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琨 《中原文物》2012,(1):33-37
由花东甲骨文和作册般鼋铭文的记载可知,射牲礼起源不晚于商代中晚期,最初其举行的地点通常在自然形成的河流沼泽等水边,射牲结束后多伴随有祭祀活动。之后射牲礼逐渐发展完善,由麦尊和伯唐父鼎等青铜器铭文记载可以推定,至晚到西周早期,天子在辟雍乘舟射牲的仪式已明显区别于习射及以"择士"为目的的大射,其不仅与祭祀相关,且已具有象征天子亲自射猎以"示亲杀"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作册般铜鼋铭文新释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射,与获、贯射四、无废矢一样,在当时都是记录射礼的专门术语或固定句式,也是射礼文辞有别于田猎文辞的显著标识;铜鼋既是铭功的庸器、展示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也是颂扬商王射技武功的纪念物,三者并不矛盾;铭文记载了同一日王所举行的弋射和射鼋两种射礼;当时可能是把鼋悬挂在两个立柱之间作箭靶的,这说明商周时代的射礼曾经历了一个从田猎竞射到射牲、再到射侯的发展历程,而铜鼋所反映的正是由实射动物到射侯的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3.
作册般铜鼋所记史事的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册般铜鼋是一件珍贵的商代末期青铜器。其铭文所记史事和器物造型所展现的史实是射礼,如果把它与田猎挂钩,则有许多疑窦;如果把它与射礼相联系,则颇能印证文献和西周金文的有关记载。可以说西周辟雍大池的水上射礼很有可能渊源于商代晚期的洹水水上射礼。周礼“三番射”中的某些仪节和必射四矢之寓意,在商代晚期就已经存在。射鱼也是当时常见的一种射礼,射鼋则是射鱼的一项重要射礼内容。本文还对鼋铭作了考释,并认定该器是铭功的庸器、再现商王射艺的实物模型。铜鼋的铭文与造型构思所反映的史事是商代末期王在洹水进行的一次水上射礼活动。  相似文献   

4.
信阳城阳城址八号墓出土了黄牛、羊、猪、犬这4种动物的骨骼遗存,分别收集自前椁室的3件陶鼎内,1件陶豆附近,以及漆木案西侧的淤泥内,这些遗存属于楚墓中常见的鼎实用牲,共可代表黄牛2头,犬2条,猪2头,羊1只。这批动物骨骼遗存为研究楚文化大型墓葬鼎实用牲的种类、方式、制度和屠宰加工技术提供了重要考古资料。  相似文献   

5.
新出汉代《葬律》简中有使用"特牛"祭奠的独特记载,从《仪礼》之例及用牲法则上可以推断其应使用列鼎三件,并搭配俎、敦、豆、笾、壶诸器,而这正与马王堆汉墓帛画中所绘祭奠场景采纳的器用制度相符,并亦吻合于河北满城二号汉墓中室的特殊用鼎现象,是以成为推断这些礼制仪节所属性质的新依据。此外,在战国楚简中已大量可见使用"特牛"祭祷的先例,应是这种特殊用牲法则的渊源之地。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血池遗址祭祀坑出土的马牛羊三牲骨骼进行了鉴定,主要为马(256匹),其次为牛(31头),羊最少(8只).马骨年龄偏小,全为马驹,分布于南北向的马坑和东西向的车马坑内.南北向的马坑马骨数量多,时代早于东西向的车马坑.牛在东西向牛坑内,全为牛犊.羊和牛为南北向的合葬坑,年龄主要在1~3.5岁之间,时代和南北向的马坑接近,均为战国时期.战国时期对祭牲的马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均为马驹,但对牛羊祭牲没有严格的年龄限制,到西汉时期,除马继续为马驹外,牛变成了牛犊.  相似文献   

7.
殷人宝玉、用玉及对玉文化研究的几点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骨文所反映的殷人宝玉意识及用玉制度对我们认识商代及其前、其后不同时期的用玉制度及其发展是很有启示的。卜辞中的“玉”及有关记载表明 ,玉为商奴隶主贵族贪求和崇拜的财富 ,并千方百计将之聚敛到当日的王都殷墟。殷人的宝玉意识 ,被周人继承并直至春秋时期而不衰。殷人祭祀时 ,不惜动用珍爱的玉为祭品 ,但行祭比用物牲和人牲不仅次数少 ,而且数量小。所祭商先王为商王中重要者 ,因而用玉行祭规格较高。甲骨文用玉行祭的祭名很多 ,但包括“燎”在内没有一辞是祭天者 ,甚至用玉祭上帝也极少见。这说明 ,把《尔雅》、《周礼》及汉儒注疏中有关燎祭祭天的说法派用到商代考古现象的解释中 ,是不符合当时实际的。因此 ,我们研究商代及商代以前时期的用玉制度 ,不应儒学化 ,特别是“汉儒”化 !  相似文献   

8.
我们分析了血池秦汉祭祀遗址北斗坊地点的10头牛和19匹马的牙釉质锶同位素比值,结果显示,相对于蜗牛和附近河水,牛和马的锶同位素比值显著更高,表明牛、马是从遗址以外地区迁入的,且距离超过100公里。不同个体、不同祭祀坑的祭牲锶同位素特征存在显著差异,表明秦汉时期血池遗址的祭祀活动有着复杂和高效的社会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9.
血池遗址系秦汉畤祭考古遗存的重要发现,时代与文化属性明确,遗迹内涵丰富,是与古文献记载吻合、时代最早、规模最大、性质明确、持续时间最长、且功能结构趋于完整的秦汉"祭天"场所。本文全面回顾雍畤遗存探索历程,阐述血池遗址发现背景及其性质与内涵,结合整体布局并对血池遗址选址、年代、属性、祭祀对象、祭祀礼仪传承发展、祭祀马牲选择等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血池遗址北斗坊地点祭祀坑出土马牲进行了碳、氮稳定同位素分析。研究发现,马牲的食物来源多样,同一个体马牲肋骨的碳同位素比值高于其他骨骼。结合相关研究认为,食物来源的多样性可能与饲养马牲的苑厩散布于不同地域有关;食物结构转变恰与《周礼》中"刍之三月""殊养之"等记载相符。  相似文献   

