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把朝鲜半岛问题国际化,是二战结束以来美国朝鲜半岛政策的基本特点之一。二战结束之际,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提出用国际托管解决朝鲜问题的方案,但在随后的杜鲁门政府与苏联关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政策互动中,美国逐渐放弃了这个方案,转而决定把朝鲜问题提交联合国,利用联合国来追求美国在朝鲜半岛的战略利益。为达到把朝鲜问题国际化的目的,美国促使联合国拒绝苏联提出的朝鲜问题本土化方案,并强力推动联合国在朝鲜南部组织选举,导致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公然打着联合国旗号介入冲突,并在战争进程中进一步把联合国与其朝鲜半岛政策捆绑在一起。朝鲜停战后,艾森豪威尔政府继承了其前任的朝鲜半岛国际化政策遗产。  相似文献   

2.
朝鲜半岛的地缘战略特征陆俊元朝鲜半岛是我国安全的重要战略侧翼,同时也关系到日本、俄罗斯、美国等大国的战略利益。历史上,它是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势力争夺的场所和进攻中国的通道。战后,半岛发展为举世瞩目的热点地区。冷战期间,半岛上形成了以中、苏、美、日四大...  相似文献   

3.
四方会谈与朝鲜半岛局势王乔保今年4月,美国总统克林顿和韩国总统金泳三在济州岛首脑会谈后发表的联合声明中,共同建议朝鲜南北方、美国和中国举行四方会谈,以“启动朝鲜半岛和平进程”,实现半岛的持久和平。但会谈至今未能举行。对此,国际社会颇为关注。一、朝鲜在...  相似文献   

4.
楼耀亮  程辉 《人文地理》1991,6(4):21-28
本文全面回顾分析了海湾风云中,伊科冲突和美国出兵海湾的地缘政治背景,以及苏联和阿拉伯世界基于地缘政治的考虑和选择。  相似文献   

5.
论地缘战略的主体间性——兼论中国地缘战略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志丁  刘卫东 《人文地理》2016,31(3):122-127
主体间性一词是20世纪西方哲学凸显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有助于解决本体论、认识论和伦理学等多方面的问题。简单来说,主体间性就是主体之间的交互作用。主体间性具有物质性、实践性、历史性和社会性,其存在于集体主体之中,可以通过"教化"获得。据此,本文通过对四个经典地缘政治理论,即国家有机体论、海权论、陆权论和边缘地带论的历史分析,挖掘了隐含在其中的主体间性。并以美国对苏联和中国实施的地缘战略围堵为例,通过分析同一地缘战略所导致的截然不同结果,表明了地缘战略的构建、制定和实施都必须遵循主体间性。最后根据主体间性提出中国未来地缘战略抉择。  相似文献   

6.
汪谦干  汪菁华 《江淮文史》2012,(1):107-114,1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民为抵抗,日本侵略,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做出了巨大的牺牲。由于抗战的正义性,中国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同情和支持。美国、英国、苏联等同盟国为中国抗战提供了军事、经济援助和道义支持。美国和苏联军队还直接参与了中国战场的抗日斗争,英国军队也曾与中国军队在缅甸、印度并肩作战。韩国自1910年被日本吞并后,  相似文献   

7.
朝鲜半岛是中国人通过陆路最早抵达并侨居的地方,溯其历史已有数千年。如将当年迁居于朝鲜半岛的祖先称之为华侨的话,那么朝鲜半岛的华侨史应最为悠久。不过,本文只想就近百年来朝鲜半岛(韩国)华侨社会的构成、变迁及特点试作一简述。一韩国华侨社会的历史区分及其特点朝鲜半岛华侨历史大致可如下划分。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以前为第一时期。①此时朝鲜半岛是中国的藩属国,政治上中国是其宗主国,经济上中国是其主要贸易国。华侨最多时超过10万人,除山东外,河北、江苏籍人也不少。当时在都市的华侨多经营小型饮食业,在农村的…  相似文献   

8.
朝鲜战争停战后,美国开始对韩国实施减撤政策,在撤出大批作战部队的同时,着手推进韩国裁军计划,但受当时国际环境和朝鲜半岛局势制约,这种减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伴随着尼克松主义的出台,美国进一步推进减撤驻韩美军计划,然而这一计划遭遇韩国的强烈反对,双方就此展开了艰难曲折的协商,最终美国强行从韩国减撤了部分驻军。这一行动使韩国陷入极度的安保焦虑之中,同时也激发了韩国强烈的自主意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朴正熙政府采取了一系列"自救"政策,走向了经济"自立"、国防"自主"、外交"自强"道路。  相似文献   

9.
美国对韩国的援助政策:缘起、演进与结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向荣 《世界历史》2004,23(6):15-24
在冷战背景下 ,对外援助是美国巩固与盟国关系、与苏联争夺新独立的第三世界的重要手段。美国对韩国的援助亦然。从最初的占领区救济性援助开始 ,美国对韩援助的内容伴随援助政策的调整不断发生变化。从结果来看 ,援助帮助韩国建立并维护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模式 ,军事援助孕育了美国化的军队 ,为军事政变和韩国政治发展模式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10.
"朝鲜半岛正进入战争倒计时",韩国一家媒体8日这样形容当前形势。持这一看法的不止一家媒体。自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针对朝鲜核试验的新制裁决议,被激怒的朝鲜不断地强硬出招,扬言要对炮制制裁决议的美国进行先发制人的核打击,把"美国和南朝鲜的巢穴变成一片火海"。韩国则"以硬碰硬",美韩举行联合军演……世界的神经再次为朝鲜半岛的局势而绷紧。  相似文献   

