 《神州》2011,(5X):21-22
语用含糊就是交际过程中的交际参与者对意义的表述或者解释不确定的种种现象。语用含糊作为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在一定的场合用以交际的重要手段和策略,本文从语用角度对语用含糊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对语用含糊的功能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汤韵旋 《福建史志》2004,(1):56-57,59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是由音义结合的词汇和语法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因此,语言是由语音、词汇、语法三部分构成的。语音是语言的外在形式,词汇是所有语言符号的总汇,语法是语言符号组合表意的规则。语言本来是没有阶级性的,它不为哪一个阶级所占有和独享。但是,在“文  相似文献   

17.
刘海燕 《神州》2012,(24):117
在综述语用模糊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顺应理论,通过运用在英语课堂教师用语的语用模糊的实例论证了语用模糊策略是动态选择语言的过程,是对交际者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顺应。  相似文献   

18.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力求把意思表达明白、清楚,这是交际的需要。作为一个有思维能力的人,总要与社会上的人交往,在交往过程中,都希望对方能了解自己。要达到此目的,就不容许含混不清、模棱两可的语言出现。但是,在某些特殊的语言环境下,恰恰需要不直接、不明白的表达方式,以便让人自己去体会、去捉摸,从而收到十分巧妙的表达效果。这样就出现了模糊语言。一、模糊语言是客观存在世界是由不断变化的事物组成的客观存在。我们要用语言把处在不断变化中的物质世界的各种性质、状态准确地描摹出来,要想用一陈不变的语言去表达是不可…  相似文献   

19.
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开始关注生活中普遍存在的模糊语言。作者将讨论模糊语言的两种来源:广义和狭义上无限性与有限性之间的矛盾,其中包括对一些观点的看法。接下来,又提出了模糊语言的可消除性并认为模糊性无法从根本上得到消除只能在考虑到人们之间交流的需求上得到相对的消除。  相似文献   

20.
杨汉民 《神州》2014,(11):132-132
无文字的语言导致记录的缺失性;纯口头的语言导致表达的差异性;尚流传的口语存在明显的文言性;要忌口的语言存在很强的含蓄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