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珠三角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妇女就业问题的探索与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变成了居民,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男性农民由于较多参与社会工作,比较容易适应城市化过程,而广大的妇女由于长期从事家庭劳作,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较少,在促进新城市居民就业工作中,妇女就业工作意义重大。本研究选取广东城市化进程中具有典型性代表的珠三角某市一个"由村委变居委"的典型研究。通过调查该街道妇女的教育程度和就业现况调查和分析,对类似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郗静  曹明明 《人文地理》2007,22(3):104-106
本文选用城市地域扩展倍数、年平均扩展速度、土地利用效益及其变化幅度等指标,从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角度分析了西安市1992-2002年10年间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地域扩展和土地利用效益问题;以非农业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为影响因素,预测了城市用地的未来需求量。  相似文献   

3.
随着汕头城市化的快速推进。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原有的从业格局被打破,大量的农村劳动力被抛离了原有的就业轨道.而又未能顺利进入新的劳动力市场,严重影响到当前汕头城市化进程、汕头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汕头农民生活水平。如何应对这一局势,解决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劳动力的就业问题.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中国上海和日本东京为案例地,从人口、经济、土地、社会,城市化内涵的四个方面入手,运用熵值法对上海1985-2012 年和东京1954-2009 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对比分析二者城市化进程,其次利用主成分回归法对二者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因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上海目前处于城市化继续发展阶段,以城市经济的增长和土地面积的扩张为主要特征;东京目前处于城市化稳定发展阶段,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完善是其城市化的主要体现;②城市化进程动力因子对比显示,上海主要依靠投资、内需及城市土地扩张推动,经济外向力作用相对较弱,而东京城市化动力中经济外向力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5.
"耕者有其田"经历了小农经济、集体经济以及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分户经营等多种实现形式,在此期间土地经历了"土地私有产权""土地集体产权"的变化,土地经营方式也经历了"分—合—分"的发展轨迹,农业生产效率不断得到释放。土地集体产权完全杜绝了农民买卖土地的可能性,从而保障了农民永远持有土地的使用权和受益权,"耕者有其田"不再以"土地私有产权"为前提。土地制度的每一次变迁都激发了劳动生产率,但也出现了新的问题,即分户经营导致土地经营缺乏规模经济效率,尤其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更多农民从土地中析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程度在弱化,农民不能从责任田中持续受益。因此需要重新探索土地使用权的实现形式,将村民具有使用权的土地通过产业化公司得以集体化运营,为"耕者有其田"赋予新的含义,在新型的土地经营方式中提升农民从土地中的获益水平。  相似文献   

6.
十月革命把俄国农民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压迫和剥削下解放出来,农民成了土地的实际占用者。但从俄国历史形成的具体条件和当时的情况来看,实现土地的国有化,把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使用,一方面在政治上具有极大的意义;为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了条件;另一方面也酝藏着一种极大的危险,即过去相对集中使用的土地变得分散了、个体化了;过去土地占有权、支配权和占用权相对统一的局面变成了一种三权分开的状态。如在采取政治措施的同时,不在经济上采取相应的措施,这种危险会日趋表面化,结果所危及的不仅是农业经济和农民本身,而且也将最终危及无产阶级和农民的联盟关系以及苏维埃政权的存在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王利敏 《沧桑》2013,(6):179-18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民失去土地,大面积的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利益受损,农村和城市的差距加剧,鸿沟越来越深。要实现经济的平衡和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非常重要。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对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存在缺陷和不完善,如何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缩小城乡差距,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8.
清代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农业土地所有权是在三个不同层次上发生的。第一个层次是蒙民自己从事的粗放型的农业,此时的土地所有权还没有最后形成;第二个层次是私垦过程中通过租佃“契约”形成的土地所有权;第三个层次是清末清政府在内蒙古全面放垦蒙荒的过程中,通过地方官府颁发的土地“执照”而确定的土地所有权。清代内蒙古东部的农业土地所有权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土地所有者收地租而不承担国家赋税;二是土地所有权的多层次性。这些都是与内地的农业土地占有形式所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3,93(6):85-93
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缓慢的间接原因在于 ,价格革命使务农比务工和经商更有利可图 ,农民不愿意进城 ;俄国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工业革命滞后未能给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 ;农民纷纷涌向被俄国征服的新土地之上务农。种种原因使农民很少向城市迁移 ,补充城市人口的渠道常常断流 ,导致其城市化缓慢。农民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1 8— 1 9世纪俄国城市化的进程和性质  相似文献   

10.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错综复杂的局面,运用矛盾分析法,可以帮助我们理清各种矛盾关系,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诸多矛盾中,而落后生产力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之间矛盾仍是主要矛盾,经济发展才是矛盾主要方面。鉴于此,在宏观调控中就要善于处理好几种矛盾关系:首先,经济发展、就业与通货膨胀的矛盾中要把通胀放在次要位置,不能只是单纯控制通胀而牺牲增长与就业;其次,经济发展与消费不足的矛盾中,不能片面刺激消费;最后,城市化与土地、粮食问题关系中不能只讲工业化、城市化,要把土地、粮食问题放到战略高度来对待。  相似文献   

