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78年以来,随着社会环境的改变和史学观念的更新,中国史学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它首先表现在研究领域的拓展上,即从传统的政治史转向文化史和社会史。此外,在总体的研究方法和路径上,出现了从革命史范式、现代化范式、后现代范式到全球史范式的演变。而在世界史研究领域,对于世界史的整体研究或世界史体系问题的探讨也得到学者的高度关注,大致有整体史观、现代化史观、文明交往史观和全球史观四种对世界史体系的理论探讨。本文对新时期以来中国史学发展的上述特点和趋向进行了考察,力图从总体上勾勒出其线索和概貌。  相似文献   

2.
中国的通史传统是指在长期、丰富的通史编纂实践中,中国历史学家逐渐形成的以通古今之变为核心的历史认识理论和通史编纂思想。通史传统是中国历史编纂学重要的理论资产之一。在世界史研究和编纂过程中,应当通过对通史传统的深入挖掘和不断发扬,赋予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理论体系鲜明的民族特色,并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史学优秀传统和当代中国世界史研究的融会贯通。  相似文献   

3.
进入20世纪,西方人开始撰写世界史。二战后,西方历史学家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史学,开始关注世界历史。1960年代,全球史在美国诞生。全球史与世界史有同有异,全球史促进了宏观世界史的研究,1980年代美国的世界史学科化,大学与高中大都开设世界历史课程。1962年,周一良、吴于廑主编的《世界通史》出版,标志着我国的世界史体系的诞生。但是,我国世界史有很多基本概念不清,横向与纵向研究都有缺陷,研究力量畸轻畸重,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全球史观与近代早期世界史编纂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刘新成 《世界历史》2006,101(1):39-46
全球史是20世纪下半叶在美国兴起的一个史学流派,目前在西方乃至世界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当今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后现代学术的发展、东西方之间日益紧密的学术交流,是全球史产生的国际环境和学术背景。全球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超越西方史学以国家为单位的叙事传统,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颠覆“欧洲中心论”,以不同人群、社会、民族、国家之间的互动为切入点,开辟了考察世界历史的新视角,建立了编纂世界通史的新框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理论启发性。但全球史忽视对各个社会内部发展动力的考察,表现出理论欠缺。“世界横向联系”历来是我国世界通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而全球史正好弥补我们的不足,因此在我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笔者结合修订吴齐本(吴于廑、齐世荣主编的《世界史》)近代早期部分的工作,介绍在编纂世界通史过程中尝试借鉴全球史方法和理论的体会。  相似文献   

5.
王乃耀 《史学月刊》2005,(10):13-16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6.
阎照祥 《史学月刊》2005,(10):19-23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7.
高度重视20世纪世界史教学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安年 《史学月刊》2005,(10):23-26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8.
李宏图 《史学月刊》2005,(10):16-19
上一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世界史研究涌现出了像六卷本《美国通史》、"世界现代化进程研究丛书"、"英联邦国家现代化研究丛书"、《世界文明史》等或具有里程碑意义、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成果,同时出现了若干令人欣慰的新变化与新趋向,如研究领域的拓展,学术视野的开阔,新的学术生长点如世界现代化史、经济-社会史、日常生活史、生态环境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研究的兴起等。由于许多新的史学生长点在中国世界史领域尚处于刚刚起步阶段,因此全面总结近十余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也许为时过早,但对其中的个别领域进行初步的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如何提高中国世界史研究的学术质量和水平进行大胆的新构想,或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新建议,还是可为的。鉴此,《史学月刊》编辑部约请了王乃耀、李宏图、阎照祥、黄安年等先生就他们各自所关注的史学领域,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近年来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新变化、如何提升中国世界史研究的水平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感、思考和建议。我们诚恳希望有更多的世界史学者来密切关注自己所从事的研究领域的新变化与新趋向,提出更多的新思考和新建议,并将观察和思考所得惠赐本刊,以飨读者。来稿径寄《史学月刊》编辑部,或将电子稿发至本刊电子信箱:sxyk@henu.edu.cn。  相似文献   

9.
2012年11月16-18日,由北京大学历史系、《史学理论研究》编辑部和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共同主办的"全球史、文明史学术回顾与世界史学科建设高层论坛"在杭州西子湖畔召开.来自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武汉大学等十余所高校以及《世界历史》、《史学月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本次会议由杭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世界史教研室承办,杭州师范大学校长叶高翔教授、首都师范大学校长刘新成教授、北京大学历史系主任高毅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此次论坛的主题为全球史、文明史学术回顾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两部分.与会学者围绕"全球史、文明史研究"和"世界史学科建设"两个主题展开了广泛的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0.
本文梳理了美国历史研究和历史课程从英国史到西方文明史再到世界史和全球史的演变脉络,揭示了学术研究与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之间的密切关系,并提出了建构世界史或全球史框架所应注意的问题,认为尤其应重视持有异议的人群的声音和引入批判性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