11.
在西藏和平解放前后大约两年的时间里,美国《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主要包括西藏和平解放的进程、西藏分裂势力的相关活动、联合国如何插手西藏事务、美国关于西藏政策的变化以及印度、苏联的态度等内容。认真梳理《纽约时报》对中国西藏的报道,可以看出冷战思维及西藏的地缘战略重要性是美国关注西藏局势发展的重要考量因素。这一时期美国主流媒体对中国西藏报道内容的选择凸显了美国政府的政治取向,充满了冷战色彩,报道反映了冷战时期美国西藏政策的历史性交化和美国对印度政策的具体行动目的,严重混淆了国际视听。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与中国唇齿相依,与日本列岛隔海相望,与俄罗斯山水相连,地理位置上有重要的战略价值;美韩同盟是美国亚太战略重要组成部分;驻韩美军是维系美韩同盟的纽带。因为朝鲜半岛问题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使很多研究冷战史的学者更加关注这一地区问题的研究,对现有国内外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有利于未来对驻韩美军问题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东西方关系的变动始终是影响美韩同盟战略互信的重要因素。尼克松政府上台伊始,美韩两国已处于互不信任的状态,中美缓和特别是美国采取的秘密外交的方式则进一步加剧了韩国的疑虑。虽然华盛顿一再重申对韩国的安全承诺,汉城亦不断表达推动朝鲜半岛和平的意愿,但美韩同盟内部并未重新建立互信。20世纪70年代上半期,韩国决定走向多边外交和自主国防,美国则通过各种方式防止朴正熙政府单方面进攻朝鲜。中美关系缓和不仅促使美韩同盟的性质发生转向,还在不同程度上导致日本、菲律宾和泰国等国家对美国信任度的下降,最终促使日本和菲律宾与中国建交。从这个意义上讲,中美缓和为20世纪70年代东亚国家打破意识形态壁垒、推动经济持续繁荣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朝韩交叉承认构想始于20世纪70年代,它是在美国对苏竞争处于劣势情况下提出的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的策略。在80年代中期之前,韩国由于处境极为不利,积极支持这一构想,以图取得国际社会对其合法性的认可;彼时的朝鲜却坚决反对交叉承认,认为它是企图永久分裂朝鲜半岛的帝国主义阴谋。然而,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朝韩对待交叉承认的立场也随之戏剧性地发生了逆转。交叉承认作为历史的遗产对当今半岛局势产生了重要影响,全面考察这一构想对今天朝鲜半岛问题的解决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自19世纪中期往后的一百年间,因战争饥荒和其他原因,朝鲜半岛不断有人来到中国东北,所以许多中国朝鲜族家庭在朝鲜和韩国两边都有亲戚,  相似文献   

16.
抗美援朝战争为朝鲜战争之一部分,仅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的阶段。朝鲜战争原是朝鲜半岛上的朝韩之间的战争,后分别支持韩朝双方的美国、苏联、中国等多个国家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在历时3年的抗美援朝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阵亡人数超过18万人,损失了4位军级将领、7位师级干部和200多位团级指战员。4位军级将领分别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六朝各朝代一直与朝鲜半岛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尤其与百济之间有着不同形式的交往。迄今为止,在韩国百济故地已出土了不少中国六朝时期的陶瓷,这些器物可证实当时文化交流的部分情况。本文对其中保存较完整、时代较明确的几件器物进行了初步地分析和比较,并试图探讨这些器物的输人途径、烧制窑口、年代等问题。随着中国国内对该时代墓葬和陶瓷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必将对韩国的有关研究起到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正尼克松政府时期,美国为了增强中国的核战争能力,使中国成为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于1973年11月提出了向中国提供核战争指挥控制系统的计划,但是未得到中方回应,这是因为中国虽然同意联美抗苏,但不愿意沦为美国制衡苏联的工具,同时对美国渲染的苏联威胁以及中美军事合作抱有充分警惕。福特政府执政后,为了巩固中美关系,推动中美在事务层面的合作,1975年12月,美国国防部电子通讯及指挥控制系统主任托马斯·里德对  相似文献   

19.
罗希 《神州》2013,(27):164
东北亚位于亚洲东北部,主要包括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朝鲜等国家。美国虽然不是东北亚的国家,但是由于它过多参与东北亚地区事务,因此,东北亚政治格局包含美国在内。21世纪以来,东北亚政治格局呈现出了复杂性。这主要是由于东北亚地区广泛的地缘利益,各大国之间互相竞争以及争夺资源,才使各大国之间产生了这样复杂的关系。探讨东北亚政治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不仅对东北亚国家、对整个亚洲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与理论价值。本文基于对东北亚政治格局特征的分析,研究了复杂化政治格局形成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几经沉浮:汉字命运在韩国 在文化上,韩国是与中国最相近的国家。他曾经是汉字文化圈的一员,甲午战争前的韩国重要历史文化典籍基本上是用汉语记载的。直至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前,朝鲜半岛南北方的报刊、政府文书都是韩、汉字混用,大约一半是方块汉字,就像日文还是汉字假名并用那样。就是在今天,汉字可以说仍无处不在:韩国上流社会人士出席会议时,前面摆放说明其身份的标牌、很多公司机关学校的名称、标志性建筑物上的标牌、商店的招牌、墓地的碑文、书店里韩文书的书和作者名、社交时互换的名片,还仍然用汉字书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