11.
曹家庄墓地位于山西蒲县蒲城镇曹家庄村,时代介于战国中期至新莽时期。通过对该墓地随葬动物的分析,得出如下结论:随葬动物以羊为主,次为猪和鸡,鸡在汉墓中的使用频率较高;随葬动物的组合方式反映出其半牧半农的经济类型;多以牲肉随葬,所使用的部位主要为前肢,不用头、蹄;战国墓葬中随葬牲肉的性质可能与文献记载的“苞牲”有关;西汉武帝后期墓葬的用牲方式与匈奴墓随葬头、蹄的习俗有明显区别,应是对原有土著习俗的因袭,若其族群确为匈奴人,那么用牲方式的变化应是其汉化的重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射礼是西周时代的重要礼仪。《宾之初筵》所记射礼的种类为何是一个长期存有争议的问题,毛亨以为燕射,郑玄以为大射,孔颖达只是辨明其说,并未做出评判抉择。通过综合论证分析可知,该诗与文献记载的燕射礼吻合者最多,而与大射礼相合者甚少。若以燕射礼解之,则全诗通畅顺达,豁然明白,因此《宾之初筵》确应是记述燕射礼的诗篇。从《行苇》到《宾之初筵》亦即从周初到西周末期,射礼发展演变的特点是:周人早期的射礼,礼仪质朴,重在比试射技武功,此与殷商射礼颇为相似。周公制礼以后的射礼,仪节繁琐,主于礼乐,娱乐性质明显加重;从周之先王到成王之时,都非常敬于礼,而到幽王之时则出现了严重的侮慢礼现象。这说明以礼仪制度为标志的周朝统治已经开始动摇。  相似文献   

13.
文史精萃     
"三月三"是什么节日农历三月三在古时称为"上巳节",这是我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上巳节大概起源于周朝,《论语》中就曾谈到过这个节日。《后汉书·礼仪志》介绍:"三月上巳,官民皆挈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痰,为大挈。"是说上巳节时,  相似文献   

14.
明根小城     
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卡尔维诺讲到了这样一个地方:到达该城市有两种途径,乘船或骑骆驼。这个城市会向来自陆路和水路的客人展示完全不同的风貌。赶骆驼的人看见它,会把它想象成一条船;乘船而来的人,明知它是一座城市,却把它看成一头骆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之所以谈关于“南申”立国时的问题,是因为在我国的西周、春秋时期曾同时存在着几个申国,本文仅就“南申”即周宣王所封王舅申伯“于邑于谢”之申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认识。一、为什么称“南申”?1982年,在今南阳市北郊出土了一批申国铜器,引起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们的极大兴趣。这批铜器中有一鼎二簋,刻有铭文,铭文的意思大致相同,反映出这批铜器是申国的大宰仲父为祭其先祖先考所作。其中一簋的铭文是这样的:“南(申)白(伯)大宰仲父厥,(作)其皇祖考(夷)王、监白(伯),用享用孝,用易(锡)眉寿,屯(纯)右(佑)康和,万年无疆,子子孙孙,永…  相似文献   

16.
淡伯斋主 《神州》2010,(7):76-79
农历五月初五,本名"端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仲夏端五,端,始也,俗重五日。"办名"端阳"、"重五"、"重午"或"蒲节"、"天中节"。三千年前,古越人在此时举行龙图腾的祭俗。嗣后,先民们把五月五日视为最不吉利的日子。战国时代,齐威王三十三年(公元前324年),田文母五月五日生文,  相似文献   

17.
正《侯马盟书》中有一节"历朔考",对标本(一六·三)做了专门阐释,云:"盟词开头记载着:‘十又一月甲寅朏,乙丑敢用一元囗告于丕显晋公’的辞句。意思是说,在十一月甲寅这一天,见到了新月,又在乙丑这一天,用牛牲向晋公亡灵祝告。"~((1))我们都知道这个研究是张颔先生做出的。张先生首先是从字形上确定,认为"朏"字左边的"出"形,"和盟书委质类盟词中‘出入于赵尼之所’的许多‘出’字完全一致。周代铜器吴方彝、鼎铭文中的‘朏’字(人名),也是这样  相似文献   

18.
你可以用谎言大把大把地捞钱,但是,如果你真的把你的观众当作伙伴,你惟一能做的就是强有力地提出问题——这样,他们才可能找到某种答案。我一向认为,艺术的责任在于发问,而非解答  相似文献   

19.
很古的时候,人们刀耕火种,盘田种庄稼要全靠自己的双手,劳动很是辛苦,心里老想着,如果山上的野兽能帮自己干点活计,那就好啦。有一天,一个猎人上山打猎,看见岩羊爬坡爬岩很灵巧,就自言自语说:“用这家伙犁地可能行哩!”就没有用弓箭射它,把它活活抓住了。他把岩羊拉回家里,用坚硬  相似文献   

20.
献俘礼见于古代文献记述,但其具体程序已不为人所知,传世和近出的青铜器铭文为我们重新认识这种古代军礼提供了可能。根据《逸周书.世俘》的记述及小盂鼎等西周青铜器铭文的内容,先秦时期的献俘礼包括告俘、献俘于天、燎祭、献俘于周庙、审讯俘酋、告成、祖、饮至、封赏将领等诸项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