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2.
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把不同类型、内容的背光图像组绘在佛像身后,反映了两地佛教思想的表现。克孜尔背光艺术,是犍陀罗背光在中国的变化与发展,它受龟兹艺术的影响,然后又将这种影响再传入敦煌、云冈、龙门等地,五世纪初至五世纪中叶的克孜尔与莫高窟同期背光,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在传承上大致有关联,可以把莫高窟背光看作是克孜尔背光艺术的东传和延续。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山西地区寺庙中背光装饰的形式构成、制作工艺、装饰内容等进行分析,说明山西地区明代寺庙的佛像背光雕塑主要继承了元代背光雕塑的艺术风格,在表现空间上发展为立体的形式,制作工艺上采用了木胎泥塑与金属工艺相结合的手法。装饰风格受到明代佛教发展、明代其他手工艺品以及藏传佛教艺术风格等的影响,体现了综合材料制作手法下的立体特征与汉藏艺术相融合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董媛媛 《神州》2013,(21):238-238
魏晋南北朝的佛教雕塑艺术,是大量汲取了宗教的营养,特别是来自印度的佛教。一方面,它从宗教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并逐步走向表现现实生活的道路,另一方面,它引进了许多外来的因素,使中国雕塑艺术产生了新貌,而又能消化、融会、以异军突起的崭新风格,纳入了中国雕塑艺术的优秀传统。揭开了中国雕塑艺术新的一页。其具有代表性的佛教雕塑艺术作品主要表现在甘肃的敦煌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  相似文献   

5.
东汉佛教图像考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佛教传入我国,殆始于西汉末。东汉时,特别是在东汉后期,因社会危机日益加重而导致的政治腐朽,道德沦丧,物质贫乏,达到了类似罗马帝国产生基督教时的那种"经济、政治、智力和道德的总解体时期"的严重程度,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就纷纷沉迷于宗教。那时,起于中国本土的神仙思想和早期道教,占据着宗教信仰的主要位置,佛教还处于附庸状态,人们的宗教崇拜往往是这几种信仰的交糅,但佛教信仰在渐渐扩大。  相似文献   

6.
佛教传入中国,约在两汉之际。关于佛教祠祀最早的记载,见于《后汉书·楚王英传》,楚王英“晚节更喜黄老,学为浮屠斋戒祭祀”。关于浮屠,李贤注引袁宏《汉纪》说:“浮屠,佛也,西域天竺国有佛道焉。佛者,汉言觉也,将以觉悟群生也。其教以修善慈心为主,不杀生,专务清静。其  相似文献   

7.
郑霞 《文物世界》2009,(6):36-38
一、龙门石窟概述 中国的石窟尽管时间、地域不同,但它们都以雕凿、彩绘、泥塑等生动自然的造像,留给后人极高的艺术享受和丰富的研究价值。位于洛阳城南5公里处的龙门石窟开凿于北魏(493年),历经了东魏、西魏、北齐、隋、唐、北宋诸朝,共计有400余年的雕刻历史。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汉画像中桥梁图像的年代、题材和象征内涵等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讨论,通过对桥梁图像中描绘的内容进行分析,了解桥梁图像反映出的汉代社会生活、风俗和信仰,认为桥梁图案在汉图像中有三方面的内涵:现实世界中的建筑、历史故事的发生地以及冥界、生境和仙界三个世界中起着连接作用的通道。  相似文献   

9.
敦煌莫高窟、克孜尔石窟把不同类型、内容的背光图像组绘在佛像身后,反映了两地佛教思想的表现。克孜尔背光艺术,是犍陀罗背光在中国的变化与发展,它受龟兹艺术的影响,然后又将这种影响再传入敦煌、云冈、龙门等地,五世纪初至五世纪中叶的克孜尔与莫高窟同期背光,具有许多相似之处。这表明它们在传承上大致有关联,可以把莫高窟背光看作是克孜尔背光艺术的东传和延续。  相似文献   