11.
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人口的社会成分变化可回答不同社会集团的移动和迁移问题 ;18世纪下半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村 ,农民移居城市数量不足 ,部分市民迁往农村或转为农民是俄国城市化缓慢的直接原因 ,国内总的经济形势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市民和农民比重变化具有周期性互动性质 ,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城乡经济条件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反映出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土地问题长时期是中国历史的中心问题中国历史在长时期里,农业生产占着社会经济的主要地位。所以土地问题,也就长时期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中心问题。中国历史的发展,重要的是地主阶级不断采取各式各样强取豪夺手段,从农民手中掠夺土地;而农民则却不屈不挠的、大规模小规模的以暴动革命的方式和地主阶级进行斗争。所以中国历史长时期是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斗争的历史;地主阶级和农民的矛盾,是中国历史长时期的主要矛盾;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斗争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马占彪 《攀登》2009,28(1):73-78
农民市民化就是农民转变为市民的过程,是减少农民,降低农村人口比重,增加城市人口的过程。因而,农民市民化在一定意义上就是城市化。农民市民化也是传统农民脱胎换骨走向现代文明的过程,是推动社会历史进步和实现社会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农民市民化与农业现代化、农村城市化一样将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建设产生积极的重大影响。本文结合西宁市城市化建设的实践,就农民市民化进程中若干问题谈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判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测度和评价城市化水平高低时应该对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城市人口绝对规模进行综合判断。学界通常用市区非农业人口口径来计算城市化水平,对城市外来人口考虑不够。对这种偏小的口径进行修正后发现中国的城市化水平至多略低于同等收入下的国际城市化水平。从城市人口与城市经济的适应程度看,中国的城市劳动生产率与发展状况类似的国家相比有偏低的倾向。因此,与流行的看法相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笔者认为中国城市的存量部分已经"人满为患",未来城市化的着力点应是城市的增量部分,包括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大和新城市的设置。应进行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创业制度等制度创新,为城市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5.
改革30年来,中国农村一直奉行农民个人或家庭承包土地的经营体制。事实证明,土地承包经营体制严重阻碍了农业机械化,以致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中国要发展"现代农业",就必须首先改革农村土地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将土地经营权彻底交还农民,推行区域性多种体制并存的复合经营体制,突出农民合作经营组织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6.
一、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家民革命的「成就」土地问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的问题。如果土地问题获得解决,则社会便表现为「治」,土地问题不能解决,则社会便表现为「乱」。当然「治」「乱」这种字眼,是统治阶级所选用的,是按照他们自己的偏见来说的。所谓土地问题,就是农民和地主争夺土地所有权的问题。地主掌握土地,藉以剥削压迫农民;农民要求土地,藉以养活全家解放自己。因此封建社会中的两阶级——农民与地主,经常为土地问题而引起激烈的斗争。农民在忍无可忍之下便进行起义,掀起翻天覆地的革命战争。只要等到土地集中现象有所改善,农民能够得到部分土地,则社会立即呈现出进步繁荣。因此有人认为研究土地问题是研究中国三千年封建社会的「钥匙」这种看法是完全正确的。因为土地问题集中的表现了封建社会时期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农民革命既是因土地问题而引起的,那么我们就先看看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之前的社会情况罢。  相似文献   

17.
张青 《神州》2012,(18):333-333
本文就如何有利于解除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加速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土地利用率,把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提出若干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前工业化时期英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制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谷延方 《史学月刊》2007,2(5):111-114
英国从11世纪“城市兴起”至18世纪工业革命的7个世纪间,劳动力转移进程缓慢,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不及工业革命后一个世纪的成就,主要原因在于三个方面:政治上封建农奴制阻碍农村人口流动;经济上农业生产力落后,难以将大量农业人口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观念上封建传统思想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和人口流动。  相似文献   

19.
农民的就业权利与中国社会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兢 《攀登》2003,22(5):66-71
自古代以来,农民就业权利就受到限制和侵害,其表现和原因不同时期各不相同。而对农民就业权利的限制,是中国农民长期贫困、城市发展滞后、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社会难以转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解除土地对农民的束缚,给农民选择就业的权利和自由,不仅是农民的呼唤,也是中国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20.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2,1(6):69-81
俄国封建晚期城市人口再生产的扩大虽保证了市民绝对数的增长,但却不足以同时保证在国家总人口中市民比重的增长。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缓慢的直接原因在于:农村人口的自然增长超过了城市人口的自然增长;农民向城市迁移的人口数量不足,农民向城市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俄国城市化的进程和性质;部分市民迁往农村或转为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