10.
陕西南部城固和汉中的东汉砖室墓中出土的摇钱树枝和树干上面分别发现佛像以及莲花图案,这是陕西省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佛像,也是我国发现的最早的佛像之一,对于探讨陕西省佛教艺术的起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佛教雕塑艺术中弥勒佛形象的演变张平一中国佛教艺术是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兴起的。东汉明帝时佛教绘画、雕塑、寺庙建筑传入中国,标志着中国的佛像雕塑、壁画和佛寺建筑三大艺术开始。佛教是十分重视通过艺术手段来表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扩大自己的教义和思想的。佛教艺术...  相似文献   

12.
13.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学术界对于早期佛教图像曾有过热烈的讨论并且开展大型实地调查项目,推动了对中国佛教艺术早期发展的研究。除了对于资料的发掘和梳理外,关心的焦点主要集中在早期佛像图像的传播路线上,对此,许多学者从文献、考古实物证据、中西交通、图像比较等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考证和研究①,而对早期佛教图像进入中国社会情境的具体面貌则缺乏深入的分析。本文试图将早期佛教图像②与汉代西王母图像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将前者进一步贴近汉代社会文化情境,同时也为后者增添新的研究视角。东汉中期以后,随着佛教进入中国,佛像…  相似文献   

14.
西夏佛教图像除了宣扬宗教思想之外,还体现着一种皇权意识。皇帝与上师列于说法图中的菩萨、佛弟子行列,除了显示皇族特殊的身份外,也在宗教上得到了认可,加强了皇权的控制力。此外,西夏皇权还可以从图像中人物的大小与服饰、画面的色彩、装饰图案等各方面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考古已知出土的汉代画像石,发现其中有诸多树的图像,树作为象征符号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寓意,本文结合文献以及《太平经》中"人有命树"的观念,揭示了汉代关于精神世界与冥世的观念,探讨了汉代人的宗教思想和生死观以及墓葬作为死后的黄泉世界营造"理想家园"等观点。  相似文献   

16.
高鹏 《文物世界》2010,(4):42-45
<正>在中国雕塑史上,宗教雕塑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而中国的宗教雕塑是以佛教造像为主流,尤其到了后期,佛教造像的发展直接决定了中国雕塑发展的兴衰演变。  相似文献   

17.
<正>长期以来,宗教始终影响着人类的生产生活诸方面,宗教与艺术的关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黑格尔指出:"最接近艺术而比艺术高一级的领域就是宗教","宗教往往利用艺术,来使我们更好地感到宗教的真理,或是用图像说明宗教真理以便于想象;在这种情况下,艺术确是为和它不同的一个部门服务"。  相似文献   

18.
吉县挂甲山两铺金代浅浮雕佛教图像,在为数不多的金代佛教造像中别具一格,本稿以实地调查资料为基础,采用考古类型学与美术史样式论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具体分析。认为该图像显著受到绘画技法影响,与众不同的佛陀饰耳因素应来自罗汉画,人物造型呈现鲜明时代和民族特征。造像记准确地提供了施主和工匠信息,二偈赞则反映了歌颂释迦和崇尚胡风的意趣。两铺图像所见诸多中土创作的印度式文化因素,连同"碧眼胡僧"偈赞文字,反映了有意制造胡人风尚的情况。本考察有助于加深对金代佛教物质文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的四神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它又被很多人称之为四灵、四象、四维、四兽等多种的叫法。四神作为一种以动物形象出现的神灵,以前一直是古人对一些威武的有灵性的动物原始崇拜,四神的起源产生应该与古人对于星辰的原始崇拜有着密切的直接关系。随着道教文化的兴起,道教思想将古人所说的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喻为可以镇守道观山门的天神,因此它们又被称之为四象或四灵。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诗经》中便有吟唱。而南北朝墓葬中的"皿花"图像已经超出了早期质朴的审美观,完成了从"形"到"质"的升华,从而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内涵。"皿花"图像是南北朝时期墓葬中出现的一种装饰题材,顾名思义,就是以细长颈瓶或博山炉作为盛器,里面插有盛开的莲花。中国人对莲花的喜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的《诗经》中便有"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与荷"的吟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